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如何提出的?怎样建设?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 “高标准市场体系”:即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高标准的市场开放和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
◆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基础性改革。与现代市场体系相比,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增加了“制度完备、治理完善”八个字
◆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必须把要素市场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加以推进,尽快补上这一短板,并使之成为市场体系上台阶、高标准的显著标志
◆ 深入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积极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
纵深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安蓓
2021年3月11日,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这部关系我国未来5年及15年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正式落地实施。其中,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篇的重要内容,单独成章,凸显其在我国改革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1月31日,我国已正式发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这份在“十四五”开局之际,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行动方案,为未来5年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规划了“作战图”。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如何提出的
市场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优势与关键支撑。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基础。
我国对市场体系的思考伴随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体系建设一直摆在突出位置。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产生深远影响,也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提出和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决定全文共十六个部分。其中,“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单独设立为第三部分,足见中央对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视。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体系之一,提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公布。作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作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的战略部署。
何为高标准市场体系
行动方案首次对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加以明确,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可以看出,与现代市场体系相比,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增加了“制度完备、治理完善”八个字。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对现代市场体系的延续和升级,更加强调制度的完备性、更加强调公平竞争、更加强调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性。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仅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充分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市场立规建制能力,积极对接和影响国际市场规则,全面提升市场规则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基础性改革。这位负责人指出,以行动方案而不是指导意见的形式推进,意在着力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可实施的具体行动,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行动路径和推进方式。以5年为一个行动周期,压茬推进,动态调整具体行动,努力做到行动方案有行动、可行动、能行动,行动能落地、能见效,持续抓好改革落实。
▲ 视频来源丨新华社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出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既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首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把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需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才能充分发挥大国经济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国内供需有效对接,实现内部可循环,并提供强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其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运行效率、开放程度、监管体制等都要与之相匹配。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有利于形成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再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市场规模体量快速增长,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国内市场的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仍不健全,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竞争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内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仍需继续拓展,市场监管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来建设市场体系,是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可以从六方面理解“高标准市场体系”:即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高标准的市场开放和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
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行动方案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其余五个部分分别从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51条具体行动举措。
第一,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
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其中,严格的产权保护,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原始动力;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力度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隐形壁垒,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发挥全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前提条件;公平竞争是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可以促进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还是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核心还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
刘世锦指出,市场体系是政府和企业、个人等市场参与者相互依存和合作的产物。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政府角色和作用方式是关键。具体来说,一种是政府替代市场、直接指挥企业和个人配置资源,另一种是通过提供产权保护、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公正监督等公共产品,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和个人等市场参与者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优化资源配置。
刘世锦认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不是要不要政府起作用,而是如何使政府作用由前者向后者转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仍存有短板和不足,比如,在依法保护产权方面仍有薄弱环节,市场准入仍存有某些行政性垄断,不同类型企业仍有不公平竞争的感受,市场监管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等。
在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方面,行动方案明确要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
在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
据了解,目前上海临港新片区已启动强化竞争政策试点,探索实施垄断协议豁免制度;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制定也提上日程。
第二,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快速发展但相关市场规则建设滞后,这些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短板。
“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利于创新,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必然拖产品市场发展的后腿。”刘世锦指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必须把要素市场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加以推进,尽快补上这一短板,并使之成为市场体系上台阶、高标准的显著标志。
行动方案对要素市场改革和建设作出系列部署——
对土地市场,提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增存挂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改进完善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省域内跨区域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等。
对劳动力市场,提出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构建全国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等。
对资本市场,提出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
对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提出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新模式,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这些部署立足于加强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着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对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
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依据。
行动方案提出,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方面,进一步完善质量激励政策,优化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探索建立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支持公共性快递分拣处理中心、智能投递设施等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等。
行动方案还特别强调,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强化对平台企业监管。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翔峰认为,提升市场环境质量的核心在于制定制度和严格执行制度。行动方案通过改善市场环境质量,促进供给和消费平衡发展,完善法治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第四,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
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高标准的市场开放不仅体现在国内外开放领域的持续扩大,更体现为开放深度的持续拓展。
行动方案强调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及以医疗、教育、体育、托幼、环保、市政等领域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政策。另一方面,强调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实现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方式、标准体系的国内外融通,推动制度型开放。
刘世锦指出,我国经济已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市场体系相互依存、相互博弈、相互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面对逆全球化潮流,我们坚定维护和推进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动摇、不后退,对外开放大门开得更大。我国相继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合作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我国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以此带动国内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也对全球市场体系建设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第五,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
提升监管水平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也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行动方案分别从综合协同监管、重点领域监管、自律机制、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强化要素市场交易监管,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督等。
把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王一鸣指出,这些举措有利于完善监管规则和机制,营造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的监管环境,也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
行动方案特别提出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明确提出积极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将经济安全作为底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臧跃茹强调,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市场运行的风险挑战和市场体系安全问题,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行动方案深入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提出一系列结合新时代特征的重大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化设计,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系统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建立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和示范引领,凝聚各方合力,尽快形成齐抓共推任务落实的良好局面。LW
刊于《瞭望》2021年第13期
延伸阅读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元首外交领航:书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华章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一法一规则”首次修改,意味着什么?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