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什么要发展“长江经济带”
东中西串联,陆海双向对外开放,长江经济带正在逐步形成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核心发展区域 | |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标志着这一战略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为什么要发展长江经济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从改革开放初期东部率先发展,到后来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关键时期。怎样把梯度推进由东向西连接起来,这就需要找到一条“横向”的发展路径,而长江黄金水道,就是东部产业向西转移的一个重要横向联系通道。
正是基于上述战略考量,9月25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长江经济带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12月1日,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12个直属海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昆明)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长江经济带要素流动的“枷锁”开始全面打破。
目前,区域内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已经率先启动。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里,这一区域到2020年将形成1.2万公里高等级航道、4万公里铁路(其中高速铁路9000公里)、200万公里公路、7万公里输油(气)管道、36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100个民用运输机场、180座长江干线过江桥梁(含隧道)的立体交通网。届时,年客运量将达到310亿人次,货运量将达到270亿吨。
“从更大范围看,这将打造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指出,与以往区域发展战略的区别之处在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相当于在中华大地由东向西织就了一条资金、人口、资源、产业等各要素流动的高速通道,“成为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进一步看,如果把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将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因此,在其看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需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竞争。而上游西部地区,可进一步密切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联系。把东中西串联后,就形成了陆海双向对外开放的新走廊。
不过在专家看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仍面临着不少有待强力突破的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就表示,长江经济带建设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新机制。
“这种挑战正好给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探索空间。”对此,上海社科院院长、上海长江开发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将“五联五通”作为共建长江经济带体制创新的主要切入点。“五联”,即“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联动,沿海与内陆开放联动,东中西发展区域联动,环境治理保护生态联动,多式联运交通联动;“五通”,即贸易便利化的通商、无纸化的通关、城市群内同城化的通勤、能源消费绿色化的通电、航运标准化的通航。■(记者/王仁贵,《瞭望》第49期)
点击↓↓【阅读原文】,温故知新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