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普通东北家庭如何过年?他要给自己家拍12部纪录片|三明治电台

三明治 三明治 2022-04-07



从2017年到2022年,纪录片创作者姜佳鑫完成了五部纪录片。他的拍摄对象是自己的家庭,拍摄工具只有iPhone。


《来自中国吉林敦化的视频和音频 (1.26-2.13)》截图


许多观众在观看影片时都会产生和姜佳鑫的家人一样的疑问,这玩意儿有啥好拍的?


姜佳鑫的家乡在吉林敦化。每一部纪录片的拍摄都在过年期间,他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家人的普通日常。袒露在镜头前的做饭、吃饭、走亲戚、放炮、上坟、闲聊、传统习俗、不可回避的尴尬和激烈争吵,这些不断重复的最不起眼的片段或许每个人都经历过。当冗杂的家庭琐事出现在屏幕上,长镜头和没完没了的对话偶尔让人困倦。


《2020(上)》截图


姜佳鑫正在通过纪录片的方式观察自己的家庭,思考原生家庭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寻求代际之间更多的沟通。


本期三明治电台,我们和姜佳鑫聊了聊拍摄五部纪录片的故事。我们会在大年初四(2月4日)和初六(2月6日)线上放映姜佳鑫的两部纪录片作品,姜佳鑫会在线和观众们一起交流。我们期待和你一起讨论家庭关系,思考家的印记如何映照于个体,看见隐匿于家庭生活的情感基因



线上放映预告


《来自我的家乡——中国吉林敦化的视频和音频(1月26号到2月14号)》

时间:2020.02.04(大年初四)晚上8点

播放平台:Bilibili

在线直播+映后线上交流


《最棒的一个年》首映

时间:2020.02.06(大年初六)晚上8点

播放平台:Bilibili


*观看及映后交流方式见文末



🎧

点击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嘉宾

姜佳鑫

艺术家,纪录片创作者



-节目内容节选-


备备:第一部片子名字叫《来自中国吉林敦化的视频和音频》,起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是吗?


姜佳鑫:不是,这是很认真起的名字。我觉得第一部一定要把我从哪来的说清楚,这非常重要。完整的名称是《来自我的家乡——中国吉林敦化的视频和音频(1月26号到2月14号)》。


《狗年》截图


备备: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个的敦化人,可以聊聊敦化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姜佳鑫:以下内容仅代表我自己。这其实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敦化是我从小出生的地方,是我籍贯的地方。在那个小城市里我生活了18年,第18年的秋天,我去念了我的第一所大学。


《狗年》截图


我感觉敦化非常纯粹质朴,接天地。这些年敦化的变化挺大的,城市化建设推动它快速发展。我去美国之后那五年,敦化每年都会有新房子,新的楼在旧的楼的废墟里建立起来,新的街区更干净。我上小学的六年级的时候搬到现在住的地方,2006年左右,周围都是一些平房,还有臭水沟。那时候,我觉得房间特别大,特别幸福,一开窗户就能远远看到城市最北面的一个山,它叫北山。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有一个叫北山或者南山的地方。北山有个人民英雄纪念碑,从窗户远眺,我能看到山是绿色的,感觉它离我很近。应该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前面的高层突然建立起来。这种高层现在越来越多,从我的窗户看,落日和天空都是窄窄的一个缝隙了。


《2020 (下)》截图


备备:你的拍摄完全在家庭中进行,可以从你的角度介绍一下你的家庭吗?


姜佳鑫:非常普通,不是什么精英家庭。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吉林,或者一生都生活在敦化。我前两天才知道我姥姥那面是唐山那边的,她毕业分后配到敦化。我姥爷、爷爷、奶奶都是闯关东过来的。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大家都非常普通,各有各的工作。但是如果细想,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


备备:你的片子里很能抓住观众的就是你的镜头直面了家庭冲突,把争吵的场面直接拍下来了。你的长辈们会说,我们觉得你现在变了。在他们所谓的你还没有变的时候,你是啥样的?


