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集时代」即将到来?

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2021-03-07



 文 │ 骨朵



昨日有影视行业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广电总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视剧集数的应对措施,并向行业征求意见,拟定剧集集数上限为40集。这无疑是是继天价片酬后的又一重磅新闻。


多家媒体报道中写道,在向相关人士求证后,“确认消息真实性”、“新规的确正在调研中”。骨朵向总局相关人士求证,截止发稿前未得到回复,但是有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骨朵采访时表示,对消息早有所闻,并且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据北青网报道,“而部分省级卫视和视频平台方面则表示,目前还未得到确切的‘限集令’通知。”这也就说明,相关部门或许是希望从制作公司入手,再到社会舆论层面,得到一定量的意见反馈。


目前看来,支持限制电视剧集数,但是希望分题材、分情况来操作,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舆论反馈相对较多;也有“苦注水剧久矣”的观众和从业者表示支持,“其实40集的体量能够说好一个好故事,87版《红楼梦》,这么大的一个鸿篇巨著,只用36集的篇幅就交代完了。


时代变迁,观众审美和制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剧集市场自然需要解决“注水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那么根源在什么地方,制作方如何适配政策?在政策可能到来之时,行业本身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长剧短剧,谁是“注水剧”?


在这样的形势下,外界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注水剧”。


“注水剧”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对于这个溯源逐本的问题,外界尚没有统一定论,但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资本蜂拥,“注水剧”越来越光明正大地走上台面。


剧情不够回忆来凑、MV式的重复抒情、配角戏份被抻长、人物对话反复重复或就一个简单的问题用长篇幅来解释、片头片尾加上长达10分钟的前情回顾和下集预告……但是最令人不忿的,还是故事内容本身的空洞无味。


与此同时,催生了倍速追剧、“只看TA”等加速“脱水”的观看功能,观众的不满情绪开始积累。



那么,“注水剧”给谁带来了高收益?这得从剧集制作与售卖模式聊起。作为剧集制作最大的成本之一,明星片酬按天计算,而拍摄而得的剧集按集数售卖,应对高片酬,片方以注水剧售卖给平台,释放成本压力。


单集售卖收入和广告收入无疑是直接收入,而当影视行业步入流量时代,剧集热度能够换来的收益,核算起来就更为复杂了。据了解,电视剧播出情况好坏将会影响整体集数的变更,尤其是在播出中后程,剪辑师随时待命,如果剧集播出情况不佳,可能会被剪短,反之亦然。


剧集市场的储备在前两年达到过剩巅峰,这个阶段同时也是“注水剧”被讨伐最惨烈的时候,一边是积压在箱底难见天日的剧集日益增多,一边是能够顺利播出的剧集产生着高热度、低口碑的怪现象。


观察从2014年至今(2019年截至9月)豆瓣评分年度top10的国剧片单,随着网剧的崛起,口碑高分剧集的集数在不断变小,2016年可以被视为是“短剧集的高光年份”,众多口碑网剧涌现,上榜的台播剧只有两部,《小别离》和《欢乐颂》,集数也在50集之内。



不难发现,台播剧的集数一般较长,以古装剧、家庭剧、年代剧为代表,故事脉络较为复杂精细、背景铺垫的细节繁多,以《甄嬛传》为代表,前面十几集都是在搭建人物关系,而网剧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从第一集开始就可以起戏剧冲突。


因此,拍得长不见得一定是注水剧,认真讲故事依然能够出精品,只是短剧的风潮愈演愈烈,大有改变观众观看习惯的趋势,也逐渐成了观众判断一部剧是否值得看的先决条件之一。很难说是“注水剧”给了短剧冒头的机会,还是短剧集的走俏是一种时代需求。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档,过60集的热播剧屈指可数。但是网剧也出现了集数变长的现象,50集的《陈情令》,60集的《宸汐缘》,还有48集的《长安十二时辰》,也是最初从60集变更而来的。



很明显,这次政策风向的转变是直接朝着“注水剧”来的,不过,其背后的古装剧、年代剧或许才是主要约束类型,有业内人士猜测,这也许跟有关部门希望鼓励现实主义创作的理念有关。


不过,如果要用具体的集数来约束容易注水的题材类型,那么判断条件是什么?能否给“注水剧”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看来,这是业内外对于“一刀切”做法之外的思考。


业内声音:有人欢喜有人忧


为此骨朵匿名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由于广电总局目前正在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并在向行业征求意见,在“限制集数”传出之前,部分人已经有所耳闻。


“这终于有人管了”,高原(化名)团队擅长剧本创作,知晓其中门道。不同于美剧、英剧每季10集左右的体量,“我们一口气要拍60集到80集,是三部美剧,是(他们)三年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以国内一部剧的创作周期,他对骨朵坦言,“我们写不出那么长的剧本。


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在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严格的考量,集数的设置与剧本节奏、故事进展一脉相连。正常情况下的30集剧本,创作周期10月有余,若想创作出40集以上的剧本,一是时间成本大,“每集都很好看的40集剧本,需要非常长时间。”二是编剧创作上也有门槛。如今市场上动辄50集、60集的剧集,多与注水之风有关。剧集注水破坏剧本结构,“限制集数”对于“真的做剧本来讲是好事”。



