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更快,被禁赛

坚决反对兴奋剂的 飞碟说 2022-05-10



最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宣判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对孙杨的指控成立:禁赛八年

 

1991年出生的孙杨,在游泳这个项目已经算是大龄运动员了,禁赛8年的裁决不仅让他无缘东京奥运会,更是基本宣判了职业生涯的终结,而这一切要追溯到18年9月的一次“飞行药检”。

 



1 - 什么是“飞行药检”?


1991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赛外检查委员会,开始了这项检查。


飞行药检又称“兴奋剂赛外检查”,意思就是在非比赛期间,不进行事先通知,对运动员突击进行兴奋剂检查。

(国际奥委会总部)

 

飞行药检不是只有奥委会才可以做,现在绝大多数国际体育组织和许多国家都在实施,但检查内容都是相同的血检和尿检


飞行检查一般由三人组成,一位兴奋剂检测官(DCO),一位检测助理(DCA),一位血样采集助理(BCA),他们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对应资格证和授权书。


而且这三个人一定是男女搭配,因为采集尿样必须在同性别的检测官陪同下。

 

飞行药检可以在一年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重点检查对象一般为单个项目世界排名前50的运动员,或短时间内成绩大幅提高的运动员


简单来说,运动员水平越高,接受检查的频率越高。

 

 

比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刘翔,以平世界记录的成绩夺冠,并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后,成为了反兴奋剂组织的重点“关照对象”,频率最高的一年被检查了将近40次,平均两三周就有一次检查在等着他。”

 


飞行药检也是非常随机和突然的。


游泳界“泥石流”傅园慧就曾在真人秀节目录制中接到了飞行药检的通知,接到电话后她立即赶回了家。

 

飞行药检需要运动员随时申报行踪,因为检测官会在来到运动员所在城市后才联系运动员,而运动员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一小时内出现,否则就是违规


一年内如果出现两次拒检/漏检,就会被判定为兴奋剂阳性,并实行禁赛处罚

 

但真的会被禁赛吗?不一定。


比如美国短跑运动员科尔曼,60米短跑的世界记录保持者,在博尔特退役后,他是呼声最高的“短跑新天王”。


然而就在去年,他因为在12个月内错过了三次药检,被罚禁赛两年,但科尔曼团队详细研究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国际检查与调查标准》,最后抓住了“12个月”这个定义提出异议,最终他的指控被取消

 

同为美国田径冠军,另一位女子110米栏奥运冠军罗林斯就没这么幸运了。


2017年,她也因为一年错过三次药检被判全年禁赛,她对三次行踪都做出了解释:

· 一次正好在赶飞机

· 一次在家乡参加以她名字命名的游行庆典

· 一次在白宫接受总统接见


即使有如此“强大”的理由,最终还是免不了禁赛处罚。


再加上孙杨这一次拒检被判禁赛8年,看来反兴奋剂检查是真的非常严格。


但是,严格就一定会有效吗?这也不一定。

 

 


2 - 规则之外“合法吃药”


虽然检查严格,但运动员也是人,是人就会生病,而某些治疗用药就含有兴奋剂目录中规定的禁用物质


比如皮质类固醇,它可以消除疲劳,使人兴奋,在体育比赛中属于禁药,但同时它可以治疗哮喘、关节炎,或用做消炎药

 

所以,为保证正常治疗用药,运动员可以根据标准申请“药物豁免”,申请通过的运动员可以说是合法“持证吃药”了,其中申请最多的要数“哮喘”和“多动症”。


甚至一些项目的运动员出现了“全员哮喘”的现象。


据统计,在参加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运动员中,有四分之一患有不同程度的“哮喘”。


其中,登顶冬奥会奖牌榜的挪威代表团,带了6000支哮喘药物参赛,而从1992年以来,挪威在奥运会滑雪项目上,70%的奖牌是由患有哮喘的运动员获得的。


我只能说,为了神圣的体育事业,大家真是太坚强了。

 

而游泳算是跟“哮喘”结缘最深的项目了,因为游泳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是哮喘患者最适宜的运动,但如果世界上游泳最好的一批人几乎“人均”哮喘,你会不会觉得是开玩笑,可惜它是真的。


比如,战绩赫赫的美国游泳队人称“哮喘游泳队”,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19%的游泳运动员被诊断为哮喘,同时,这些哮喘运动员还获得了这个项目33%的奖牌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俄罗斯黑客组织入侵了WADA的数据库,公布了申请药物豁免的运动员名单,其中欧美运动员占了大多数,英美两国占据了前两名


仅2015年,美国就有653个运动员申请药物豁免,其中通过了402人。


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治疗“多动症”的药物里含有安非他命;而美国网球大满贯得主威廉姆斯姐妹,服用的“治疗药物”里含有包括强的松(皮质类固醇的一种)在内的多种禁药。

 

但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有“持证吃药”的资格的,比如孙杨。


2008年,孙杨被查出患有心肌炎,需要服用“万爽力”,这个药物中含有一种叫“曲美他嗪”的物质。


2014年,WADA将曲美他嗪列入了禁药清单,但2014年3月版的《运动员治疗药物使用指南》并没有及时更新,仍然显示可服用。


14年5月,孙杨参加比赛时药检呈阳性,被判禁赛三个月。


而本次被判禁赛8年这么久,就是因为有2014年的事件在先,再加2018年的“暴力抗检”,属于二次违规……

 

