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天,上海浦西即将进入封控 | 2022上海此刻
作者 | 依蔓
昨天早上醒来,看到街坊群里说我的小区可能要封闭。
小区或者楼栋是否封闭在这一个月以来的上海是个薛定谔事件,即使只待在家里完全不出门,也随时可能遭遇封闭管理的命运。48小时,或者7天,或者14天。早些时候封闭会提前告知,近来也省去了这样的麻烦,很有可能是坐在家里从街坊微信群里获知被封的消息,或者想要外出,走到小区门口时才会发现。就好像大家应当都有这样的共识,被封闭是必然事件,刚好轮到了而已,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昨天早上我得到的消息是可能要封闭,实际上尚未封闭,这不太常见。楼下是小区老人的晒太阳座椅,他们仍然在闲聊,如果真的封闭了,他们应当是第一时间用言谈向全小区甚至隔壁小区大声播报的人。没有,很平静,阳光把人和晾晒杆的衣物都晒得平坦。
我决定再去买一些菜。法华镇路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菜店,有大型菜市,也有小的菜摊,前天中午我出门转了一圈,仔仔细细地看有哪些可以买菜和买肉的选择,都可以买些什么。毫无例外的是,无论这家店卖的是什么,只要是食物,都挤满了人。
菜店门口囤满了白菜
平静小区之外的马路是另一个世界。
法华镇路定西路十字路口东侧的肉店,回字形,除开门口一侧,贴墙的三面都是卖肉的,一半是鲜肉,一半是冷冻的鸡翅鸡腿鸡爪,中间的台子摆满了菜,人在中间的口字型过道里挤着挑挑拣拣,还要给排队付款的人留出通道。反正4月1号才封,过两天再来买也可以的,卖肉的人说。柜台里只剩下冷冻的肉品了,不知道冻了多久,可以肯定的是摆出来肯定也没多久,仍然冻得硬邦邦的。我没能挤进肉店,只在门口看了一会,要进入肉店的人已经需要排队。门口两侧是两株一米多高的植物,枯死,灰褐色,无法辨认出品种。它们不是可食用的植物。
入口两侧的植物已经枯死
从定西路到杨宅路这一段中间的法华镇路,一整条街的北侧都仿若是露天菜市。原本并不是这样的,但买方的意志才是影响一条马路商业形态的决定因素。于是原本和食物无关的店铺也开始卖起了菜。卖菜需要经营许可证吗?如果需要,当下似乎也不重要了。
原本卖文具的文化用品店门口摆起铺着红色布面的长桌,卷帘门顶部挂着颇考究的招牌:三林酱菜,桌面上摆着青花瓷纹路的酱菜缸,腐乳也可以一块一块地夹出来卖。酱菜桌的右侧地上摆着几个框子,卖水果,橙子苹果,水果区和酱菜区的客人都不断。家常菜馆也一样,外卖的生意不做了,门口摆满白色泡沫箱和巨大的蓝色塑料袋,蓝色塑料袋里装的是青菜,白色泡沫箱里是其他运输时需要保护的蔬果,西葫芦、西红柿、苦瓜、青椒、丝瓜。这还是尚能分辨这家店原来是做什么的情况,再往前走,人流更密集,满眼只有蔬菜、水果和人,已经无从分辨这家店原来是卖什么的了。
卖酱菜和水果的文具店
卖菜的家常菜馆
买菜的人仍然是上了年纪的爷叔阿姨多。往常这群人应当是最经常买菜,也对价格最敏感的人。因此当前几天我看到菜摊前挤满人的时候,觉得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充斥的菜贵、菜难买的抱怨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我看到的现实情况是菜其实还算充足,只要你想买,站在摊前耐心地等一等,总归能买到。至于菜价,这么多对价格敏感的买菜人都在采购,应当意味着菜价仍然稳定吧?
