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识与行动——长沙市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探索与实践

王慧芳 规划中国 2021-01-15


  本文为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王慧芳在中规协女规划师委员会第三届第七次年会上做的演讲报告,现将报告做一概略性整理,以飨读者。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等提供的资源支持!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女规划师们切切实实在规划领域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为城市发展做了基础性的铺垫,要特别感谢我们现有的规划法和科学的规划体系,正是它们才让我们在面对错纵复杂的事情面前有一些底气。藉此年会召开契机分享长沙市儿童友好性城市规划建设中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共识:儿童友好

第一个要谈到的就是对“儿童友好”这个概念的共识,共识是基础,行动是必须,如果没有行动共识也是一纸空谈。儿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儿童又是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社会往往不能完整地理解他们。同时儿童是社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要培育,需要倾听他们的诉求。


“儿童友好城市”的概念起源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其建设提案是在联合国关于人类居住环境的第二次会议决议之后提出,会议提出少年儿童的健康程度是衡量人类生活环境的健康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中。


“儿童友好城市”的核心是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并使之在日常生活中惠及城市中所有儿童,使其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安全地玩耍与学习。为了达成共识,我们做了许多看上去不那么起眼的工作,但是目的达到了,“儿童友好”的共识目前在长沙基本得到了认可,在规划中我们一定要听儿童的诉求才能够做“儿童友好型城市”。


二、行动:规划引领下的实践

对于规划师而言,如何倾听儿童的诉求就成为了一个问题。我们试着去倾听,发现孩子们的诉求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想。


我们是如何来倾听儿童的诉求呢?第一是做了中小学的专项规划,维护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在规划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做这个专项规划的时候是通过教育局和老师来听儿童的诉求,我们发现这远远不够,所以在后面的活动中就开展了广泛的公众参与。


行动1:儿童参与长沙2049远景规划

面向35年以后的未来,如何实现城市与儿童的共同可持续性发展,把城市带入“儿童友好城市”时代,是长沙2049战略规划的价值共识。因此我们在做《长沙2049》战略规划时广泛发动儿童用他们自己乐意的方式给我们提诉求,如通过认知地图、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儿童画分析这些方式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这个方法比中小学专项规划更接地气一些。


面向未来,我们希望,在持续的社区营造与更新规划中,从“安全,连续,共生”的社区到空间网络,全方位联动促进儿童参与,进而形成“儿童友好城市”规划机制。



行动2:儿童友好校区规划实践

2016年我们做了十所儿童友好型小学试点。重点就是针对儿童上学的交通问题和公共空间问题,做一个有指向性的设计。通过这个设计我们又发现了更多的我们原来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所以今年又把试点扩展到两所中学。整个实践的流程是:倾听儿童诉求、规划助推行动、公众意见征集、方案实施反馈。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做一些公众的参与,媒体的宣传、甚至部门的推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工作经验。其一,为了工作的便利,我们搭建了一个“校管家设”工作营,通过它来吸引更多家长以及更多部门来参与,因为很多家长都是实际操作部门的人员或者领导。


其二是设计了网络扎针地图。我们信息中心开发了一个APP,儿童用它来打点“扎针”,能够直观地反应他是从哪儿出发,经过什么地方到达学校,这样会让我们知道这些要改善的地方在哪里。具体来说,学生、老师和家长构成意见主体,在地图上会显示其出发与目的地、上学路线和停留点,设计师据此定制公交路线、步行巴士路线、慢性交通组织,职能部门则负责修编相应交通规划、制定管理条例、建立安全机制。从而利用互联网采集儿童上下学的路径数据,实现精细化评估,为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数据佐证。


其三是手绘地图,按儿童的喜好设计校区手绘地图,收集孩子们认为学校周边最有意思以及最危险或害怕的地方,为方案优化提供属于儿童的真实意愿。他们会说我们希望是什么样子,除了这个路线之外哪个地方可以栽树,哪个地方可以弄个沙坑,哪个墙上可以搞得漂亮一些,让上学的路途更加有趣,甚至有人说这个井盖上面应该画上一些画。然后设计师进行公共空间塑造,职能部门则负责对中小学周边公共空间进行规划。


