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关店43家后,海底捞百万年薪“挖”来霸王茶姬创始人
暑期热播电影《抓娃娃》中,主人公马继业带着家人在“还得捞”餐厅等位时,疯狂吃免费小零食和水果充饥的片段令人啼笑皆非。
这熟悉的等位区与服务流程,让不少观众联想到海底捞餐厅,电影上映不久,海底捞火锅官博也出面认领:“看到捞捞自己啦。”
免费小食、贴心服务一直是海底捞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市场下,圈粉无数的服务却开始不断缩水。
继牛肉粒调整风波后,近日,海底捞又陷入到小零食收费的质疑声中,有网友爆料海底捞小零食不再免费赠送,每包收费5毛钱。
这个价格不算贵,但改变的意义更大。一个普遍猜测是,经营压力下,海底捞开始“精打细算”控成本。
随着8月27日半年业绩发布,海底捞的经营情况也展现得更为直观。和业绩一起公布的,还有独立董事的委任——海底捞挖来了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后者于8月27日签订委任函出任独立董事,负责监督公司董事会并提供独立判断,为期三年,年薪120万元。
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14.91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20.38亿元,同比下降9.74%,公司称主要是受汇兑损益和收税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去除利息及投资收益、税项加计扣除等非主营业务相关及不可持续项目的影响后,核心经营利润为27.99亿元,同比增长13%。
细分看,海底捞95%以上的营收来自于餐厅经营,贡献204.14亿元,收入的增长与餐厅翻台率上涨息息相关。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所有餐厅接待顾客总数超过2亿人次,大中华区餐厅的平均翻台率为4.2次/天。若将时间线拉长,2019年—2023年全年,海底捞餐厅翻台率分别为4.8次/天、3.5次/天、3次/天、3次/天、3.8次/天。由此来看,上半年海底捞餐厅翻台率回升,但距离疫情前2019年水平仍有一段距离。
对比九毛九旗下怂火锅上半年2.9次/天的翻台率,海底捞餐厅有明显优势,但这是基于其超长营业时间上的结果。
记者查阅上海地区发现,海底捞餐厅营业时间多从早10点持续至次日凌晨,甚至早上7点,个别餐厅营业长达21个小时,营业时间长翻台率自然会高。而怂火锅营业时间多在11点—22点,营业时长11个小时,几乎只是前者的一半。
得益于翻台率提升,上半年海底捞的同店平均日销售额由上期的7.52万元上涨至8.61万元,上涨约14.5%。
不可否认的是,海底捞依然在以价换量。
受消费环境变化影响,2023年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从2022年的104.9元降至99.1元。这也是其近五年来顾客人均消费首次跌破百元大关,2020年该指标还在110元以上。
到了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进一步降至97.4元。公司解释称,主要是菜品消费结构变化及优惠增加。如美食团购平台上,海底捞推出百元代金券,叠加优惠后89元可得,相当于8.9折,不限时间与使用张数。
从这个角度看,海底捞从每位顾客手中赚到的钱更少了,确实需要“精打细算”。
门店方面,截至6月底公司在大中华区共经营1343家海底捞餐厅,其中1320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23家位于港澳台地区。相比2023年底的1374家餐厅,减少了31家。
海底捞表示,公司维持谨慎扩张的原则,上半年新开11家餐厅,并重开了1家门店。同时,海底捞关停了一些经营表现不达预期、增长潜力不足的餐厅,另有部分餐厅因物业调整等其他商业原因停止营业,公司上半年共关闭43家餐厅。
自2021年开启“啄木鸟”计划后,海底捞收缩了门店扩张计划在当年底关闭260家海底捞餐厅,32家暂时停业休整。2022年公司新开24家海底捞餐厅,并关闭50家经营表现欠佳的餐厅,同时启动“硬骨头”计划,有48家关停餐厅恢复营业;2023年则新增9家,关闭了32家,重启26家餐厅。
整体来看,截至2024年中,海底捞在大中华区共经营1343家餐厅,相比2021年底的1443家,两年半时间餐厅规模缩减了100家。
接下来,海底捞的扩店节奏将加快。
一是此前推行“啄木鸟”计划时,海底捞称若餐厅的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海底捞餐厅。随着上半年翻台率的突破,海底捞也对扩店节奏松了口,“随着经营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拓店数量较上半年预计有大幅增加”。
二是海底捞3月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要通过加盟模式扩展覆盖范围,实现门店数量的增长和进入下沉市场。
三是主导完成“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的杨利娟已于今年6月宣布辞去海底捞首席执行官职务,原副总经理苟轶群接棒,二人的交接班也意味着海底捞运营方向的转变。
苟轶群上任后,“第一把火”便是推出“红石榴”计划,旨在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推动餐饮服务创新。显然,海底捞集团要在海底捞餐厅外,寻求更多增量。
围绕其他餐饮品牌的孵化和创新,集团上半年在营创业项目共5个,如“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等,类型包括烤肉、火锅、中式快餐等。不过,上半年海底捞来自其他餐厅经营的收入为1.82亿元,占比不足1%,仍处起步阶段。
记者 左宇
编辑 孙婉秋
责任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