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小镇的“特色”提炼与营造 ——以陕西志丹足球小镇规划为例

周学江 规划中国 2023-03-26

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周学江在“2017年度CAUPD业务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作者|周学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旅所


一、特色小镇脉络梳理

1、 本轮特色小镇为什么火?

特色小镇自2015年以来,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通过对政策脉络的梳理,结合百度搜索指数,可以把特色小镇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2015年以浙江省的地方探索为开端,2016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特色小镇在全国全面推广,2017年后半年,针对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方和相关部委出台多个文件进行政策纠偏,特色小镇进入理性推进的阶段。

图 1 特色小镇发展脉络


如果把特色小镇发展的时间线拉长,我们可以发现,特色小镇的话题由来已久,理论界早在1983年,费孝通先生就归纳了吴江五个具有特色的小城镇类型,实践界昆山市委市政府在1996年的政策文件中指出,昆山“逐步形成了一批功能独特、风格各异的特色小镇”。可见,特色小镇并非新生事物,但为什么本轮特色小镇能火起来?政策支持、资本追捧是结果,并非原因,特色小镇兴起的真正原因需要置于时代大背景和城镇发展趋势中来认识。

 

(1)经济新常态下,特色小镇提供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间新抓手


浙江省对特色小镇的诸多新特征进行了很好的归纳(特色小镇“非镇非区”,突出“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把这些新特征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与传统的开发区/新城新区对比更容易解释这个问题。在过去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资本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大空间、大平台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吸引资本,因此开发区/新城新区受到热捧,特色小镇在当时所能集聚的资源有限,偶尔会有亮点,但很难成为热点。新常态背景下,伴随土地供应瓶颈开始显现,特色小镇面向高端产业或产业的高端环节,通过在有限空间内的集中投资和空间治理模式的创新实现特色要素的集聚,进而在特定领域形成持续竞争力,提供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间新抓手,这是特色小镇能火起来的重要原因。

表1 传统开发区/新区与特色小镇开发模式的比较


(2)本轮特色小镇引领了城镇发展和产业培育逻辑的转变:由被动的“产城人文景”走向主动“文景人城产”


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来,国内城镇发展和产业培育在路径上遵循“产城人文景”的路线,各地的发展往往是先建工业园区,很快发现有产无城,再建新城新区,又发现有城无人,为了吸引人,再去提升文化和环境,始终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而本轮特色小镇的发展逻辑转变过来,由被动的“产城人文景”走向主动“文景人城产”,通过文化和场景塑造特定的价值观,以特定文化价值观吸引特定人群,通过特定人群发展特定产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杭州梦想小镇里的“U+社区”,制定三不租原则:45岁以上的不租,结婚带小孩的不租,不爱交朋友的不租,营造一个适合年轻人的创新创意的生活氛围,吸引创新创业群体,进而发展相关产业。

2、什么是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是好事,但现在各地一跟风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最突出的就是缺乏特色、房地产化倾向严重,最近一年相关部委也是出台多个文件进行政策纠偏,核心是要严控房地产化倾向,强调一定要突出特色。


那么到底什么是特色,特色的定义是指“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具体到城镇特色,有三方面内涵需要加以说明。


首先就是城镇特色的系统性。城镇特色是构成一个城市的社会和物质环境的总特征,我们可以从“自然-人文”、“物质-非物质”两个维度构建城镇特色构成要素矩阵(如图2),以往我们规划更多的关注一、四象限,即物质空间层面的特色挖掘,而现在新一轮规划的趋势也越来越重视第四象限,即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多数情况下,这些特色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具有系统性特征。


第二方面就是特色的相对性。特色是在对比中建立的,比较对象或范围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有不同。我们常说的乌镇的水系放在江南水乡属于一般性的特色优势,但是放在全世界就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优势,后面项目要讲到的志丹的红色资源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三方面就是特色认知的主观性。个体对特色的感知是有差异的,窑洞我们认为是特色,很多陕北当地人并不会有太大感觉,所以在特色营造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公众的“约定俗成”,另一方面在特色营造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人群的获得感


图2 城镇特色构成要素矩阵


 二、志丹足球小镇特色挖掘

1、困惑:跟风、蹭热度?

回归志丹项目,志丹是延安下辖的县,经济上长期依赖石油开采,现在经济面临转型,所以地方政府提出打造足球小镇的构想。刚接到这个项目时,心理是有很大疑虑的,整个陕西省目前都没有一支像样的职业联赛球队,况且志丹又远离大都市,作为革命老区,缺乏经济基础,这种地方能做足球小镇?志丹难道仅仅是跟风、蹭热度?


