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证明,武汉每一次都会赢

飞碟说 飞碟说 2022-05-10



在春节前,我给自己下了一个flag,今年三月去看看传说中的武大樱花。


武大樱花


没想到的是,flag刚立起来,武汉就封城了。


封城后的武汉


虽然在计划表后标注了“延迟”,但我对武汉却很有信心,毕竟,它从来都是一座“不服周”的城市


从祖宗那一辈开始就“不服周”,连带着武汉的方言、武汉的天气、武汉的饮食和武汉的人一起,通通“不服周”。



1.


“不服周”的武汉话



武汉人的口头禅就是“不服周”。

不服周在湖北方言里是不服气、不甘心、不信邪的意思,一个词儿把武汉人的性格表露无遗。




在得知我原本的旅行计划时,身边就有朋友提醒我“你去武汉可要小心点儿,武汉人脾气可火爆了”,生怕我去了之后落了下风。


毕竟单论吵架,普通话从语调和嗓门气势上就输了武汉话一大截。





武汉人张口就爱用“汉骂”招呼。

说什么话前面都爱带个“个板马”,脾气一上来就是:“老子信了你的邪,红的像个番茄”,武汉人还什么娘都敢骂,一句“婊子养的”听得外地人胆战。





武汉伢这种讲话风格和“不服周”的性格,跟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


武汉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路发达再加上地处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塞位置,武汉的码头文化也应运而生,并对武汉方言有着深远的影响。


开埠后的汉口码头


被称为“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的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系教授朱建颂认为,因码头漕运而兴起、活跃在长江沿线的两大帮派“青帮”和“洪帮”的帮派行话,是现代武汉话的来源之一。


码头上讨生活的人嗓门大又好凶斗狠不服输,所以深受码头文化浸润的武汉话一直有股“不服周”的劲儿。


内含“青帮三大亨”


武汉人讲话听着好像随时都在骂人,但其实这些“汉骂”在武汉人的语境里90%都属于语气词和感叹词,而且关系越亲讲话就越不拘束。


因此,不用害怕跟武汉伢相处交朋友,如果你被武汉伢用“汉骂”招呼了,那很大可能是已经把你当兄弟了。



2.


“不服周”的武汉天气



武汉的天气跟武汉的人民一样走的是“不服周”的路子。


如果武汉的天气有内心os,那大概就是“xx城你不是天气热么,我比你更热!”


所以从民国时期的“三大火炉”,到现代的“四大火炉”,武汉从来榜上有名。


热就一个字


武汉的夏天有多热呢?大概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热死过日军的程度。


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会战从6月持续到10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战场上高温超过40度,日军因高温引起的人员伤亡,比战斗交火的伤亡人数还要多。


日军第11军伤亡统计


在武汉天气“热死过人”的辉煌战绩下,敢在现实里硬碰硬的大概就剩武汉人自己了。


其他城市的人度过夏天的方式大概就是窝在空调房里吃西瓜,但武汉人的消暑活动是顶着大太阳横渡长江


武汉“渡江节”


每年夏天,武汉人都会举办横渡长江的“渡江节”,截至去年已经举办了45届。


虽然每年都流传着“谁谁谁去长江玩水,再也没回来”的流言,但还是挡不住武汉人“不服周”想要征服长江的劲头。




武汉人真的身体力行地把“不服周”的劲头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3.


“不服周”的早餐全套



武大毕业的易中天这样说过“武汉人下油锅也不怕”。


因为就算是武汉的三伏天,武汉人也要在油锅旁边汗流浃背地排队买油条油饼。


武汉街头的一个普通早上


武汉人就这么爱吃油条油饼吗?其实,武汉人爱吃的是所有早餐。


武汉人有独特的“过早”文化

热干面、三鲜豆皮、糊汤粉、牛肉粉、欢喜坨、糯米包油条、豆丝、酥饺、汤包……武汉早点的丰富程度,谦虚地说大概就是连吃一个月都不带重样的。


过早 武汉人是认真的


有人说武汉可能是全国起床最早的城市,因为“不服周”的武汉人对吃早餐非常执着。


美食丰富的城市中国有很多,但是像武汉人这样把早餐吃成一种城市文化的确实是很少见。


武汉代表美食—热干面


作为全国早餐在外就餐比例最高的城市,端着5块一碗的热干面,门口小塑料凳一蹲,吸溜几口就是一碗下去,这是武汉人每个早上的日常。


但是外地人对于热干面却褒贬不一,不好吃的原因不外乎是觉得热干面面条太干芝麻酱太噎人了


日常的武汉街头


听到这话,武汉伢不服了,是你不会吃好嘛。


热干面,当然就是要趁着刚出锅的热乎劲儿赶紧拌开吃才最有味。


早上时间紧,武汉人为了吃上最有口感的热干面,宁可选择在路上边走边端碗面吃,武汉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外地人,没有这股“不服周”的劲儿,你是吃不上最好吃的热干面的。


