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欢喜》:充满野心的“轻”现实主义

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2021-03-07



 文 │ 夏天



“学霸永远压力山大而学渣还在不停玩耍,剧情也太过于真实了吧!高考是人生的一场战役,梦回高三不忍看,海清简直就是我妈本妈…… ”在《小欢喜》豆瓣评论下,不少网友回味起高三记忆,感叹剧情的真实度与还原性。


“别离”之后,“欢喜”归来。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阵容,聚焦高考这一全民性话题,延续《小别离》部分设定,《小欢喜》再次以方圆、童文洁夫妇视角展开,以方家、乔家、季家三个类型不同的家庭生存状态为叙事样本,展现当下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现状与困境。


在贴合现实的剧情持续发酵后,《小欢喜》剧集热度呈现低开高走之势。自8月9日之后,持续霸屏骨朵电视剧热度排行榜首位,热度指数由开播时的69.41持续上升至91.55,收视率由开播时的第六位上升至首位,豆瓣评分稳居8.3,成功跻身暑期档热度与口碑双丰收的热剧之列。



从《都挺好》到《少年派》,《小欢喜》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大众对于“亲子关系”的关注。不过不同于直面中国式家庭痛点,拳拳到肉的《都挺好》,在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与灵魂的“高考”节点上,《小欢喜》剧如其名,以一种更为“轻柔”的方式点出中国式家庭症结所在,对中年危机、性教育、抑郁症、生死离别等沉重话题,一一探讨。


在让大众看完片子发出一声感慨“真像我们啊!”之余,在“看了这个片子能解决什么问题?”上,《小欢喜》也在试图给出答案。


三组典型人物,同一种情绪


“天天想日日想,等了好几天,英子快跳海吧,太压抑了!


谁也没有想到,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素素跳诛仙台,《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锦觅捅旭凤,《陈情令》魏无羡被围攻跳崖之后,《小欢喜》中观众最为期待的剧情是英子跳海。宋倩歇斯底里的爱给英子带来的是难以窒息的压抑,这种情绪让不少受“中国式教育”之苦的观众感同身受,他们同样试图让剧中的英子以跳海的方式,给捆绑式的父母之爱以沉重的一击。


为呈现中国式家庭生活百态,《小欢喜》选取了三组典型家庭。虎妈童文洁与调皮捣蛋的儿子方一凡,映射的是中国式父母“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困境;忙于工作疏于管教的季胜利与桀骜不驯渴望父爱的儿子季杨杨,凸显着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庭难题。乔家中,强势的母亲宋倩与渴望自由的英子互相羁绊又互相消耗着,折射着望女成凤“捆绑式”中国家庭教育困境。



三组家庭,三种叙事样本,三类戏剧冲突之下,实际上探讨的是同一个“亲子关系”难题。在这样的家庭之中,方一凡虽然调皮捣蛋,但擅长于社交与表演;季杨杨虽然桀骜不驯,但有原则、有底线、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渴望自由的英子,成绩优异,拥有独立人格,在生活中尽可能的委屈自己配合母亲宋倩。尽管并非报以“父母皆祸害”的视角切入,在《小欢喜》每组充满矛盾的亲子关系里,父母显然是更需要成长的一方。


表面上,困囿于应试教育,认定学习成绩好孩子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代沟,也就是如今中国亲子关系的现实。而这背后隐藏的,则是中国式父母“亲子关系”困境,父母与孩子就像手中握着的一只小鸟,抓的松,怕他飞走。抓得紧,他却可能窒息。


演员助力剧情代入感


所以该怎么办?


