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丨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2018-03-18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大红色标题为本文文章,浅红色标题为已发篇目,灰色标题为暂未发篇目


◆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徐欧露 刘苗苗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脱贫攻坚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代表委员以及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的脱贫目标: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目前已经到了脱贫攻坚的决胜期。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余下的皆是坚中之坚、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要实现“一个人不掉队,一个民族不能少”的目标,深度贫困地区是攻坚的关键。


▲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谢环驰摄/本刊)


【精准有力解决重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本次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


  张琦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度贫困地区主要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为代表的“三区”,及以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怒江州为典型的“三州”。截至2017年底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县还有11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村还有16000多个。他们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是目前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点阵地。


  与此同时,以老弱病残为主的三类人——因病致贫人群、因灾和市场行情变化返贫人员、贫困老人,属于“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人群,是目前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保障对象。“只有保障这部分群体顺利脱贫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脱贫,‘一个都不掉队’。”张琦说。


  针对如何使这些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脱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开出药方,强调要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只要给受扶的地区增加产业,就能带动当地贫困群众提高收入,减轻贫困。但脱贫攻坚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共同发挥作用的新阶段。


  所谓开发式扶贫,即在国家必要支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使其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问题,脱贫致富。


  “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是解决贫困人口长期脱贫的根本性关键因素。”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能全靠社会保障,只有产业发展或提供持续性就业,才能使他们获得稳定收入、增强能力,真正走上自主脱贫道路。”


  汪三贵强调,发展产业、开展务工就业、完善公共服务都离不开完善道路、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如 45 32865 45 14941 0 0 5551 0 0:00:05 0:00:02 0:00:03 5550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做到向进村入户倾斜,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


  同时,面对老弱病残等“无力脱贫”的人群,需要保障式扶贫发挥作用,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为其脱贫兜底。“社会保障的关键在于医疗保障。”李小云说,必须把实施有效的大病保障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


  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我国已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超过40%是因病致贫。因此,应实施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促进脱贫成果可持续发展】


  采访中,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让贫困人口收入有保障,扶贫成果稳得住,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汪三贵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指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地区出现了短期化、简单化的苗头。比如,产业扶贫只考虑脱贫期限内的事,对如何可持续发展缺乏考虑。有的地方变相给钱给物,有的地方搞贫困群众单纯分钱的资产性收益扶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未能真正融入产业。如此一来,一旦优惠政策取消,贫困群众的返贫几率很大。


  “未来几年,要考虑将脱贫攻坚的重点转向制度化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汪三贵说,以产业扶贫为例,要把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能力作为考核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指标,不仅算收入账,还要考虑其增收能力,以杜绝短期化扶贫的做法。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去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建设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四个发力点。第一,加强贫困村、贫困乡镇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组织领导力量。第二,用好外派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培养产业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建设不走的工作队。第三,最根本的是要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第四,建立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比如一方面完善医疗保障,解决看病问题,另一方面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这四方面的工作要交叉同步进行。


  受访专家还指出,长效扶贫须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除了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予“输血式”的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外,更应注重激发其扶贫脱贫的“造血”能力。一方面应当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精神扶贫”“思想扶贫”,从精神上调动起贫困群众与贫困做斗争的志气和信心,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破解有些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提高其脱贫致富的能力与本领。


  李小云认为,脱贫攻坚要形成可持续长效机制,核心在于立足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乡村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吴国宝表示,未来三年将是我国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交汇的特殊时期。形成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对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他建议,贫困地区应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精准脱贫攻坚实践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原则,安排贫困乡村的脱贫攻坚计划。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脱贫等,既要考虑各地实现短期脱贫目标的需要,也要考虑产业发展的资源、技术和市场条件,移民生计的长期安排,扶贫措施的环境友好性和建设乡风文明社区文化的需要,提高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


  “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贫困村提升工程,继续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党组织建设水平等突出短板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张琦说。


【加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群众对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现象非常反感,要认真加以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省质监局副局长李志强表示,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监管机制,建议探索建立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协调的长效机制,建立扶贫资金大数据监管机制,以农业法为法律依据,制定扶贫资金监管相关办法,为扶贫资金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受访专家强调,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加强督查问责,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问题严肃问责。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此外,要防止一些地方突击填表报数、言之无物的开会部署、走马观花的层层检查评比等现象抬头。


  在汪三贵看来,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打实干,防止形式主义,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导向。“有些地方做表面文章是为了应付上级。所以考核、监督机制导向要改变,重点要看结果,而非形式。”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事,稳步解决当地贫困问题,而不是以投机取巧的方式寻求短期效益。


  “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汪三贵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扶贫工作面很宽,做好脱贫工作是对干部能力和作风的考验,必须持续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不放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目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印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明确主要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问题展开专项治理。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12期


延伸阅读

☞ 瞭望|新气象是开创出来的

☞ 两会实录|扶贫办负责人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答记者问

☞ 瞭望|如何瞄准“穷根”精准下药?扶贫+扶志+扶智!

☞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两会”“精准扶贫”获得系列报道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