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深圳大裁员疑云:为何搞突袭?与特朗普有关?
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
全部裁员?只保留一个部门“历劫!”穆迪深圳分公司的一位员工用简短的两个字,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描述这场突袭式的裁员事件。
本次裁员的重灾区——企业级风险管理系统(Enterprise Risk Solutions,简称ERS)员工则表示,“很失望”。
与上述朋友圈消息所说的全部裁员不同的是,记者从一位被裁员人士处获悉,近200人的团队保留不到30人,原有的四个部门(技术部、客户服务及培训部、网络工程部、行政部)仅剩下一个部门。
至于此次裁员是否与特朗普上台政策风向的改变有关,该人士回应说,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他也不了解高层是否有这方面的考量。
资料显示,美国穆迪是全球著名的信用评级、风险评估公司之一,于1900年成立于美国,旗下包括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与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简称MA)。穆迪深圳分公司,即穆迪信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是MA在深圳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是MA全球最大的技术中心。其主要的功能是开发信用风险管理方案和对亚太区的客户进行技术支持。
从智联招聘上的信息来看,穆迪信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近期的招聘信息已被加盖“失效”标注。
但通过百度百聘搜索,该公司仍在其他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前述穆迪深圳分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2006年创立初期,穆迪深圳寄托了MA对中国的两个期望——卓越的人力和市场。
“事实上,在早期,从产品设计、研究到开发的闭环,深圳分公司是实现了的,而且在优秀的人力资源方面也表现不俗。2007年至2012年,是穆迪深圳的黄金年代,地位在MA内部很有分量。”该员工表示。
遗憾的是,“国内成本上升得太快,深圳分公司被寄予厚望的几项重点业务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国内市场也打不开,MA的业绩增长缓慢,裁员也在意料之中。不过,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上述员工坦言。
的确,目前穆迪在中国的业务情况并不乐观。
穆迪在中国没有牌照,本身并没有多少业务。虽然参股了中诚信,但是他们只是财务投资者,在业务上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一位中外合资评级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关于穆迪分析公司深圳产品开发部门人员调整一事,穆迪公司官方回应称,穆迪在全球雇佣1万名左右员工。“正如许多跨国企业一样,我们定期地调整我们的运营,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和配合不断变化的业务战略”。近期,对于穆迪分析公司的中国和新加坡团队做了有限的人员调整,“旨在整合我们的若干产品开发流程。穆迪分析将在新加坡和和中国继续维持较高的人员数量,以服务我们在亚洲以及全球的客户”。
现状:外资评级水土不服经过了十多年的长期准备,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中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开始介入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
2006年,穆迪收购中诚信49%(2016年注册资本变更后,现持股比例为30%);
2008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
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公司也都曾与大公洽谈合资,提出对大公控股或控制经营权,穆迪愿意出价3000万美元购买大公控股权,但都遭到拒绝。
实际上,国内评级市场仍处于特许经营牌照制,国内目前有大公国际、中诚信国际、联合信用、新世纪、东方金城、鹏元6家评级机构。而且,随着银行间市场规模的大幅增长,各家的评级业务也爆发式增长。
一位中诚信国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诚信国际在评级板块的收入年增长在30%以上,2016年评级业务收入超过7亿元。
一位大型险企直投部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保险是买债大户,不过买债的话很少看穆迪的评级,而且外资评级在国内都‘不太行’,不止穆迪,外资都差不多,我们都不用。”
▼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