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1>3:上海CAZ地区社区更新中的整体性思考 ——以华阳街道城市更新为例

徐靓 规划中国 2023-03-26

                                      

作者:徐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城市规划师

上海社区更新背景

2016年上海提出了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还不断推出城市空间季的设计项目,塑造“行走上海”的品牌,明确在现有法定规划体系以外,通过系统的街道更新规划来提升社区环境品质。其中,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选取有代表性的节点,首批全市11个试点中,本次研究的华阳街道先期启动了金谷苑、大西别墅两个试点。目前有方案入选的志愿者规划师在全过程地跟进这两个微更新的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图1.华阳社区范围(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2.华阳社区大西别墅微更新试点(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上海市的社区数量巨大,差异巨大,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里弄或文化风貌保护区内的社区,这类社区受限于风貌保护的要求,能够改造的余地小,而且有大量的社会资本的介入,商业化改造的比例高,大量案例中呈现了明显的绅士化的趋势。


图3. 上海80年代弄堂拥挤的环境(资料来源:网络)

图4. 更新后的田子坊(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第二类:工人新村型的大型居住社区。这类社区建成年代比较久远,硬件条件较差,给居住其中的老百姓带来很多不便。所以,社区更新的主要工作是不断改善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关注居住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更新的行为更多是政府主导,以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小型的公园为主。


这两类社区更新,似乎是两个端点,一个是市场力主导,另一个是政府力主导。


第三类:位于中心城区的多元混合社区,包含了上述几种社区的形态,有风貌保护区、也有社会公房,还有商品房封闭社区。本文重点探讨的就是这类相对复杂的社区,由于其功能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这类社区的更新不能单独依赖市场力或政府力,也往往不是单纯依靠“微更新”能够得到实质性提升的。


华阳街道(中山公园周边)地处长宁、普陀、静安三区交界处,面积约2平方公里;居民2.5万余户,7.2万人,是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央社区,在上海2040总体规划中纳入了CAZ范围。大量高等级的公共设施,中山公园、大学、美术馆、商圈等;同时华阳社区的武夷路、愚园路属于市级的历史风貌街区;还有十余处市级文化保护建筑,大量的场所、林荫的道路、街头的小品。


图5.华阳社区市级及区级设施分布(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6.华阳社区建设用地现状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7.华阳社区范围内的历史保护建筑的现状(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总体战略与分项行动

结合案例的启示和华阳实际,本次规划提出了“趣城·乐园·慢街”的总体目标,通过本次的社区更新规划,打造更开放的城市客厅,更健康的都市邻里和更有品质的文化社区。


精准配置、复合共享


用地资源的紧张是本次更新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因此需要关注设施的复合化设置,本次规划提出了精准配置、复合共享的原则,并建议了以下几类复合设施:


医养服务综合体  综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主要的使用人群是老人,参照日本案例,这部分功能便于与老年日间照料的功能结合,并配合康复室、助餐点等功能。

图8.东京多摩社区养老综合体(资料来源:网络)

市民交流中心  主要综合四大功能:居委会(办公及综合接待)、医养结合(输液、诊室、康复室、日间照料)、文化中心(沙龙、阅览室、多功能厅、舞蹈室)、亲子活动(儿童娱乐、开放式幼儿园、亲子班)。能够把居民日常最需要的几个功能能够复合设置。


图9.日本古河庭院“世代间交流会”

社区运动休闲中心  综合运动中心和老年活动站。能够实现不同年龄段分时的利用,提高设施的效率 

图10.东京柏城社区儿童综合体(资料来源:网络)


功能植入,绿道联通

打造开放的“环中山公园体验带”

通过柔化边界(取消围墙,或者用树墙、花墙、假山等代替水泥围墙)、增加出入口,注入活力设施,同时策划有影响力的主题活动,如“公园周”、“公园嘉年华”等。可借鉴上海浦东世纪公园的改造方案,通过内外步道双线设置,增加慢行步道空间,形成环中山公园的体验带。


