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大方伯、立马回头、十五奎巷..……杭州这些路名,到底谁起的?
直大方伯,南出解放路,北抵庆春路,夹在这两条繁华通衢之间的它一直默默无闻,平淡无奇。即使是杭州人,有许多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更不用说它的过去。
直大方伯已经很老了。最初名叫中班街,为南宋宗室子弟所居。到了明代仁宗时,布政使应朝玉在巷内建起一座大宅邸,布政使又称方伯,故名大方伯巷。宅邸跨越横、直两条巷,故有横、直大方伯之称。民国时,扩建马路,横大方伯弃它而去,不复存在。
直大方伯丝绸会馆
直大方伯见识过皇亲国戚的张扬,体会过王公大臣的铺张,聆听过养正书墅的朗朗书声,旁观过广济医院的历史变迁……它什么都见过,但它什么都不说,就如它的近邻——静静流淌的东河,走过岁月,波澜不惊。
广济医院初创时期是一所只有四间屋子的戒烟所
说完了直大方伯,还有一处路名,一旦说起,可能你也会感到奇怪。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路名呢?它就是传说中的“立马回头”。
立马回头位于茅家埠村西北面普福岭山路上。据说乾隆当年驾幸杭州,第一次路过这里时,对道路状况相当不满,本地官员赶紧为皇上修了一条新路。当乾隆再次经过普福岭时,路况已大为改观,龙颜大悦,立马驻足,这才有了“立马回头”的说法。
时至今日,“立马回头”这四个字对于部分车主来说,有了新的意义。有网友煞有介事地解读:春游旺季,过了立马回头,再往前的灵隐路常有堵车,这是在提醒大家及时调头啊。
杭州火药局弄南起惠民路中段,北至羊坝头西段。明代在此设火药局,专贮火药。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因研制火药不慎引爆,火药局毁于火灾。
杭州人最熟悉的小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寓居临安(杭州)砖街巷时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砖街巷,就是现在的孩儿巷。民间传说孩儿巷98号是陆游住过的宅地。这幢古宅始建于南宋,距今约800年,又经元、明、清各代不断修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物”。
羊坝头,泛指今中山路(中山中路)中段、清泰街西端以及开元路东段一带。古时滨海,为防海潮侵袭在此作坝称洋坝,俗称洋坝头。宋时御街穿此而过,为杭城商业中心。明时为蔬菜鱼肉等集市贸易之地。民国时此处店铺林立,市面繁荣,沿用为区片名。
杭州旧藩署南起河坊街,北至惠民路。南宋在此设秘书省。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淮行中书省由扬州迁于此,总管两浙(浙东、浙西)、福建、江西四道。清嘉庆年间改为布政使署(即藩署),设有金库,收存地方钱粮收入。民国时此地称旧藩署。1966年改名军民路,1981年恢复旧名。1995年扩建延安南路时成为吴山广场的一部分 。
宋时有醋库十二,此地为其中之一,故得名。南宋建炎三年(1129)于巷东侧建显真道院。相传于谦被诬以“谋逆罪”入狱,狱中将所围玉带(长四尺,嵌有碧玉)托人交给道院(于谦年轻时曾在道院后楼读书);院内还藏有清雍正年间大将军年羹尧被贬杭州管太平门时遗留的铁枪两支。清中叶形成的东园十景之一的“红亭夕照”亦在此。
杭州牛羊司巷南起通江桥,跨元宝街,北至望江门直街。南宋时在此设牛羊司,负责为皇宫提供用膳和祭祀用牲畜之事务,故得名。又称武宁巷。1966年改名红松巷,1981年恢复旧名。巷内有水井,井圈刻有“义井”字样,旧时有人为解决附近居民饮水之难,开凿此井供邻里使用。
据说有个段子,有次在公交车上,一乘客问司机:这条路叫什么?司机答:叫公路(教工路);乘客:我问是什么路?答:叫公路(教工路)啊。乘客:我问具体叫什么路!!答:叫公路啊就是叫公路啊!
而历史就像路人,脚步匆匆,来不及细抚一条小街密布的皱纹,让我们细听它缓慢的心跳,悉数它数百年来的辉煌与沧桑。
猜你喜欢
来源:交通91.8,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杭州网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
有些地名可能很多杭州人都未必能说出其历史,所以,这篇内容实在太实用了,同意请点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