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的魅力所在?如何照进现实?

2017-05-10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 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治理模式的国家都能从中发现促进自身发展的机遇。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魅力所在

◆ 从经济学视角看,“一带一路”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地理革命”

◆ 从国际关系视角看,“一带一路”开启了‘共赢主义时代’,开创了互利共赢、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


此为《瞭望》最新一期封面报道之一,整组文章见文后【延伸阅读】


21世纪人类发展梦想照进现实

记者/尚前名


  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敦促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发展政策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等。


  这并非联合国第一次肯定“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2016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就写入了“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建设”。此外,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机构也先后以多种形式认可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与实施。


  3年多的时间,一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逐渐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50余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


  “短时间内,‘一带一路’倡议道路越走越宽,朋友圈越扩越大,绝非偶然现象。”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说,首先这应当归因于“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取得的积极成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 以经贸合作为例,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6.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超过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增速

  • 投资方面,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这些原则和目标,顺应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各国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为解决当前区域性和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可期待的解决方案。这让国际社会深刻体会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一条大家可以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何茂春说。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举行。届时,2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10个国家的官员、学者、企业家、金融机构、媒体等各界人士,61个国际组织的89名负责人和代表,共计超过1200名与会代表共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未来发展大计。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如今这个21世纪人类发展的伟大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一带一路”顺应潮流


  3月25日,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正式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家一同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出谋划策,以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复苏乏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的数据,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3.1%,低于2015年的3.2%。从更大范围看,2011年至2016年这六年间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5%,远低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2002年至2007年期间4.8%的平均增速。


  低迷的经济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引发了政治上的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和经济上的自利主义、贸易投资上的保护主义等。这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为的汇集杂糅,将所有全球性、跨境问题笼而统之地归罪于全球化,似乎经济全球化成了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罪人。


  “逆全球化不符合历史潮流,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不利冲击。”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胡鞍钢分析指出,当前全球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根源在于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旧动力日益减弱、新动力尚未形成;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同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不相适应;全球发展失衡的状况与世界大多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相匹配。


  “采取逆全球化措施不可能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只会严重破坏世界自由贸易和投资体系的正常运转,侵蚀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成果,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挑战。”他表示。


  “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采访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陈晓晨谈到,西方国家实体经济疲软、货币政策分化、保护主义抬头,对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越来越乏力。更为关键的是,其主导的全球治理旧体系更多地强调旧“规则”和旧“标准”以及既得利益,而非着眼于“发展”和全球化成果更广大范围的共享。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路为轴、以地为纸、以合作为画笔,一幅欧亚大陆友好合作的壮美画卷跃然纸上。


  同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访问时,习近平主席又深刻阐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增添了人们对“亚洲世纪”早日实现的信心。


  自此,“一带一路”南北呼应、东西互济,以一个整体概念呈现在世界面前。


  “‘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打通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渠道,是中国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的实际行动。”胡鞍钢评价到,它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更加均衡、包容和普惠的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打开新局面。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曾专门撰文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全球治理的一种新趋势和一次创新性探索,是通过区域合作取得共同繁荣的重要机遇,并将成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加速器。


  “按照‘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划,我们将得以打造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世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阿合麦德·拉希德·马力克对这个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寄予厚望。


“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


  4月29日,经过20天长途跋涉后,首趟由英国驶往中国的中欧货运班列结束1.2万多公里的旅程,满载32个货柜的母婴用品、软饮料和维生素产品等,抵达目的地浙江省义乌市。至此,中欧班列(义乌—伦敦)实现双向对开。


▲首趟中欧班列(伦敦- 义乌)满载医药、婴儿用品等货物,在阿拉山口口岸进行集装箱换装(4月24摄,张永恒 摄/本刊) 


  “对‘脱欧’之际的英国而言,中欧班列是英国强化与全球其他贸易伙伴往来的最佳契机。”BBC在报道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所谓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目前,我国已铺设西、中、东3条中欧班列运行线通道。国内开行城市已达27个,覆盖21个省区市,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累计开行达3000多列。


  “中欧班列开拓了中欧之间更加快捷高效的物流大通道和物流网络,会为中欧以及沿线国家带来新的贸易机会和发展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这仅仅是一个缩影。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时指出。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与此同时,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


  “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将这个21世纪人类发展伟大的梦想变成现实,中国领导人意志坚定。3年多来,“一带一路”先后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决定、五中全会公报,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列为中国三大发展战略。


  2014年中国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2015年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专门一章……


  2016年8月,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8项要求,从统一思想到统筹落实,从金融创新到人文合作,从话语体系建设到安全保障,具体而精准……


  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一直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正如习近平所言,“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要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


  也因此,3年多来,习近平主席的出访路线,多是在“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中铺展。“一带一路”也成为中国外交场合提及频率最高的主题词,收获了广泛共鸣。


  2014年3月到访欧洲,中欧双方领导人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联通欧亚两大市场深入沟通;重大倡议提出一年之际,“一带一路”进入务实合作、全面推进阶段,习近平主席此时的出访循丝路沿线,西至塔吉克斯坦,南下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从北向南,由陆到海,9天时间昼夜兼程。2015年、2016年,习近平主席多次“点穴”外交,更是一再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各方共同努力,换来硕果累累。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中俄蒙经济走廊,一个个区域合作新倡议应运而生;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欧盟“容克计划”到英国“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都在积极探索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对接;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理念,在东南亚地区生根发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取得的最重要进展,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空前的强烈共鸣和广泛共识。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治理模式的国家都能从中发现促进自身发展的机遇。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魅力所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承载期盼共绘蓝图


  “‘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之后,国内外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提出这一倡议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采访中,王义桅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达了这一观点。


  在受访专家们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合作倡议,体现着中国领导人对当今世界大势和人类未来走向的大判断。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2012年11月,关于人类命运,中共十八大报告里一段文字引发全球关注。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前夕,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新时代更需新思维,新形势更需新智慧。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远见卓识,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以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世界历史演进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有评论认为。


  “从经济学视角看,‘一带一路’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地理革命’;从国际关系视角看,‘一带一路’开启了‘共赢主义时代’,开创了互利共赢、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胡鞍钢为本刊记者点评到。


  “古人云:‘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更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展现了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


  “即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实践成果的一次绝好机遇。”王义桅认为,此次高峰论坛将聚焦三方面内容。

  • 一是进一步梳理“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规划未来。“一带一路”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之后想干什么”的关切。高峰论坛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共建“一带一路”及全球化本身的信心。

  • 二是通过多边协商,推动“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独行快,众行远”。为了“一带一路”长远大计,各国需要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多元合作平台,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项目。举办高峰论坛,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在规划对接、战略对接、标准对接基础上,更好实现智慧对接、舆论对接、行动对接,从双边为主、多边为辅到多边与机制化建设并行的新阶段。将充分体现“一带一路”建设顺应国际社会普遍需求,公开、透明、开放、包容,按照国际规则办事。

  • 三是对接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各项目标,尤其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彰显人类共同意志。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联结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1936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其所著的《丝绸之路》一书中说。


  “从人类历史上看,一个受人尊重的大国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就承载着这一使命。它是世界探索新型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更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王义桅谈到。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19期


延伸阅读

☞ 专访 | “一带一路”已然成势

☞ 瞭望述评 |“一带一路”,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实践

☞ 瞭望|“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重要窗口机遇期

☞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一带一路”获相关报道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瞭望APP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