图11.中山公园的开放措施(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苏州河滨河开放策略

苏州河滨河总体分为三段改造,增加社区的亲水性。华东政法大学内水口的闲置的空间,打造成河口的亲水公园。成为苏州河沿岸的一个魅力吸引点。


图12.苏州河亲水措施与岸线改造(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公园连接计划

营造健康交往绿环,通过一个南北贯通的8字形的主环,串联了与社区公园、街头公园联系的四条副线。


图13.华阳社区的PCN计划(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凯桥绿地主题改造

凯桥绿地策划为运动主题的绿地,植入乒乓球台、篮球场(非标准)、滑板道、儿童健身设施等。


图14.凯桥绿地改造为运动主题(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明珠线橙线公园计划

位于凯旋路的轨道明珠线高架桥下的“橙线公园”,通过改造为篮球公园、滑板公园、改造步行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活化。


图15.凯旋路桥下改造与活化意向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趣盒子”计划

通过非永久的,装置建筑来丰富街角的空间,增加社区文化趣味性。


图16.可移动的装置建筑“BOXPARK”——流动图书馆、流动mini剧场(资料来源:网络)


慢行链接、资源共享

慢行道的打造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断面、不同路段的交通需求情况,实际的交通流量等综合考虑,进行区别化的措施。


机动交通需求高

一般是城市主干路,基地内以长宁路为例,需要采取分离路权,独立慢行道方式。

图17. 以长宁路为例的改造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机动交通需求中等

一般是城市次干路,如种德桥路、武夷路、定西路等,需要采取增加停留的设施、增加植物的美化等方式,优化慢行的环境。

图18. 以种德桥路为例的改造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机动交通需求最低

一般是城市支路,巷弄等,如安西路,需要通过道路的稳静化设计,组织单向交通,改变地面的铺装,增加围墙的透绿设计、增加路灯照明,增加小尺度的街道家具等。


图19. 安西路一段为例的改造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复杂路段设计示意

安西路南段,开元小学的门口是一段交通很混杂的路段,在改造设计中,首先建议组织北向南的单向交通,同时校园围墙后退,把部分消极空间让到道路人行道,作为家长接送学生的等候区,增加可以坐下的花台、矮墙,与环境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借鉴了上海实验学校小学部更新案例中的做法,退墙而成的步行空间,创造学校和社区的共享共存、互动融合。



图20. 安西路南段为例的改造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感悟与讨论


社区更新是关注实施的规划,但不应该限于战术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应该把握该社区发展的趋势,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社区需求有预判,从而在战略上提出有前瞻性的策略和目标。


同时社区更新不限于物质空间的革新,社区更新的长效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借鉴巴黎街区议会的经验,良好市民生活需要社区营造,但这种营造不仅是一种空间技术和管理手段,它应该为政府、居民、企业、社团、专业人士、志愿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沟通空间。通过实现上下合力,更好地整合政府力和居民自治的力量。从而让更新可以面对未来的无限的不确定性,不断自我成长完善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由规划师去提供有限的方案。


专家点评摘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保军

社区的更新要花经历去研究,孙施文教授曾说“城市扩张是有极限的,城市更新是无止境的,方法要变”。


第一个阶段谈更新,更多是从完善功能的角度。人口结构变化了,功能缺失要补足,为老,为幼的设施要增加。第二个阶段谈更新,功能完善了之后,更多是品质的提升的角度。比如北欧的国家的城市更新,是做艺术化的提升。从品质到艺术。在这个方法的转变中,规划师更要提升自己才能应对;


项目做了很多很细致的工作,但还没到最高境界——理想和现实的结合,谁的理想,是政府的?社区更新的最高境界是社区营造,社区营建,最重要的是让人们成为家园;厦门、日本、台湾有一些很好的实践:厦门做了社区共同缔造。社区精神起来以后,会自己解决问题。所以社区更新的根本的意义所在,通过这个更新是要把老百姓调动起来;上海是强政府,往往是要帮社区改造,更多要考虑居民自己的主动性。


 

项目负责人:伍敏 徐靓

项目参加人:邵玲 潘美程 陈成


感谢院领导的悉心指导,长宁区规划局的信任,华阳街道社区的支持,项目组兄弟姐妹的鼎力相助。



注:本文分享自“申客思享会”微信公众号,特此鸣谢。

点击浏览相关主题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