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这些问题是自然的吗?」背后神秘连锁事件 | 三明治有个展

三明治 2020-02-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建筑大王 Author 建筑大王


距离三明治在灵感商店的展览「问这些问题是自然的吗?」结束不足一周(4.25—5.25)。

 

展览以102个“XXXX是自然的么?”的相同句式向观众持续发问,问题可以归纳到环境、人、动物、日常生活和食物五个大类,从深层动因到表面现象都有涉及。或许也因为类型广泛,前来的人常常表示摸不着头脑,分不清问句中的“自然”是指物理上的“自然环境”,还是行为中的“自然而然”,最终陷入一种肠子打结的状态。

 

“我们就是想叫大家gutted一下,不需要知道答案,只要一旦开始想,就进入了我们精心营造的黑洞。”作为主要策展人建筑大王的yoko和tao,希望能借由这些问题触碰观众脑中“再想想”的功能,即跳脱出自我的日常视野,在更外围的真实世界里转一转。

 

实际上,这场展览的由来完全是个不在计划之内的连锁事件,四个月的时间变更了两次主题,建筑大王也在“意外”的指引之下开始了一个关于环境的新项目……

 

不如,现在我们将话筒交给yoko和tao,跟随他们从另一个视角重新看一次展览吧~



展览中的一角(摄影:奶油)


五年前从米兰搬来山里的时候,我们把帐篷卖了,认识了巴赫。为什么搬来山里,反而要卖帐篷呢?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个神秘力量,要让我们认识巴赫。

因为认识了巴赫之后,我们就认识了 mi,再之后,她俩同时向她们共同的朋友顾盼推荐,让她来采访我们。顾盼看我们住在山里挺有意思的,就真的采访了我们。

后来,顾盼又邀请我们在线上,和其他两位与自然有关系的朋友一起搞了一次线下座谈会,叫做「下乡的城市青年」,地点在上海的墨迩空间。于是我们又认识了墨迩空间的主人池勉。

再后来,池勉从我们这里批发了一些日历卷和日历棒,去参加了「游牧青年大会」,把一个日历卷卖给了奶油。

奶油买了日历卷,看了我们的公众号,觉得有意思,就决定联系我们在她的「灵感商店」里寄售日历卷日历棒——或者搞个展览。

所以,在讲接下来的事情之前,你得先知道,如果我们5年前没把那个帐篷卖给巴赫,就不会有这个展了……

阿尔卑斯岩羚(摄影:tao)

在奶油提供的两个选项中,我们选择了搞展览。

但我们并不知道可以展什么…当得知奶油成为了也许是除了我们自己以外世界上唯一一个看完了我们所有公众号文章的人之后,我们跟奶油说,要不你来当策展人,我们来配合你吧。

奶油就提了很多想法。

「可以围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纯白的小空间出来,里面播放一段你们住的地方周围的环境声,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奶油说。

我们把手机挪开,仔细听了一下外面,什么声音都没有。

「好。」我们答。

「因为想通过这个展览展示你们居住的自然对你们创作的影响。」奶油说。

「hmmm,这一点上,奶油,其实,可能,并没有什么影响。虽然无法肯定,但我们在创作这件事情上,起码在说法上,是想跟自然保持距离的,如果把我们住在自然里这件事跟创作做了联系,可能会引起观众联想到那种归隐自然的艺术青年……这可能不太利于我们通过树立一个理性友好的形象来激发普通民众参与创造活动吧……(blablabla,省去一万字。)嗯,所以,请让我们再想想……」我们答。

——以上,是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的事情。

1月中旬,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决定了,搞一个关于「见过但不知道」的展。不跟自然发生任何关系。

「好。」奶油答应了之后又补充说,「不过还是要加上你们的经历当背景介绍……」

跟奶油达成了一致,我们觉得很开心,可以稍稍放松一下。

然后我们就去看了 Jane Goodall 的 masterclass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你们大概都知道了。