姜佳鑫:太乖了,太乖了。大部分东北孩子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学习特别好,特别听话,也不吱声,从来没有跟我的父母沟通过。


我本科学的是环境科学,研究生打算去美国读城市规划。但这个专业还没念,我就觉得不行,我要为自己学点啥。2013 年的时候我去美国,我给教授发了个邮件,说我发现我不太适合城市规划,特别喜欢摄影,能不能见我一下?过了15分钟,没想到教授真回复我了。他说你有没有作品集?我给他看了我的ins账号,就是城市风光之类的带滤镜的图片。但是他当时没拒绝我,让我重新写一份申请,还给了我一个机会去修摄影的课,看看我表现如何。后来我也很努力,他们真的给了我一个摄影专业的offer。


备备:去学摄影,家里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姜佳鑫:当时在视频里他们都愣了,完全懵了。问我你学完之后你干啥呀?出路是什么?问题全部抛向给我,我也不知道啊,但是我必须去试了,我才能有一些答案。


备备:你有说过,会去拍第一部纪录片,是因为当时要做毕业设计。拍第一部片子之前,你有用录像的方式记录家庭日常的习惯吗?


姜佳鑫:做这纪录片之前,我拍摄了很多我家庭的图像,有一部分我会给做成手工书,自己打印装钉。这个过程里,我还录了很多音频,我把这音频进行一些加工处理,做了很多噪音杂音,因为当时家人说的话,我不想听,也听不懂,我们没法沟通。


备备:那时候都拍家里的什么呢?


姜佳鑫:什么都拍,也是用我的手机拍,就是iphone SE。在美国上学期间,我对很多过去的认知以及自己的身份开始困惑。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这么想?我意识到整个原生家庭是我的一部分,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它塑造了我的行为方式。


那本手工书里,有一张马桶非常脏的照片,我妈经常用马桶之后冲不干净,我就拍了一张照片。还有一张照片,我拍了我家一个冰箱,结果被我妈发现了,她立刻把冰箱门关上,另一只手在制止我拍照,那张照片里她眼瞪得非常大。我发现我家的冰箱从来都是满满当当,而且我家还有个冰柜。我非常困惑,打开冰箱,你必须得一个手打开冰箱门,另一个手就在下面接着,因为会有东西掉出来。你还不能使劲拿,得慢慢悠悠的,这种情况一直出现。


备备:和家人面临争吵,或者是长辈在教育你的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把手机拿出来拍的。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要拍摄?剪辑的时候,素材是怎么挑选的?


姜佳鑫:随时随地都记录,每次整理素材时候,需要花很长时间。拍摄的仪器很简单,就是一台Iphone SE。因为我想第一时间把这个东西记录下来。当然分辨率也很重要,但这些东西以后看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记录下来的信息是更重要的。


把十几个小时的素材剪到了两个小时,甚至更短,还是挺废脑瓜子的。我常常感觉长辈们隔着屏幕也一直在说我,教训我。我需要不断过滤和筛选信息。


备备:你之前有一篇采访,提到这个纪录片是“人人都能拍”的,我看了片子之后,感觉不能。带入到拍摄者的视角,我不太能想象如果拿相机对着我爸妈,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的镜头里,大家都相当自然,虽然他们经常跟你说别拍了!拍这干嘛?但那个感觉也很自然,就像平时在数落你一样。


姜佳鑫:刚开始拍,技术不成熟,而且自己还比较胆小,还有很多情况,我实在拿不出手机,我就用iwatch录音,效果还不错。有一次录音被我妈发现了。后来我只要一弄我的手腕,我妈眼睛“唰”地瞪着我,看看我是不是在拍。在《2020》上、下里,一切就更自然了。偷偷摸摸地拍其实不是特别好的体验,还不如就把手机拿出来拍。后来我的片子里几乎全是影像,没有音频的东西了。


《狗年》影片截图


《来自中国吉林敦化的视频和音频 (1.26-2.13)》截图


备备:你拍了很多过年去上坟的片段。


姜佳鑫:从家人的角度看,这个行为非常离谱,家人觉得难以置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硬扛过来了。这也是我对纪录片的一个理解,我想记录真实的东西。


如果这个记录只是呈现我个人的成长,我没有耐心也没有毅力把这个事情一直做下去。我想用12年来拍12部纪录片,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能推动我一直做这些事的,是因为我感觉它就是历史的一部分。片子里反复提到的职业规划、挣钱、处对象、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我们这一代人都会面临面这样的问题。看了片子的人,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会做出一些改变。


备备:这几部片子都给家人们看过吗?


姜佳鑫:有人看过一部分。而且我在最开始的一些预设竟然提前出现了。刚开始拍的时候,我想,这些片子他们迟早都会看,沟通迟早都会发生,我在做什么的,他们迟早也会理解的。没想到,在今年就发生了,我和家人的沟通到达一个更好的阶段了。


备备:看到影片,家人的反馈是什么样的?