“40集的体量是能够说好一个好故事了”,李雪(化名)同样表示了赞同。在担任制片人的20多年里,她制作最长的剧集为42集。她以两部经典大制作为例,87版《红楼梦》用36集的篇幅呈现了这部古典名著,经典年代剧《大宅门》只有32集。


据她经验,创作团队为了让片子有充足的剪辑空间,拍摄时会多拍些素材,最终精剪下来剧集多出3-7集是正常现象。不过她听说过的最疯狂的“注水”传言,是30集剧本拍出了60集的剧集。


导致剧集注水的直接原因是明星高片酬,抬高了成本。在“限薪令”推出后,明星片酬已经明显下降,随之而来的制作成本缓和,剧方通过拉伸集数回收成本的诉求降低,此时推出“限制集数”倡议,也并非政策“大跨步”。在她看来,从限薪令到限古令,再到此前的翻拍剧受限,“所有这些规定,我个人感觉都是回归到十几年前的正常状态。



不过新政策出台其中也不乏疑虑。比如最直接的,这真的能打击注水剧吗?


真要注水,“也能从24集注水到40集。”有人认为“限制集数”治标不治本,不过高原(化名)对此表示乐观,注水与否与创作团队的创作初衷相关,即便很难“治本”,注水到40集,可注水的空间较以往也被压缩了不少。


他更忧虑的是,“如果真要有《权力的游戏》这种类型的项目,就可惜了。”他列举了国内几部超四十集的经典作品,比如《北平无战事》53集,《白鹿原》77集,《甄嬛传》76集,如果在政策出台后立项或播出,无疑会受到阻碍。存在部分项目本身就有40集成片以上的创作诉求。


只要故事本身能够承担长篇幅,对观众有持续吸引力,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不应该过多限制。”某影视公司相关人士陈斌(化名)更为忧虑。集数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单部项目投资金额降低,市场上大制作项目减少。首先面临的难题是,大制作以40集的成片体量售卖恐难收回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影视公司制作了成片超40集的剧集。比如待播献礼剧《新世界》60集,《在远方》57集,《大时代》48集,还有更多已经制作完成的剧集,如59集的《热血传奇》等,这些剧集按照当时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制作而来,如今还未走向市场就迎来新政策,“政策不可一刀切,否则这些公司将可能有较大损失。


“肯定还会有组合拳,我认为这只是第一步。”高原(化名)认为目前政策只在研讨阶段,那些已经制作的超40集剧集该如何处理?超过40集的剧集是否可以选择季播?有40集以上体量创作需求的项目该何去何从?“专家也好,制作公司也好,主管部门也好,他们肯定会想到很多问题的,会有细则来补充,我是认为要看细则的。


“限制集数”倡议如果通过,

将对行业有哪些影响?


倘若未来倡议通过并且落地,首先在剧集内容以及形式上,就率先有了变化。一个直观的事实就是,古装剧会率先受到“限制集数”影响,现实主义作品进一步占领市场,多元类型作品获得市场空间。


在陈斌(化名)看来,“总体来说,政策层面现在鼓励现实题材,而现实题材一般来说也不是长篇大户。


现代剧、当代剧的集数大多不会太长,所以受到的冲击相对来说较小。如果“限制集数”倡议落地实施,古装剧将先受到影响。对目前已经开机拍摄的大型古装项目而言,也不是安好的处境。“有一些比较好的古装,肯定会出现这个问题,40集还不够服化道的成本。



未来,古装剧剧集体量会大幅缩减,但同时采取季播模式的剧集作品或许成为新趋势如此回归内容创作,行业对剧集质量提出直接要求,这也释放了其他类型剧的生存空间。不过在这一趋势下,注水剧或能在季播模式中找寻到寄生空间也可知。


在播出端方面,长年受排片影响的电视台,在剧集缩短的趋势下或有更多类型与数量的剧集供选择播出。而对于视频平台,单部作品的采购金额缩减,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剧集将有空间被推出,观众将有机会在电视台、平台上看到更多内容。


对于观众来说,现在倍速看剧、cut追剧、微博追剧已经成为常态,太多的娱乐内容可供选择,全民追捧的剧集精品愈加难求。实际上,在弹幕区里,观众对剧集注水深恶痛绝,所以40集数量限制对于观众而言,正面影响居多。


在慈文传媒创始人、首席内容官马中骏看来,“限制集数”倡议被提出,说明过去有某些剧有脱离剧情注水的现象,需要有一些“技术手段”能阻止这种不好的现象发生。他特别提出,这是提倡,并非一刀切。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美术成本高、特效成本髙、投资体量大的古装剧、历史正剧、玄幻剧、科幻剧,集数可以长一些,五十集,六十集,这样方便消化成本。当代剧,时装剧,三十集,四十集足以。



无论是从成本而言,还是出于对内容的考虑,这都是要减少资源浪费的政策信号。可以避免周期浪费,一些制作方想要获得高额利润,以拉长单集数量,获得平台方高购价,逐步加强对剧集的成本控制。


对于平台而言,部分高质量的长剧的长尾效应明显,助推平台会员拉新等。在视频平台的会员收入开始与广告收入追赶持平的当下,剧集长度控制在一定量级时,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平台的剧集购买压力。


某视频平台相关人士对骨朵表示,“限制集数”倡议的重点是,质量比数量主要,这是对内容创作精品化的倡导。


“互联网文娱消费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用户消费的分散,精品本来就是平台最迫切的要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