很快在志丹足协发现的这张图打消了我们的疑虑,习主席2014年在德国接见过志丹少年足球队,为什么是志丹的足球队?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很快找到了志丹建设足球小镇的根基所在。

图3  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接见志丹少年足球队


2、解惑:三色合一的特色魅力为志丹足球小镇建设提供条件

(1)绿茵魅力:具有根植性的大众足球氛围和草根特色


志丹足球最早是由北京知青带入进来,随后由一批球迷自发把足球运动传承、推广开来,包括成立球队、组建民间足协等,真正是基于对足球的热爱发展起来的。到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大众足球氛围,全县足球人口有6000余人,每年定期举办各类赛事380场次,全县23所中小学有19所学校入选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作为一个县城,这种足球氛围是大大超出想象的。

图 4 街头足球     

图5/6 大年初四举办“迎春杯”足球系列活动       


通过对国内已建和计划建设的足球小镇的资料梳理,以及对都匀、海门等足球小镇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其它足球小镇更多依托职业俱乐部或足球名人,实际上还是一种精英足球的发展模式,有的干脆没有任何足球基础,完全依靠资本运作导入足球赛事等资源。对比起来,我们觉得志丹具有根植性的大众足球氛围和草根特色是其它足球小镇所不具备的。

图 7全国足球小镇分布图             表2 国内足球小镇特色依托  


进一步,如果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思考,足球对于志丹意味着什么?我们觉得,足球对于志丹,已经不单单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链接,大山里的孩子通过足球走出国门,也让世界认识志丹;是一种精神,能够激发自豪感,城市的荣誉感,也承载着孩子们的足球梦。这是有别于其它足球小镇的魅力所在。

 

(2)红色旗帜:红色文化基因与足球运动真谛的耦合


从红色文化的维度进行挖掘,志丹作为刘志丹将军的故里而得名,论红色资源比不过延安,但如果放到全国尺度,结论就完全不同,当年刘志丹、习仲勋、高岗等人一起开创了西北革命根据地,这是长征后期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块根据地。中央红军进驻陕北最早是定都志丹(1936年7月9日,《红色中华》报发表题为《定都志丹有什么意义》的文章),志丹作为红色首都有长达半年的时间,很多大事实际上都是在这段时间发生的,包括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很多内容记录的也是志丹的场景。所以,放到全国尺度,志丹作为红色旗帜的特色是能够立住的。

图 8刘志丹生平大事记                图9 中共中央志丹大事记


而足球和红色到底有什么联系,习主席会见国际足联主席时说过:“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志丹强大红色基因与足球运动真谛之间是相通的。那么,借助互联网“入口”的概念,二者完全可以互为入口,来志丹参加红色教育的团体可以踢场比赛丰富活动内容,来参加足球培训或赛事的学生可以顺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二者的耦合是其它足球小镇不具备的,一定程度上也破解了志丹远离大都市的区位劣势。

 

(3)黄土风情:粗犷豪放自然人文环境构成独特风景


第三个特点,从地域文化方面挖掘,就是黄土风情。国内平原型足球小镇比较普遍,山地型足球小镇具有独特性,而山地型足球小镇中,志丹两山夹一河的陕北黄土高原地貌与窑洞建筑的组合又构成独特风景。包括空气质量优良、夏季凉爽的陕北气候为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优势条件。人文方面,陕北餐饮、民间艺术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为足球小镇建设提供特色元素。

图10 两山夹一河的陕北黄土高原地貌与窑洞建筑的组合构成独特风景


图11 陕北餐饮、民间艺术等地域文化为足球小镇建设提供特色元素


综上,绿茵魅力、红色旗帜、黄土风情是志丹足球小镇的特色,单一特色优势和影响力可能并不是很大,但是三色合一,就完全有条件培育一座不一样的足球小镇。


三、志丹足球小镇特色营造

找准特色后,如何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明确特色定位

志丹建设足球小镇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但特色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区别于其它足球小镇精英带动模式,规划强调突出志丹大众足球特色,大众足球是中国足球运动崛起的基础和未来,我们希望“用平凡来塑造伟大”。基于志丹足球小镇“三色合一”的特色挖掘,规划提出“红都情、黄土风、绿茵梦”的设计主题。


