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盱眙的大街上有多少只小龙虾?| 555 Found

备备 三明治 2022-12-30

“ 555 Found 创作者谈 ” 是三明治在地创作支持计划 ( 555 Found )的系列访谈。这个栏目会带你走进每一位入选者的创作过程和个人故事,持续关注和呈现创作的不同阶段,也希望我们与创作者的交流能给关注在地创作的读者们新鲜的视角。


同时,555 Found 组委会向创作者们提出了5个有关创作和个人生活的问题,你可以在“创作者快问快答”环节与创作者们快速“破冰”。


本周来到555 Found创作者谈的是乔启迪,她来自“小龙虾之城”江苏盱眙。在中国,可能找不出第二座像盱眙这样有如此多小龙虾元素的城市。小龙虾如何从一种食物变成一个鲜明的城市符号,乔启迪希望在小龙虾档案馆一般的街道中寻找线索。


乔启迪



1997年出生,地球村村民。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硕士,摄影师、撰稿人,曾任商业记者。

灵感总是来自无目的的散步,对抗焦虑的方式是换个城市流浪。

相信我:把一条熟悉的路线走1000遍,每一次都能发现上一次没发现的新东西!


我是江苏盱眙 (编辑注:xūyí) 人,12岁以前生活在盱眙。成年后再回盱眙,我惊奇地发现自己拥有了“游客”视角——在长期生活于此地的人们习以为常的街景中,我能在熟悉的空间里找到作为游客的新鲜感。


某种意义上,我可以和十三香小龙虾溯源至同一个地方——我诞生于县医院的产房,(据说)十三香小龙虾诞生于县医院的厨房。


近几年在盱眙街头行走时,我发现了大量造型各异的龙虾雕塑、装饰,这种红色节肢动物似乎没打一声招呼就占据了你的视觉领地。在盱眙,龙虾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食物存在,而是演化成一个巨大的符号,大到没有哪个盱眙人可以摘掉它。


在盱眙停留的时间里,我计划收集街头的所有龙虾符号,将小龙虾形成档案。


与此同时,从上世纪进入中国以来,小龙虾为何、如何在盱眙形成符号?这种符号意味着什么?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龙虾造型,为什么会出现在当前的位置?它们如何与附近的空间、附近的人产生互动?它们还有哪些可能?


我也将在项目中尝试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创作者谈


为什么这么多小龙虾会出现在盱眙?


我是盱眙人,盱眙是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一座县城。12岁的时候,我到市里读书,直到上大学,都几乎没怎么回家乡。成年后,只有偶尔走亲访友时,才可能回到盱眙看看。


盱眙被称为中国的龙虾之都,龙虾是这里的标志。对小时候还住在盱眙的我来说,龙虾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普遍到几乎不会觉得一座处处有龙虾的地方有什么特别:走在盱眙街道上,随处可见卖龙虾的餐厅,还有各种以龙虾为主题的雕塑。后来翻老相册时我发现,里面保存着许多关于龙虾的照片,比如我们去龙虾节,以及我跟龙虾雕塑的合影等等。


其实过去我并不会特别去留意龙虾,因为它的造型在盱眙人的生活里面显得太普遍了,所以有时候人们并不会主动去发现它,为它感到惊奇。成年之后,回过头来看,我才意识到龙虾是盱眙非常独特的存在:这座县城中,有着如此密集的龙虾的符号。逐渐地,我产生了好奇:为什么这么多小龙虾会出现在盱眙?


真正想要着手做有关龙虾的事情,是从今年下半年才开始。今年夏天,我从上海辞职回到家乡。这是从初中后,我第一次长时间在盱眙停留。回家之后,某天路过一座龙虾雕塑的时候,我对龙虾的好奇被再次唤醒,想到自己过去想要上街收集龙虾雕塑的想法。趁着正好有这么一段在家里停留的时间,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契机,应该把这个想法落实。


小龙虾作为一种雕塑符号,可能真的只有盱眙才有,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至少目前,我没有在别的地方发现过如此集中的小龙虾符号聚集地。我好奇:这些龙虾的符号为什么会被这么频繁地使用?为什么在这座城市里面,有这么多龙虾的造型的建筑或者雕塑?是因为它美观吗?好像也不一定。在盱眙有一个形似龙虾头的建筑,很多人甚至觉得它很丑,后来它也没有被有效使用起来,甚至有点荒废了的感觉,但它一直在那里。



