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奔跑在应急特送路上的女骑手|上海抗疫特写

马云飞 国际金融报 2022-05-14

因为一场快速蔓延的疫情,上海这座常住人口在2500万级别的城市似乎被动“慢”了下来,但依然有人忙碌到深夜。

34岁的女骑手田丹便是“被动熬夜”的一员,大多数情况下,早上出发时的她无法预测到自己晚上下班的时间,最晚一次是凌晨3点多。


在此次疫情发生前,来自陕西汉中的田丹加入路上奔波的骑手行列已有一年多。疫情暴发后,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田丹几度迟疑是否要回老家,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这座城市。

现在,田丹奔跑在饿了么“应急特需”的路上,服务着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等最需要帮助的群体,相比以前固定的配送范围,如今整个上海都是她需要照顾到的领域。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田丹与所有外卖平台骑手一样,运送着人们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他们看似平凡的经历,是当下迎难而上、遇险不退的千千万万个不平凡故事的缩影。


重返一线


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的第5天,4月4日,田丹重返岗位。

“从4号到现在,我配送的更多的是特需用药、母婴用品,我记得我返回到岗位上第一天下班是晚上11点多,第二天是12点,第三天是凌晨3点多,最近几天也是特别晚。”她说。

根据田丹的描述,在上海封控小区,居民对日常生活物资的需求急剧加大,还有一部分特殊的群体的最紧急需求被困于疫情之中,比如不少家庭出现缺药、缺母婴用品的情况。

在4月10号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饿了么资深副总裁肖水贤表示,面向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紧急需求,早在3月28日,饿了么率先上线“应急特需”通道。依托200多名服务专班开展电话联络与服务回访,截至4月9日,“应急特需”已接到超过4万个应急需求。

“前几天,我接到一个比较特殊的订单,一位家住浦东的听力障碍者,封控在家出不去,助听器电池一直送不到,已经失聪整整一周,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记得是4月5号下午,这位听力障碍者在饿了么申请了特殊需求,需前往徐汇区取电池再送往浦东。”田丹表示,了解到这位居民的需求之后,其来不及吃饭,水也没有顾上喝,便马不停蹄前往徐汇去取助听器电池,当晚7点多钟,赶到了取货小区。

但是取货过程并不顺利。田丹到了取货小区后才得知,对方的楼栋处于封控状态,几经波折,最终还是委托保安帮忙送了下来,才拿到电池。当晚近9点钟,助听器电池终于抵达浦东目的地,这位听力障碍者又重新了听到世界的声音。而送完这一单,田丹还有两个急需订单等待配送。

田丹表示,自4月初重返岗位之后每天都在满负荷工作,因为一些订单比较分散,而且相隔距离较远,“刚开始全上海范围跑,路线以及取货都有点不太顺,在路上可能会有耽误时间,不过现在已经好很多了。”


继续坚守


或许正是一次次为特殊人群的紧急需求的配送,让田丹坚信骑手没有性别之分,只要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除了急需药品外,应急服务的另一个重点是保障母婴用品配送。至今,让田丹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天晚上十点多钟,其在配送完一单婴儿奶粉后才得以下班,而赶回住处已经凌晨之后。

当晚,她收到一条短信:“多谢美女,奶粉已收到,非常感谢非常及时,大晚上还在送奶粉,着实辛苦啦。非常及时雨。我也替宝宝感谢美女姐姐。”

实际上,在严峻疫情下,即使早有预感,也有着应对经验,但奔跑在应急特送的路上,田丹也曾有过自己必须克服的困难及顾虑。

“现在是特殊时期,订单需求量比较大,而且是覆盖全市范围。我和我同事都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吃饭,去洗手间,甚至说是给车加油,有时眼看车马上没有油了,但是转上几十公里却找不到加油站。”田丹告诉记者,有些时候订单特别紧急,为了节约时间,她甚至顾不上吃饭,不喝水也是常态。

除了需要克服生活上的不便之外,此前田丹最大一部分顾忌则来自家里,其一度犹豫,怎么对自己的家人及两个孩子讲述自己现在的工作。最终,田丹选择了坦白。

“其实,家人刚开始是不赞成我重返岗位的,他们通过电视以及抖音看到上海疫情比较严重,就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千万不要出门。但是我想了很久跟家人说,我现在各项防护措施做的很好,而且能出去帮别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家人最终也同意了。”田丹坦言,“孩子还小,我告诉他们,妈妈现在做的事就像超人一样,给病人送药,给婴儿送奶粉,孩子们也挺开心的。”

在访谈的尾声,田丹也提及只要有需要,她会一直坚持在岗位之上,“但是我更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这样上海就会恢复正常生活了”。

记者 马云飞

编辑 赵晓飞

责任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