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3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好消息!西安交大14名教授入选中组部第三批“万人计划”名单

2018-03-09 厉害了 西安交通大学

好消息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全国共有72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67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15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95名教学名师、138名青年拔尖人才(自然科学类)入选。

西安交通大学共有14名教授入选,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刘刚 

刘刚,西安交大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金属材料,强韧化,变形与断裂,微观组织调控等。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包括第一作者Nature Mater.1篇和Acta Mater.21篇,所发表论文被SCI他引1700余次,H因子25。发表在Nature Mater.上的有关纳米氧化物掺杂钼合金的文章被该刊做封面推介,同期Nature Mater.还刊登了欧洲科学院院士Valiev教授的专题评述,评价该工作是“块体金属材料纳米化的一个极佳范例”,Nano Today期刊随后也在其研究焦点栏目发表了专题报道。研究工作荣获2012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五完成人)和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魏进家

魏进家,西安交大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能源与化工领域两相流与传热、太阳能热发电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发表SCI论文96篇、EI132篇,有授权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获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带领的团队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对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和相关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被美国工程院院士、ASME和AIChE Fellow等国际知名学者SCI正面他引530余次,入选Thomson Reuters基本科学指标(ESI)中的Most Cited Scientist。受邀做大会特邀报告和学术报告近20次,在国内外10余种学术期刊和学术机构任职。


王秋旺

王秋旺,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新一 41 35937 41 14940 0 0 3259 0 0:00:11 0:00:04 0:00:07 3259传热技术、新型高效换热设备、建筑节能与人居环境等。近五年承担973课题1项、86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经费逾1800余万元。主编英文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源刊论文66篇,他引660次,H因子16,是ESI工程领域论文高被引作者。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2012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担任国际会议科学及组委会成员14次,在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及专题报告13次,受邀在境外大学讲学20余次。


白博峰

白博峰,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围绕多相流动与传热提高相关工业的效率与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科学问题,坚持理论研究落地工业需求理念,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973项目课题,以及横向项目等四十余项课题,在J Fluid Mechanics、Phys Fluids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参加制订国家标准8部(已颁布7部)、参编行业手册《热交换器》及《化学工程手册》;国际会议特邀报告9次,担任3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会理事,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学术影响,为能源领域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杨旭

杨旭,西安交大电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针对传统特种电源存在的跟踪精度低、稳定度差、纹波大等关键问题,提出多时间尺度高跟踪精度控制策略,突破了高跟踪精度、高稳定度、低纹波的技术难题。应用该技术成果,开发了多个系列的产品,峰值功率达50MW,跟踪精度达0.1%;稳定度达20ppm。关键指标优于欧洲和日本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应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等4个大科学装置中,打破了国外垄断,满足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对国产高性能大功率特种电源的紧迫需求。发表SCI收录论文18篇,其中16篇发表在JCR电气工程分类前2%的学术期刊上,他引106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做特邀报告3次,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斌

陈斌,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工程热物理与生物医学的学科交叉角度针对复杂物理场作用下激光皮肤手术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为工程热物理学科和激光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型治疗方案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34篇、EI6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研究成果受到了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ASME Fellow、美国激光医学与手术学会会士等国际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SCI正面他引110余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19次,国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5次,研究成果推动了激光生物医学的发展。


朱波峰

朱波峰,西安交大医学部法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围绕法医学科国家重点建设研究方向,结合国际法医学研究前沿及热点,进行了法医基因组多态性研究,系统地开展多种分子遗传标记的甄选、验证和法医学应用价值评估工作,为日常法医鉴定增加了新的高度多态性的基因座,有助于解决复杂、疑难亲权关系鉴定,也为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基因组学数据,不仅丰富中华民族基因组数据库,对于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我国民族遗传资源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起疑难和重大案件破获,为法医学的科技强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张冠军

张冠军,西安交大电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近年来致力于高电压绝缘与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及其新应用方面的研究:针对高压输变电设备,提出了4个新的绝缘表征参数及其诊断判据,建立了4个分层次模型;研制了大型变压器智能化状态检修、输电线路运行工况在线监测2类系统;针对脉冲功率特种电气装备,提出了固体绝缘沿面放电发展和起始博弈2个模型,改进了二次电子发射雪崩模型等。发表论文SCI收录49篇、EI收录68篇,做IEEE等国际会议主题/特邀报告8次;SCI他引175篇次、CNKI他引超过500次;授权发明11项(转让4项)、软著10项,获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5项。


刘红忠

刘红忠,西安交大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近15年专注于微纳制造新原理、新工艺研究,成功实现工程及产业应用。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第三代纳米压印—电辅助压印成型的新原理,实现了多材料体系的微纳复合结构一体化制造。发表论文133篇,SCI他引227次。研究结果被权威期刊Adv. Mater(IF:17.5)与Adv. Func. Mater(IF:11.8)等录用为封面文章,引起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采用微纳结构滚压印制造方法,开发了超长超精密金属光栅、超高精密反射式光栅、反射式角位移光栅传感器等高端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珠海怡信、中原量仪等企业。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薛建儒

薛建儒,西安交大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近五年来针对非结构化动态场景图像理解的表征和解析计算这一科学问题,通过在感知、处理及编码传输中引入相应的视觉注意机制并研制视觉信息处理,并在智能车等应用系统中进行实际验证,取得了自适应注视点的场景图像编码、高效去模糊及安全传输新技术等主要学术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彭年才

彭年才,西安交大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带领创新团队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支持下,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通过医工结合,专注先进基因检测、分子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和仪器、试剂产品开发,取得了一批发明专利技术、论文和科技奖励。科研成果成功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基因检测产品的产业化,并取得40多项医疗器械注册证,替代进口,在临床、科研和检验检疫等多个领域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产品服务于精准医疗和医疗器械国产化国家战略,在肝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及禽流感、埃博拉等新发传染病的快速诊断,以及肿瘤、遗传、慢性病检测防控等领域实现了重大应用。


教学名师

罗先觉

罗先觉,西安交大电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与电力市场,含新能源电力的电网优化调度与智能电网;电力系统接地网故障诊断与安全评估,城市电网规划优化算法与辅助决策软件系统,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故障诊断。2011年入选国家教学名师。27年来始终坚持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研究生学位课教学第一线,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路》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先后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教学名师”“王宽诚育才奖”,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青年拔尖人才

刘文凤

刘文凤,西安交大电气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9年12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电介质理论及应用。提出了无铅压电陶瓷低势垒自发转向机理,通过三相点准同相界的关键技术,开发了高压电性能、介电性能的锆钛酸钡钙陶瓷,可替代含铅压电陶瓷。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4篇,学术论文被SCI引用1174次,其中单篇论文引用率为838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


孙剑

孙剑,西安交大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9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主要关注视觉信息处理与分析中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5篇,相关成果发表于IJCV, IEEE TIP, CVPR, NIPS,MICCAI等领域内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学术论文共被引用1880余次,两篇代表性论文被引用580次和417次(google scholar)。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2008)、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2009-2010)、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2012-2014)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担任CVPR, MICCAI, ECCV等著名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国际会议IJCAI-18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国家基金委优青项目(2016),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



近期热文速递


内容来源 / 西安交大新闻网

摄影 / 景泽昊

值班编辑 / X工作室 孟祥琛

责任编辑 / 慕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