姜佳鑫:要说没什么吧,这还有点百分之百不负责。但其实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他们就是觉得我把过年期间拍的东西放在一起,记录了一些欢乐的家庭时光。可能上一辈他们更多的时候比较闭塞,比较腼腆,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可以积极主动去弥补很多东西。


备备:拍过年这个时间,是因为恰好你这个时间在家,还是你觉得这段时间是最值得拍的?


姜佳鑫:刚开始确实是因为恰好过年在家。后来发现,过年的两周之内浓缩了各种戏剧化的元素,而它们都来源于你的生活,就是现实中的一些矛盾冲突。


《狗年》影片截图


备备:你把家庭日常做成纪录片,放在B站上,大家都可以去看,有没有观众给你提过这样的问题,比如这样做会不会欠妥?


姜佳鑫:有。有人会问隐私和肖像之类的问题。我叔也有时候跟我开玩笑,说你到时候真要拿奖了,有钱发了,要给我们点吧。我觉得还是在拍摄中看到了爱的存在吧,这会打磨掉很多东西。说简单点,这不就是只能发生在家庭的事情吗?


备备:说说新片吧。


姜佳鑫:第五部太精彩了!时间快3个小时,希望大家别嫌长。新片是2021年过年回家的故事。那年,因为我爸的工作原因,我们要在另一个城市白山市过年。我们一家人在白山市的火车站的一个宾馆的顶层过了年。这个过程里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最好玩的,所以我给新片起名叫《最棒的一个年》。



《最棒的一个年》截图


备备:因为你最近做了近视手术,新片让你的父亲帮忙上字幕。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怎样的体验?


姜佳鑫:一个突破吧。他开始喜欢尝试,喜欢思考,喜欢沟通。比起几年前,有很大变化。他会问我,这不就是咱家的生活吗?拍这个是目的是啥?今天他跟我妈交流的时候,他说,等你有时间你看看儿子整的那玩意儿,挺有意思。


我们确实都需要时间,人和人确实需要沟通。


备备:对于任何一个家庭,五年的跨度都不算小。在你记录的这五年中,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变化?


姜佳鑫:人都老了。“老”出现在很多日常的接触和交流,外貌、行为、举止,或者一个眼神。我相信很多人有这种感觉,你突然感觉一个瞬间,然后你意识到人老了。当然还有很多变化,比如我小弟,再过结过几个月,就要跟他的初恋结婚了。


备备:我们90后这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机会被记录。大家的胶片机都换成了数码相机,手机可以拍照,社交网络发达,这种记录变得特别频繁。现在可能长辈们还比我们更熟悉短视频平台。在照片和录像中,我们更倾向于捕捉快乐的瞬间。但如果用文字记录,其实你会发现,很多人写的是家庭当中比较伤痛的事情。


姜佳鑫: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是回避记录?吵架和冲突的瞬间,我们都不愿意记录下来。如果记录这些争吵和冲突,大家可能会问意义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在过年期间,我想让更多人看到我的片子,尝试去记忆和思考,也许有人会做出一些改变。做出一些改变真的非常非常难。


备备:将来你会希望父母看完你所有的这些片子吗?


姜佳鑫:最开始的时候,我迫切地想让家人们看。现在的我,希望在我拍完12部之后,他们看一遍,只要看一遍就好,我希望他们有这个耐心。




在线放映作品


《来自我的家乡——中国吉林敦化的视频和音频(1月26号到2月14号》



影片《来自中国吉林敦化的视频和音频(1.26-2.13)》打破了家庭式的隐私,向公众展示了艺术家自己的家庭生活。视“体验”作为创作的媒介,无论何时何地,当艺术家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他都会拿着iPhone,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捕捉和之后呈现出平凡的故事片段。在这部电影中,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情节是预先设计好的。整部电影都是按时间顺序剪辑的。


由于没有被告知任何有关制作这部电影的线索,艺术家的家人们从一开始并不知道拍摄的目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纪录,他的家人们习惯了在镜头前表现自己。在这部电影里的很多场景中,家人们的表演给了艺术家一种错觉,仿佛他在看一部由专业人士表演的制作精良的电影。在第一部电影之后,令艺术家惊讶的是,他发现“食物”是他家里唯一没有偏见、而且最受欢迎的话题。正因为“食物”,它戏剧性地开启了其他各种话题的对话。这种在家庭中对“食物”的过度迷恋启发了艺术家对于这个现象的研究,并且与观众分享他的发现。



《最棒的一个年》


《最棒的一个年》预告片




参与线上放映请添加三明治明仔

备注:姜佳鑫




- 近期活动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