事实证明是我过于缺乏生活常识,没有能够意识得到一斤菠菜12元、一斤西葫芦15元、一斤西蓝花18元是什么概念。挑选想要的蔬菜、称重、扫码付款,这一套流程和常规一样,只是店主报出的数字让人意外。一把芹菜17.8元,一根西葫芦或者一根苦瓜,10元。青椒算便宜,五根7元。随便挑上几种,总价大几十甚至过百都是很容易的事。仅仅一周之前,买一袋菜心只需要6块钱。似乎只有春笋还维持着“合理”的价格,12-15元一斤,和一两周前还未大规模上市时差不多。这个时候卖家不再有人力帮忙去除笋壳,因此买笋的人不多。所有菜摊门口都堆着许多褐白相间的圆锥体。
少人问津的春笋
草莓很受欢迎。大家都说自己是青浦奶油草莓,大小不一,12元、12.8元、15元、26元,被装在塑料盒里卖,一次一盒,小一点的那种一盒20元左右。鲜艳,柔软,有独特香气,是用较低成本获得幸福感的食物。买了一堆回家后还要清洗和烹饪的蔬菜,想到要为吃掉它们付出的努力和成本,很难不顺手再带走一盒草莓。
但我的运气不太好,我带走的那盒草莓等回家之后才发现只是空长了草莓的样子,既没什么草莓香气也没什么草莓味道。不过不重要,这不太会影响草莓对焦虑蔬菜买家们的吸引力。
爷叔阿姨常常做饭,家里好几口人,他们应当是对多少菜能吃多久最心里有数的。看到年轻人买菜时我会想,不那么经常做饭的人真的知道应该如何合理估算如果不叫外卖,每天需要的菜量吗,真的知道一颗白菜可以吃几顿,几颗西红柿可以吃多久吗?哪怕是经常做饭我也算不清楚。
家里冰箱有一颗娃娃菜,半袋菜心,六颗土豆,三颗西红柿,三根胡萝卜,五六根小葱。三十六颗鸡蛋。冷冻室里有一只鸡,被切成了四份分开包好,两袋牛腩切块,大致十块汤小排。两袋广式腊肠大约二十根。黑芝麻和豆沙包十只。切块五花肉一盒,煮熟后的大肠切块。冷冻的鱼丸,昨天早上用一只调味煮了几根菜心做汤,还剩下四只。
于是出门的时候,我决心采办一些鱼丸,要走到法华镇路和杨宅路的交汇路口的钱铮小吃店。
前天出门时我也走到了钱铮小吃店,还往前多走了一段去了西法华菜场。这个有鱼肉蔬菜的综合菜场早上七点也挤满了人。任何一个综合菜场都不例外。前天有被封小区的居民在一个房屋中介互助群里请中介帮忙去附近菜市买菜,中介和电视剧《上海滩》主人公同名,看起来也很有江湖义气,非常热情地回应并询问这位居民要什么,自己可以代买。居民表示进了菜场再语音联系要买什么。“ 您直接说吧,然后我去买,这里面人太多了,我进去根本听不到!”上海滩大哥说。不知道上海滩大哥最终买到了哪些蔬菜,付款二维码显示花了95元,收款方给自己设置的名字是,“给蔬菜”。
上海滩大哥代买完蔬菜后,这家中介门店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在群里发布消息,表示愿意为周边邻居提供力 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免费复印打印、免费雨伞,可送到门口或由居民到门店来取。有居民在群里表示感谢赞许。但10分钟后,同一位工作人员再次发布了一条信息,表示因为接到街道提醒,门店人员不再方便进入人员聚集的场所,物品代购将暂缓进行。居民们不再回复,只剩其他工作人员在群内接龙,收到,收到,收到。
我在这个群里也间接重温了许多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语文、化学知识。有家长会在群里发送需要中介工作人员帮忙打印的试卷,周末学生们仍然有需要完成的功课,仍然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模拟考试做练习题。但我已经不再记得取氯化钠进行颜色反应,火焰应该呈黄色、紫色、蓝色还是红色,如果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加入适量的盐酸是否可行。
高考结束之后,这些信息几乎是永远离开了我的知识体系。
菜场肉铺老板正在处理新到的半只猪
被扫空的菜店
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会忍不住看每个人手里提着什么,甚至萌生了蹲在路边拍路过每个人菜袋的冲动。但这实在有些奇怪,我只敢在脑海里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你能从那些袋子里看到对于不同人来说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大部分人的袋子是绿色的,购买新鲜的绿叶菜是大部分人出门的最大动力。有人袋子里的东西很规整,装在盒状包装里,看不出是什么,最显眼的是挤在那些规整包装外面的酒瓶,褐色的红色的白色的液体。这两类人家里冰箱打开后的景观一定大为不同。