怎么说呢,你看到前面说的一系列神秘连锁事件,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我们与自然有关才发生的,奶油想找我们搞展览,其实最开始也是因为我们住在山里。然而我们却并不想讲跟自然有关的。

此时自然好像对我们的决定并不满意:你们现在还不讲……就没机会了啊。是时候让你们觉醒了——你们以后都只讲跟自然有关的吧 : )

「……奶油,我们考虑了一下……要不还是搞跟自然有关的吧……」隔了差不多一个月,灰头土脸的我们主动联系了奶油。

「什么?!你们明明自己说要跟自然保持距离的,不怕别人想歪了吗?」

「……要不还是不保持了吧…」

奶油当时肯定很无语。但我们也很无语啊。

因为不知道要搞什么了。

我们跟奶油说,要不就提一些问题吧,问观众。一方面,我们已经三观全毁了,实在是不知道能说什么,环境问题的严重和复杂程度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前一点,我们不希望和观众是「我们」和「你们」的关系,而是和观众站在同一边,把问题摆出来,大家一起瞧瞧。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特别希望可以利用我们「住在自然里」这个身份,吸引到别人的注意,以至于愿意听我们讲,以至于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但对于这个展览本身,我们心里是忐忑的,因为奶油已经写了展序,想了如何布展,我们这么大转弯,真是很没有礼貌的事情…毕竟之前也互相不认识……没办法,要是搞不成,就不搞了……碰上这种人生转折点,我们也没办法啊。

但我们还是尽量想让奶油明白。在告知奶油主题有变之前,我们就在写一篇讲述人生转折点发生始末的文章。写文章的目的一是总结记录,二是分享,三是想着可以让奶油明白我们不是三分钟热度或是拍脑袋或是不靠谱才说不搞「见过但不知道」的,而是真的有醍醐灌顶的事情不早不晚的发生在了一月底。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篇文章,奶油没说她不搞了,而是发了一个有很多问题的文档让我们回答。我们答完之后,跟她通了一次电话,聊了好长时间。电话里,她说她有点理解了,还说她一度很担心我们会招架不住负面情绪。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们吃完一顿没什么味道的午饭,坐在餐桌边上,开始想能向观众提些什么问题。

「我觉得这件事最有趣的点在于(tao 的惯用开场白),爱自然,其实是一件特别不自然的事情。」tao 说。

「嗯,好像是。」yoko 说。

「那怎样才是自然的呢?」

然后,我们把当时能想到的所有知识——科学的、哲学的、艺术的,还有刚看的关于自然本身的——全都套上「是自然的吗」,相互问了一下。

差不多五六个小时之后,两个人的肠子都结起来了。英文里有个词非常贴切的形容了这个状态:gutted。

「好!那就搞这个!」tao 大叫,「我们 gutted 了,要让观众也 gutted 一下。」

我们觉得「是自然的吗」这个句式非常微妙。首先它是问句,从而实现了之前说的「跟观众不分你我」。其次,它几乎无法被贴上任何价值判断的标签——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我们发现环境保护与现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矛盾,使得对两者一知半解的人倾向于做非黑即白的价值判断(走捷径),从而很容易产生过度防御。我们觉得这个问法巧妙的绕开了这种防御机制,有很大的机率可以触发我们一直在鼓吹的,人类的「再想想」功能。如果你看了问题,应该会有类似这样的体验:「当然是自然的!…但是等等。——诶?」

但一下出来102个这样的问题,可能就不是「诶」了,而是……gutted。

没错,不需要知道答案,只需要想,一旦开始想,就真正进入了这个展览,进入了我们精心营造的黑洞。

之前我们听一位影评人评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他说,看电影的体验是,人从电影院出来后,魂会留在电影里一段时间,不同电影停留时间不同,越好的电影,魂留的时间越长,有的几分钟,好一些的几小时,更好一些的几天。而看完《潜行者》,他的魂就这辈子都出不来了。

我们希望也能带给观众这样的体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观众在这里进入的,是日常视野以外的真实世界。