其四是问卷调查,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针对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上下学交通方式、时间、需求等设计问卷调查,为方案设计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参考意见,使设计师、职能部门能有效提升管理效能,进而监督实施效果。


其五是愿望纸条,让儿童的声音被听见——通过愿望小纸条的形式,聆听孩子们的心声设计方案。岳麓一小收集到了600多条愿望纸条。


其六是主题绘画,让儿童的友好被看见——为孩子们普及规划知识的同时,还可征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用于道路标识和交通引导,丰富方案设计中的趣味性和辨识性。还是岳麓一小,竟然提交了500多幅作品,他们把这些作品制作成了作品巷,挂在走廊的顶上,既是作品的展示,也是对成绩的肯定。这种做法很令我们感动,我们的设计师也应该像他们学习。


最后的成果就是方案加项目库加上导则。这个项目库是很小的,有些甚至是像岳麓一小的家长接孩子的一个等待角。这个角因为是道路交叉口非常混乱,停了很多车,还有一个变电箱。设计师就做了下图的方案,增设了绿化带,并对道路进行了疏解,这个方案目前已经实现,方案的设计就得益于学校,更得益于家长和区政府的意见汇总。

我们也会把这些优秀经验加以推广。在一系列工作开展结束后,我们总结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导则,如《儿童友好城市规划导则研究》《长沙市儿童友好城市行动导则》这两个研究,实际上就是从这10个试点学校总结出来的。


 行动3:爱心斑马线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打算送给儿童们一个别样的节日礼物。我们知道杭州有爱心斑马线,成都有爱情斑马线……其他城市各种创意斑马线给了我们创作灵感。结合长沙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我们决定策划设立“爱心斑马线”,通过增设人行道特色地面标识、优化过街信号灯、增设护学岗的方式优化儿童步行设施,将一般斑马线扩展成“爱心斑马线”,为孩子们打造安全连贯的上学路,目的是降低行车速度,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


具体工作准备过程如下:2017年5月25日-6月12日,我们通过网络媒体(红网)、微信等方式,向社会不同群体进行信息采集, 为期19天,共收到问卷调查表9713份。84.59% 的受访者支持校区周边设置“爱心斑马线”,65.2%的受访者赞成自动控制式过街信号灯,96.19%的受访者非常赞成设置爱心护学岗。


其中,九成比例的受调查者赞成用特色地面标识的方式来表现“爱心斑马线”。于是,我们开展了《十个“儿童友好型”试点小学周边交通及公共空间优化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将征集到的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用于道路标识和交通引导,以丰富方案设计中的趣味性和辨识性。

爱心斑马线效果图


后来交警部门对此还是很谨慎,怕出事故,但通过问卷发现长沙人民愿意接受这点改变。在规划最终落地的过程中,规划局与教育局、市交警支队一起研究了如何具体实施“爱心斑马线”,实践证明最终还是需要各相关部门、学校、社区的通力合作。


三、展望:走向儿童友好型的城市

首先,形成“儿童友好”的共识,这要一步一步来,关注点从学校到周边,到街道街区,最后拓展到全市。对儿童友好其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规划,我们做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以人为本的规划应该要倾听儿童的需求,呵护儿童的成长,给儿童提供参与的机会。


第二个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规划要考虑的事情特别多,一方面要引导儿童遵守规则空间会引导儿童的健康成长,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倾听儿童的需求,让我们的空间更加适合儿童的成长。因此要让这个共识来引领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再介绍下我们开展的其他实践活动。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这一天也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的纪念日。今年11月20日,长沙市人民政府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点亮儿童未来”主题系列活动,包括中国儿童影像展、长沙“儿童友好城市”规划成果展、世界儿童日长沙站亮灯仪式等。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新华小记者“发现星城”活动近期也将启动,整个活动围绕让青少年了解城市运行,发现城市变化,参与城市建设的主题,既践行“开门办规划”的理念,也为培养未来高素质的市民、公民搭建平台。


让我们一起来给儿童最好的爱!


    

报告整理:孔晓红.

相关链接:

•城市共生与创新发展——记中规协女规划师委员会2017年深圳年会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