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随南周前文化部总监奶猪,像侦探破案一样采访和写作 | 三明治×奶猪写作课

Sandwichina 三明治 2020-02-11



在传统媒体任职的时候,她叫袁蕾,看《南方周末》的人可能避不开这个名字,至今新闻学院的很多新闻研究论文,还收录着大量袁蕾的文章作为案例分析,比如关于“疯狂粉丝”杨丽娟的那篇特稿。


换到网络上,她叫奶猪。著名文化人评价“奶猪”的文字:从下半身思考,得出上半身的结论。


“奶猪可能有名过袁蕾吧。”问她为什么叫奶猪,她的统一回答是:因为长得像。其实她现在还在80斤的体重上下徘徊。



2005年,在《南方都市报》做娱乐记者的袁蕾,面临着内心的煎熬。


那时这份报纸在全世界的日报发行量中排名第29,广告额达到13.2亿,是国内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报纸之一。如果按照今天的公众号阅读量来算,报纸上的每篇文章都是百万爆文。而袁蕾在这份报纸上拥有一个横跨两版的专栏,栏头用硕大的字体写着——“袁蕾会客室”。


可是她每次看到这个写着自己名字的版面,都在瑟瑟发抖,内心发凉,觉得自己是被捧上了高处,脚下轻飘飘的踩不到地面。更让她惶恐的是,她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一年后,袁蕾转身去了《南方周末》。当时的《南方周末》在她眼里是新闻人梦想的顶点,这里虽然不会包装推广记者,但能够真正脚踏实地学到东西,她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步调,“我知道要问什么,要写什么。”


从那之后,袁蕾在《南方周末》待了十年,从记者到编辑再到文化部总监。她采访过的名人数不胜数,但有几条原则是一直都坚守的。比如绝对不收任何红包、车马费,并且要求带的记者也不能收,也不准跟采访对象合影。她对准确性的要求也很高,信源需要交叉核实,不能帮别人脑补。


在汤唯身处风口浪尖的那段时间里,袁蕾是唯一采访到她本人的记者,跟汤唯一起上了四个多小时古文课,摇头晃脑背《诗经》;采访王朔时,王朔无话不谈,甚至自己劲爆的隐私,这些隐私发在哪里都会爆炸,但袁蕾认为这属于他的“私生活”,与行业、社会无关,怕这些太真实的对话被速记公司外泄,她整理完了近5个小时录音;知名制片人张伟平当时正在事业的巅峰,约好的采访时间,对方姗姗来迟,对袁蕾说半小时够了吧,她直接回道:恐怕不行,我接下来没空了。


在她看来,没有任何一个采访能超越尊重、平等。这是一种姿态。


2007年发生了一件让全国震惊的事,一位父亲在女儿没能单独见上刘德华之后跳海自尽,这个疯狂的女粉丝名叫杨丽娟。当时在《南方周末》做文化记者的袁蕾举手拿下了这个选题,她花了很多天时间跟杨丽娟一家待在一起,采访了三十多位相关人士,写下了一篇万字深度报道《你不会懂得我伤悲——杨丽娟事件观察》。


这篇报道已经超出文化新闻的范畴,当她逐步挖掘来龙去脉时,发现杨丽娟种种“荒唐举动”虽然披着追星的外衣,其实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在此之前,袁蕾没机会碰过社会题材报道,但她觉得掌握起来比文化类的更加轻松,因为她一直关注着社会和人。


在做采访时,她从未把这一家人当成“怪人”对待,而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最普通的人群的共性。报道从开头就使用白描的写法,用冷静的语调勾勒出人物身上的细节:



杨丽娟已经十多天没有换衣服了,也没洗过澡。她脱掉黑红色的皮鞋,坐在床沿上,低头抠着脚趾,努力想抠掉大脚趾上残留的红色指甲油。“爸爸走了,我身上不应该有红色的东西,这个指甲油是以前涂的,质量不好,老是抠不掉。”


杨丽娟十分清楚自己现在有多“红”,每次接起电话,她都会以“我现在真的不能接受访问”开头,跟对方聊上半个小时———从这个记者嘴里听来的话,她经常会放到跟下个记者的聊天中解释,让每家媒体都有“独家专访”。



这类的深度报道被叫作“特稿”。这一文体是舶来品,在国内的落地始于《南方周末》,从2003年李海鹏的《举重冠军之死》开始,逐渐成为常规操作。《南方周末特稿手册》收录了袁蕾关于杨丽娟事件的报道,在记者手记里,袁蕾写到了所谓的“秘笈”:“我有耐心,认真听她们讲想讲的东西。”


袁蕾对采访中“认真倾听”的解释是:就算没有开录音机,也可以把对话的原貌写出来。“你要听进去对方在说什么,而不是带着微笑点头。


在“往事不堪回首”的博客时代,奶猪的博客很火爆,她用语感独特的“奶猪体”写日常生活中的段子,比如写拖稿时的状态:


剪了手指甲脚趾甲 

做了面膜 

夹了眉毛 

还洗了一个澡 

把床单换了花生剥了


目前眼睛所及的地方 

全晃悠过很多圈了 

已经没有可以让我有借口起身做的家务事了


这个状态从昨晚开始零星持续到了今天 

一篇稿子还是没有写完 

这是我聊起来很顺的一篇稿 

可就是不会写字了

日报害人啊!


