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区里,听觉的用处很有意思|每日书电台
每日书电台是三明治全新推出的一档音频节目,我们希望用声音独白的方式,去呈现来自世界各地的每日书作者们在三明治写下的故事。很多在每日书里写下的故事文本,已经天然就是非常棒的独白文本了。这个电台会保持每周五晚8点更新的频率,每次会呈现一位每日书作者写下的文字。
这一期想和大家分享的作者,是备备和乔丹。备备是三明治的伙伴,目前生活在上海,乔丹是备备的前同事,也是一位女生,这个名字是她爸翻英文辞典起的,和那位篮球明星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备备和乔丹曾经每天一起上下班,早晨开车会经过沿海的公路。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中,她们会一起听播客、谈论电影、旅行、书籍,和工作之外一切有趣的事情。备备把那段日子称为她们的“公路友谊”。现在备备搬到上海快两年了,但这段友谊从未停止。于是在上个月的每日书,备备和乔丹决定一起共写,用文字的方式继续与彼此交谈。
摄影:乔丹
有一次三明治编辑部开会,聊到“居住”这个选题,发现大家的成长环境都很不一样,比如说胖粒的童年在恩施山里,她对自然草木有天然的熟悉。备备则说起,自己从记事起就一直住在“小区”。先是外婆家的房子,再随父母到珠海生活,都在“小区”这种住宅形态里。以前她从未觉得有什么问题,好像城市里的人们都住在小区里,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今年2月3月,除了下楼取菜和拿外卖,备备几乎没有离开过现在居住的小区。在疫情封锁最严重的时候,小区也成了天然的管理单位,大家都把自己封闭在屋子里。
适应足不出户的生活后,备备才发现她对自己的居住环境非常不熟悉,不知道这个小区有多大,也没有相熟的邻居,院子里的一草一木对她来说都是新奇的。回想曾经居住过的 小区,好像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于是“小区”这个词一下子就变得陌生。备备觉得或许自己该好好地思考它。她和朋友乔丹用写信的方式,一起聊了聊在路上和在小区里的生活观察。
0
4
备备
乔丹
乔丹好:
虽然我们已经定好了主题,但第一天我还是想轻松些,跟你聊聊天。我们上次见面还是去年夏天。那个时候我还在gap的状态中,一起吃饭时滔滔不绝地跟你说了很多近况和感想。回想起来,当时话那么多可能是为了掩饰一些对生活的手足无措。没有想到我们会以文字的方式再次见面,可以在这个属于我们的页面再跟你说很多很多的话,这真是太奇妙了!
不知道你最近在忙什么?我猜是珠海设计周的工作吧。早晨你还是沿着情侣路开车上班吗?我离开你的顺风车之后,你在路上又遇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说到这里,怎么突然有点伤感呢。
对了,应该宣布一下我们的共写主题。这个月,我会跟你一起记录在路上和在小区里的生活观察。这个题目的前半部分,很早之前我们讨论过一回。我还在搭你的车上班的时候,你就说你有过一个想法,要把每天在路上遇到的有意思的事记下来,要攒100个,不过有没有这个数字我已经忘了。这个题目的后半部分呢,是在疫情期间,我慢慢意识到,觉得可以写一写的。
备备好:
回想起来,无论是上学、回家、通勤、出差,还是会面、出行、旅游,我们有很多“在路上”的时间,很多人也许在路上遇到一次后就不会再见了,也许是迎面而来,或是隔着车窗的一瞥,一生一会,还挺奇妙的。
比如我下班时常常会在一片固定的草坪上看到一个吹小号的人,那里刚好有个红绿灯,有时候我会希望能遇上一个红灯,可以好好听他吹完整的一段旋律。我还在情侣北路看到过一个听蝉鸣的大爷,他靠着栏杆,背对着我,面向树林,微张双臂,就那么站着。我想象他已经闭上了双眼,陶醉在此起彼伏的呜嗡声中。最近吃早餐的时候会听到窗外突然响起的蝉鸣,吵吵闹闹的。蝉叫了,就觉得夏天真的来了。
想写路上的故事,也是希望自己能认真观察路上的人和发生的事,有时候会希望自己拥有一种眨一下眼睛就把看到的东西拍下来的能力。
摄影:乔丹
今天我很幸运,在路上时, 前车里跑出来了一大串泡泡,向我扑面而来。我在这条路上开了一千多天,这是第一次和泡泡撞个满怀。胖乎又白得反光的云在天上懒懒地爬,对流雨洗过的天和颜料管里刚挤出来的湖蓝一样,泡泡从车窗里热热闹闹地涌出来,眼前像是新海诚的电影海报。
乔丹好:
昨天上海下雨,因为工作我出了趟门。我向来是很不喜欢雨天的,但雨中的城市散发着与平时不一样的气息,好像把所有棱角分明的事物都晕染开了。我经过人行天桥,脚步很慢,避免弄湿鞋子。楼梯的两级台阶之间,有一株小野草,它太小了,要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一定不会注意到。我猜它很喜欢这样的大雨,天桥上一下子没了人影,底下的车流也平缓下来,它能好好地舒口气了吧。
