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只知道,让上海蒙羞的绝对不是上海市民

蔡志栋 独角鲸工作坊 2022-05-18



撰文 | 蔡志栋

本来想把题目取为《放弃等靠要,上海的市民社会在自救》,但我放弃了。原因有二:一个原因是,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自从3月末以来,全国人民对上海的援助有目共睹,我们感恩在心;一个原因是,市民社会是一个争议概念。


但我所说的“等靠要”的意思,是等待着居委来派发物资。这方面想必不要我多嘴了。每天发一次物资的地方也有,12天发了两次物资的地方也有。如果靠这些物资生活,饿死不至于,饿瘦是可能的。这个时候,一个新概念产生了:“团购”。


这个概念的诞生已经有些年头了。一开始的意思是,大家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下某个商家的套餐,自行去商店消费。而且主要局限在饮食方面。但现在的意思略有改变。价格问题已经不考虑了,很多时候还会比以前略高。但,现在的上海,缺的不是钱,而是物资。所以,能够搞到物资,贵点也不在乎了。


现在,团购的意思是,由于封控,通行不便,商家要求小区一次性几十份的购买某些商品,小区居民自发组团购买。等货物到了小区大门口,自行分发。大家马上可以发现,这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要有“团长”,也要有热心居民帮忙记账和分发。


这几年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团购打下了技术基础。团购首先需要卖家的信息,公众号帮助商家及时推送了很多信息。团长为了方便统计,也要充分利用“快团团”等小程序。不过,更加重要的是人,需要有热心的团长操劳这一切。这个时候团长稍微挣点钱,大家都能理解,但很多团长都是免费付出的。


有的物资信息根本不对外透露,要看小区居民自身的人脉和能力。这个时候,有的团长的资源便发挥了积极作用。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吃到哈根达斯了,而我一直想喝的鲜牛奶也在有的小区被团到了。自然,我所在的小区没团到,只能喝常温奶。


我们如果只是从良好的邻里关系来看待“团长”和“团购”,那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我认为这是市民社会的再次觉醒。


这次上海的表现,让全国人民大跌眼镜。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我也很气愤。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眼光聚焦于某些社区干部身上,以及更等而下之倒卖物资的苍蝇身上,那未免过于看轻上海人民了。


上海人民根据法律,要求社区派送自己被封闭在家期间的物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既然部分干部不作为,那么,我们自己来。


虽然有的人在以防疫的名义发疫情财。比如,居民自己团购的三十元一份的蔬菜不让进小区,而必须购买社区推荐的高价菜;但是,小区内的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了。


令我欣慰的是,我们小区自从封闭以来,曾经有一个志愿巡逻队。主要任务是对违反防疫的行为进行及时劝阻。比如,居然有人随意进出小区,被巡逻队发现后,及时阻止。比如,有的居民缺乏基本的素养,时到今日还乱扔垃圾,巡逻队毫不客气的拍照取证,发在群里劝阻。


注意,我说的是“曾经”。也就意味着现在这个志愿巡逻队已经解散了。为什么解散?这里面没有法理问题,有的只是因为他们动了社区某些人的蛋糕。想想看,谁能在疫情期间随意进出小区?谁在贩卖关系户的高价菜?大家都是地球人,说破了多难看。


但是,这里面反而可以发现上海人民的市民意识正在崛起,而阻挡他的反而是原本应该协助小区居民的某些社区干部。我们小区居民派出代表,要求居委会公布阳性数目,居委会干部居然说你们不是志愿者,没有权利知道。这个逻辑极其可笑,也是叫上海人丢脸的。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小区居民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上海有的地方还被“硬隔离”。但是,不是所有的上海人都愿意被关在里面的,踢翻铁栅栏的视频也曾流传过。有人说,在其他地方也曾这么操作过。针对这样的言论,一个新上海人说,难道别人踩过屎,我也要踩吗?


至于据说提出这个政策的是某防疫专家,上海人怎么看他我们都心知肚明。


2022年上海的4月,早已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供人文社会科学家反思了。很多人说,上海人民最守规则。守规则并不意味着对什么都听之任之。上海这次外面看起来很乱,对此我也不否认,然而,我还是要说,上海人民在发挥现代性的核心精神——坚守主体性;同时,也继承了我们老祖宗的古训——“为仁由己”。


上海人民是一颗颗铜豌豆,关汉卿说的铜豌豆。


*题图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新生活,新思考

公号ID:dujiaojing2018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