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中国经济日趋均衡优化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5月23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完成穹顶吊装 广西防城港核电公司供图
◆ 推动国内市场供求关系趋向平衡,需要
理顺供给过剩行业与供给短缺行业的关系、处理好“结构平衡”
利用好内需与外需两个市场、处理好“总量平衡”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对供求进行动态调整、处理好“动态平衡”
◆ 从长期来看,宏观调控手段的精准化、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总需求和总供给将更加趋于平衡
◆ 《瞭望》本期专题报道,聚焦中国经济转轨高质量发展:
中国转轨高质量发展五大特征
七策并举扩大高质量投资
经济高质量开局半年盘点
中国经济日趋均衡优化
文/牛犁 邹蕴涵 胡祖铨 陈彬 邬琼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外需向好等因素推动下,国内市场供求总量矛盾得到较大缓解。针对未来两年我国经济不同增长情景的测算,短期内我国总供需矛盾将继续缓解,呈现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基本态势。
展望未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抑制通过外需调节国内供求平衡的空间,但随着国内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国内供求总量及结构性矛盾将持续改善。
长期来看,宏观调控手段的精准化、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将更好地促进总需求与总供给相匹配,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将弱于以往,经济实际产出将向潜在增长水平靠拢,总需求和总供给将更加趋于平衡,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得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将持续强化。
国内市场供求四大变化
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需改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工业品价格水平、产能利用率、企业效益等指标触底回升,国内市场供求总量矛盾有所缓解。
其一,国内市场供求总量矛盾有所缓解。2015年,我国国内市场总供求出现明显缺口,产能严重过剩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2016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回暖,我国外部需求明显提升,尤其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制造业产品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使得国内市场供求总量矛盾得到较大缓解。
从主要指标看,
一是工业产量出现收缩,76种主要工业品中有三分之一在2015~2016年出现产量绝对下降,明显压缩了总供给;
二是生产价格大幅反弹。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PPIRM)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在2017年达到五年来新高;
三是产能利用率由降转升。截至2017年底,16个主要行业已经全部脱离产能利用率小于70%的严重过剩区间,并有8个行业恢复到产能利用率大于79%的正常状态;
四是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我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从2015年的0.8%回升至2017年的11.1%,利润已经从2015年下降2.3%转为2017年增长21%;
五是产出缺口转正。2017年,产出缺口由负转正,呈现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在这些指标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速在2016年触底,2017年实现反弹,GDP增速达到6.9%。
其二,国内市场总供求结构性矛盾有所改善。2008~201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6.1%,2015~2017年下降至4.0%,国内有效供给逐步增加发挥了一定作用;2016年10类重点消费品总体合格率提升5.2个百分点,达到90.3%,消费品提质效果初步显现;2017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达到16%,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有效供给正在加速形成。
其三,上中下游行业供求形势分化。在总供求矛盾缓解的同时,产业链上中下游行业供求关系明显分化,呈现出原材料等上游行业供求关系显著好转、中下游制造业有所改善的状态。
价格走势方面,从PPI看,属于上游行业的采掘工业价格回升幅度最大,其次是原材料工业,属于中下游的加工工业价格起伏最小。
行业利润方面,2017年上游行业利润增速达到145.9%,比2016年提高了172个百分点。但中游和下游行业利润全年增速仅有16.1%和1%,比2016年分别下降4.4个和6.7个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方面,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上游行业的煤炭开采业和采矿业产能利用率分别提高9.8和7.6个百分点;中游行业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分别提高7.3和5.7个百分点;下游行业的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分别提高1.6和1.5个百分点。
其四,主要产能过剩工业品市场供求形势整体好转。
一是煤炭市场供求矛盾极大缓解。当前,煤炭市场下游需求旺盛叠加煤炭产需地域分布差异等问题,市场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已从2013年的供过于求转为2017年的供不应求。
二是汽车市场供求矛盾略有缓解。在政策发力等因素影响下,汽车市场供求缺口(供过于求)从2014年的23.1万辆下降至2017年的13.7万辆。
三是水泥市场供求关系初步调整。2017年前三季度水泥产销缺口已降至3092万吨,比2016年同期下降1451万吨。当然,钢铁市场供求缓解还不够明显,平板玻璃市场供求调整也较慢,需要继续加力。
供求形势变化三大原因
当前,国内市场总供求矛盾缓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供给侧推力,也有需求侧拉力。
首先,政策调整带来供给明显收缩。
从“三去一降一补”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大力推进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实现了由点带面、由个别行业带动相关行业供求关系改善的效果。在压减不符合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产能的同时,加快行业内“僵尸企业”的处置力度,通过破产清算、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了行业效率。2016~2017年,我国已减少钢铁产能超过1.15亿吨,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减少煤炭产能超过5亿吨,从客观上直接影响了市场即期供应量,并显著改善了市场预期。
其次,周期性因素叠加政策效应拉动内需回升。
一方面,2014年开始房地产价格出现较快上涨。再加上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2015年和2016年改造面积占全国住宅销售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14%和18%,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房地产销售不断向好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并且带动与房地产业关联性较大的上下游行业需求明显向好。
另一方面,近几年基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强了国内需求。更为重要的是,2016年6月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降至近年最低点,企业补库存需求开始发力,进一步推动国内需求在短期内快速回暖。
再者,外部环境趋好带动外需回升。
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形势持续好转,需求增加拉动我国出口快速回升。2017年1月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全年出口增长7.9%,比2016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从2016年的下拉GDP0.6个百分点转为2017年的上拉0.6个百分点,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国总需求回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适时处理好供求“动态平衡”
从未来影响国内供求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看,主要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拓展和升级空间广阔、全面深化改革将根本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宏观调控更加精准有效、要素成本上升过快可能影响供需循环,以及通过外部需求调节国内供求平衡的空间逐渐减小等五个方面。
推动国内市场供求关系趋向平衡,不仅要理顺供给过剩行业与供给短缺行业的关系、处理好“结构平衡”,而且要利用好内需与外需两个市场、处理好“总量平衡”,更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对供求进行动态调整、处理好“动态平衡”。
一要下决心处置“僵尸企业”,加快破除无效供给。
一方面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对于没有发展前途的“僵尸企业”,加快破产处置,腾出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发展其他产业;对仍有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给予一定的报表合并税收优惠,提高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性。
另一方面,完善产能过剩企业资产的处理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支持不良资产有序证券化;鼓励银行牵头银团贷款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允许各类财务投资主体可以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形式参与兼并重组。
二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有效供给。
一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等成本负担。加快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为企业减税降费措施,大力降低实体企业成本;二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三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制造业企业工艺流程优化、设备更新改造。同时发展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促使企业向研发、设计、标准、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延伸。
三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一是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切实提高个人工资收入和劳务收入的所得税免征额,加快实现按家庭综合收入征税;
二是增强社保托底力度。健全养老保险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界定“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定义,将大部分流动人群纳入到医疗保险参保范围;
三是促进消费金融发展。扩大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信息量。积极推进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和民间个人征信体系。构建系统的消费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出台完善专门针对消费金融的法律;四是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四要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
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重点投向脱贫攻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使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
五要全面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
一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依法严肃处理各种侵权行为,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甄别纠正产权纠纷案件。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二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23期
延伸阅读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