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及机构投稿或荐稿
与30余万行业精英分享与共同发展
投/荐稿邮箱:tougao@sinotf.com
本文执笔人为元亨智库PPP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胡思雨,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元亨祥企业集团
提要:国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产融结合、脱虚向实”推进之下,供应链金融有望成为金融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将主要以平安银行以及中、农、工、建四大行为例,对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开展状况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背景
当前国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的背景下,金融端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特别是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乃至“创造”强国迈进,“产融结合、脱虚向实”推进之下,更需要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作为应“产业发展需求”而生的金融服务形式,不管对于国际发展战略与进程,还是国内转型战略与进程,供应链金融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服务,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生态圈的建立和繁荣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非常重要的使命。因此,供应链金融有望成为金融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从企业需求角度来看,根据社科院的估计,中国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规模早于2012年便已超过16万亿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已于今年8月底达到13万亿元的规模。而对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需求者的中小型工业企业,总应收账款规模已超过6万亿元。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供应链金融的兴起来源于企业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管理重要性的再认识。最近几年来,利润最大化使核心企业经营战略做出调整:
1.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利用自身话语权优势,降低自身成本转而增加上游供应商成本压力,减少自身库存转而由下游客户承担高库存压力;
2. 加强财务竞争优势,延迟对上游客户结算,同时压缩下游客户付款时间,规定现金提货甚至预付款方式,导致上下游客户资金周转困难。
这导致整个供应链融资成本被拉高,矛盾与问题频频出现,例如分销商延期付款、供货商延迟交货等等,致使供应链整体效率低下,供应链链条出现断点,不再保持持续、稳定,整个流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这使得供应链中原本协调、合作的上下游企业变成了一种对立关系,与供应链管理的利益共同体原则相悖。
企业逐渐意识到作为供应链内在组成部分的资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对资金流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运作效率。通过协调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企业,对整个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企业的资金筹集与现金流的统筹安排,有效控制和协调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现金流动性,最大化降低供应链财务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
二、商业银行是国内供应链金融主要参与者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链条和流程总和,包括原始端的原材料供应商到中间的产品生产商到最终端的产品销售商,通过链条上各环节企业密切合作,信息共享,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带动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增值化发展。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的主流是把供应商、核心客户、零售商及与其它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密切参与方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创造竞争优势的目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包含产品设计、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涵盖了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等各方面。
那么哪些公司正在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当前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参与主体囊括了银行、行业龙头、供应链公司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企业。其中,供应链公司或是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类企业占据数量上的优势,根据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的调研显示其比例约在45%左右,而商业银行在其他各类市场主体正在不断抢食供应链金融的蛋糕之下,显得有点“内忧外患”,数量仅占4%,但我们认为银行仍然是供应链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主力。
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天然优势,如资金成本低、获客容易、管控资金等,尽管银行存在体制、风控、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但其他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杠杆,还得与银行合作;而银行要想实现真正基于供应链/产业链运营的金融服务,也必须依托其他企业深入产业内部。
核心企业作为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者,选择商业银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供应链成员企业直接受益,实现银企多方共赢。另一方面,成本领先战略使得当今企业采购逐步全球化,同时业务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改变流动资金管理方式。而向银行寻求财务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变成为诸多企业的选择,包括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应付、应收融资解决方案和面向赊销的金融服务工具。
商业银行新的服务机会由供应链管理的财务需求提供,银行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整个供应链链条提供涵盖结算、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规避等多种产品的一揽子服务方案。一方面,将资金有效地注入融资困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满足其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银行信用纳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活动中,使资金从供应链某一节点进入整个链条中,实现资金流在企业供应链体内的循环,解决各成员企业需求。银行为客户挖掘供应链价值,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嵌入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对客户有利的供应链金融融资解决方案,做到了供应链管理和金融业务的有机结合。