2、培育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培育是特色小镇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平衡产业特色与产业活力?特色凝聚困难,单一足球产业链上的部分环节(像加工制造)并不具备条件,产业过于单一,会导致风险加大。而且,本轮特色小镇特别强调企业主导,不同企业导入的资源不同,产业方向上不能过于局限。所以我们提出围绕足球内核,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关联产业板块。把足球扩展至体育运动、红色教育、旅游服务三大板块,足球和红色互为入口,以旅游服务作为效益点。突出项目带动,结合潜在目标市场的兴趣点策划项目。严格避免房地产化,仅从产城融合和提升居住品质角度布置少量住宅项目(用地不超城市建设用地10%)。


第二个问题是足球小镇特有的,足球具有产业和事业双重属性,如何平衡产业与事业关系?特别是如何保障本地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的对策就是对项目分类引导,采用差异化的开发运营模式,对于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的项目比较好界定,而对于足球相关既涉及产业又涉及事业的项目(如足球场馆建设等),我们希望在企业为主体的基础上引入志丹足协作为本地足球事业的代言人,志丹足协由自发组建的社会兴趣团体发展而来,能更多从本地足球事业发展角度发声,同时有赛事资源和赛事组织的丰富经验,可以通过资源与技术入股的方式组建开发平台公司,共同运营相关项目。

图12 产业定位图                 图13  潜在目标市场兴趣点展示图


3、塑造特色风貌

重点从三个尺度上着手:


宏观尺度:基于原真山水进行空间组织。结合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采用组团格局,形成呼应山水、城绿相间的总体格局;控制城市天际线,协调建筑-山体高度关系,山城相映、峰峰相错。

图14 基于原真山水的空间组织


中观尺度:面向街道活力组织界面,我们结合功能布局,通过建筑贴现率,规划了四种街道界面,从人的尺度出发,对相应的景观风貌提出要求。


表3 面向街道活力的界面组织

                                  

微观尺度:基于建筑风貌要素的指引强化地域建筑风貌特色;同时在环境艺术中融入红色文化、黄土风情、足球特色元素,体现主题特色。

图15 结合足球元素的地面铺装     

图16 在环境设施中融入志丹剪纸艺术    

图17 红色创意主题雕塑示例


4、营造特色场景

在互联网时代,特色场景的营造更有利于特色的感知和传播。我们从三类人群入手,结合不同人群对场景的潜在诉求,营造富有创意、富有活力的文体-社交场景,通过营造场景去引导感知,提升不同人群的获得感。

图18 基于不同人群潜在诉求的场景营造


针对本地居民的场景诉求,规划通过设置小型街头足球场、靠近住区的趣味性足球场所等方式提升文体设施获得的便利度;在足球文化体验区设立荣誉堂,讲述志丹足球自己的故事,树立本地居民的自豪感、荣誉感。


对于球迷及足球爱好者,更希望体验不一样的足球风景,在项目中结合地形策划山地足球场、结合植被特点设置森林足球场;同时考虑足球社交需求,在球场边设置小型休闲设施配套,为满足球迷夜间狂欢需要集中设置酒吧街、特色餐饮街。


对于游客及红色教育群体,更希望获得独特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体验,规划依托特色资源策划旅游项目,如结合窑洞建筑的改造创新休闲时代窑居生活体验,在中央党校旧址安排一堂老槐树(原址保留)下的党课等。

图19  营造不一样的足球风景                 

图20  创新休闲时代窑居生活体验


四、规划体会

1、策划+规划+设计

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对“特色”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特色小镇编制思路和方法上强调“策划、规划、设计”的有机结合。规划前期需要引入策划的工作,通过策划找到小镇的“魂”与“特”,明确特色主题和方向,在非物质层面强化特色;而策划的内容需要落实到空间中去,为了能够更好塑造空间特色,需要在空间规划过程中引入城市设计。


2、跨界+融合+创新

特色小镇的魅力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而特色营造往往涉及一个全新的领域,隔行如隔山,需要强化跨界学习能力。本规划编制过程中,为快速了解足球行业,规划组在项目启动初期就充分对话中国足协及部分足球运营企业,听取业内专家意见,结合自身空间规划、文化旅游专业特长进行融合创新,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在此也向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诚挚感谢! 

图21  拜访中国足协(左为足球解说员张路老师)        图22 专家、企业座谈会


主管所长:徐泽

主管主任工:罗希

项目团队:周学江、岳晓婧、罗启亮、王一飞、周之聪


报告整理:张冉

相关主题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