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朋友的画里,做核酸都是快乐的 | 三明治
弟弟喜欢画画。妈妈喜欢写字。
从弟弟开始画画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这样配合默契。发现三明治12月开了“涂鸦班”,我欣喜若狂,这不是为我俩量身定做的嘛!我问弟弟:我报一个涂鸦班,你能帮我完作业吗?他说行啊!一拍即合!有“外援”的作业做起来轻松自如,轻轻松松,手到“全勤”来。
写写画画间,亲密和谐的小伙伴关系建成了!
五岁的小朋友比大人认真。弟弟画画的时候,经常会画上红旗,飘扬的红旗是迷雾里的灯塔,是漆黑夜空的星,是惊涛骇浪中定心的锚。在他笔下,人们的嘴角永远都是上扬的,就算你是个光头,就算你的眼睛小到只有两个黑点,甚至就算你没有耳朵或者光着屁股,你的小主人都会把你的嘴角画到上扬,让你开开心心跳跃在画纸上。
这样爱带给别人微笑的孩子,叫我怎么能不爱他!
小朋友眼中的世界也比大人精彩,比如这一幅《放学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等在门口接小朋友,大徐老师带着我们出来了。有些小朋友在打篮球,有些在跑着去找妈妈。我们幼儿园的楼很漂亮,有红旗、钟表、很多窗户,还有我们学校的标志。学校对面是空军疗养院,有一架退休的飞机在那里,飞机上伸下绳索,我们沿着绳索爬上去,爬到天上。飞机飞得像光一样,一分钟绕地球转好几圈。我们飞得可快了。”
本来我什么都没看出来,请他给讲一讲之后,豁然开朗。故事精彩的地方是孩子的脑洞,故事贫瘠的地方是大人的脑洞,故事更为贫瘠一点的地方,是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的脑洞。
2022年11月29日晚上,天空开始飘起细细的雪粒粒,疑似雪粒粒吧,不仔细看,恍惚之间,以为是一片灰尘。就算是这样,心里也有丝丝窃喜,我的生日,下雪了。
30日早上,没有风,传说的降温并没有来。却惊喜地飘起雪花。不再是细细的粒粒,是比昨晚变胖的雪片,我能认出它来。开车走在海边,它嗖嗖地向着挡风玻璃扑来,一片片,像一个着急忙慌想来拥抱我的小孩子,噗噗噗落在玻璃上消失了。
我睁大眼睛,惊喜地去欢迎它们。
雪花落在红的、黄的树叶上面,仔细看去,六角玲珑、八角叮咚,如童话里说的那样,冰雪城堡,神秘圣洁。
弟弟把他和朋友们推小车子雪花的样子完美再现了出来。屋顶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屋子里面温度很低,可以直接当冰箱用。小朋友们堆起了雪人,妈妈站在雪人旁边,围着厚厚长长的围巾,头发在随风飞扬。
始祖鸟飞来了,它从远古时代到来,跟小朋友一起欢快的玩耍。这里有一个黑黑的冰洞,如果玩一二三木头人游戏输了,就会像被冻住的冰棍一样冻在这个黑洞里,直到下一个小朋友来解救他。
谢谢你送妈妈的生日礼物。
2022年12月3日。幼儿园有密接,不是同班的,也许隔壁班的吧,老师没有明说,只是让居家静默三天。
这是四副连续剧系列里的第三幅,画的是奥特曼战争。前面飞机、坦克、炮弹掉到地上炸起火团,战斗很是激烈。有人战败,有人战胜。战败的成了俘虏,被成车成车地装运来,集中看管,有蛇在旁边,伺机出动,不服从的会被咬到。运送带在运输战俘,战俘们张大着嘴巴,双手被束缚,不能动弹,面部表情极其痛苦,不能挣脱,没有自由。有一部分反抗激烈的,被关到笼子里,吊起来,给别人展示,在笼子里根本逃不出去,毫无办法,跳下来也是死路一条,因为是高空悬挂,无路可逃。
胜利者坐在金碧辉煌的王位上,振臂欢呼,慷慨激昂,洋洋得意,胜利的姿势天下无敌。士兵在周围,警备森严,气势磅礴。
谁是胜利者,谁是战败者。
2022年12月4日,网格居民群通知连续四天全员核酸。
全员核酸已经成为常态。拿出今年5月25日他画的这幅《做核酸》,感叹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帐篷里是做核酸的医生,她拿着棉签伸出胳膊来。外面,人们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一个小女孩穿着裙子来做核酸。天空红色的是飞天扫帚魔法师,披风的是宇宙的国王,他们都来做核酸。小蜻蜓、小蜜蜂也来了,连长颈鹿和小猴子都来排队了,一个小朋友坐在长颈鹿背上。一位老爷爷牵着他的狗也来了,小狗很可爱吧!有人背着喷壶在喷洒消毒。
绚烂的紫色惊艳了我的眼睛,他说是他喜欢的漂亮气球。
想起来我小时候的快乐时光,不是放学在门口打羽毛球、跳皮筋、满屋子里捉迷藏,就是在隔壁舅舅家的菜园里挖截流猴、爬树摘柿子。再不济,也是在门口嘻嘻哈哈地帮妈妈摘花生,打豆子,摘韭菜、削土豆,顺便听姥姥讲那些神仙鬼怪有意思的小故事。
他们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回忆。一方面被父母追着去写作业、做试卷、赶辅导班;一方面,卡着点早点到广场上去做核酸,做核酸的间隙,顺便趁机溜达一会,骑会自行车。如果碰到好朋友,极其幸运的时候,可以赖着不回家玩一会三国杀,跳个绳,打鸭子(拿一只破足球当进攻球手)。
在孩子们看来,可能做核酸也是快乐的吧。懵懂小孩不知道核酸背后的故事,不知道疫情之下的别样的天空,反而成了他们日常最平常的一件事情。他们也不知道,妈妈每天都在为嗓子疼所困扰,肿胀是常态,疼痛是不知名。不知道谁为嗓子疼买单,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坏的后果。
2022年12月9日。睡觉的时候,我躺在弟弟旁边。他把腿搭在我腿上。
静悄悄的,突然他凑过来我的耳边说,跟妈妈一起睡觉,就像在天上一样。就像孙悟空打败了怪兽一个筋斗云飞到天上去啦!