跟奶油沟通完这个想法之后,我们就立刻在豆瓣、微博、Facebook、Instagram、Twitter上开了5个新账号,叫做「关于自然的问题/questionsaboutnature」,每天发一个问题。

最后展出的102个问题,可以归纳到环境、人、动物、日常生活和食物五个大类,从深层动因到表面现象都有涉及。

就这样,在灵感商店做展览这件事,在四个月之内,从一个展览,变成什么都没有,再变成一个新项目,最后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在之前计划内的新展览

然而我们至今都还不知道奶油长什么样。

▵ 这个展览我们从头到尾都没去现场,卡片的尺寸和排布方式是我们根据奶油测量的现场尺寸确定的,除此之外,选纸和粘贴方式就完全交给了奶油和灵感商店的同事们,因为他们可以根据现场光线和氛围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我们总是因为在项目中故意不控制完成度被各路合作者质疑,但其实我们不是不控制完成度,而是会鼓励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去理解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从而把他们可以做的比我们更好的部分放到完成度里面。最终往往都能收获惊喜。(照片:Rivers)

▵ 惊喜一:因为只有纸和文字,所以进入观众视网膜-前额皮层-下丘脑系统的全是细节——只有细节。我们在卧室墙上 mockup 了很多个版本的排版,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根据几轮刚睡醒的第一印象做出了最终决定。现场的光线至关重要,我们建议奶油要选现场看起来接近字典或者报纸感觉的,严肃但中性的纸。反正从屏幕上看我们觉得是做到了,现场只可能更好。奶油和同事们先后尝试了四种粘贴方式,最终用类似便利贴的方法,制造出了一系列 haunting/daunting 的,不规则的阴影,我们也非常喜欢——这完全是他们想出来的!(照片:Rivers)

▵ 惊喜二:我们一开始只想通过102个问题制造气氛吓吓观众就完了,结果奶油说他们有一个扭蛋机,可以让观众随机抽一个问题带回家,从而可以在命运的推波助澜下真的去思考其中的一个问题。(照片:Rivers)

▵ 惊喜三:我们一开始只想通过102个问题制造气氛吓吓观众就完了,结果奶油说他们想得到观众的反馈,所以同事 Mia 用废弃的纸盒做了个邮箱(他们之前是打算用一个成品邮箱的),把落叶贴在上面,再刷上一层白色水粉,象征自然被污染。——!!(照片:Rivers)

▵ 惊喜四:我们一开始只想贴一张 A3 的展序,后来把现场照片给一位以苛刻著称的 curator 看了,curator 说要是把展序换成直接印在墙上的字就完美了,可以成为一个永久展。我们就跟奶油商量着改成雕刻字,但因为新的排版做雕刻字尺寸太小了,只能做UV膜或丝网印刷。我们找在外滩美术馆工作的朋友要到了丝网印刷的联系方式,结果刚好碰上五一假期……等待丝网印刷放假回来的时候,奶油突然告诉我们,同事试了一下UV膜,你们看看怎么样……all done!(照片:Rivers)

▵ 惊喜五:要发文章,我们只能拜托奶油他们拍照,拿到照片时,还可以从他们拍的照片中来揣度他们关注/喜欢的问题,比如上图中间这个。(照片:奶油)

以上就是这个展览的 behind the scene。对了还有一个惊喜,就是本来只打算搞一个礼拜,后来被延长到了一个月。如果你还没去看的话:


- 灵感商店 -

Add:徐汇区建国西路691—1号2楼(靠近吴兴路)


▵ 灵感商店位于上海,是三明治(China30s)的线下空间,是一家以「故事」为核心的文创商店,也是一家堆满了店员们喜爱物件的杂货铺。除此之外,还会不定期举办与文字相关的分享会、展览、工作坊等活动。


活动推荐



六位科幻作家联手开课

科幻小说工作坊报名中



挖掘老城墙下的故事

西安写作工作坊报名中



记录每天的白砂糖时刻

六月每日书接受报名



让每一个人开始写作

记得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