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承⑭丨长江作证!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中国第一罐”

融媒体工作室 中国石化报 2022-06-14


“鲁班奖”是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质量奖,也是所有建筑人梦寐以求的向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获此殊荣,是一个施工企业科技进步的体现和施工能力、综合实力的象征。1998年12月,扬子石化乙烯低温贮存装置获九八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记得在中国石化集团第二建设公司(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前身)承建的扬子液态乙烯低温贮存工程“鲁班奖”复查汇报会上,公司汇报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在建设者的心中涌动。如果不亲身经历那六个月的呕心沥血,谁又能体味300名石化建设者心中的五味杂陈呢!



液态乙烯低温贮存装置的关键设备是一台一万立方米的低温贮罐。设计温度为零下107℃,使用温度为零下104℃,在国内当时是第一次建造,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介都称之为“中国第一罐”。

同样的一套装置,在欧洲、日韩,从设计到投产,一般在两年以上,安装施工工期至少也要一年。
但当时,业主给我们建设者的安装时间却只有六个月!
还记得德国的林德公司项目现场监理人员以一种西方人特有的自信,摇头耸肩地告诉我们:“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倒不是林德公司信不过中国企业的能力,而是内行人一看图纸便知,这是一个平行工序极少的工程,几乎无法用增加人力的办法来缩短工期。
再说安装工艺,9%Ni钢的焊接被称为“钢板上绣花”,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而内罐体的整体提升与回落、内罐保冷、工业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1995年元旦的钟声刚敲过,这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便已经开始了。每一个施工程序的细节都反复推敲,整个工程的每一个子项目都要缜密排队,机具和人员的进点时间和数量要进行准确的安排。两个月过去了,一本《施工组织设计》和29种技术措施终于编纂完毕,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9%Ni钢作为一种抗低温冲击的材质,焊接中极易产生磁偏吹和热裂纹,它的焊接是最让业主和林德公司的监理们放心不下的事。公司通过高效的竞争激励制度不断提升焊工实力,也促使施工进度不断攀升。
3月21日,在9%Ni钢焊接考核中,28名焊工全部一次通过考核。
4月15日,他们焊接的4圈9%Ni钢壁板一次合格率高达99.4%,让老外当场惊呼,中国焊工棒极了!



进入6月份,南京的天气骤然升高,炎炎烈日似乎将要融化低温贮存装置工地的钢铁,汗珠掉在脚下的钢板上,瞬间便蒸发殆尽。
此时,工程的施工也进入了高潮,工作时间一再延长。建设者们一天有两顿饭吃在工地。在最后的冲抵阶段,仪表安装组长达一个星期吃住在仪表间里,困了就坐在地上打个盹,饿了就啃两口干面包……

高效而严密的管理加上舍身忘事的苦战,换来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从4月15日到7月15日,建设者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内外罐主体的施工;罐底保冷,按林德公司专家的估算,需要30个人干上15天,可同样是30个人,我们的作业人员仅用了8天就高标准完成了任务。
他们的专家连竖大拇指:你们中国人都是好样的!


每一个参加过扬子低温贮存装置的建设者都忘不了那一百多个日夜,忘不了流过的汗水,忘不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鏖战过后,一座现代化的液态乙烯低温贮存装置在长江边拔地而起。
长江作证,那是一座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丰碑!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史
既是一部艰苦创业史
也是一部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的传承史
新时代、新任务
石化人将永远铭记、传承、弘扬这种力量!

END




● 传承⑬ | 在Ta们的故事中读懂青春的模样● 传承⑫丨55年!他们的青春留下了什么……● 传承⑪|长炼50年:山沟沟里亮起的石化明珠

素材来源 殷地永 徐国强 李舒编辑 魏佳佳

转发,点赞,在看,我们需要你的“已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