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的范本,不止早早放弃和苦苦坚持这两个|故事诊所

2017-07-02 郝思远 三明治


文|晗倩


今年年初的时候,三明治“破茧”计划邀请了知名媒体人陈婉莹教授来为我们讲课。她风趣、直率的讲话让我们印象深刻。


陈婉莹教授和我们聊了自己是怎么做新闻的:


在港大念书,在校报总编辑,所以也没有好好念书。她没有念新闻,念的是社会学和经济学。毕业以后不知道该干嘛,就去了美国,她刚好拿到了一个很好的奖学金,于是去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念社会学。


我很好奇,陈婉莹教授没有读新闻系,怎么会跑去当了记者?她说:


其实中学的时候已经写文章了,和同学搞文社。那时候的她对殖民地教育非常反感,大家和不同中学一起串联,自己搞出版写文章,后来进大学也一直写文章,埋头出报纸。每两周一份学生报,那时候还没有电脑,大家都自己搞出版,写文章。


陈教授在《纽约日报》担任记者时,曾写过一系列关于“人蛇”的调查报道,这使她成为了黑帮分子宣红追杀的对象。她说:“你是记者,你无惧一切。你尊重所有人无分贵贱,但你不会被吓怕。”


在她看来,无论是写作,还是做新闻,都需要不懈地练习,要埋头自己做,要热爱,这就是所谓的核心素质。


我们在课上被她的一句话逗乐了,“不要想那么多,以后的方向鬼知道啊。”


我想把这句话也送给热爱写作的你。


树洞来信


故事诊所的第 04 封来信


遥远的陌生人,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收到我的信,也希望您能诚挚地给予我回复。


身为一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我对深度报道有着天然的偏爱。但是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深度报道的土壤已然不再深厚,我不知道该怎么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南周南都中青这些现在仍旧执着于深度报道的媒体好像都没有招实习生,可是深度报道不管从选题到采访还是到写作,都是需要老师和媒体的背后的支持的。


身为一名学生,我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参加了非虚构写作大赛,尽可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似乎离深度报道还是很遥远。我不知道进入的大门究竟在哪里。


现在已经是研一的下半学期,对只读2年的专硕来说,这意味着我6月份就要开始找实习找工作了。我现在在一家很有名气的媒体实习,这里的工作待遇很好,感觉也比较清闲。编辑只需要每天坐在电脑前修改转载传统媒体的稿件,偶尔打打电话询问下具体细节,除了参加新闻发布会和采风活动再无外出的时候,这简直和书上及我想象中记者的画面差太多了!


舍友羡慕我可以进这样的单位实习,我却觉得在这样的单位实习于我而言没有一丝用处。我的写作水平不会提高,连深入采访的机会都没有,更毋论锻炼采访技巧了。更悲哀的是,现在的新媒体几乎都是这样的状态,很少原创稿件,而传统媒体的进入门槛又非常高,我似乎只能找到新媒体的工作,可是我又觉得如果没法做理想的工作,不如彻底跟新闻告别,回家考公务员,还可以陪伴父母,毕竟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但是只要一想想这样的未来,又会觉得不甘心。


万分期待来自远方的声音!


迷茫的新闻学子




▼ 诊断报告:


在梦想的道路上走了一小段,是应该继续前行,还是转弯,不知如何选择。


▼ 故事药方:


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不断地失去,归根结底,是失去。用陈婉莹教授的话说:“现在的世界千变万化。你就一步步地,把现在的机会掌握住吧。”


今天的回信人是破茧第一期的作者思远,他是新闻专业出身,却没有从事新闻,他向我们讲述了身边的曾经是或仍然是新闻人的故事。他说:“如果有一个人言之凿凿地说能解释你的迷茫,为你做一个完美的规划,然后把你引领到一个有最终答案的方向,那么他一定是个骗子。”



树洞回信


故事诊所的第 04 封回信


小为,


如果穿越到5年前,你怎么能知道风从哪里来?