一只龙虾,和它身后有点丑的龙虾头状大厦




一只没有胡须的龙虾VS一只没有钳子的龙虾



我对这些以龙虾为主题的雕塑、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也很感兴趣,尤其是街上出现的龙虾,因为它们并不是完全一样,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和神情。有时我会想,它们摆放的角度是不是有特定的讲究?我曾留意到某条街上的龙虾雕塑很密集,而且所有的雕塑都是以45度角、对着街道的角度去摆放。我会想,它们为什么是朝这个方向,而不是其它?这些观察引发我的好奇,很想探索它们背后的原因。


就我目前的观察,我发现龙虾更多是作为城市的符号来使用的,是一种景观,人们观看的对象。在我接下来的寻找中,我可能会更留意,看看这些龙虾符号是否和当地人的生活产生了互动,比如探索它们是否被作为公共设施使用,以及周围的人是否真正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小龙虾,作为城市的一部分


盱眙县位于淮安市西南部,属于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小龙虾是淡水龙虾,常常能在江河、池塘、湖泊等这样水草丰盛的地方看到。盱眙位于的三角洲地区,水网湖泊众多,养殖小龙虾也有一定历史。不过,相较于龙虾烹饪的出圈,盱眙并不以龙虾养殖见长。由于毗邻南京,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扩大了盱眙小龙虾向外的消费市场。


盱眙地方特别关注小龙虾,21世纪初——2000年,盱眙举办了首届龙虾节。后来,龙虾节改叫国际龙虾节,政府也会把小龙虾往国外推介,联合当地的各种展览,做展示、办烹饪大赛等。在国内,重点在江浙沪一带,以及东南沿海等省份推广。2009年,盱眙县城里办了龙虾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座以龙虾为主题的博物馆。



2009年的报纸,刊载了在上海举办的龙虾宴



我去博物馆里面考证过,里面记载龙虾节的来源,认为龙年是一个比较吉祥的年份,所以选择在当年开办。龙虾节的举办地是一个圆形的大广场,在半山腰。最重要的环节当然是龙虾宴了。大家一起吃龙虾的场面很壮观,有一年龙虾宴,广场上容纳下三万多人同时吃龙虾,一晚吃光30吨龙虾,还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龙虾博物馆里陈列的龙虾标本



节上还会邀请明星来演出,印象里,费翔、韩红、汪峰、韩国的张娜拉都来过。我们家里应该还保存着一张有趣的韩红现场演出照片,那是我妈拍的,我记得当时她带着我,拿着相机直接冲到台下,在离韩红很近的地方拍了一张。视角很有意思,因为距离特别近,还是一个仰拍的视角,所以画面显得有点滑稽。



第十六届龙虾节的演出阵容




个人的小龙虾记忆


每一次在外做自我介绍,当提到盱眙这个地方的时候,对方可能会表示疑惑。这时我会赶紧补充一句,那你知道十三香小龙虾吗?有的人几乎瞬间能反应出这是哪里了。当然,多数情况下对方只识字形,不识其音。总之,只要加上小龙虾,整个对于自己家乡介绍还是顺利许多,所以我几乎每次都会用这样的一个名片去自我介绍。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全县举办了一个关于盱眙文化的文艺比赛。那个比赛最终的获胜者,评出的称号叫“龙虾小天使”。我参加了这个比赛,但没有最终获胜,被评的称号是“优秀小天使”。看来小龙虾比优秀还厉害。这可以类比到其他城市,比如上海的市花是玉兰,那么冠以玉兰称号的奖项可能是最厉害的。总之,当盱眙的人在命名或者组织各种各样活动的时候,会倾向于加入龙虾的元素,也是当地很独特的一个传统。


长大后,每年回家时,如果正好在龙虾的旺季,一定会吃。家里人会把它作为一个欢迎我回家的仪式。走亲访友时,每户盱眙人家的家里也会摆上一两盆小龙虾,作为主菜之一招待客人。大家做小龙虾有很多方式,其中最以十三香这种做法为特色。十三香最早是从盱眙诞生的,原料基本都是中药药材,据说是县里的一个中医最先研发出这种吃法。


大学的时候家人来看我,

带了两大份龙虾,

这条朋友圈收获十几个举手评论。



我自己很喜欢吃小龙虾,过去在外读书工作的时候,一年里基本只有一两次,在回家的时候才能吃上。无形之中,我也发现小龙虾对我的口味产生了很有意思的影响,比如其实我对绝大多数食物并不挑剔,唯独对小龙虾很“刁”,吃过家乡龙虾之后,也基本不怎么吃其他地方的龙虾了。之前在上海尝过一次,价格不低,但吃了之后特别失望,所以从此再也没有在外地吃过龙虾。不少盱眙人也会有同感,说是在这里吃过后,在别的地方吃,好像就吃不到小龙虾味了。


我小时候有一张跟龙虾雕塑的合影,是我印象最早也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它在淮河边上,和一般的龙虾雕塑比起来更大,造型也更突出,尤其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它的体积好庞大,承载了我的一些童年记忆。后来经过改建,那座龙虾雕塑被拆除了,我觉得有点遗憾。


