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来信让我想起了多年前读的一本书《莫瑞斯》。它欲言又止,不说出全部,忧伤但不悲伤。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同性恋一旦被公开,是一项刑事罪行。 王尔德的悲剧对英国整个社会所造成的伤害显然是难以磨灭的。书中克莱夫和莫瑞斯的感情隐晦而模糊,莫瑞斯与阿列克的关系则热烈得血脉贲张。三个主人公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
一种人是克莱夫,他不认同自己的身份,无法与世俗世界抗争,选择了婚姻,又渴望保持同性爱人的关系。他和你我一样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软弱、不够坚定,容易被安稳和舒适所吸引。
一种人是莫瑞斯,他一开始不确定自己的取向,一旦确定后便勇敢追求。“他径直走向光明,希望自己所挚爱的人能尾随其后。”
还有一种人是阿列克,他完全认同自己,敢于冲破阶层观念和社会道德约束,且不惧触犯当时的法律。
很难武断地说哪一种人活得更好,只能说选择过哪一种人生是我们的自由。我们需要在内心平静与外部纷扰之间找到和谐,仅此而已。
故事诊所的第 05 封来信
梦,时间是2017年4月25日。昨晚我又梦到你了。
到了适婚年龄,就不可避免地被人质问,我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我都是笑着说,什么都没关系,只要人好就好了。别人就会说我,这样的标准太广泛了,根本不是答案。
而我则会在心里咆哮,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是错的。那就像问一个素食者吃牛排的感觉如何如何。
你要想得到答案,那就要问,我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人。我会告诉你,能让我满心欢喜爱着的,平时像电台主持人般伶牙俐齿,酷起来又能像乐队的鼓手,交流时又能自由地在各种知识间穿梭的,女人。每每想起都是心猿意马啊。
你是第一个认真听我独特取向,也是唯一一个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你对这一切都不惊讶,也早早感知这一份模糊但热烈的情感,是我的幸运。但同时我也很悲哀,因为你也知道了我对你的情感不再是友谊。善良如你,必定不会抗拒我,但是你会逃避我。我已经成长了,也知道我不该将我的热情毫无顾忌地向你倾注,因为这对你是有影响的。我明白,爱除了要包容,还要忍让。你去了我最向往的台湾,你做了我最尊敬的公益工作,你遇到了我最羡慕的相知和相爱,你和伴侣一起考到外出留学的机会。生活之于你,已经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不打扰,真的是我能给予的温柔。
我还是会结婚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会与一个性格温婉的男人结合。不过应该没有人再能够走进我灵魂深处了。如今行尸走肉的我,也没有底气再去面对当初台大给我的回绝信里说的,“台端胸怀大志”。我心里那个黑暗而空旷的电影院,因为对回忆的疯狂执着,倒是经常会去那里看以往画面的回播。回头看的时候,你也总在后座坐着。而我已是泪流满面。
如果你也愿意进来看看,那就来吧。
▼ 诊断报告:
沉浸在回忆里无法走出来,不敢去爱。
▼ 故事药方:
只有相信爱情,才会遇见爱情。就像莫瑞斯遇见了阿列克。
今天的回信来自三明治作者景宜,他讲了作家陈雪和她的伴侣“早餐人”的故事,她们遇到很多烦恼,又在一步步解决烦恼的过程中找到了幸福。
故事诊所的第 05 封回信
早上好,陌生人,我在吃完早餐后看到了你来信。上海刚刚由阴转晴。
在信中我读出了你的不甘心。上天总会派出一个人,让人觉得可以和TA共度一生,公园散步、下班买菜、海岛旅行,这个理想的完美情人,可以相处时让你更加的年轻,也可以让你萌发一道快点老去的幻想。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我们爱上一个人时,会想要了解他的一切,从小成长的街区、喜欢的食物、做过的事情、某一句话,还要思考其中的联系。又想和TA相互较劲,占有TA,和妒忌TA。最近,看了小说《我的天才女友》,还有其他三本系列。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女孩长达一生的友谊和战争。嗯,我也认为有些爱情和伟大友谊是有战争的,是甜蜜又耗费力气的。
你的问题是,你还没有信心决定自己的生活。生活由无数的偶然和不巧构成。我有一个朋友,她在大学时就认识了初恋,一直结婚到了现在,有了小孩,生活快乐。我有一个前同事,轻描淡写在出租车上对我们说,她刚离婚了。在好几个月前,我就看到一个穿着匡威鞋的男孩子在门口等她,年轻,长头发,有些害羞。他们互相走着,沿着湖边小路走着,消失在夜色。
很多事情都是人为在设定的,太多人被这些耽误了。年初,在台北,我参加了一家媒体举办的“婚姻平权,如何保障人权”的分享会,嘉宾是尤美女和作家陈雪。一个是异性恋,一个是同性恋,但因为同样的原因坐在了一起。
陈雪的伴侣叫“早餐人”,她们是在吃早餐时认识的,相伴了十来年。每次陈雪生病时,“早餐人”会一直陪伴,但病危时则无法作为家属签字。烦恼还有很多,但两人则一步步解决:用信托公司来商定遗产,计划共同拥有个孩子。
有个年轻人问她们,“我们还要等多久?” 尤美女说:“大家要走出自己的同温层,你们用脸书,大人们用line,你们在line上发些积极信息告诉他们。” 陈雪说:“如果到时候还不可以,我们就上街吧。”
最后的结果,你也知道,是不是也该有些信心?当然,罗马城不会一天就能建成,但我们能够努力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照顾自己。
并且“对人类保持信心”,也对自己保持信心。
景宜
▼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或许能治愈你:
这是中国三明治破茧计划的第三十四篇发表文章,吴楠写了三个出柜的故事。当他们推开柜门,将真实的性取向展示在生育抚养他们的父母面前时,生活是否从这一刻开始变得不同?
《选择出柜的时刻,他们和父母发生了什么?》
点击上方图片阅读
如果你也有想要倾诉的话题,欢迎写信告诉我们。未来我们会选择性地将来信刊登在微信平台上,你的困惑将有可能得到三明治作者们的回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交你的信件。
也可发送邮件至信箱:tellus@china30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