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中国儿童中心支持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配套活动——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国际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也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智库”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第十届城市创新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之一。 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卫生组织、法国驻华大使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浦东新区妇女联合会、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妇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筑杂志社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论坛由领导致辞、主旨演讲、圆桌对话三个环节组成,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二级巡视员李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杨菡主持。 主持人 丨汪 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汪科副司长对前来参会的各单位领导、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召开,能够搭建起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促进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好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为儿童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成长环境。 致辞嘉宾 丨 杨保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杨保军总经济师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顺利闭幕,恰逢世界城市日之际,很荣幸在这个非常有意义的时间节点,与大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与这次研讨会。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和适儿化改造,是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精细化推进实施儿童友好建设项目,系统性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全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杨保军总经济师介绍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开展的四方面工作:一是发布相关标准规范;二是制定《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三是指导各地统筹推进学校、儿童活动场地等设施建设;四是组织开展儿童友好城市系列学术研讨活动。杨保军总经济师表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推进下,一定能建设好儿童友好城市,为未来的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坚信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美好场景一定能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全面展现! 致辞嘉宾丨贺连辉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贺连辉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不断健全和完善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将促进儿童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促进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确定的重点任务。他建议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儿童优先,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二是要坚持系统观念,五个友好统筹推进。三是要坚持开放包容,增进国际交流互鉴。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进行个性化探索、差异化建设,努力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经验和参考,以儿童友好促进民心相通。保障儿童基本权利,注重听取和吸纳儿童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以一米线高度看城市。 致辞嘉宾丨徐 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处长
徐辉处长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出“关爱儿童,共享发展,促进可持续目标实现”合作倡议,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儿童在友好的城市空间和环境下成长,要立足一米高度的视角,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以城市公共空间的适儿化改造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这也是世界各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共同选择。建设儿童友好空间,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事关更多家庭共享高质量的发展成果。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将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名片。 丛中笑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儿童友好是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中国儿童中心秉承儿童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度参与儿童友好城市的相关政策研究。今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儿童中心发来贺信,热烈祝贺中心成立40周年。中国儿童中心将继续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力抓手,与各地政府、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不断地提升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落实做儿童成长引路人的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城市建设,通过各种硬环境、软环境,塑造儿童健康人格,筑牢儿童的精神之基;落实做儿童权益守护人的要求,推动完善儿童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落实做儿童未来筑梦人的重要要求,推动儿童发展环境改善,拓展儿童成长空间,为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致辞嘉宾丨Patrick Shing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代理副代表 规划、监测与评估处处长
