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扶贫协作20余年,现在情况如何了?

2017-07-21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1996年启动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经过20多年发展:

  • 已由最初的单向帮扶,拓展为东西部双向互动、共同发展;

  • 由最初的政府间对口帮扶,拓展为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 东西部扶贫协作正在开启新的局面:通过做大贫困地区产业,推动东部产业梯次转移,构建教育协作、劳务输出等多层次协作格局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田建川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对桂川黔滇四省区的多个贫困村进行持续深入调研后,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专家成员乔陆印以这样一句话,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总结自己的感受。他深切感受到,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东西部扶贫协作正在补齐我国脱贫短板,深入推进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乔陆印所调研的广西百色市、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市和四川凉山州等地,或是革命老区、或是民族地区、或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


  作为上述地区的对口帮扶省,2016年以来,广东已选派93名挂职干部进驻当地扶贫一线,投入超过15亿元资金用于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项目,数千名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分别进入广东,到技校学习、到工厂就业。


  我国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于1996年,中央确定了9个东部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与西部10个省区开展扶贫协作。2016年,中央调整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并扩大帮扶范围,实现了对30个民族自治州结对帮扶的全覆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已由最初的单向帮扶,拓展为东西部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由最初的政府间对口帮扶,拓展为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过做大贫困地区产业,推动东部产业梯次转移,构建教育协作、劳务输出等多层次协作格局,东西部扶贫协作正在开启新的局面。


把“大资源”做成“大产业”


  “我们本地产的花椒不仅能用在厨房里,未来还会用在脸上、头发上。”云南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龙头山镇是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的震中,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正在这里深入推进。


  目前,鲁甸县两家企业从广东东莞市引入了花椒深加工工艺和技术,正研制生产以花椒为原料的香皂、洗发精和化妆品等日化产品。


  与四川、贵州交界的云南昭通市地处乌蒙山区,全市11个区县中有10个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落后、市场化水平低是当地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乌天麻、土蜂蜜、乌骨鸡等特色农产品“养在深山人未识”,“大资源、小产业”成为困扰当地的“穷根”。


  广东东莞、中山两市对口帮扶昭通后,双方在农业、旅游等8个领域开展协作。通过广东驻地工作组牵线搭桥,中山健禾中药饮片公司在昭通建设了中药材种植基地,昭通祺祥食品为中山咀香园公司代工生产农副食品,投资12亿元的东莞市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也即将在昭通市昭阳区动工建设。


  “昭通有资源优势,广东有市场和技术优势。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充分对接了两地的优势,建立起了市场链条,积极促进了昭通的产业发展。”昭通市农业局扶贫办主任谭付松说。


  挂职昭通市副市长的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邓浩全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有效方式,能彻底拔出“穷根”。他说,“有了产业,贫困群众才能让土地赚钱,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李善云说,贫困地区基本上都是农村地区,发展种养业实现脱贫是重要路径。东部地区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对口帮扶,有助于做大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光明村是龙头山镇的“万亩花椒基地”,花椒种植面积达1.3万亩,规模效益初显。该村黄家岭村民小组62岁的杨德照今年即将脱贫,2016年他种植的120棵花椒树带来了约2万元的收入。


  产业发展激发了当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我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合作社为我们找销路,还请县里的农业专家教我们剪枝、追肥,明年我打算再流转几亩地都种上花椒。”他说。


“挪穷窝”+“搬工厂”

阻断自然致贫


  贫困户阿牛吉木原本生活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申果乡达布村,房屋破旧。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村民仅靠种植马铃薯和苦荞勉强度日。去趟82公里外的县城,得走泥巴路、转两趟汽车,花六七个小时。


  几个月前,阿牛吉木一家和村里其他62户贫困户从山上搬了下来,住进了新房。这个集中安置点由广东佛山市投入695万元并配套国家扶贫资金建设,地处平坦的山间盆地,交通便利。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如今,阿牛吉木的丈夫和儿子分别在成都和江西务工,一年能挣两三万元。她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彝绣培训班,平常在家绣点手工艺品。“前几天到县里的集市上卖了3个绣包,赚了300多元。”阿牛吉木说。


  佛山市对口凉山州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葛承书说,易地搬迁不是盖新房子给“福利”,而是通过阻断致贫的自然条件因素,转变贫困户听天由命的苦熬思想,激励他们勇于改变贫困现状,扶起脱贫的志气。


  除了“挪穷窝”,还要“搬”工厂。《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为实现西南地区贫困群众的就近就业,广东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对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梯度转移,完善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的贵州梵领服饰有限公司是由一家广州企业投资设立的。广州市和毕节市自2016年建立扶贫协作关系后,通过招商会等各种形式牵线搭桥,已先后有100多家来自广州的企业到金海湖新区考察。目前,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5家企业已落户该新区,梵领服饰就是今年1月落户这里的企业。


