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六大考古新发现

瞭望 2021-03-07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

 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延伸阅读:2017、2016年度考古大发现盘点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李韵


  “2018年六大考古新发现”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广东英德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六个考古项目榜上有名。

  

01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还原岭南最早人类的生活

  

▲ 青塘遗址中黄门岩2号洞穴地点发掘区。资料图片


  青塘遗址位于广东省北部清远市英德市青塘镇,是华南地区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典型的洞穴遗址。

  

  2016年至2018年,通过3年考古工作,在青塘遗址发现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连续的地层堆积,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处重要遗迹,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动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遗存等各类标本一万余件。

  

  考古发现一座墓葬,出土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化石一具,其葬式为蹲踞葬,年代距今约13500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锁强表示,这座墓葬的形式,说明当时岭南人类已具有明确的生死观念和有意识的埋葬行为,而它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是广东境内保存最完整的距今1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青塘遗址作为洞穴群,展现了2.5万至1万年前华南地区的聚落形态,全面反映出社会复杂程度,系统再现了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社会向早期农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02 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五千年前长江中游与下游同样发达

  

▲ 城河遗址4号墓出土的陶器。资料图片


  城河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历经6年5次考古勘探发掘,确定这是一处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发现城垣、人工水系、大型院落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一般性居址、陶器生产区、中心“广场”设施、祭祀遗存等重要遗迹。

  

  考古领队彭小兵介绍,这些重要遗迹,从内部聚落形态的角度揭示了屈家岭社会的发展;城垣外侧的王家塝墓地,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改变了屈家岭文化只见城址不见大型墓葬的现状。

  

  从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等情况来看,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这里已经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大、中型墓葬随葬了体量巨大的棺木,精美的石钺、漆器,以及大量磨光黑陶、猪下颌骨等遗物。高等级大墓的发现,也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缺乏史前大型墓发现的空白。

  

  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彭小兵说,这些墓葬棺具明确、葬俗独特、随葬品丰富、等级明显,清楚表明屈家岭社会形成了完备而独具特色的墓葬礼仪,与同时期海岱地区和长江下游的史前社会达到了同样的社会发展程度。

  

03 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最早庙堂的雏形

  

▲ 芦山峁遗址房屋内奠基的玉牙璧。资料图片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经过考古勘查、钻探,确认遗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2016年至2018年,考古队对遗址核心区的大营盘梁进行发掘,确认其顶部分布着三座院落,始建年代为距今4800年左右的庙底沟二期晚段。

  

  三座院落由北部一座大型院落和南部两座小型院落构成“品”字形布局,每座院落均有夯土围墙,墙体残高0.1米~0.6米,墙体顶部宽1.5米~2米。大型院落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坐北朝南,东、西两侧院墙内侧规整地分布着厢房,门均朝向院落中心。院落中部并排偏北分布着三座主建筑,坐北朝南,单个建筑面积均约200平方米,各建筑之间有3米宽的过道。主建筑将院落分隔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中心有一条南北向的中心大道,其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低洼地,用于前院集水蓄水,或兼有排水功能。两座小型院落对称分布在大院落外,每座的面积大约为700平方米。

  

  大营盘梁最南端是一片小型广场,有来自院落围墙外侧的“环城路”通向山体南端的垭口。在大型房址、院墙、广场的夯土中,多次发现以猪下颌骨、玉器奠基的现象。在大型房址附近的堆积中,还发现超过100件的筒瓦与槽形板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明志认为,龙山时代晚期至夏商周时期的都邑遗址,有一些宫城或宗庙建筑布局与芦山峁的大营盘梁宫殿院落布局十分接近,呈现为严整的四合院式格局,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芦山峁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上的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较早的宫殿或宗庙建筑早期形态之一。

  

04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

这里是芮国都城

  

▲ 刘家洼遗址出土的金牌饰。资料图片


  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由城址、居址和墓地组成的东周遗址。

  

  从地形、地势和出土的文物可以判定,城址区当属重要建筑所在;同时在其外城发现铸铜类手工作坊存在。由此推断,此城应是刘家洼遗址的高等级人群居住区。

  