供应链金融相较于传统的贸易融资等以解决单个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主的业务形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首先,在供应链模式项下,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不再以单一主体为评价范畴,转而对整个供应链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严格规范评估流程,评估指标更具灵活性,多角度考虑对企业的资金和信用支持,不但要评估企业的自身资质如行业地位、财位状况等,还要衡量在其整个供应链地位及作用、重要性,通过该企业与核心企业交易历史评估核心企业对其掌控能力,也就是说,不单纯考虑融资成员企业的自身资信状况,把其纳入整个供应链中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对待。
● 其次,银行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目的是改善和解决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压问题,银行综合评估企业资质、与核心企业间的贸易历史为其提供融资支持,对融资资金加强管理和控制;并且通过对核心企业的考察评估将核心企业的资信纳入融资全流程管理,是银行防范授信风险、控制风险的重要辅助手段。
● 最后,供应链金融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以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应付账款和存货等作为质押,来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保障融资的风险可控。
三、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开展状况
从风险控制体系的差别及解决方案的问题导向维度,国内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具体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货融资,应付/预付款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等类型,在此基础产品上派生出其他中间业务类产品。在实践中,国内典型供应链融资产品大致可以为:存货融资包括融通仓、仓单质押和现货/未来货质押等;应付/预付款类主要包括先票后货融资、国内信用证、保兑仓、厂商一票通、订单融资和附保贴函的商业承兑汇票等;应收账款类主要包括出货后的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商业发票贴现和信用保险项下的应收账款融资。
本文将主要以平安银行、中、农、工、建四大行为例,对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开展状况进行介绍和分析。
1.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开展状况
作为国内首家倡导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平安银行(原深发展)致力于成为中国本土最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银行,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
1) 贸易融资的专业化发展阶段。2000年4月,原深发展广州分行成立了票据业务专营部门,标志着贸易融资业务探索阶段的开始。广州分行以广石化为突破口,为从原油进口商到炼厂再到销售公司整条供应链提供贴现融资,当年贴现额达到60亿元,净赚2400万元。由于这项业务的回报非常可观,平安银行的其他分行也相继开展了票据业务。这不仅变革了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融资方式,而且促进了平安银行对客户上下游的业务开发;
2) 特色融资规范化经营阶段。随着票据业务的展开,深发展的业务量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平安银行不断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2002年,深发展总行创建了货押业务并将其并入银行八大创新产品之内,宣告了贸易融资业务系统规划和经营的开始。2003年,深发展推出了可以称为银行一大特色的“1+N”供应链融资服务,为后来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授信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所谓“1+N”是指:基于“1”的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中存在的“N"的客户企业的合作生产关系的特点,银行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贸易融资业务扩展到整条供应链,形成“1+N”供应链贸易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方式从整条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不仅仅解决单个企业的融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为该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支持,有利于整条供应链上贸易业务的展开;
3) 品牌塑造阶段。2006年,深发展开展的贸易融资业务不断发展,并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产品创新,深发展首创了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业务,并较早推出了国内信用证等供应链金融产品20余项,成为国内首家拥有齐全贸易融资体系的银行;二是品牌塑造,为了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深发展积极参与深圳市第二届金融创新奖的选拔、出席一些经济论坛等,使得其“供应链金融”被人熟悉,同时加快了在产品服务、业务流程上的创新。在组织结构上,在总行建立了保理中心,加入了FCI(国际保理商协会),突破了国内应收账款融资一直处于瓶颈期的局面,形成了自身“池融资”产品的品牌特色;
4) 电子供应链金融,从“1+N”到“N+N”供应链金融进入3.0时代。2007年开始,深发展开始全面启动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工程,其目的有三:一是构建实时联动的产品作业流程管理系统,即银行内部系统和外联系统(包括第三方物流、B2B平台、海关等)的对接;二是产品作业流程管理系统与客户系统的对接;三是建立与业务系统关联的产品定价和考核系统。2009年,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家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通过与物流企业、电商的协同合作,实现银行金融平台、电商的交易平台、第三方仓储企业的物流管理平台的融合,将供应链上的企业在贸易中产生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整合并放置在一个参与主体多方共享的电子平台上,在这个开放而又封闭的平台上,参与主体可以获得各自想要的信息,了解各方的动态,实现供应链管理和银行金融业务的电子化。
2014年7月9日,平安银行正式推出“橙e”平台,其基本定位是“搭建线上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并与与海尔、东方电子支付、维天运通、金蝶软件等十二家企业集团组成战略合作伙伴。至此平安银行实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由“线到面”的拓展。推出的7大产品涵盖预付线上融资、存货线上融资、线上反向保理、电子仓单质押线上融资、核心企业协同、增值信息、公司金卫士等领域。平安银行借助“橙e网”,通过全新构建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与产业链核心企业ERP、第三方信息平台及电商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合作,与其交换订单、运单、发票、收款、商铺信用评级等有效信息,集成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所需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关键性“价值信息”。
此时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多的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而不再是一项单纯的银行信贷业务,银行承担了本应该属于供应链上企业的责任,注重提高供应链的优化与管理,呈现出较强的咨询业务特性。截至2012年,己有150多家大企业采用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34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获得融资需求。
