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55街区里还藏着哪些你没发现的字迹呢?丨555 Camp

若冰 三明治 2021-09-06



作者丨若冰



闲逛已经成为我的日常必修课。办公坐累了,出门逛逛;写不出东西,出门逛逛;和友人共同吃饭过饱,也不如出门逛逛。我承认,生活在555街区是我最大的previlege,出门去,不会被变形金刚般的摩天大楼压倒,视线从地面移向天空,脖颈不至于太酸疼。

‍‍‍‍


在555街区,路面与墙壁从来不是平整得反光的,招牌也从不是整齐划一的——但这也意味着,处处有生机,处处有人的创造。


在杂货铺或者咖啡厅的大落地窗上,店主会用‍‍‍白色的镂空字体写上营业时间,用文字招呼着“进店坐坐吖~”。



也会看到五金店的铁门上用胖头钉扎出一个矮胖的“福”字。




楼底的木信箱已经破旧不堪,在还没来得及换之前,就拿礼品纸袋,挂在门口,水笔标记上楼层、门牌号和家里的姓氏。若是独门独户的,在木门上开一个长条形的口子,用粉笔直接在门上标注“上海电视报!!”,不禁让人推测,这家主人是不是个还留有读报习惯的“电视迷”了。



平常走路,眼睛总是黏在水平线上下,总是忽略了地面上,其实也有一些小字迹。每一块地砖的字迹都被千万人踩踏过,也藏着无数故事。



偶尔,也会看到一些看上去更像是“入侵”的字迹。比如因为店面修缮,整条街搭起了手脚架,只得用统一的棕色招牌把里面被遮住的店铺们给显示出来。可这样的招牌最多只能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很难吸引过路人要进去瞧一瞧吧?



还有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像标语一样印刻下的字迹。上海曾经有无数这样的字迹,随着城市的快速更新,成为了“隐字”。



在这次555 Camp中,我们希望与社区中的大家一起用镜头捕捉555街区有意思的字迹,观察它们的字体、设计、制作方法,探寻字迹变迁背后的审美流变与社会变革,在走街探索与讨论思考后,自由创作出你印象中的555街区字迹作品。


   # 活动指南


哪里会有城市字迹?


  • 商铺招牌、墙面、海报、宣传册

  • 街道、弄堂的墙壁、门、窗、篷子……

  • 地面

  • 树上、电线杆上……

  • 任何你可以想象的地方!



都有哪些城市字迹?


  • 以记号笔、油漆、粉笔等工具手写而成

  • 电脑打印后粘贴、悬挂

  • 放在店铺、丢在地上的宣传册、传单、卡片

  • ……



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城市字迹?


  • 拍照(带上你的手机、相机,甚至是拍立得!)

  • 速写(只要有心意,万物皆可画!)

  • 拓印(拓印也可以记录某些特殊的字迹!如镂空的那种)

  • 大胆地拿走那些免费的素材吧!


# 活动时间



6月6日(周日)

13:30-16:30



# 日程安排


 

13:30 集合

13:30 - 14:00 介绍、分组

14:00 - 14:50 分组寻找街头字迹

14:50 - 15:10 组内讨论

15:10 - 15:40 分组自由创作,嘉宾参与

15:40 - 16:10 嘉宾分享

16:10 - 16:30 总结


我们将分为三队探索以下三个片区:




活动招募人数及对象

15人


  • ‍555街区居民、店主、游客

  • ‍其他任何对555 Project感兴趣的人‍



嘉宾

应宁 Mira Ying

The Type责任编辑、平面设计师、译者、西文书法研究者、《字谈字畅》主播。The Type 是关注文字设计与视觉文化的一个独立媒体计划,曾与三位文字摄影师格里董、施佳宇、沈健文共同制作出版物《隐字上海》,收录了他们过去六七年间拍摄到的一百七十多处珍贵的「隐字现场」。

厉致谦

以设计为原点的多领域研究和实践者,涉及字体研究、平面设计、空间构成、产品设计、影像、撰稿、翻译、策展等。著有《西文字体的故事》,与应宁合译《西文书法的艺术》,与俞佳颖合译《千万别用Futura》。TheType 作者,“上海活字”综合研究项目与TypeTour字体文化之旅发起人,创新型字体公司3type(三言)联合创始人。




         报名方式


赶紧扫码报名,

和我们一起细细探索555街区吧!








🚶 🚶 🚶 🚶 🚶

555 Camp


良好而深思熟虑的设计不仅能唤醒我们的感官,还能重新将地点和我们自己联系起来。”——大卫·达林(David Darling)


比起只用眼睛看,三明治希望与对555街区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用更深的维度去探索这片别致的上海小马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发掘555街区的市井生活与地道风物,并用摄影、绘画、沙龙讨论等形式参与到具体的记录与创作过程中,希望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启发大家对真实城市生活的感受力,增强与身边社区的联结与互动。



555 Project 是由三明治发起的在地观察计划,取上海三条小马路“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武康路”的名称首字谐音。在四年前书写《我们与我们的城市》,记录五原路这个自发形成的文艺美好街区的故事之后,我们希望可以再次回访这片街区,通过历史研究、采访写作、声音采集等方法去呈现这个街区里生动的故事,探索和发现一套全新的方法论去呈现和思考街区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启发更多人重拾自己对周边生活的感受力。

📖 阅读 555 Project 项目的其他文章:


1、在上海乌鲁木齐路开寄存处的第一步:把存款用完

2、在上海小马路上可以偶遇什么“怪力乱神”?|555小报四月第一期

3、上海网红地理的“宇宙中心”是怎么形成的?

4、我们研究了400家店铺的数据,发现上海小马路的生活真相

5、廖信忠:住进武康路最便宜的花园洋房,偶尔去附近裁缝铺修裤脚

6、王建硕:一个自称“典型的新上海人”眼里的安福路及周边

7、当菜场变得“网红”了之后,我和乌中市集摊主们聊了聊 

8、555 Project :四年后,我们重新书写上海五原路

9、上海的小马路为什么会让生活“有点不一样”?

10、你还会去裁缝铺子修衣服修鞋吗

11、五原路街头卖花的男子与他错过的三个机遇

12、长乐路的“吉普赛女孩”,用1500元房租和3位九旬老人同住

13、在宇宙中心连开四家店,素然是555“街霸”吗?

14、真想念在果篓喝果汁的日子:在555街区来来去去的小店们



 555 Project参与者招募 


如果你在这个区域的其他街道开店,或是你现在或曾经居住、工作在“555”街区,想要加入这个项目,成为这个街区的“生活家”或者“研究员”,欢迎扫码报名。如合适,我们会尽快和你联系。





 6月19日开课 为期四周 

《英文诗歌创作工作坊:从日常小事到生死爱欲》

 来和我们一起冲破桎梏自由地写诗 


 

 加入我们,成为看见“人”的写作者

 三明治招聘进行中 





把生活变成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个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