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丨除了健康码,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还能如何助力抗疫?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1-03-07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浙江杭州率先推出的健康码引起关注:借助大数据比对,量化赋分生成相应的三色码,获得绿码的健康人群可通行,黄码红码仍需隔离。这一分类管理模式将推广至全国,助力精准复工管理

 我国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已发展数年,它们在疫情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对我国应急体系有何影响?又有哪些短板还要补齐?

 瞭望本条微信两篇文章《催动工业互联网加速成熟》、《大数据助战抗疫应急》描述情况、作出分析

  • “大数据可以重塑我们的应急体系。”

  • 目前为了抗击疫情,助力企业科研生产,已有数十家企业提供240款工业APP供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免费使用

  • 从目前情况看,应尽快通过大数据再造供应链体系,尤其推动柔性供应链体系建设,以期提高在应急响应方面的能力和增强抗风险能力

 更多内容↓↓↓


▲ 2月14日,南昌同兴达精密光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生产电子元件 万象摄/本刊


文章①

催动工业互联网加速成熟

文丨徐晓兰

作者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应急医疗物资的生产调配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能够通过全面连接产业体系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快速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数据信息,有效提高紧急状况下的关键物资配置效率,从而大幅提升国家面对重大疫情及其他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粗放模式影响物资调配管理


  当前,我国关键物资生产调配管理模式相对粗放


  一是难以实时打通物资供给和需求信息,数据孤岛现象严重,调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在供给侧,难以实时全面掌握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数据、被征用的非指定生产企业数据、原材料数据、全球相关产业流数据等;在需求侧,难以实时全面掌握医疗机构数据,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需求数据,社会大众需求数据等。目前关键物资的调度分配主要依靠统计企业单位上报数据和人工估算,数据割裂且共享难度大,难以保证调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尚未精准实时掌握关键物资仓储物流和分配情况。当前,尽管采取了强有力措施,最大可能保障了疫区人员的医疗防护物资供给,但由于对口罩、防护服等关键物资的日常生产销售和库存缺乏详细掌握,对于物资的物流和分配情况难以追踪,对于物资的发放和消耗了解不够准确及时,导致医疗关键物资的分配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部分一线医疗单位仍然出现了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匮乏的情况。


  三是没有快速打通关键物资生产各要素,产量无法在第一时间大幅提高。政府与企业间缺乏对接机制,也不掌握市场信息,难以对关键物资生产所需各要素的分配形成有效调控。如我国急需快速扩大口罩产能,然而口罩生产企业难以迅速掌握上下游信息,原材料供给不足,以致无法及时扩大产能,一些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也难以快速转产。


  四是缺乏对关键物资信息的精确掌握,做不到全局调度优化。本次疫情,部分地市疫情较轻,但仍疯抢口罩等急需物资,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在此情况下若能有效统筹全国各地医疗防护物资生产调配,优先供应疫情严重地区,可有效缓解关键物资短缺等状况,提升调配效率。


工业互联网全方位提升调配能力


  一是有效对接供给侧和需求侧信息,为实时精准调配关键物资提供基础。目前已有一些工业互联网企业加入医疗物资调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海尔卡奥斯于1月30日发布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实现医疗防护物资供需精准快速匹配。截至2月8日,平台访问量超过8万人次,吸引了政府部门、各地医院、医疗企业、物流企业等1000余家组织机构上平台发布、对接供需信息,赋能医疗物资生产要素采购,组织高效物流配送。


  二是精准掌握关键物资实时物流仓储信息,大幅提升关键物资调度使用效率。通过标识解析、区块链等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在医疗等关键物资生产储存时打上唯一标识,即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了解每一包口罩、每一套防护服的位置、数量、种类等信息,追踪物资仓储和分配情况,并可通过人工智能判断其合理性,从而做到高效管控,精准配置。


  三是针对性加强关键物资生产原材料供给和产量,快速提升关键物资生产能力。目前为了抗击疫情,助力企业科研生产,已有数十家企业提供240款工业APP供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免费使用,助力相关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管理疫情等,有效对接供需数据,快速复工生产。


三大先手棋


  一是保障关键物资供给侧数据获取,建立关键物资生产调配数据动态采集平台和关键物资生产介入机制。依托工业互联网,构建疫情防护物资、医疗器械、重点原材料数据动态采集平台。针对信息化水平不足、无法直接获取数据的疫情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提供前端标识智能采集设备,直接在物资生产环节采集数据;针对可以直接采集获取数据的疫情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边缘采集设备,直接从企业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现生产可控、质量可控、数据可追溯。建立健全各类紧急情况下关键物资生产企业的管理机制,保证突发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立即介入相关企业生产,各类企业可以无缝对接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取生产关键物资所需的原材料等各类要素,优化生产企业排产和扩产。