  通过对115座墓葬的考古发掘,发现大多与两周时期周系墓葬的特征保持了明显的一致性。大墓和部分中型墓虽遭严重盗掘,但仍发掘清理出大量青铜器,以及金器、玉器、铁器、陶器和漆木器等珍贵文物。最惹眼的是,大中型墓中,多随葬有精美的漆木器,如钟磬架子、几案、豆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种建荣介绍,在2号墓中,出土了7只鼎,显示了墓主人诸侯的身份。最关键的是,在墓的椁室东北角发现一只建鼓,鼓柱铜套上刻有铭文“芮公作器”,下面压着的1件铜戈上亦有“芮行人”的铭文。据此判断,墓主当为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国国君。芮国,这个历史上与周同姓的诸侯的最后政治中心,经刘家洼的发掘得以确认,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个案。

  

  3号大墓的独特之处在于,椁室四壁共有9个壁龛,每龛有1名年轻女性殉葬。出土文物中有2件铸有“芮公”的铜鼎、五镈九钮的编钟、大量的车马器及1件罕见的木格漆绘墙围与1件漆器。这座墓中未发现任何兵器,由此推测墓主可能为2号墓主人芮公的夫人。

  

  考古发现的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是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

  

05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

十余片瓦当实证“宕渠”城

  

▲ 城坝遗址出土的“宕渠”文字瓦当。资料图片


  城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镇,是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

  

  经过5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关键节点的考古发掘,基本厘清了城坝遗址各个区域的功能分区。城坝遗址中的“郭家台城址”保存较完好、结构较完整、布局较清晰。最为重要的是,这里出土了“宕渠”文字瓦当及竹木简牍。10余片“宕渠”文字瓦当明确郭家台城址就是文献记载的秦汉时期“宕渠”城所在地,且考古发现的其他信息也与史料中“宕渠”郡县的设置与废弃年代基本相符。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卫东介绍,城坝遗址所处的川东北地区,是水陆要冲之地,先秦时期以来,这里是多种文化的接触地带,表现出多种文化杂糅的特质。两汉时期,在汉文化的强势介入下,该地区被纳入国家政治框架内,逐渐接受汉文化,早期巴文化传统消亡嬗变,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地域文化。目前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呈现出渠江流域晚期巴文化的复杂性和交融性,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互动,反映了其特殊的地理空间和政治空间内复杂的族群关系。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讨秦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材料。

  

06 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规模不大、规格不低的金代行宫

  

▲ 太子城遗址出土的龙形脊饰。资料图片


  太子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奥运村内,东南距北京市区140公里。经勘探与发掘,确认这是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址,南北400米、东西350米,占地约14万平方米,略小于五分之一故宫面积。

  

  太子城遗址出土遗物以各类泥质灰陶砖瓦、鸱吻、迦陵频伽、凤鸟、脊兽等建筑构件为主,另有部分绿釉建筑构件、铜铁构件、瓷器、鎏金龙形饰等。其中青砖上多戳印“内”“宫”“官”等字,部分鸱吻上刻“七尺五地”“□字四尺五”“天字三尺”等字。瓷器以定窑白瓷为主,已发现刻“尚食局”款18件,另有仿汝窑青瓷盒、黑釉鸡腿瓶等。

  

  太子城遗址出土的垂脊兽与北京金陵9号墓出土的形制相同。迦陵频伽、凤鸟纹瓦当、连弧纹滴水与黑龙江金上京皇城西部建筑基址、吉林安图宝马城遗址出土器物基本相同,白釉“尚食局”款瓷器与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出土金代后期器物完全相同,所以可以确定太子城遗址时代为金代中后期(1161—1234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黄信介绍,太子城遗址规模不大,但城内建筑规格很高,未发现商业、民居、戍守等民用及军事性质建筑。遗物中“尚食局”“内”“宫”等器物集中出土,表明其皇家性质。据《金史》,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与五年曾驻夏于西京路宣德州龙门县(县治位于现太子城东南18公里)的泰和宫,这与太子城在时代、性质、位置、规模与等级上高度契合,且经考古调查,太子城是金代龙门县唯一一处皇家城址,所以推断太子城即金章宗避暑的行宫泰和宫。


延伸阅读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来源:新华社


  2018年4月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评选会在北京落幕。经过评审和投票,在26个个初评入围项目中最终产生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01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02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


03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共发现史前墓葬343座。


04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

证明了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


05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历史上对郑韩故城城门进行的第一次科学发掘。


06 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或论证相当多的秦汉建筑制度均应始于栎阳城。


07 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首次发现陵园道路和疑似阙台遗迹,与文献中记载的陵园诸要素初步对应。


08 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为研究道教发展史和道教考古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09 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


10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

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




2016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4项是史前遗址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1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2016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入选。今年还新设了国外考古新发现,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榜上有名。

  

  它们为何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首设的“国外考古新发现”又有何特别之处?