五年之后,当我到电影院看彭浩翔的《春娇救志明》的时候,我总是回想起那天下午L君请我在暨南大学礼堂看《春娇与志明》的场景。


看罢电影,他不知所云地评论了几句,然后伤感地告诉我一个消息。


“我就要被报社派到了四川做驻点记者。”


“啊?这么突然?什么时候调回总部啊?”


“不知道,也许就不回来了。”


“嗯,成都挺好,美女多。”


“嗯,其实我挺喜欢广州的。”


其实,我与任职于广州某知名周末报刊的L君并不太熟。只是,经过一个共同朋友组织的饭局,才有了最初的接触。之后,我们经过几次夜宵,也大致了解了L君这几年的“奋斗”。


他这几年过得挺不顺的。


他很早就把新闻作为自己的追求,希望加入到广州的周末报社报刊做一名记者。


2010年依靠扎实苦干,被实习的周末报刊记者评价为“本届最努力”的实习生,光芒却被另一个深入到富士康调查13连跳的实习生掩盖,毕业之后甚至连报社的OFFER也没有拿到。


北上到北京的一家杂志社求职,虽然也有展示其采访写作能力的空间,却心心念念着南方的那家报社。几经挣扎后,毅然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南方几近做了一年的免费采写,终于获得了这家报社的OFFER。


可现在,刚刚没有入职多久,就又被调到了四川的分部。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随着L君调离广州。后来相见几次,逐渐失去了联系。只是零零散散听说到他的消息。之后很多年,他依然过得挺不顺。


随着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移动端新媒体的崛起,广州的周末报刊逐渐式微,他也厌倦了四川的生活。再次北上北京,去新媒体任职,然后又回到杂志行业,再次辞职与人一起做新媒体创业,与合伙人撕逼自己独立创业。


他看似游荡着,也许有点不靠谱地辞职、入职、辞职、入职、创业、创业,可有一样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化的。他依然是那个把新闻作为追求的少年。


而同样毕业于新闻专业的我呢,这5年来过得怎么样呢?


毕业之后,我选择了一家大家都羡慕的稳定工作,把新闻专业丢在了一边。自此再也没有变更过,也再也没有离开广州。


工作第二年后买房,第三年买车,到了今年趁着房价涨了一波又折腾地把房子卖了再买,然后也许要要背负上沉重的房贷负担,做一个旁人看起来还不错的“房奴”。2015年创业潮起的时候,煞有介事地准备起创业。当股市风生水起的时候,又把“创业”扔到一边,跃跃欲试地开始学习炒股。


你说同样就读新闻专业的你,现在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在互联网新媒体冲击着的新闻业当下,到底还要不要坚持走新闻的道路?


如果我们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至。


一个外在稳定扎实,内心却漂泊无依。


一个外在跌宕流离,内心却无比坚定。


新闻系学生的我与新闻系学生L君这几年的发展经历,你会选择哪一个?


先别着急着回答。


因为作为同样一批毕业的新闻系学生,人生的范本压根就不止一毕业放弃了新闻的我,和一直坚持着新闻的L君,这两个看起来极端的案例。


有同样一直想去南方报社做深度报道工作,却没拿到OFFER,最后却去了地产公司的Y小姐。据说趁着这几年房地产的火爆,她现在已经拿到了30万的年薪,每年还有数十万的奖金提成。有一毕业就想去地产公司工作,然后在不同地产公司中到处跳槽的C君。今年他被顺德的一家地产公司挖走,他现在也已经拿到了30万的年薪,据说每年还有数十万的奖金提成。