2.中国银行供应链金融开展状况
全球经济危机自2007年爆发以来,借助持久以来贸易金融的发展优势,中国银行在原有的国际国内信用证、保函、国内国际保理、出口押汇、福费廷、打包贷款、提货担保等基础贸易融资产品上,供应链金融产品得到逐步发展。中国银行在2007年7月份推出了融易达这一供应链金融产品,利用“核心企业”买方比较充裕的授信资源为上游中小企业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提升供应链整体实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优化了企业财务报表。
中国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最初在各个二级分行层面开始,各分行根据客户融资需求和授信额度特征,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同业业务开展经验,以核心企业为枢纽,在传统贸易融资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延伸到其上下游,各银行间供应链金融业务得到迅速推广。2009年6月,中国银行总行专门成立了供应链团队,从全局角度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管理,制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方针、政策和战略,指导全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同时将行内原有的主要供应链金融产品如保理产品、订单融资及“达”字系列产品包括“融易达”、“融信达”、“融货达”、“通易达”等重新作了梳理。
从2009年全面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始,经过7年的发展,中国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额从740亿元增至2014年的近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累计拓展了比亚迪、东风汽车、宇通客车、徐工集团、华为、富士康等超过500个供应链金融项目,为核心企业的超过8000家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
当前,中国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特色产品主要有七种,又可粗略分为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应付账款及货押融资两种不同类型:
●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包括国内商业发票贴现、出口商业发票贴现、融易达、融信达。
1)国内商业发票贴现是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或工程合同项下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行中国银行,从而获得融资、应收账款催收、销售分户账管理等服务的产品。
2)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是指出口商基于赊销项下,将货物销售、服务贸易或工程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中国银行,从而获得融资、催收、销售分户账管理等多项服务的产品。
3)融易达是指在赊销结算模式下,中国银行占用买方的授信额度,基于买方对基础交易放弃争议并按期付款的承诺下为其上游供应商提供的无追索权融资。
4)融信达是指中国银行对向保险公司投保信用保险的交易,凭卖方提供的商业单据、投保信用保险的有关凭证、赔款转让协议等,向卖方提供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及应收账款催收等服务。
● 应付账款及货押融资包括订单融资、销易达、融货达。
1)订单融资是指中国银行基于卖方与其下游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订单,为卖方提供融资,融资款项专项用于订单项下货物采购的产品。
2)销易达是指下游买方(经销商)进行采购时,因资金紧张无法即时向卖方(核心企业)支付货款的情况下,卖方为扩大销售、加速资金回笼,对其提供授信支持,在同意买方未按期偿还融资本息时承担还款责任的前提下,中国银行全额占用卖方授信额度为买方提供融资,融资款项用于买方向卖方支付货款。
3)融货达属于货押融资产品范畴,买方在采购时,以中国银行可接受的商品作为质押,向其提出融资申请,中国银行根据企业质押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计算商品的货值,并在货值一定比例范围内为企业办理进口开证/押汇、国内信用证开证/买方押汇及汇出汇款融资等贸易融资业务,支持企业采购资金需求。
3.农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开展状况
农业银行目前己形成了基本涵盖融资、结算、增值服务三大类,包括基础产品、组合产品及服务方案等多层次的产品体系。2010年农业银行宁波分行于开发了“集客贷”信贷产品。“集客贷”是指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与农业银行签订“集客贷”业务的合作协议,在约定的额度内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生产企业对该授信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保,或者向农业银行提供其他可行的担保。银行在收回贷款后,就要相应的减少该企业的授信额度,前述授信不可反复使用。该产品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但总体而言,农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较为缓慢,从行业来看目前的供应链产品只在一些行业进行了推广运用,例如销售贸易服务、钢铁业等,行业覆盖面窄。另一方面,行业内市场占有率也不高。
4.工商银行供应链金融开展状况
继2015年3月推出“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信平台、“融e行”直销平台之后,9月29日,工行以上述三大平台获取的大数据为基础,“水到渠成”地推出了网络融资中心,布局互联网金融“三大平台、一中心”升级发展战略,这标志着工行全面进入互联网金融升级发展的2.0版本。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工商银行已累计发展供应链3200余条,为1.1万余户小微企业发放融资8000多亿元,融资金额五年中同比翻了8番。其中,在线供应链融资成为最受小微企业欢迎的产品之一,五年来工商银行累计为1000余户小微企业发放线上供应链融资300多亿元,涵盖一汽大众、华为集团、奇瑞路虎、中建集团、吉大附属医院、蒙牛股份、天津物产等多个优质供应链的上下游小微企业。
对处于供应链核心地位的企业,工商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协助客户进行供应链管理。通过为其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巩固上下游企业合作关系,提升整个供应链的价值。
● 工商银行基于核心企业强大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状况,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核定专项授信额度,提供信用支持,实现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共同发展。
● 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工商银行为企业快速提供贸易融资服务。
● 工商银行根据核心企业订单,按比例为供应商提供贸易融资,用于生产或采购商品;供应商向核心企业出售商品后的应收账款的债权,也可转让给工商银行,达到快速融资的目的。
为简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衔接客户采购、库存、销售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工行对供应链融资产品创新的实行了组合,通过“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并降低了评级、授信、担保等信贷门槛,进一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具体的产品组合如下:
1.“订单融资+国内保理”—采购和生产环节办理订单融资,销售后办理国内保理,保理融资归还订单融资,待货款回笼后归还保理融资。
2.“预付款融资(应付款融资)十国内保理”—采购环节办理预付款融资(应付款融资),销售后办理国内保理,保理融资归还预付款融资(应付款融资),待货款回笼后归还保理融资。