  

01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研究贵州地区史前人类的重要线索

  

  牛坡洞遗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发现10余处用火遗迹、2处活动面、7座墓葬等。此外还发现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与加工打制石器有关的石料、断块、石核、石片等。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遗址中的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首次在贵州区域内的以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要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识别出细石器制品,为研究细石器工艺在西南地区的出现与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02 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

完整揭露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过程

  

  从2014年至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联合对半拉山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清理墓葬78座、祭坛1座和祭祀坑29座,出土遗物仅玉器一项就达140余件。

  

  该积石冢的发掘完整揭露出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全过程。该积石冢层位关系明确,为研究积石冢的修建过程提供了完整的材料,为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过程树立了一个标杆;墓地布局、墓葬结构、出土遗物等对红山文化埋葬习俗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03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代表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本次发掘新发现一批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器,丰富了中华文明进程研究的内涵。在谭家岭遗址东部除揭露出屈家岭文化晚期土坑墓和石家河文化早期大型房基外,新发现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瓮棺5座,出土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等240余件玉器。这些玉器形态优美、造型生动,多数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复杂的透雕和细如针尖的钻孔,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对石家河古城外围高岗、低地的系统勘探以及对三房湾遗址南部发掘所获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石家河遗址群的整体布局与结构。

  

04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

中国早期铜器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发现并揭露出其主要组成部分自东(外)向西(内)依次为广场、瓮城、南北墩台、门道等,广场面积超过2100平方米。

  

  遗址发现的较为重要遗物有铜器、石范、玉器及骨针“制作链”相关遗物。从共存陶器来看,铜器年代为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时期,是中国早期铜器的又一次重要发现。皇城台门址瓮城外玉器的发现再一次证实了石峁玉器的特有埋藏背景。从皇城台顶部弃置于西北角包墙的大量兽骨中发现了完整的骨针“制作链”,预示着皇城台顶部偏向西北某处可能存在着制骨手工业作坊,为探索皇城台顶部聚落结构和石峁城址内部功能区划提供了重要线索。

  

05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将煤的开发利用历史上推近千年

  

  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地处喀什河北岸吉仁台峡谷谷口三级台地上,东西长400、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该遗址是目前伊犁地区发现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为研究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演变等提供重要资料。

  

  遗址内发现的目前新疆乃至中国较早的铸铜陶范、风管、炼渣、炉灰等可以明确遗址存在铸铜活动,对中国冶金考古研究意义重大;遗址内发现的3件铁块年代较早,对研究冶铁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内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遗迹,将煤的开发利用的历史上推近千年。

  

06 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

为研究曹魏时期陵区问题提供重要资料

  

  墓葬虽被严重盗掘,但仍出土了一批重要遗物,主要有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玉石器等共约500余件。墓葬出土的随葬品与洛阳正始八年墓、曹休墓出土部分器物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呈现出从东汉到西晋的过渡特征。墓葬出土的石圭、璧等礼器,非普通之物。尤其是刻铭石牌,此前仅见于曹操高陵,石牌的尺寸及书写内容、格式与曹操高陵所出土的刻铭石牌相似,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和等级指向。

  

  此次发现为曹魏时期陵区的选址和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

中乌联手“重写”中亚传奇古城历史

  

▲ 明铁佩古城遗址发掘现场及出土遗物


  2012—2015年,按照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专门考古队,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联合对明铁佩遗址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在前4年考古工作基础上,2016年秋季的第五次发掘,首次发现了明铁佩遗址外郭城城墙,获得了对该城址空间范围的全新认识;同时在对内城南部手工业作坊区的发掘中,首次廓清了作坊建筑特点、文化内涵。

  

  2016年度秋季的重要考古发现表明,明铁佩古城作为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的面积最大的城址,在乌兹别克斯坦古代城址中也属于最大级别的古代城址。这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使得国际考古学界重新认识中亚地区的明铁佩遗址,对于重新定位明铁佩古城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古代中亚历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 我国道教考古的重大发掘:认识大上清宫遗址

☞ “良渚古城遗址”明年将代表中国申遗,为什么是它

☞ 回复“文物”,可阅读相关报道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杂志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好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