《小欢喜》给出的答案是:让父母成长。“如果《小别离》是面对儿女要学会告别,那《小欢喜》就是父母该学会自己成长了。总编剧黄磊说。


所以在剧中,童文洁为方一凡停滞的成绩崩溃,方圆提出了“横竖理论说”,安慰她“先学着竖着看自己的人生,这也是一种进步。”这无疑也是给上千万为孩子成长与学习焦虑的中国家长的建议。


在季家父子的这组矛盾中,季胜利一系列事件后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缺位,几次主动靠近孩子,甚至主动对孩子认错,最终成功消解父子之间的隔阂,为留守儿童家庭消弭代际冲突,提供可参考范本,而尽管以目前已播出的剧情来看,宋倩母女仍在奋力“撕扯”,促使强势母亲成长的答案,应该已经隐藏在剧集中。



不过,如果没有成功让观众有代入感,再好的建设性剧情,也极易沦为说教性剧集。


不论是大小演员一码的校服,还是堆满复习资料的书桌,《小欢喜》延续《小别离》的温柔与细腻,在“真实性”的刻画上无疑也是工整且合格的。在贴近观众生活的现实环境背景之下,以典型事件塑造性格鲜明的人设,演员生动的表演更易让观众沉浸共情。


方圆与童文洁夫妇扮演者黄磊与海清,在前作《小别离》中的猫爸虎妈形象就已经深入人心,两人对手戏生活且自然。乔家宋倩与乔卫东扮演者小陶虹与沙溢,再次显现出“戏骨”的实力,尤其是小陶虹,将强势母亲宋倩的挣扎与脆弱,完整呈现,让观众爱恨交织。



而季家季胜利与刘静的饰演者也都是实力派。王砚辉曾在《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中有过出色表现,“完美妈妈”刘静饰演者咏梅更是凭借电影《地久天长》,获得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演技受大众认可。


而即便是剧中的小演员也为角色增分不少,英子饰演者李庚希,方一凡饰演者周奇,林磊儿饰演者刘家祎、季杨杨饰演者郭子凡,都贡献出了相当自然的演技,与“戏骨”演员同台对垒火花十足,不失光彩。


好演员可以为影视作品加分,《小欢喜》无疑是受益者。即便是具有教育性的内容,也能让观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


以“小”见大背后的野心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上还是考不上,小小欢喜才是好。”仅在第二集,主创借助方圆之口,抛出《小欢喜》的剧集立意与叙事基调。从《小别离》到《小欢喜》,与其他现实主义题材剧作不同,剧名中的“小”字,为该系列剧集定下“轻柔”基调。


在娱乐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戏谑与解构,这一时代语态也促进了影视剧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注重在严肃性上进行消弭。主创团队无疑洞悉到充满焦虑与紧迫感的内容容易让观众逃离的“国情”,在剧名中用“小”字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它将亲子问题、中年危机等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一一呈现,但作为观众,你知道最后总能化险为夷,顺利得到解决。



《小欢喜》是“轻柔”的。


同样聚焦中国式亲子关系痛点,《都挺好》将矛盾直接推至最尖锐的位置,给了两代人代际冲突最直接的出口,拳拳到肉直面两代人的创伤,从一开播就注定了要搅动社会舆论场。而《小欢喜》不同,以不显山露水的节奏温和的点出症结,针对紧张的亲子关系,为中国式父母提供具有参考性与实践性的解决方案。


这种“举重若轻”的创作手法,不止体现在剧名中。剧中采用了多重解构技巧,例如童文洁与方一凡、方一凡与林磊儿、乔卫东与宋倩,剧中多对人物相处,都是嬉笑怒骂欢喜冤家式的,林磊儿醉酒后说,“文洁,这都是小场面,有哥在。”乔卫东出场第一句,“英子,开门,爹地”,就将人物的活泼性与生动性立住了,缓解了《小欢喜》以高考为背景的“紧绷感”。



在缓解紧绷与焦虑上,取材于现实的台词设置同样功不可没。例如剧中第二集的誓师大会上,学生们喊出的口号“春风出征、寸草不生。”来源于网络流传的口号“帝吧出征,寸草不生。”中年失业的方圆,得知金庸去世后,感怀自己“我怎么现在成了个岳不群了呢我”,温和呈现中年危机,诸如此类的台词增添了剧情的真实性,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降低了观众接收现实主义题材剧集的门槛。


以轻柔的方式,为中国式亲子关系提出建议,这就是《小欢喜》“四两拨千斤”的野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