有人袋子里的品类很单一,只有生饺子,两个透明中型塑料袋里挤满了白色的饺子,粗略地估算至少上百只。我知道那家手工饺子馄饨店,三四个店员一直坐在店里的长桌边现包,馅料会随季节更替,不过最近的馅料都只有常规品类,白菜鲜肉、芹菜鲜肉、韭菜鲜肉、冬菇马蹄鲜肉、玉米鲜肉。往常这家饺子就很受欢迎,排队是大概率事件,这几天队伍更长了,并且等待时间不可控。往常买饺子的人会在已经包好的盘子里挑选,称重付款就走,但这几天柜台盘子都是空的,所有需求都只能现场包制。如果愿意等,手工现包的饺子实在是一个很不错的储备食物。可以冷冻,同时包含了主食、肉类、蔬菜,也方便烹饪,再不精于厨艺的人也几乎不可能蒸煮饺子失败。这也是一种生存策略的选择,下狠心在这里排队等待囤上足够的量(饺子这个品类也非常便于计算数量和支撑时间的关系),就不需要去其他摊位拥挤了。
想去增购鱼丸的钱铮小吃店门口没有排队,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果然鱼丸没有了。老板娘说已经买不到做鱼丸的鱼了。平时被葱花鱼丸和油炸葱花鱼丸挤得满满的铁盘倒也挤满了丸子,不过是解冻后的贡丸、狮子头、肉丸。店铺有两面对外,一侧是丸子,另一侧是杀鱼的档口,卖爆鱼。杀鱼男人的手速很快,刀背和鱼鳞在透明玻璃柜后迅速飞动,银光闪闪。一个女人从油锅里捞出新的一勺爆鱼,一边高声大喊,“卖完了!马上就要卖完了!开店那么久从来没卖完过那么快!”她看起来兴致很高,这句话不知道是喊给在爆鱼档口排队的人听的,还是喊给店里那几个人听的。时间是中午12点过,收钱的女人一边理货,一边往嘴里塞大饼,大饼来自隔壁煎饼摊。
鱼丸没有了,其他丸子撑起门面
收档前最后的杀鱼工作
整个三月,位于长宁区的法华镇路算是“正常”,仍然有很多居民可以出门,无论是买菜、遛狗还是上班。路边的樱花(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花)从一两周前开始陆续开放,最近一两天树上的花量明显减少,有风吹过花瓣就细细碎碎地掉下来。走在户外人会没有那么焦虑,在家里整个世界都只存在于屏幕背后,那就是你所面对的全部世界,情绪和决策被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里让人瞬间焦躁的信息所支配。有太多让人着急和愤怒的新闻。世界被割裂成无数碎片扎入个体生活,也扎破很多习以为常的以为理所应当如此的幻象。
巨大的难以描摹的荒谬感。人们仿若末日即将到来般在超市门口排队,晚上八点的便利店里挤满了等待购买新到货的牛奶的人,一些营业员从门外的货车上把补给的货品卸下来,店里仅有的一位营业员不停劝阻提前把还没入库的牛奶抱在怀里的客人。站在人群中间我也感到困惑和割裂。真的到这个程度了吗?真的到需要用这样的决心和意志来囤积食物的时候了吗?是我过于乐观了吗?怎么样才算“够”呢?两年前我们用同样的坚决的意志囤积口罩、酒精和消毒液。
路边高高堆起被拆掉扔弃的纸箱,以及被剥离的残败菜叶。被扫荡一空的菜摊门口,有人拿着空袋蹲在旁边,在菜叶堆里挑拣仍然可以食用的部分。我想起昨天骑车经过长乐路时,听到一个男子在街面上大声高喊,“再过几天这个世界就要暂停啦!暂停啦!”听不出喊声里的情绪。
人行道上堆了很多纸箱
回家之前我决定从菜摊带回一些耐储存的蔬菜,比如瓜类。拿了两根苦瓜,又再拿了一根西葫芦,摊主告诉我总价29.5元。旁边的一位阿姨在我付款时着急地指挥摊主打包剩下的最后两颗圆白菜。挑其中一颗好的吧,她原本说。当摊主低头拿菜时她又很快改口,不,两颗我都要。没有问价格。
还有一天,上海浦西即将进入封控。
超市里的青菜也有大量被抛弃的菜叶,有的看起来还完好
人们挤在便利店里等着买正在卸货的牛奶
到底是春天,青团还是要买/卖的
·
·
·
·「2022· 上海此刻」书写计划 征集活动 ·
2020年春节前,在得知武汉封城的新闻后,三明治紧急发起了每日书特别版《武汉日常》,邀请人在武汉和家乡在武汉的朋友,一起来用文字忠实记录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日常。那些文字成为普通个体在大疫情之下,为时代留下的特殊时期日常生活的真实生活痕迹。
没想到两年过去,2022年春天的上海也正在经历一个特殊时期。我们想要在宏达叙事之下,看见个体在这个时期真实的生活日常状态,并邀请每个人为自己和时代做存档记录。目前记录的时间我们暂定为10天,从4月1日至4月10日。三明治将争取每天发表朋友们的记录选摘。
如果你目前居于上海,想要用书写记录当下日常的方式,度过封控期并和其他共同写作的朋友彼此陪伴,欢迎扫码填写表单,我们将尽快和您联系。
暂定为期十天的当下日常记录
用书写让彼此连接与彼此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