  二是保障关键物资需求侧数据融通,建立健全跨部门应急数据共享机制。出台关键物资数据共享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对接机制和对接标准,实现有关部门、卫健委和各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保障有关部门能够实时精准获取关键物资需求数据。


  为更好获取需求侧数据,可通过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手段:针对物流企业,提供前端标识智能采集设备采集疫情防护物资大宗物流数据,并按需对接成熟的疫情防控物资经销批发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物流平台中的物流数据;针对销售使用环节,尤其是医院使用环节,实现与HIS(医院信息系统)等系统中疫情防控物资的需求、领用、库存等核心数据的对接。


  三是全面加强政府对突发情况的掌控能力,实现关键物资生产调配的高效化、科学化、精准化。加强顶层设计,保障突发情况下政府对医疗机构、各级部门、社会大众、高校院所、企业单位数据信息的实时精准获取,在大数据时代有效掌控物资供需、社会舆情、全球产业链供给等情况。


  提升计算能力,加强算法研究,根据各类应急保障平台的关键物资调配数据,建立各类突发情况的大数据分析预测模型,指导企业就近生产就近分配,全国统一布局优化关键物资调配,根据社会大众需要结构性调整关键物资生产种类,根据疫情发展预测性排产与扩产。LW



▲ 2月14日,长沙经开区东方智造港内一复工企业员工从“超影”配送车内取出盒饭 薛宇舸摄/本刊


文章②

大数据助战抗疫应急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向定杰 屈凌燕 吴帅帅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需要科学的资源调度和全方位保障。如今中国社会与2003年抗击“非典”时非常不同,已深度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防控疫情、保障民生及减少因疫情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提供了重要支撑。


  2月5日,国家卫健委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减少线下诊疗压力和交叉感染风险,减轻基层统计填报负担,以高效跟踪、筛查、预测疫情发展,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便民服务提供支撑。


  此前,工信部已成立了包括中国工程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三大运营商在内的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组。


  连日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贵州、浙江等地采访发现,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也有大量的数据从业者坚守在岗位上。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在疫情态势研判、人员排查防控、物资保障调度、支撑复工复产、有序推动经济运行等方面得到更广泛应用。


  “大数据可以重塑我们的应急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波及面广,挑战大。对我们的应急体系和应急响应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而从目前情况看,亟需建立全国性的大数据平台,打造应急体系的“国家大脑”,把现有的各层面各种平台连接起来,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机制下,统一调配各类资源,精准、高效施策,实现应急供需匹配。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在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以更好协同联动,继续挖掘大数据这个防疫新工具的作用。


人员精准画像构筑隔离墙


  疫情暴发之时,正值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运期间。及时掌握疫情重灾区人员流向,筛查出疫情接触者,各地都运用起大数据。


  2月5日,人还没进家门,从疫情重点地区返回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的小陈,就收到了居家隔离观察期间注意事项,以及驻村干部、网格员、联户党员的联系方式,得知购置日常用品等问题皆有着落,原本焦虑不安的小陈觉得自己可以安心“宅”家了。


  这些信息“触发”于他在衢州高铁站刷身份证出站之时——通过身份证号即可核查市民出行轨迹,是否从疫情重点地区回来,进而制订“一对一”防控方案,做好后续服务


  换言之,大数据可以通过个人识别码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数据加以互联,从而精准地对人群进行“画像”


  “只有大数据比人跑得快、跑得远,能跑到事情发展的前头去。”衢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钢说。疫情暴发之初,浙江就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全省涉湖北旅居经历的人员信息超过30万人,预示有疫情蔓延风险。浙江省当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精准滚动摸排所有相关人员,寻找“隐性传染源”。


  “这次疫情还没展现全貌,依靠大数据有助于尽量避免防疫盲区。”杭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应旭旻介绍。依托新型城市治理平台“城市大脑”搭建的“卫健警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打通、比对卫健、公安等各部门数据,可以了解每天疫情重点区域到杭人员信息,便于早期介入、动态管理,并实现各区县市共享,提升防疫实效。


  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发出“确诊患者同乘查询”“定制防疫地图“发热门诊分布地图”“人员迁徙热力图”等工具。通过一款“周边疫情信息查询工具”的小程序,用户就能看到自己所在市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所在位置、人数等信息。


  百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疫情发生后,用户通过百度搜索、浏览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日均超10亿人次,网民对真实、及时和权威信息的需求非常强烈。为此,百度陆续推出了20多项专项服务满足用户的抗疫需求,如百度APP及时上线“抗击肺炎”频道,设置了包括疫情热搜、疫情地图、疫情辟谣、免费义诊、公益捐赠、同乘查询等板块。在“疫情地图”板块,上线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包括疫情动态、迁徙地图、全民热搜、复工复课热搜、防疫知识热搜等,方便用户随时了解疫情的最新情况,做好防控。