Patrick Shing副代表在致辞中指出, 世界城市日的设立是为了推动在可持续城市领域的合作,共议儿童友好空间与儿童友好城市真正体现了携手推进以儿童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是“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这点与联合国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不谋而合,旨在呼吁地方治理体系开展行动的全球运动。1996年人居二大会上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倡议,提出儿童福祉是健康人居环境和良好治理体系的终极指标。该倡议以五个目标领域为本,采取系统行动,涵盖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儿童权利。联合国儿基会研究表明,经过合理规划,城市公共空间有利于促进社会凝聚力、振兴地方经济,增强社会环境韧性,有助于加强儿童安全保护,促进其茁壮成长。鉴于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即将推出《儿童公共空间的全球准则与导则》。中国决策者也深刻认识到公共空间对儿童的重要意义,发布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这是首个国家层面与儿童友好城市相关的技术导则,能够看出全球努力与国家行动已同频共振。本次论坛不仅仅是展示联合国和中国的儿童友好空间导则,同时能够集结各方的声音、智慧和力量,重视儿童需求,为儿童塑造安全、绿色、洁净、可及、包容和有趣的城市系统。 致辞嘉宾丨王 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王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儿童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友好城市是人民城市理念下的生动实践。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空间需求,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城市适儿化水平是规划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中规院参与了相关部委关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政策研究和标准规范的制定,并将儿童友好的理念落实在规划设计的项目编制中。今年作为技术领衔单位,会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儿童中心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兄弟单位编制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并已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本次论坛有幸邀请了联合国儿基会、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儿童友好先行城市的管理者、还有规划院、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开展国际研讨,“儿童友好”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厚。希望通过国内外专家交流对话,为儿童创造更加健康、安全、包容、可持续的成长空间环境。 主持人丨李 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 二级巡视员
李喆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的职能和使命就是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需要我们加强国内专业团体与相关的国家、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交流,相互借鉴,携手构建今世后代的共同未来。同时,李喆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承办此次论坛表示感谢,希望通过主旨报告交流,让中外嘉宾围绕儿童友好议题形成更加丰硕的成果,更好地促进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和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 演讲嘉宾丨Thomas George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城市项目主管
《城市环境中的儿童现状及前景展望》
Thomas George先生谈到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增加25亿,将约有 10 亿人居住在贫民窟和非正规住区,其中约有3.5亿是儿童。城市的平均发展水平掩盖了巨大的不平等现象,据统计2016年,90%的城市居民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只有31%的人口在400米范围内有开放空间,城市废物为20亿吨,预计到2040年城市废物将达到40亿吨。城市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突发卫生事件的影响,超过90%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在城市地区发现。此外,在半数国家中,最贫穷的五分之一人口中的儿童在五岁之前死亡的可能性至少是最富裕城市同龄人的两倍,因此需要解决城市环境中阻碍平等发展的结构性障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每项儿童权利。为实现公平城市化,联合国已发布了《新城市议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系统战略》、《全球城市监测框架》、《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平台贫民窟改造全球行动方案》等文件。最后,Thomas George先生介绍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城市策略,提出要收集儿童现状的分类数据,为地方一级的决策提供参考,制定儿童友好的地方发展政策、战略、规划和预算,确保社区儿童和青少年对影响其生活的地方性决策有发言权,在地方协调推进儿童社会服务的有效提供,支持并倡导制定儿童友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规划标准。并表示,未来将加强城市环境风险分析,支持国家在城市环境中参与气候、环境和减少灾害风险的工作,利用规划更好的为儿童提供服务,为儿童提供安全环境和空间。
演讲嘉宾丨Andrea Rossi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社会政策区域顾问
《为每一位儿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