  文阁乡三元村43岁的贫困户杨艳负责在该公司生产线上剪线头。因丈夫患尿毒症,家里5个孩子上学,里里外外都靠她持家挣钱。之前,她一直在毕节的小餐馆打工,又苦又累,一个月只能挣1000多元。后来,经当地扶贫干部介绍她来到梵领服饰打工,目前一个月工资2500元,公司还对她的生活费减半。


  “工厂离我家很近,不但每个月挣得多了,也方便我就近照顾家里。”杨艳说。在这家工厂的430多名员工中,像杨艳这样的贫困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众超过一半。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贫困户周杰只能“在石头缝里种庄稼”。2亩贫瘠的山坡地带来的收入不到3000元。土里刨食,“没有啥子办法”。想外出打工,就得离开贵州省毕节市维新镇坪子社区海心小组的老家。可4个年幼的娃谁照顾?


  脱贫的“要紧事”,不止周杰一个人在想。广州市对口毕节市扶贫协作工作组和当地政府一起出谋划策,为像周杰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找脱贫出路。由于维新镇坪子社区位于总溪河风景区,盛产玛瑙红樱桃,广州市决定投资500万元在这里打造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周杰两口子被安排到工地上打工,目前两人加起来每天有270元的收入。


  维新镇党委书记邓云说,该项目将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建成后,保安、保洁员等岗位将优先提供给贫困户,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社区的104户贫困户还将从租金、停车费等经营收益中获得分红。


全方位协作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事实上,除了易地搬迁和发展产业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还涵盖了教育、劳务、医疗和旅游等多种形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已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格局。”广东省扶贫办主任梁健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教育脱贫是“挖穷根”、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性举措之一。云南昭通市今年初中毕业生有8.4万余人,但由于教育基础薄弱,除了普通高中计划招生的4.7万人外,剩下的3.7万名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


  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山区农村等贫困地区,让他们就读职业学校和培训就业,成为昭通市教育脱贫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让一部分学生到东莞市和中山市读技校或顶岗实习,成为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东莞和中山两市正和昭通市着力推进职业教育联合办学。”邓浩全说,从2017年开始,由东莞、中山的中职学校在昭通每年分别定向招生1350名、720名初中毕业生,采取“1+2”、“0+3”等模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广东就业。


  除了教育协作,劳务输出对接也在持续推进。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边境,贫困程度深。2016年11月,协作结对该州的广东珠海市通过4场专场招聘会,接收了该州147名转移就业人员。广东东莞、中山两市则推动两地的人力资源公司到昭通市设立分支机构,共组织了128家中介服务公司、大中型企业到昭通开展招聘。目前,昭通市已累计输出7904人到东莞、中山务工。


  昭通市大关县农民吴君飞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16年10月初,吴君飞顺利地来到东莞市速尔快递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分货工人。


  “以前在家种10亩玉米,辛辛苦苦到年底手里也没啥余钱。”吴君飞乐滋滋地说,现在他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一个月收入4500元左右,公司包吃包住,一个月还能寄3000多块钱回家。


  民营企业也是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广西田阳县桥马片区央律村的3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贫困户杨色永正忙着给花叶女贞树修枝。这个基地由碧桂园集团投资建设,吸纳了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


  碧桂园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罗劲荣说,公司为贫困户垫付90%的苗木成本,并提供技术指导,苗木长成后,公司负责保底采购。通过种植苗木,贫困户可获得“三金”收入,包括流转土地的租金、在基地打工的薪金和入股分红的股金。


  “今年已经卖了80棵女贞树,赚了1000多块钱。”杨色永说,他的地里还有1000多棵树。“我好好打理,等年底赚了钱就能还完盖房子的欠款”。


  田阳县县长黄国哲说,作为石漠化山区,田阳县以前只能种玉米、花生、红薯,农业产值低,农民只能看天吃饭。如今,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的企业把市场、管理和技术等优势带到这里,为当地脱贫注入了新动力。


  “一方面提高了土地产出的附加值,一方面让老百姓恢复了发展地方产业的信心,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黄国哲说,后者是“最关键的”。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29期

原题《东西扶贫协作断“穷根”》


你写评论我赠书

◎ 赠什么书?

瞭望新媒体与蓝狮子图书合作,近日为热心读者送出《这个国家的新匠人》一书。

◎ 怎么得到?

1.在瞭望微信今日推送的任意文章后发表评论,被选取后点赞最多者获赠读书一本。截止时间为今日24时。

2.获奖者请将地址、姓名、联系电话发至瞭望微信。

3.每人两周内只能获赠一次。


延伸阅读

☞ 瞭望专题 | “美丽”扶贫路

☞ 瞭望|问诊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新媒体主编 | 潘燕

新媒体编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