左图为原先雕塑,右图为后建版本



还有一个最近的发现:前段时间我去探索关于龙虾的痕迹,到一个龙虾养殖基地,是同时兼顾龙虾养殖和水稻种植的农田。在那边,我也看到了龙虾雕塑。那个应该是我目前为止找到的离主城区最远的一个龙虾雕塑,离县城中心有二十几公里。它的出现是一个惊喜,提醒我,也许在后面发掘的过程中,还会有其它意料之外的发现。





探索属于自己的观察方式


之前做记者的经验或多或少影响着我观察的方法,关于如何寻找线索,如何采访收集信息。这是过去职业上的影响。目前我的探索还属于初期阶段,方式上其实非常基础:在街上行走,或是骑单车寻找。这样的状态简单,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其实不管发生在哪里,只要我知道自己在行走,在探索,都会觉得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收集了素材后,会主要用影像的方式去记录。拍下这些龙虾,把它的整体、局部、材料细节都一一记录下。之后也许会把它做成一个龙虾档案,记录每一种龙虾雕塑的历史:它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时候做出来的、什么时候放在这里的?这些图案、信息,都希望能尽量去挖掘出来。与此同时,也想观察一些并不很“龙虾”的东西,比如小龙虾是怎么对当地经济产生影响的?它们和这里的居民有一些怎样的故事?这些都是可以去挖掘的。此外,我在想一些有趣的方式让当地人参与进来。


如果有足够的素材,或许会做成一个小的出版物或者展览。如果有人感兴趣,想来探索关于龙虾的来龙去脉,ta可能会从这里面得到一些参考。呈现形式方面,除了纸质印刷,也考虑用数据可视化去呈现,大家在线上可以观看,甚至可以自己去更新这些档案。



创作者快问快答


你对“地方”和“在地”的理解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气质,但这是需要对比的,走出去过,再看回来,有了对比之后会找到独属于这一个地方的“气质”。


关于在地,身体和精神,得有一个在地上。我回想没怎么在盱眙生活的这些年,其实并没有切断和家乡的连接,因为当我思考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我时,总有一根线索是通向这里的,我把它视为一种“精神在地”。


而当身体与精神同时在地,这份连接会更具体,会显化出来。




一个让你对“在地”有

更深感触的故事或瞬间


如果是对 “在地”这个概念本身的话,我觉得可能发生在香港。曾经看到一个关于“街招”的展,才了解到香港有一群坚持在做文化保育的人,比如这个组织就是专门抢救被撤换下来的“街招”,收集保存起来。这些招牌的字体、霓虹灯,是非常“香港”的,其实代表了一种大家共享的视觉记忆,但在现今的城市规划中很多逐渐被更迭抛弃了。


我关注了它们的社交账号,进而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香港街头标记收集类账号,有的专门收集街上的电箱,有的收集涂鸦,也有的收集路牌、收集某种字体……


这些都让我感到惊喜,因为我也很喜欢随手拍街上各种无厘头的、我没法去解释的东西,看到这些会发现哇原来有这么多人对街头感兴趣,觉得自己去做这些事情也更有动力啦。




告诉我们一个

你喜欢的观察和探知周围环境的方式


散步和骑车。这两种行进方式速度相对缓慢,可以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捕捉细节。但我很少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我得走起来,好像走起来的时候思绪也可以流动起来。


不过,虽然影像在这次创作中必不可少,我会拍照记录,但比起“方式”,拍照更像是一种“结果”,当一个画面、场景触动我,我无法不拍。


影像的记录妙在每一次回看的时候,似乎总是可以找到一些先前没有发现的细节和幽默。




本次创作计划中最让你期待的是?

(或者最有挑战性、最有趣的部分是?)


我很期待我能挖掘到多少关于龙虾的信息,以及最近有了一些关于如何让本地居民参与进来的新想法,也很期待接下来的实践!




“在地创作”让你对现在的生活状态

有哪些新的认识?


在地创作并不只是发生在我全身心投入的时候,它好像变成了我日常的一部分。在其他场合,也会时不时地联想到龙虾,随时可能触发某个灵感开关。


此外,因为做这个项目和各种朋友交流,我才发现我身边就有那么多朋友是不吃龙虾的,在此之前一直认为它是一种接受度相当高的食物。也许,在地创作也是一个挑战自己旧常识的过程吧!



采编:备备


文稿整理:LIN





阅读更多“555 Found 创作者谈”

在古城西安,我们听马路上的风、浪和自己的呼吸

英国制造:我在泰晤士河岸的垃圾里寻宝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