3.“商品融资十国内保理”—先办理商品融资,待商品销售后办理保理融资并归还商品融资,待货款回笼后归还保理融资。
4.“信用证+商品融资”—采购环节办理信用证,商品到货后办理商品融资,融资款项对外支付信用证项下的采购货款。
5.“预付款融资+商品融资”—采购环节办理预付款融资,商品到货后办理商品融资,商品融资归行预付款融资。
5.建设银行供应链金融开展状况
建设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于21世纪初,一些大型企业如一汽集团、武钢等为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出相应的上下游企业配套融资需求,针对新的市场变化建设银行开始逐步探索相关政策及产品研发。经过近1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5年的快速扩张,建设银行培养了较为扎实的供应链金融客户基础,投入市场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己达10余种,综合效益明显。
建设银行已围绕企业采购、制造、销售直至最终用户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的运作,设计、研发了一系列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日常业务受理中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二是产品具有与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的高度嵌入性,并通过现金流、物流的控制防范风险;三是提供结构化、组合式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金银仓、应收账款融资、国内保理、法人账户透支、动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电子商务融资(e贷通)、仓单融资、保兑仓融资、保单融资等。
目前建设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虽然种类不少,但推进的力度却有所侧重。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广初期,建设银行经过初步的市场调研后认为,国内企业资产总额中应收账款比重较高,尤其是为核心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占比通常高达50%以上,而作为付款方的核心企业信用良好,还款较有保障。通过受让应收账款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保理预付款和信用风险担保等供应链相关金融服务的国内保理业务,市场潜力大,风险相对可控。
至2013年末,建设银行国内保理预付款余额达1460亿元,全年保理预付款累计一发放额近3000亿元,非隐蔽保理对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的替代率超过7. 5%;至2013年末,全行国内保理客户数超过23000户,机构开办率近83% ,客户和开办机构数量均稳步增长。
现阶段,建设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紧密结合,在营销模式上,从传统的“单点型营销”转变为“链条型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核心企业两头延伸模式。这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中最重要,也是效果最好的营销模式,从核心企业分别向其上下游的供应商与经销商两头延伸,为全供应链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2. 上游供应商下溯模式。由供应商向其下游生产企业以及生产企业的下游经销商顺次延伸,实现为供应商所处的整个供应链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3. 下游经销商上溯模式。由经销商向其上游生产企业以及生产企业的上游供应商顺次延伸,实现为经销商所处的整个供应链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4. 物流企业合作模式。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由物流企业推荐存在融资需求的供应链企业,依托物流企业数据平台,直接了解、掌握某一企业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情况,为整个供应链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5. 专业市场批量营销模式。选择区域内大宗原材料交易集中、规模大的专业市场内的优质交易商作为目标客户,提供批量式的融资服务。
6. 内部营销与交叉营销模式。从内部营销着手,做到先让行内员工认识供应链金融品牌、熟悉供应链金融业务,共同宣传供应链金融产品;同时加强交叉营销和组合营销,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与其它业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寻求供应链金融产品与其它产品的交叉销售的机会。
小结
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企业和银行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供应链金融业务节约企业资金占用,降低运营成本,可以保持产业链的稳定。银行根据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同时依托核心企业,位于两端的弱势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稳定了生产、购销关系,保持产业链的稳定。
2. 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位于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于不能提供足额抵质押担保,加之承受风险能力不强,取得融资支持较为困难。利用供应链金融这一模式,银行在考虑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信用状况的同时,把其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和交易历史作为重点考虑因素,针对其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为其提供融资。中小企业各项利润指标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开始显现出规模经济现象。
3. 第三,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扩大客户群基础,带动其他指标的开展。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以服务核心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通过核心企业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服务,商业银行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给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和新渠道来稳定高端客户,同时扩大客户群基础,带动存款、非利息收入等其他利润指标。
4. 供应链金融业务自偿性特征降低授信风险,利于业务开展。以应收、应付款和存货为融资依据,且贸易背景可靠,相对于一般贷款风险而言具有风险低且易于开展业务等特征,可以改善银行信贷结构,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减少风险资产规模,改善盈利结构及盈利模式,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也得以提升,有助于保持银行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5. 最为重要的是,国外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情况可以得出,供应链金融业务收益要远远高于传统业务收益,商业银行利润新增长点己被供应链金融业务取代。2014年,中国企业应收账款至少在20万亿元以上,应收账款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媒介被划为优质贷款支持资产的范畴,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本文执笔人为元亨智库PPP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胡思雨,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这篇文章,就去置顶支持我们! 步骤见下图☟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