Andrea Rossi先生重点介绍了《儿童友好城市倡议》定义、基本原则和愿景,提出所有儿童都有权在他们感到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成长,获得基本服务、清洁空气和水,可以玩耍、学习和成长,并且他们的意见可以得到倾听和重视。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支持城市和社区为每一个儿童实现上述权利,并将对实现儿童权利的杰出成果进行认可。他提出“认可”目前有两种模式:第一,CFCI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导,直接支持城市和社区成为儿童友好城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其成就给予正式认可,城市作为全球CFCI网络的一员获得认可,并获得标识。第二,为CFC-NP儿童友好城市国家计划,即由政府主导的倡议,支持城市和社区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各国政府提供认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技术支持等(没有国际认可或儿童友好型城市标识)。最后他还介绍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的实施过程,强调了现状分析、全流程儿童参与、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筹措资源、对计划和所取得的结果进行监督、获得认可的基本标准等内容。
演讲嘉宾丨张 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
张菁总规划师回顾了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历程,介绍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以下简称《空间导则》)的制定背景,提出中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是落实以人文本发展理念,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举措。她还分享了建设儿童友好空间的原则,第一,儿童优先,普惠公平原则。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推进“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设计,按照年龄、需求配置设施,让广大儿童公平享有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和服务。第二,安全健康,自然趣味原则。尊重儿童向往自然、好奇探索的心理特征,为广大儿童创造安全、健康、绿色、快乐的成长空间环境。第三,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原则。结合各地情况与特点,因城施策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改革创新,探索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和儿童参与机制构建等模式。她还详细介绍了《空间导则》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1建3改2增”。其中,“1建”即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建立城市、街区、社区多层级的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城市层面强调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定期开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评估,构建全面的儿童友好空间体系。街区和社区层面对接城市街道和社区范围,在十五分钟生活圈范围和五分钟生活圈范围分别推进儿童友好街区和友好社区建设。“3改”即推进既有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和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包括托育、教育、医疗卫生、儿童福利、图书阅览、展示与艺术表演、体育设施等7类设施改造建议和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建设等6项通则要求;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包括学径、学校周边、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候车等四大空间的改造建议及人行和车行空间等7类通则要求;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包括三类公园绿地空间(郊野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及广场;社区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的适儿化改造建议,以及地形设计等7类通则要求。“2增”主要指新建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和儿童游憩设施,最后报告提出中国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导则要通过“规划统领、规范指引、动态评估、多方参与、宣传引导”等多个维度方式来完善实施保障机制。
演讲嘉宾丨Sudeshna Chatterjee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顾问
《儿童友好空间:构建全球原则与导则》
Sudeshna Chatterjee女士介绍了联合国儿基会、人居署和世卫组织联合制定的《儿童友好空间的全球原则与导则》(以下简称《全球导则》)的定义、分类,以及三类需要关注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情景,并提出导则的具体建议需要通过规划和治理体系予以实施。《全球导则》旨在支持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各方利益相关者加快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以及与之相关的战略和工作。《全球导则》以联合国人居署的公共空间分类为基础,以儿童友好视角将既有公共开敞空间、街道、公共设施分类继续扩展,并根据空间尺度形成若干空间类型。她还介绍了正规环境、贫民窟和非正式住区、灾害和应急情况是三种需要关注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情景;实践儿童友好空间的两个路径包括政府主导模式,以及公民、社区、私营开发商牵头的合作模式。最后她介绍了导则编制团队针对全球76个国家或地方现有的儿童公共空间导则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100多个案例分析形成庞大的数据库,梳理出建设儿童友好空间的八项基本原则。 演讲嘉宾丨Thomas George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城市项目主管
《<儿童友好空间全球原则与导则>的下一步工作》
Thomas George先生针对《儿童友好空间全球原则与导则》的下一步工作做了介绍,他表示传播、调整改编、本地化是《导则》下一步工作的主要内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举办全球研讨会等宣传活动;呼吁各国对该导则进行翻译、改编,并融入本国政策框架;以及对城市和地方提供支持,帮助城市获得更好的公共空间。 演讲嘉宾丨石晓冬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系统路径与规划实践》
石晓冬院长重点分享了北京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系统路径和规划实践经验。为应对儿童及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和发展中很多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之间的矛盾,北京探索形成了“基线评估-顶层设计-试点先行-宣传参与”系统路径体系,并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专项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在系统路径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规划编制-空间营造-科普赋能-参与赋权的闭环实践体系,将儿童友好融入既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儿童生活、学习、交往、游戏提供适宜空间,通过规划教育为儿童赋能,社会实践为儿童赋权。石晓冬院长以《东城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为例讲解了对于特定地区专项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在东城区城市基本格局的基础上,发挥36处示范+70处试点的带动引领作用,进行重大行动分解、重大政策拟定、重大项目梳理和核心指标分解。同时,北京市也通过建立责任规划师机制为儿童赋权,让 孩子们借助专业力量参与到街道共建的工作里, 让儿童从一个参与者变成宣传员和建设者。 演讲嘉宾丨Jose Chong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空间项目负责人