我以为我听错了!我甚至目瞪口呆、内心震惊!天哪,我的孩子,你给妈妈我这么高的评价吗?
可是就在刚刚,我还在因为关灯以后你不好好睡觉啪的打了一下你的胳膊,黑暗中吓了你一跳!我发现自己打得重了,赶紧贴上去岔开话题问,睡觉前你尿尿了吗?
他并不想搭理我。不说话。其实刚刚他只是想问我被我按住强行关掉的MP3里西游记讲到第几集了,好记住了明天继续听。我没有回答还怪他乱说话。
他不搭理我。不说话。直到我说,你刚才听的西游记是第17集。他突然就高兴地笑起来!好的,你帮我记着啊。转过身去准备睡。
这又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凑过来给我这样一句重磅“甜枣”!我真是受宠若惊,愧不敢当!
这孩子的嘴怎么这么会说!是会说吗?他可能都没有想过怎么个“会说”法,而是想说就说,真实表达。
孩子啊!我无以为报,只好再轻轻的亲亲他,拍拍他,柔声跟他说晚安。
想起这副妈妈在放风筝的画,而且还是在长城上放风筝。我确实是在去年7月带他和哥哥去了一趟北京,还爬上了八达岭长城!四岁半的小朋友,长城陡峭的台阶全部都是自己爬上去、爬下来,一下都没让妈妈抱!那是疫情起伏的空隙,非常幸运的安全地去,安全地回。从长城回来他在一张小纸上画了这幅简单的《长城上放风筝》,非常贴心地帮爱美的妈妈在头上画了一个红色蝴蝶结。
我肯定是没在长城上放风筝的,那天的风倒是吹得我们异常舒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很快停了,天气不热,因为疫情人又很少,层山叠嶂、树木苍翠、城墙巍峨,长城之旅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得他眼神戚戚,秦始皇功过参半又让他心驰神往。不过妈妈能在长城上放风筝这真是一副美丽的画面。我告诉他说不定明年我就可以再带他去北京长城上玩,再去天安门看升国旗了。
2022年12月10日。睡觉前给弟弟讲鲁迅的长妈妈,他听得津津有味:“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想到小时候的鲁迅被长妈妈胖胖的身子挤得只能缩在床的一角,他的大眼睛无不担忧地回头看了一眼我们屋里的大床,估计心里暗暗为“我的妈妈还不是一个大胖子,我不必难受的被挤在床脚”而暗自庆幸吧。
听到长妈妈踩死了鲁迅的宠物小隐鼠,他对长妈妈也生出了气恼之心,但是当讲到长妈妈帮小小的鲁迅买到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他的眼睛亮了!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家里书架上有两套山海经。早在哥哥小时候我就跟风买了一套白话全译黑白图片汇总本,近几年又买了一套《孩子们读的懂的山海经》。但是我从来没给哥哥讲过,最早期,我“老而幼稚”的小心脏对书中“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有着天生的恐惧和恶心,看了会不自觉地全身“膈应”,起鸡皮疙瘩,不忍卒读。
但是他俩都特别喜欢,哥哥已经能自己读,弟弟缠着我讲,越讲越觉得,这些灵异怪兽都很有趣啊!小小孩童对异兽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当看到怪兽伤人,他就很生气地说太坏了,但是又看到有人捉住灵兽吃了灵兽的肉,又开始心疼可怜这些怪兽。他指着一个怪兽说,它长得太吓人了,我都不敢看它!结果一听竟然是一只“好的”怪兽,就很开心,啊!长得很厉害的样子啊!
在孩子的眼里,“好的”和“坏的”是那样泾渭分明,每次讲一个新的灵兽,他都会先问“它是好的?它是好的还是坏的?”。随着读《山海经》越来越多,他好像也渐渐明白,是“好的”还是“坏的”,不在于它“长的样子”,而在于它“做的事情”。
愿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这天晚上,弟弟必须画完《山海经》里的异兽才睡觉。第二天下班回来,又看到了一幅有些类似但新鲜出炉的画,顺着《山海经》回到了他的奥特曼世界!果然,男孩世界的尽头是奥特曼啊。
*以上内容来自三明治每日书“涂鸦班”
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和情绪1月每日书报名进行中点击了解往期每日书介绍
点击小程序报名
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
小程序
2022年的尾声,我们想重启三号邮筒,欢迎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给三明治编辑部写信,告诉我们过去一年中你有过的「决定」。不论你已拥抱新变化,还是仍在不同选项间徘徊,我们都等待你用来信分享你的故事。寄信地址:tellus@china30s.com来信请注明#给三明治的信#(也可以指定给三明治的某一位伙伴或作者)
*来信默认同意在三明治刊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