观察身边的植物,确实是近半年才慢慢养成的习惯。去年4月,我搬进现在的住处。房间还算宽敞,有一个大阳台。我迫不及待买来两盆植物,迷迭香和薄荷,心想边养还可以边吃。
备备好:
上海进入梅雨季节了吧?这里很久没有一个完整的晴天了。我也很不喜欢雨天,但是夏天的雷暴雨那种倾泻的感觉却让人觉得畅快,如果可以不出门,在家点起一盏暖黄的光,看看电影,看看书,或者和朋友聊聊天,还是很舒服的。
摄影:乔丹
今天下班时我的脑子没有切换模式,以至于现在想不起路上看到的任何人、任何观察,不留意的话时间溜走真的没什么痕迹。
早上路过海滨泳场时,有个用骚粉色毛巾围着下半身的男人走过斑马线,高高瘦瘦,五六十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上还有水珠。他的毛巾是很鲜艳的粉红,绕着腰部围了一圈,长度接近脚踝,走路时在大腿右侧形成一个高开衩,过完斑马线他偷笑了一下,我也被他这个形象逗笑了。从肌肉线条来看他应该是个经常运动的人,像是个拉长版的古希腊雕塑。
乔丹好:
今天我想说说,“在小区里,听觉的用处很有意思。”
在小区里,我用听觉为周围的人画像。我所在的小区有些年头了,我住在一栋很常见的六层楼房,二楼,一梯两户,隔着客厅的墙就是邻居的客厅。
住进来两三天,我感觉到隔壁的房子有些异样。按理说,隔壁的房子和我的这一间格局应该是差不多的,都是一室一厅。可我经常听见客厅的墙背后有很多人的声音,有时候是两三人,多的时候可能有三五个人。他们都住在隔壁地房子里吗?
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邻居,但从每天听见的声音里,慢慢能描摹出他们的生活状态。于是,过不了几天,我判断出隔壁应该是一间群租房。这让我有些隐隐不安。
让我感到不安的不光是邻居的人数,还有他们的作息。连续好几天,我都在夜里十一二点听见隔壁开门关门的声音,说明陆续有人回来。但屋子里的这些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呢?有一天晚上,还是同样的时间,楼道里传来脚步声,还有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我没睡,趴到猫眼上看了看,正有人从外面回来。这么晚了,一群人都不睡觉,聚集在屋子里,该不会在进行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从那之后,白天在家工作的我都小心翼翼的,不希望开门碰上隔壁邻居。但再过一阵子,我对这些从隔壁传来的声音已经习惯,不会和之前一样,把每个陌生的声响都当成新闻。
啊今天有点困了……明天再继续吧。
摄影:备备
备备好:
看你写邻居的声音太有意思了!我好想搬去和你一起听一听。
说起小区里的听觉,我也想分享一个故事。
我搬来现在住的小区已经有十五年了,刚搬来时不少邻居也有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儿,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听到楼上那户人家小男孩的琴声,钢琴应该就放在我房间正上方的位置,所以每次他练琴都听得特别清楚。有时他在练习新曲子的时候总是弹错音,我都会觉得有些着急,过了一段时间曲子练熟了很流畅,就跟着拍子跳两下。这么多年算起来,可能我们只见了不到十次,但因为这琴声,我一直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像是在偷听他的生活,从琴声的频率能推测出他最近的课业压力大不大,是不是上高中了,是不是在外地上大学,放假回家没有等等。不过最近几年没有听到练琴的声音了,我想他应该是留在外地学习或工作,没有回来。
不过前段时间我又听到了楼上的钢琴声,是一曲很好听的古典乐,我以为是楼上那个“小男孩儿”回来了又在练琴,还让我妈问问楼上阿姨这首曲子是什么。但这次的这琴声是来自楼上的楼上,当时真的想上去敲个门问问。现在已经想不起旋律了,也无从问起,之前用app识别也没有找到,感觉像是失去了一首曲子,而且毫无线索,很希望能再听到录一段下来。
前两天得知以前楼上那个练琴的“小男孩儿”也在珠海工作挺长一段时间了,一直住在楼上,但因为再没听到琴声,我也就听不到他了。
对了,我今天在路上感到有些沮丧,路人看起来都太像了,虽然他们长得不一样,穿得不一样,动作不一样,但是看起来的状态太相似了,可能因为是在工作日的上班路上,每个人都像被时间上了发条的人,没有遇到一个笑脸,都像是埋头完成着“活着”这个任务。
摄影:备备
乔丹早安!