《儿童友好空间:从政策到执行》
Jose Chong先生提出城市环境是健康和福祉的社会决定因素。他提出推进全球公共空间方案的三种主要方式,一是多尺度的方法能够为社区的生活质量创造最大影响;其次为通过建立伙伴关系,创建一个由不同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网络;三是传播知识,针对健康、气候变化等各种城市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他还提出理想的国家层面公共政策将为地方提供方向,并概述出一个城市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和政策水平。他认为一般政策包括四类,第一,区位政策:对未使用的空间进行分配和连接;第二,设计策略: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弱势群体和公众参与管理;第三,管理政策:支持性管理政策和安全考虑;第四,资金政策:明确特别赠款和伙伴关系。Jose Chong先生还分享了埃塞俄比亚、沙迦、武汉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政策和实践,并提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中政策制定的四项建议。
埃塞俄比亚国家公共空间政策研究
演讲嘉宾丨于一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创建儿童友好的上海》
于一凡教授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与空间,应兼顾底线思维和优化思维:“底线思维”侧重保障儿童权利的基本环境要求,强调公共资源的公平和普惠原则;“优化思维”侧重建设地方需求的差异化发展,关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特色与适应性。报告以上海为例,介绍了其贯穿顶层设计、行动方案、项目实践的实施路径和工作机制,同时推介了同济大学研发的儿童友好环境合规性评估工具及其示范性应用,分享了上海浦东新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创建儿童友好城区的经验。
演讲嘉宾丨Nathalie Roebbel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城市健康项目主管
《健康儿童公共空间的社会决定因素》
Nathalie Roebbel女士首先强调了公共空间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必须要放到更大背景中讨论,当我们关注儿童健康和福祉时,应采用社会决定因素的视角。社会决定因素包括人们的出生、生长、工作、老年的环境,包括获取权力、财富和资源的途径,都会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差异产生影响。儿童因生理特点、社会行为特点,对社会和环境的冲击更加敏感缺乏韧性。为了儿童健康亟需来自地方的行动,通过城市公共空间政策快速、创新地应对健康需求,改善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尤其是“安居保障”将有效提升儿童健康和福祉,可以保证儿童内心的平和稳定,减少居无定所和不断迁徙带来的压力,稳定的家庭结构可让家庭成员更好地关注个人社会情感关系和教育等长期发展目标。同时给家庭提供基本法律服务支持其安居保障,还将给儿童带来更稳定的未来、促进社会的和谐融合,给儿童接受教育、获取交通资源、食物和学校资源带来益处。此外,拥有稳定的住址也是获取健康卫生服务的前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杨菡引导参与圆桌对话各位嘉宾围绕以下5个话题展开探讨:
01 → 话题1、中国导则与联合国导则在编制导则过程中最有挑战或者最具创新性和成就感的地方是什么?
对话嘉宾:付冬楠 + Thomas George
付冬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建设专项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 副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处 高级规划师
付冬楠副秘书长谈到在《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编制过程中的三点感受,第一,国内外导则围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凝聚共识,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建设原则。第二,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协同是中国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重要特点,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包括城市政府中涉及儿童发展的多个部门、以及央地的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都在为中国的儿童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因地制宜,国家层面导则围绕城市更新提出适儿化改造和新建空间的差异性路径;地方因城施策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实施方案,街区和社区因孩而异推进实施行动,是中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另一重要特征。 Thomas George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城市项目主管
Thomas George先生谈到在编制联合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过程中的挑战在于需要倾听各国专家的意见、采纳各方的想法、收集各国案例需要,再进行大量的调研形成最终的报告成果。而导则编制过程中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在于指导原则被广泛采用、在各个国家被落实。特别是中国,中国的指导原则与联合国同步进行,中国的经验也会是其他国家借鉴的榜样。
02 → 话题2 、在两个导则编制或者二位的具体工作中,如何理解及践行以“儿童的尺度”来规划和设计我们的城市,真正做到理解儿童,响应儿童?
对话嘉宾:张振山 + 邱红
张振山主任谈到从儿童角度来看待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空间有三个维度:第一要让儿童参与到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听取他们的意见。第二要更加人文化,以人为本,建设小街区;第三是要增加儿童需要的游乐、锻炼、安全设施。邱红从三个关键词出发谈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如何从儿童尺度出发更好的理解和响应儿童。第一个词是“换位”,即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是友好的。第二个词是“观察”,通过用眼睛去看,用设备去监测,来更好的了解儿童的行为特征和活动偏好。第三个词是“倾听”,通过倾听去了解儿童的想法,获得儿童的需求,弄清楚儿童的思维逻辑,弥补成人受限视角,从而为儿童更好的提供城市公共空间。 03 → 话题3 :如何通过空间与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用空间友好更有效地带动服务和政策友好?