有毕业的时候就想去腾讯做互联网工作的S小姐,她在武汉的腾讯面试被考官刷了之后,又报了几天后的北京面试,终于打动了主考官。现在在腾讯做着高薪的工作,买到深圳的房和车。后来我们谈起她,都羡慕她的坚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有毕业的时候不想去当时火爆一时的广东移动工作的H君,他拿到了包括广东移动、腾讯等一堆OFFER,最后随随便便地选择了腾讯。现在也在腾讯做着高薪工作,买到深圳的房和车。后来我们谈起他,都羡慕他的眼光,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东西。


还有很幸运到能够进入大家心中梦想的报社中工作N小姐,现在从报社辞职到了某家国企,过起相夫教子的生活。她有一个同事,也是我们同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这家国企,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他们属于不同分公司的同一个专业岗位,在一些专业内会议上偶尔会打个照面。


啰啰嗦嗦地讲了这么多故事,看起来和你的问题不是那么相关,我到底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的是选择。


如果回到毕业的2011年。


那一年,虽然报社还处于黄金时期,但是微博等新媒体已经开始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我们新闻系同学之间同样都在讨论“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深度报道的土壤已经不再深厚”。那一年进入国企考公务员还是一个最优选择,房地产公司却被人以为“中国房价已经见顶,没什么前途”。那一年,腾讯还不像现在这样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被抄袭风波和3Q大战搞到名声狼藉。一个毕业生去就职也不是什么特难的事情。


如果回到2011年,我们又如何选择?你如何选择?


也许如果没有开天眼的话,压根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也不知道这个答案会带来怎么样的结局。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我们压根无法预料风从哪里吹来,又会将你带到哪里?


如果有一个人言之凿凿地说能解释你的迷茫,为你做一个完美的规划,然后把你引领到一个有最终答案的方向,那么他一定是个骗子。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更加迷茫了?觉得我的答案,最终带给你一个“不可知、不可控、不可为”的荒诞境地?


那么,故事再次回到L君,时间拨到2017年。


刚才说到L君独立创业,他历经报纸、杂志、网站,中间还涉足过影视。终于到现在,他创立了一个依然与新闻有关的新媒体项目。这个以非虚构为特色的项目制造了大量的优质内容,并通过微信、网站、知乎、豆瓣等各个平台在进行传播。项目吸引了风险投资,继续支撑着L君的新闻梦想。


我想说的是什么?


努力就有回报?回报以什么来衡量?L君就比其他新闻系的学生拿的薪水高,生活过得好?


不见得。离开学校后的人生,各自禀赋、能力、环境、际遇不同,从没有统一的度量衡。


我想说的是,你只要想坚持某样东西,那样东西不管如何变化,它都会死死地黏住你。


就像彭浩翔拍完《志明与春娇》之后有《春娇与志明》,你以为故事结束了5年之后,他拍的《春娇救志明》又会横空出世。如果他想接着玩下去,还有《春娇爱志明》、《春娇打志明》、《春娇踹志明》。


仅此而已。


但我讨厌现在的自己,羡慕这样纯粹的人生。


思远



如果你也有想要倾诉的话题,欢迎写信告诉我们。未来我们会选择性地将来信刊登在微信平台上,你的困惑将有可能得到三明治作者们的回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交你的信件。


也可发送邮件至信箱:tellus@china30s.com


►  查看往期故事诊所内容:


  1. 我喜欢你的来信,因为你的困扰是具体的

  2. 我做过好多选择,但终究没能突破自己

  3. 别担心自己会孤独终老,因为人类是有趣的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七日书,锻炼你的故事肌肉 / 

写作就像是你忘了的那块肌肉,

该找人帮忙锻炼他了

三明治全新推出的写作陪跑服务,七日书

和我们一起在七天时间里,学习如何

完整地写好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社群“故事公园”邀你入园 / 

这是一个线上版的三明治故事公园

这里的通行货币

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故事

映射着这个时代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症常青年”来报道/ 

我们将打造一个症常青年“游乐园”项目

邀请更多症常青年和我们一起观察、思考、成长

互相慰藉和治愈彼此的时代症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