不要沮丧,“重复”本身也许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你说的这些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艺术作品。艺术家是位丹麦摄影师,他喜欢站在纽约街头,日复一日地拍摄8点半到9点半之间经过这里的人们。累积了近十年的拍摄之后,他的照片库里有许多“老面孔”。这些人的行为在多次拍摄中浮现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规律,有的人经常在镜头中喝咖啡、抽烟、打电话,甚至动作和神情也总会出现一致性。
我现在居住的小区,是一处回迁房小区,住进来之前,我对“回迁房”没有概念。住的时间长了,才逐渐有一些观察。每天晚上各家吃完饭后,六七点钟,大爷大妈们一定会搬着小板凳在单元门口乘凉和唠家常。大家围坐一圈,笑呵呵地聊天,只要不下雨,天天如此,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不是因为要带孙辈玩耍才聚在一起,也不是相约学习广场舞。饭后的闲谈,应该是他们在村子里居住时就有的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小区里有一位爷爷,每天早上会在楼下的椅子上坐着,身边路过人或者车,他会大声叫唤。平常爷爷叫唤的声音很大,住在二楼能听得很清楚。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渐渐发觉爷爷可能是有某种疾病,导致他精神状态不稳定,吐字不清。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小区院子里空无一人,这位爷爷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前几天我在窗前,看到爷爷在楼下坐着,从别的楼栋走过几位住户,他朝他们挥手,发出喊声,那几位住户也回应着爷爷,虽然没说什么,跟爷爷一样,含糊地喊了几声。
在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有种纽带。一部分人从前是村民,还保留着原先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虽然住在一栋栋隔开的楼房里,相互之间的照应并没有消失。我不知道,在“人人看起来都差不多”的都市小区,这样的纽带是不是已经不容易形成了。
摄影:备备
住在这个回迁小区里,居民们不羞于展现自己的情绪和遭遇,好像也并不担心邻居会因此议论。我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需要情绪的沟通和分享。我在很多片段里看到了人和人的不同,这是以前的居住经验里少有的。
目前的你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是和备备一样在一座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小区,还是靠近自然的乡野?是独居、与室友合租还是和家人同住?你的邻居里,有和你隔着一碗汤距离的朋友吗?还是和他们几乎没有打过照面?
张爱玲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叫《公寓生活记趣》,记录的是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公寓生活。在那个时候,平民百姓大多都住在平房,或者逼仄的格子间,螺蛳壳里做道场。张爱玲家境不错,得以体验在当时很时髦的高层公寓。不过说是高层,不过只有六楼而已。
她在文章里写:
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在香港山上,只有冬季里,北风彻夜吹着常青树,还有一点电车的韵昧。长年住在闹市里的人大约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离不了一些什么。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平行的,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
节目制作
主播:依蔓
剪辑制作:备备
背景音乐
Heart Full Of Wine - Angus & Julia Stone
谁都有小情绪 - 梁晓雪
风景 - 鲸鱼马戏团
老友 - 鲸鱼马戏团
写字的人是敏感的,总能在似乎已是理所当然的日常里,发现新鲜的视角。每日的生活看似重复,却永远是新的。也许在退后一步去观察,去下笔时,我们才会发现这一点。试着从明天开始,像第一次走进你所居住的地方那样,认真地看看你的周围,看看是否有你曾经从未发现的有趣细节吧。
也许你也可以联络很久不见的朋友,和他做一个月的笔友,在每日书里交换彼此的生活。
本文来自每日书。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和情绪。8月每日书开设常规班、不咕班、共写班和普鲁斯特问卷主题班。点击了解:每日书是怎样一个世界。8月每日书已开启报名。
了解“每日书电台”是怎么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