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升级后的555:想走进更多的人家看一看! | 555 Project

555 Project 三明治 2021-09-06



上一周,我们发布了扩大版的"555 Project"新地图,将555的本体区域扩大到延安高架以南、南北高架以西、华山路以东,肇嘉浜路以北更大的区域。


这个区域里包含了“巨富长”这样的传统区域,也包含了建国西路到建国中路一带新兴的文艺片区,更有环复兴公园——南昌路/思南路这一出名已久但还没被细致研究过的区域。



三明治团队和全新组建的555内容研究小组,将分别对各自感兴趣的区块和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希望把“去你家看看”这个主题,在扩大后的555街区里持续地做下去。


如果你之前有关注555 Project,应该对这几个住在这个街区里的人物故事有印象,卡米、Rita、影子和布鲁。


👧  🌳  📚  🛁


24岁的卡米,生活在上海乌中路不足30平的老式阁楼里,整个房间不足 30 平米,空间和厨房的位置各占一半一半,还隔出了一个 1 平米见方的卫生间和一个差不多大的淋浴间。


她睡觉的位置是嵌在墙里面的,那个位置也许最早是老房子用来储物的空间,现在铺上了白色的床单,粉色的被子,墙面上挂着宜家买来的小彩灯,靠近脚部的白色墙壁上还挂着一副风景画挂布。卡米说,每天醒来,坐起,先看到的是阳光下的泳池,可以想象自己正在度假。


《24岁的卡米,生活在上海乌中路不足30平的老式阁楼里》


Rita家就在华山医院正对面。从一个绿色铁门打开密码锁进去,是一大片空地的院子,一旁种着花花草草,土壤上残留着去年圣诞的粉色圣诞树和小熊。打开门,白色的大床横贯房间,正对着一面窗户;而窗外,是葱茏的香樟树,四月春风把靛青的树盖吹得摇曳生姿,像一幅在不断流动的油画。


《住在四楼露台,我家的窗是一幅流动的画》


影子住在长乐路上,室友是三位九旬老人。她8平米卧房以木质结构为主,透露出古朴,灯光也是暖黄的。

从狭窄的楼梯上去,卧房门口有一扇小小的木门,簇拥着着绿色吊兰,一张古朴的大木柜里装着高脚杯,一米五的金属床及腰高,感觉躺上去就会深深陷下去。床头有甲壳虫乐队的背景布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经典海报,白色小几上放着花瓶和Tiffany蓝的烛灯,还有波西米亚风地毯和墙布相互呼应。

《长乐路的“吉普赛女孩”,用1500元房租和3位九旬老人同住》


布鲁做了14年的广告行业辞职,住进麦琪公寓大半年,刚刚成为一位诗人,555街区让写诗这件事变得日常。


走进她的房间,装柳大门、柚木拼花地板,贴墙做的木柜,橱窗里坐着高脚杯与茶杯,圆角开放台面,放了画,最底层是汽车模型,每个只有大拇指大小,排列整齐,像在停车场。客厅里,沙发围着一个铺了波西米亚地毯的榻榻米,侧面长椅上则铺了一条黄色花纹丝巾。


到处都是植物,手臂长宽的叶子像四面八方伸展出来,做出随时要拥抱的姿势;开放式厨房的灶台上放着一株水仙,从岩石里生长出来,细长的叶子还沾着水珠。


《麦琪公寓里住着一个新诗人,与无数诗意的细节》

如果你只是在街面上走,出入那些网红的店面,拍照打卡,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知晓,在那些老式建筑内里的一个个房间里,栖息着如此多丰富的故事和细节。他们搬到这里来,在一个房间里扎下根来,像一棵棵树,和街区共同生长。他们的生活也参与着这个街区生态系统的构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还将正式启动“555 Project”的实体杂志项目,最鲜活的生活记录将是这本杂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此我们也希望记录更多来自“去你家看看”的故事。



如果你居住在扩大版图后的555街区,希望和我们聊一聊,我们很愿意听你讲你和你所居住的房间/房子的故事。比如你家是个老房子吗?你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机缘搬进去的呢?在这个房子里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你的邻居都是什么样的人,你和他们熟悉吗?


