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学习|穆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3-09-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既是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形势的清醒认识,也是明确宣示,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那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 有了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才有空间,才可能释放更多农村要素参与流通,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建设农业强国,重点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强、农产品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专访中央宣讲团成员 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穆虹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仁贵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部署中,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确立为2035年第一步走的目标任务。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并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围绕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解读,就如何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如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聚焦的重点任务等内容,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穆虹日前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

  在穆虹看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付诸行动、见诸成效,紧密结合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开拓创新,以农业现代化做实做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工作人员在肥东县安徽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植物工厂里进行日常管理(2022 年4 月20 日摄) 周牧摄

【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

《瞭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

  穆虹: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部署中,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确立为2035年第一步走的目标任务。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报告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重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并在报告第十一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对“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五个特征,“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本质要求和“五个坚持”重大原则。正确把握这些要点,是我们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10年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充分肯定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在充分肯定成绩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农业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依然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既是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形势的清醒认识,也是明确宣示,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当前,我国正处于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关口。只有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弱项。如果说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那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瞭望》:怎样更好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穆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把握三方面重点。

  一是把握好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产业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文化是灵魂、生态是底色、组织是保障。其中,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是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是把握好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乡村振兴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把乡村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特有的功能振兴起来。其中,首要的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是把握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局限于农业农村本身,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其中蕴藏着巨大潜力。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使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有机融合,共同形成新发展格局。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瞭望》: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穆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对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各种风险挑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有了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才有空间,才可能释放更多农村要素参与流通,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

  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和适度规模化水平。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禀赋条件,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加快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要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坚持增产和节约并重。要深化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统一高效、协调有力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调控体系。节粮减损也是增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约束,建立减少粮食浪费长效机制,推动粮食生产、存储、运输、加工、餐饮消费等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取得实效。

  提升统筹利用国内外农业市场和资源的能力。在毫不放松国内生产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新变化,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相关地区要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在推动跨境粮食生产贸易上积极探索创新。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瞭望》:农业强国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穆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农业强国”第一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必将对全党深刻认识新时代农业发展定位、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在全球农业坐标系当中,我国一直是全球农业产出大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单产水平、政府对农业投入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础。但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现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种业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建设农业强国,重点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强、农产品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瞭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应把握哪些重点任务?

  穆虹:一要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提高稳产增产能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

  二要强化科技支撑。以种子为例,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还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集成示范,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三要优化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快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四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稳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五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实行差别化的更精准的补贴政策,向主产区和规模经营主体倾斜,提高补贴效率,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组合,支持农业信贷、农业保险扩大覆盖面。

刊于《瞭望》2023年第2期

延伸阅读

☞ 瞭望社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责任制”的总体要求是什么?中央农办负责人答问

☞ 政策解码丨强化乡村建设行动规划引领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杨 越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