  数联铭品(BBD)联合创始人陈东介绍说,公司的25名数据科学家大年初一早上就集结在一起,利用大数据建模,围绕疫情舆情传播、物资需求及供给,以及疫情对未来消费和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利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隐私保护也得到进一步加强。2月9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合法科学使用大数据。比如经过脱敏处理,贵州省一些地区就公布了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成为加强公众自我防护、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重要措施。


快速响应搭建物资保障“直通车”


  让物资以最快的时间生产出来,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疫区,大数据智能调度发挥了作用。


  2月3日,在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工信部已组织开发了国家重点物资保障平台,对医用防护服、口罩等7大类21个小类的重点医疗物资实施在线监测。截至1月31日,共有400余个企业入库,超过300个企业每天实时更新数据。下一步,平台将优化建设重点医疗物资供需平衡和调度功能,切实支撑好重点物资保障工作。


  除了政府行动,不少企业也运用自身大数据优势,促进供需匹配。“昆明某数码科技公司采购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湖北某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购N95口罩、护目镜”……在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防疫物资紧急采购需求发布平台”上,医院捐赠、物资采购等选项简单明了,帮助供需双方快速对接。截至目前,平台共发布来自武汉、孝感、荆州、襄阳等多个市、县级医院的紧急医疗物资需求。


  总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车货匹配平台满帮集团在疫情期间,开通了平台绿色服务通道。1月26日,由满帮集团承运向湖北孝感捐赠消毒液的信息一经发布,立即被平台司机李星承接,这已是李星今年春节第二次向湖北运送医疗物资。此前的大年三十,李星在满帮平台看到一单从临沂到武汉运送口罩的货源信息后,毫不犹豫接下了单。


  早在2017年,满帮就在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发“交通战备民用运力(货车)动员潜力实时掌控与指挥调度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平台货车资源,在非常时期执行救灾抢险任务。


  此次疫情中,作为重要防护装备的口罩十分抢手,一些不法分子也乘机牟利。对此,为截断假冒伪劣口罩流向市场,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互联网监测,严查其他口罩冒充医用口罩、以过期失效口罩重新包装销售等违法行为。


“云上办事”保运转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返工要求下,如何保生产、保运转,避免人群扎推,最大化降低疫情传播至关重要。


  在刚被临时征用的办公室里,两张简易办公桌旁,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平台的运行情况。防控疫情以来,这里的一间间办公室成了浙江防控疫情的数据“军情室”。


  这是本刊记者9日在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看到的情况。三班甚至两班倒开发系统、汇总数据、完成建模……


  数据是如何转化为战斗力的?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蒋汝忠表示,借助覆盖浙江省、市、县、乡、村、小组(网格)六级组织的“浙政钉”平台,此前分属各个部门的123万公职人员,被归入了一个临时性的疫情防控组织,借助这种跨部门的平台,能够更快捷地共享、沟通各种工作信息,开启“云办公”。


  比如近日,浙江正在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只需要在线提交员工健康情况、公司应对预案等材料,静待复工通知,省去了原本需要到政府各部门办事的过程。


  “短时间内形成即战力的关键,在于数据的积累、用户体系的构建。正因为有了数字政府的底层架构和基础,临时应对平台才能迅速开发、运转。”蒋汝忠说。


  在我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也全面启动政府服务事项“线上办”优质服务,畅通“不见面”办事数据通道。


  点开“云上贵州多彩宝”移动端,记者看到,平台为市民提供包括交通出行、社会保障、房产住建、医疗卫生、工商税务、户籍服务、婚姻生育等10大类个人服务事项,另外“疫情防控服务专区”还打通了在线问诊应用。


  2月10日复工当天,在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百台机器自动运转,只有几个工人戴着口罩在生产线上巡查。据介绍,从2018年开始,顺络迅达作为贵阳“千企改造”项目,近600台生产机器已实现自动化生产和产品数据收集。


  “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延期开工,但因为现在采用的是智能化生产线,我们有信心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公司总经理助理邓世春说。


  随着复产企业的增加,经济秩序逐步恢复,大数据在经济运行调度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魏际刚提醒,目前防疫物资生产仍是重要工作,亟需摸清应急物资储备状况,摸清产能、运力,既要生产出来,又要运得出去,交通物流等都要统筹考虑。但目前看,仅仅是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还不够,原材料、重要零部件等供应企业的复工同样重要。从这个角度讲,应尽快通过大数据再造供应链体系,尤其是要推动柔性供应链体系建设,以期提高在应急响应方面的能力和增强抗风险能力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7期


延伸阅读


☞ 瞭望丨疫情波及全球供应链,中国制造如何攻防?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