无论你本人或家人是555老居民(50年以上的老居民更好了)、刚刚搬进555街区不久或已经在这个区居住了一段时间,你们的故事都是我们期待听到的。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基本信息,如果合适,我们将会尽快和你联系。所有入选的在地居民,都将获得一份三明治的文创礼物,你的故事也将有可能被收入我们即将出版的杂志中,被更多的555读者看到。


很期待去你家看看!






🏠   🏠   🏠


555 Project升级版社群

持续招募中


接下来,我们想邀请三方面的朋友一起加入我们的研究,组建我们的“555 project ”升级版社群。


  • 本土力量:生活或者工作在这个区域的朋友欢迎加入,我们将组织一个包含在这个社区做各种有意思事情的人士在内的社群,并邀请一些KOL进行分享。


  • 共创作者:有各种专业技能的朋友,包含文字、摄影、视频、建筑、数据、艺术、设计、策划、商业观察、活动组织,欢迎您以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我们的“共创编辑部”。您将拥有和我们组织起来的行业专家团队一起工作的机会。所有的工作也都有预算补贴。


  • 机构合作伙伴:如果您对“在地”这个事情在未来五到十年的中国的发展空间感兴趣,并想一起探索,或者您正在经营一个和在地相关的实体或者虚拟项目,都欢迎您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利用三明治数十万受众的资源和您一起策划以及对接。无论您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您是在自己的城市做一份小小的独立杂志,希望得到更多的注意力和推广,都可以联系我们。


·  ·  ·  ·  ·


请您长按以下二维码

填写表格申请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555 Project 是由三明治发起的在地观察计划,取上海三条小马路“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武康路”的名称首字谐音。在四年前书写《我们与我们的城市》,记录五原路这个自发形成的文艺美好街区的故事之后,我们希望可以再次回访这片街区,通过历史研究、采访写作、声音采集等方法去呈现这个街区里生动的故事,探索和发现一套全新的方法论去呈现和思考街区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启发更多人重拾自己对周边生活的感受力。

📖 阅读 555 Project 项目的其他文章:


1、在上海乌鲁木齐路开寄存处的第一步:把存款用完

2、在上海小马路上可以偶遇什么“怪力乱神”?|555小报四月第一期

3、上海网红地理的“宇宙中心”是怎么形成的?

4、我们研究了400家店铺的数据,发现上海小马路的生活真相

5、廖信忠:住进武康路最便宜的花园洋房,偶尔去附近裁缝铺修裤脚

6、王建硕:一个自称“典型的新上海人”眼里的安福路及周边

7、当菜场变得“网红”了之后,我和乌中市集摊主们聊了聊 

8、555 Project :四年后,我们重新书写上海五原路

9、上海的小马路为什么会让生活“有点不一样”?

10、你还会去裁缝铺子修衣服修鞋吗

11、五原路街头卖花的男子与他错过的三个机遇

12、长乐路的“吉普赛女孩”,用1500元房租和3位九旬老人同住

13、在宇宙中心连开四家店,素然是555“街霸”吗?

14、拿游标卡尺测量小笼包的老外美食作家,正在555街区写一个非虚构故事

15、改变1995:喻荣军和话剧中心在安福路的26年

16、在555街区骑车,我遇见的罚单、梧桐与流浪汉 | 555 Project

17、每天在安福路遛五条狗的家政女工丨555 Project

18、麦琪公寓里住着一个新诗人,与无数诗意的细节丨555 Project




 8月每日书 8月1日开始 
 每一个微小的生活颤动都值得记录



 加入我们,成为看见“人”的写作者
 三明治招聘进行中 



把生活变成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个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