可是,“合法吃药”的范围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成绩的野心,竞技体育使用兴奋剂的历史依然“前科”累累。

 



3 - 竞技体育的兴奋剂“前科”


竞技体育服用“兴奋剂”的历史其实比现代奥运会的历史还要长得多。


在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举办的古希腊奥运会中,运动员就开始使用葡萄酒、致幻蘑菇等等来克服疲劳,提高耐力。

 

在古奥运会停办了一千五百年之后,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兴奋剂也随之卷土重来。

 

在这个时期,使用兴奋剂都是“大大方方”的。


最早有记录的兴奋剂事件,发生在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英国选手托马斯·希克斯的教练在比赛途中给他注射“士的宁”,并让他喝下一大杯威士忌,最终获得了冠军。


而在赛后的官方报道居然是这样评价的:“马拉松比赛从医学角度证明了药物对于长跑选手是多么重要!”

 

二战后,新兴人工合成兴奋剂开始出现,“安非他命”开始被广泛使用,滥用兴奋剂的状况更加糟糕。


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詹森在比赛中摔倒后猝死,尸检证明,他服用了安非他命和烟酰醇

 

猝死事件震惊世界后,反对使用兴奋剂终于得到了重视。

· 1961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医学委员会

· 1966年的欧洲田径锦标赛,第一次对运动员进行药物测试

·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开始全面进行赛前兴奋剂检测,并列出了违禁药物清单


(1972年 慕尼黑奥运会)

 

而最著名的滥用兴奋剂丑闻发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


在百米飞人大战中,加拿大选手本·约翰逊跑出9秒79的惊人纪录,力压美国名将刘易斯(9秒92)夺冠,可仅仅风光了几个小时,他的尿样被检查出呈阳性,三天后约翰逊被剥夺金牌,冠军和世界纪录都由第二名的刘易斯获得。


然而戏剧性的是,在2003年,刘易斯也被披露在1988年奥运会前的三次药检均呈阳性,但都被美国奥委会“网开一面”了。

(1988年 百米飞人大战)

 

很多人都把兴奋剂和反兴奋剂比喻成“猫抓老鼠”,而老鼠永远跑在前。


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竞技体育带来的过高期待值以及随着成绩而来的丰厚报酬,都让兴奋剂屡禁不止,而且技术越来越先进。


2011年,在一项面向2167名运动员的匿名调查中,43.6%的世锦赛参加者和57.1%的泛阿拉伯运动会参加者承认使用过兴奋剂


这项调查其实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田联委托进行的,他们想知道运动员们是如何看待使用兴奋剂的,而得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大概:

 

根据WADA官网上公布的数据(2013-2017年),兴奋剂“重灾区”基本集中在健美,田径,自行车,举重,摔跤,水上运动等项目上。服用兴奋剂可以提高运动能力、爆发力、耐力等等,而这些项目恰恰非常需要爆发力和耐力。


 


“那健美呢?它不需要靠爆发力吧?”


你不会这么天真的以为职业健美运动员的“魔鬼肌肉身材”,是不靠药物完全通过健身获得的吧……


而在兴奋剂违规运动员数量中,意大利、法国、美国连续两年(16、17年)包揽前三。


 


嗯?那新闻里经常被禁赛的俄罗斯呢?


别急,俄罗斯违例运动员在2013-2015年蝉联三年世界第一。而结果就是:

· 2015年,俄罗斯田径被禁赛

· 2016年里约奥运会,俄罗斯开始被个别单项禁赛

· 2018年平昌冬奥会,俄运动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参赛,开闭幕式压根没有这个国家存在

· 2019年12月,俄罗斯被全面禁赛四年


 

但是显然,禁止一个俄罗斯并不能使竞技体育干净透明多少,在2015年那份“持证吃药”的名单中,相比美国的402人,俄罗斯只有20人通过了申请。

 

 

服用兴奋剂比赛当然是追求公平公正的竞技体育所不能允许的,但是除了常年领先于反兴奋剂水平的兴奋剂开发技术,“合法吃药”这个“可宽可紧”的政策途径同样需要严格规范起来。

 

否则,反兴奋剂的道路,仍旧道阻且长……






今日知识点

飞碟说


1、飞行药检

又称“兴奋剂赛外检查”,指在非比赛期间,不进行事先通知,对运动员突击进行兴奋剂检查。

2、检查内容

血检和尿检。国际奥委会、绝大多数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都可实施。

3、检查人员

检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对应资格证和授权书,包含一位兴奋剂检测官(DCO),一位检测助理(DCA),一位血样采集助理(BCA)。这三个人一定是男女搭配,因为采集尿样必须在同性别的检测官陪同下。

4、检查安排

在一年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5、检查对象

单个项目世界排名前50的运动员,或短时间内成绩大幅提高的运动员。

6、规定及处罚

运动员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一小时内出现,否则就是违规。而一年内如果出现两次拒检/漏检,就会被判定为兴奋剂阳性,并实行禁赛处罚。






看完了,再多来几篇


👇 传染病超级传播者       👇 半夜一声巨响是?


👇 疫情后经济会好吗       👇 韩国贫民窟住着谁


如果可以,我想换个省




  ,对兴奋剂说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