对话嘉宾:Andrea Rossi + 张强 + 刘蕾
Andrea Rossi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社会政策区域顾问
Andrea Rossi先生认为首先要把儿童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不仅需要给儿童更多的空间,还要把最好的空间留给孩子们;其次要倾听,儿童可以直接的给出他们直观的想法,给我们更多启发灵感;还要关注儿童居住环境之外的区域,比如儿童怎么去学校、怎么在操场上玩耍。
张强处长结合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分享了徐汇滨江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的案例,并指出未来上海会在儿童友好城市推进过程中,把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打造更多更好的儿童玩乐的地方,从而让儿童在玩乐中得到更多学习机会,更多与社会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儿童茁壮健康成长。
刘 蕾
深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刘蕾主席对深圳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简要汇报。深圳从2015年底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目标,把空间建设作为儿童友好工作切入点、突破口,重点选取与儿童紧密相关的重点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制定了包括儿童友好社区等十大与儿童相关领域的建设指引,并从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尺度拓展建设儿童友好空间,未来还将针对城中村一些非正式住区开展补短板工作,通过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04 → 话题4: 怎么从儿童权利视角背景下理解儿童友好城市背景下的适儿化空间和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
对话嘉宾:Misaki Udea + 宗丽娜
Misaki Udea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社会政策处处长
Misaki Udea处长认为考虑儿童的权利非常重要,应该满足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孩子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和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同时,也要响应儿童的需求,为儿童提供平台,让儿童可以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反馈、监测政策落实,同时在项目落实过程中实施问责。
宗丽娜女士认为儿童和城市的关系应该是友好的,对于儿童权利视角下的空间建设,她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要以儿童友好政策统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高质量发展。第二,以儿童需求和儿童活动频次作为城市空间分类的主要标准。第三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模式应该是一个三角形,政策在顶端作为引领,空间和服务作为两个支点,中间是儿童权利保障,通过政策、空间、服务立体化构成内在逻辑,支持儿童权利保障,让城市空间更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05 → 话题5 :在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包括适儿化空间过程中,规划师如何更好发挥我们职业的优势助力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
对话嘉宾:孙娟 + 刘昆轶
孙 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
孙娟院长从思考儿童的独特之处出发,原来的规划建设更多强调秩序和规则的管控,现在发现对儿童来说,规划应该给他们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想象力。以儿童友好视角讨论项目时,最大的改变是过去我们讨论项目建什么,现在反过来是讨论应该留什么,让儿童有权利接触自然、本真的东西之后,选择未来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此外,童年最重要就是回忆,我们希望给每一座城市都能营造最美的上学路,那条路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改变,更是承载童年记忆和美好生活的场所。
刘昆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总规划师
刘昆轶副总规划师认为作为规划师,儿童友好工作的关键词是“行动”。规划师可以从三个维度开展行动:其一,从身边做起,从小微空间更新改造做起,比如中规院上海分院近几年改造出若干个亲子友好场所空间,并通过公益活动参与到上海市相关幼儿机构的微空间改造;其二,从每个项目做起,让儿童更多参与规划中来,倾听儿童诉求,为儿童规划设计友好空间;其三,积极参与地方或部委的儿童友好空间规划或导则的编制,引导城市的各类空间都能按照儿童友好的标准和原则去建设。
结束语
会议最后,主持人杨菡女士邀请嘉宾们用一个关键词表达对论坛主题的寄语,嘉宾们以“童心童趣,让空间更美好”、“一米高度看世界,儿童友好筑未来”、“更美好的童年记忆”、“所有儿童的利益最大化”、“行动,让城市空间更友好”、“倾听儿童就是倾听未来”、“关注品质”、“高质量的参与”表达了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美好期许。 杨菡女士在总结中说,今天论坛的主题围绕空间,英文是space,还有太空和宇宙的意思,把这个词和儿童联系在一起,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浪漫色彩。建设适宜儿童成长的空间,儿童才能更好的发展,充分释放他们的潜能。如果我们能够关注每个儿童当下对城市和空间的感受和需求,我们的下一代面向的未来征途才能是星辰大海。今天的会议是凝聚共识和促进共识的序章,期待未来大家能通力合作,让我们的城市实现儿童友好,全龄友好。 10
31
世界城市日
World Citie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