热干面就要边走边吃


此时,身为外地人的我不禁想要提个问:武汉这也“不服周”,那也“不服周”的,到底不服的是哪个“周”呢?


翻了翻资料,原来这还要从武汉的老祖宗—楚国说起。



4.


“不服周”的老祖宗



武汉人不服的那个“周”,就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的那个周朝。


在灭商之后,周天子开始分封诸侯,武汉的祖先楚国当时的首领叫熊绎,他的太爷爷鬻熊曾被周文王姬昌拜为师,并辅佐着周文王起兵灭商,按理说应该大加封赏才对。



可最后,熊绎只被封了一个“子爵”(公侯伯子男中倒二等级)的封号,封地只有50里。


周天子还在召集各路诸侯举行的岐阳会盟中,把熊绎拒绝在殿外,给安排了个看守火堆的工作。



因为当时的楚地还十分蛮荒,楚人在周天子看来就是蛮夷之族,这赤裸裸的藐视为楚人扎下了“不服周”的根儿。




现代的考古工作也证明,当时的楚人真的是把不服写在脸上。


在楚国贵族墓地“熊家冢”中挖掘出了3乘“天子驾六”级别的马车,而在当时的礼乐制度中,“天子驾六”是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的规格。


熊家冢出土的天子驾六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楚人的后代们也把这股“不服周”劲头在几场保家卫国的战役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从南宋时期,岳飞带领著名的岳家军驻屯在鄂州(今武昌)7年,“不服周”的武汉军民和精锐的岳家军共同抗击金兵,最终四次北伐成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到清末时,“不服周”的武汉爆发武昌起义,使得辛亥革命成功打响第一枪,并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武昌起义


再到上文提到的,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武汉会战


“不服周”的武汉城浴血奋战,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得日军无力再组织战略性进攻,自此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 武汉会战


在抗战时期广为流传的一首歌《保卫大武汉》,是这样唱的:“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保卫她,像西班牙保卫马德里”


“大武汉”


而那个时候的人们不会想到,8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歌曲全中国会再次为武汉唱起“武汉是全国抗疫的中心,我们要坚决保卫她”



5.


“不服周”的抗疫精神



武汉人面对这次疫情仍然是“不服周”的。


也许有的人只看到了在封城前夕离开武汉的500万人,但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春运期间正常的人口流动。


武汉的实际户籍人口有900多万,而此刻坚持留下和疫情“死磕到底”的武汉人也有900万


封城中的武汉


这些人中,有身患渐冻症,却一直工作在一线,妻子感染也无暇照顾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有在除夕夜放弃年夜饭,带着十几个工友连夜赶赴火神山工地的武汉江夏区女工头胡晓红



有为了保证城市供电,放弃回家过年,一个人值守变电站到大年初五的500千伏江夏变电站站长李哲



更有在封城后的夜晚,因为隔离在家不能出门而在阳台集体唱国歌,不服周的高喊“武汉加油”的无数武汉普通市民。



武汉人的性格不会被疫情消磨掉,无数历史也证明了,敌人越凶猛武汉人就越有一股不认输的劲儿。


我相信,武汉人凭着这股“不服周”的劲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在不久的将来,我去武大看樱花的计划表后一定会标注着“进行中”,到那时,不仅是看看樱花,我更想亲耳听武汉人中气十足地说一句“你服不服周?”。





·  THE END ·



撰文 | 苏淼

策划 | 苏淼

运营 | 苏淼


看完有啥想说的? 

快去留言吧 



咦,这篇没看过 

我们不是在玩游戏,是在体验“瘟疫史



戳戳看👇👇


千年普通话发展史  疫情下上班指南   还有人吃野味吗

理性认识病毒   河南村长请来我家  最没有存在感的省

春节百年变迁史  成年人辛酸集锦  站在风口千年的猪



本周话题:

疫情结束后第一天,你打算做什么??


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每周日公布上墙名单!



 在看 “不服周”的武汉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