她还将博客上的段子出版过一本合集,书名叫《我呸》。“奶猪体”里充斥着“一砣”、 “您丫”等口语化的惯用词,至今还在网络上被流传和使用着。


擅长深度访谈和写段子的奶猪,曾陷入抑郁症,她其实一直有社交恐惧。“作为一砣病人,可以名正言顺地不笑了。然后我貌似开始快乐起来了。”


2016年奶猪的工作重心从纸媒转向了视频,浙江卫视周末黄金档季播节目《同一堂课》,奶猪是总制片人和总编剧。


2018年,奶猪辞去了所有工作和抬头,在家学画画。她养了两只狗,熊总和猫猫。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后,伺候两位“领导”拉粑粑、用餐,有时会打两把德州,然后开始专心画画,持续到晚上十二点,看一部电影或者追剧,偶尔会熬夜看到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这是她理想的生活状态。


很多当年的同行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KOL,而奶猪则是离群索居的“隐士”。她说,自己一点遗憾都没有。“我知道让自己大红大紫的路径。早在十年前就有人要付一百万元,买我家熊总的动漫改编权。”她还提到,就算还在学画画,也已经有人要花钱来买,至今各种投资也不时找上门来,投资原则只有一个:“只要你想做。”奶猪说自己都拒绝了,就像当初决定不做“袁蕾会客室”一样,她想远离舒适区。


“风口来了,猪才能飞起来。但我是奶猪,我要想飞就飞,想停就停。


 

10月12日起,三明治邀请奶猪开设线上课程,连续四周,教你如何像破案一样进行调查、采访和写作。这不仅仅是一门写作课,奶猪说,她更想让大家了解的是一种逻辑,一种思维方式。而这样的方法论,可以用在任何事情上,无论是家务事还是危机处理。


这是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文化部总监奶猪第一次公开、系统性地分享自己的采访写作经验。类比为侦探破案,她希望更多人能发掘这件事的有趣之处,感受非虚构写作的逻辑之美。


你将会在奶猪的带领下,对采访和写作这门古老的手艺产生新的认识,阅读选自《南方周末》《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等媒体的报道,并在每一次作业的反馈交流中找到自己文字的症结所在。


化身侦探对事件和人物抽丝剥茧,与高手过招,破解谜题,最后做出“结案陈词”,复盘得失。相信这会是一场妙趣横生的体验。



课程内容



导师介绍



袁蕾(奶猪)


江湖人称奶猪,任职期间严肃时的名字叫袁蕾。横跨纸媒、书籍、电视等行业,现改行发展绘画。其撰写和编辑的文章,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奖励;制作的视频节目获国家广电总局嘉奖。


曾任《21世纪环球报道·明星周刊》电影编辑,《南方都市报》娱乐记者,《南方周末》文化记者、编辑、文化部总监,填字竞技真人秀《我知道》总制片人、文化节目《同一堂课》总制片人、总编剧。


你将获得


1 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编辑的一手采访写作经验分享

2 课程定制的阅读文章资料礼包

一份导师独家推荐的延伸阅读/观看清单

4 学会判断一篇报道的优点与缺陷,学会像职业记者一样思考和提问

5 在良好的社群氛围中交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6 导师针对每次课后作业的反馈意见 


适合人群


1 文字爱好者,深度报道/非虚构写作爱好者

2 对调查、采访和写作感兴趣的小白或者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

3 希望提升自己写作的逻辑,突破写作瓶颈

4 想学习如何更有逻辑地思考,与人进行更有效的对话


上课时间


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26日、11月2日

连续四周,每周六晚20:00-21:30在线授课,课后可随时回听。


使用微信群+协作平台,分享学习资料和提交作业。


课程价格


999 元



购买方式


三明治最新上线小程序

9月16日-10月16日

注册即可获得10元全场通用券


点击进入“三明治写作学院”小程序购买,

付款后请联系小程序内客服获得入群方式






Facebook:三明治


Instagram:china30s


让每一个人开始写作

👇了解三明治新书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