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道——链接城乡美好生活”主题论坛圆满召开

规划中国 2023-02-13

2022年12月28日,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市政绿化与景观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绿道——链接城乡美好生活”主题论坛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圆满召开。论坛邀请了国内在绿道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规划设计师、建设管理者,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探索绿道话题,论坛在线参会人数300余人。





开幕致辞

刘平星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副会长


刘平星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绿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一条条绿道的建设,逐步实现了推窗即见景、出门可踏青的目标,促进了绿色出行,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市政绿化与景观工程专委会要以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为指导,继续发挥优势,落实新发展理念,完善技术标准,总结推广经验,积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绿道,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半场主持人

刘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下半场主持人

赵路兴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市政绿化与景观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研中心研究员





论坛报告

《滇池生态绿道规划建设探索》

刘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滇池绿道与其它城市的绿道有所不同,是绿道类型中比较典型、复杂的一种,从空间上,既有城镇型,也有郊野型。从类型上既有滨水型、山地型、也有田园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滇池绿道承担着多种使命与期待,也成为协同滇池生态治理、城乡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在滇池绿道的规划建设中,秉承着辩证、治理、系统的思维,以绿道为媒介推进沿线的生态修复,创造大美风景,带动兴业富民,实现滇池绿道的综合整治,真正地成为环湖生态屏障、城市山水景廊、文化旅游长廊,擦亮高原明珠。

报告从生态本底、效果呈现、价值转化三个方面切入。第一:从生态保护与修复角度,提出以道修复生态。本质上还是要保证生态基底的质量。刘华副所长认为既要从大处入眼、研究先行,从系统上认知生态运行原理,从格局上加强控制引导,又要从小处入手,细分流域单元,注重理念、手法、材料、做法上的细致构造,真正做到修复自然生态。第二个切入点:从风景营造角度,提出顺道渐入画境。滇池的风景营造是幸运的,不同于一般的景观营造。滇池自身具有自然山水之壮美、生态原野之大美、历史人文之秀美、万物生长之和美,最关键的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首先是勤于发现美,自然是最美的风景,通过数遍探勘寻找最佳观赏视角,以轻介入的方式提供平台、郊野径等方式展现自然。其次,善于发掘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挖掘地域文化风景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再现历史风貌。此外,敢于创造美,合宜是最佳的创作,强调新景观一定要融于周边生态环境,不张扬,要低调的放在滇池环境中。第三个切入点:从市民获得感角度,提出链道·兴业·富民策略,强调从村庄复兴,分类引导建设;更新利用,激活存量资源;活动植入,释放美丽经济三个方面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连接人与自然——深圳绿道》

魏伟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总规划师/总景观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魏伟总景观师首先对深圳绿道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深圳绿道的建设成就离不开五大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一是前瞻性思考,针对城市建设导致的人与自然人为隔阂问题,深圳市历版城市总规都充分考虑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逐渐形成“一脊、一带、十八廊”的魅力生态骨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系统性规划,通过不同主体、不同级别、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绿道建设,深圳绿道建立了从省到市、从规划到指引、从策划到落地的完善机制;三是在地性特色,深圳绿道建设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了与山海同行、与公园相伴、与生活相随的几大特色;四是持续性进步,自2010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深圳将建成220公里的海岸绿道、330公里的山脊步道、550公里山海廊道、1000公里深圳碧道和3000公里深圳绿道;五是多元多样性,随着多年的绿道建设实践,深圳逐渐形成梧桐山绿道、龙华环城绿道等多个绿道品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魏总还对广受市民喜爱的环城绿道、人才绿道、海滨栈道、光明大顶岭绿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全面展现了绿道建设的效果和对城市发展与市民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他认为绿道是实现人与自然连接的关键要素,通过绿道建设可以促进人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同时能够带动生态修复、市民休闲,突出在地特色,激发城市活力,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


《绿道建设的相关思考》

季冬兰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季冬兰总工程师从绿道认知、国内绿道和武汉绿道的发展历程开始讲述,她认为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是城乡空间中最具活力和魅力的诱导空间。

2010年,武汉的绿道实现了从无到有,开启快速发展之路。针对武汉绿道的不同发展阶段,季总分别以张公堤绿道、东湖绿道、三山森林绿道等为例,提出绿道规划建设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出研究先行、创新设计、众规平台、文旅配合等可借鉴的点。

报告认为绿道规划建设实践应该突出五大重点。一是要综合统筹,多学科融合,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并举。二是要善于留白,生态优先,划分出保护区、缓冲区与建设区,实现人的需求与保护自然的兼顾。三是要满足功能,完善设施,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接驳,建设驿站和道路等。四是要学会等待,给设计者时间,给自然时间,顺应固有的自然规律,让景观自然发酵,真正做到融于自然。五是要理念更新,融入策划,综合考虑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人本价值等多重因素,保持长效性,雕琢或重塑出多物种、多元化、多模式的景观带。


《山水有道、闽都有福——福州的福道系统建设》

王文奎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

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福州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又有着2200年的建城史。福州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通过近10年左右的时间,在山水资源保护利用、城市蓝绿生态空间重构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持续建设了包括绿道和街巷步道在内的休闲慢行系统,探索了一系列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措施。人们通过各种休闲慢道,可以“看山、望水、走巷、忆乡愁”,感受“有福之州、幸福之城”。依托山水资源,通过山地步道、滨水绿道、城市巷道串联串珠公园、景观湖、大型生态公园,形成沿江、沿河、环湖、达山、通公园的城市特色绿岛链,构成福州的“福道”系统。

报告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层面,系统地讲述了福州休闲慢行系统的特色和建设历程。结合后评价,分析和总结了山体保护、水系治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各种类型休闲步道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并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对城市休闲慢行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更加关注交通衔接设施、服务设施、游憩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强化休闲慢道的在地性和景观特色,更加注重休闲慢道的夜景打造等可实施建议。


《从城市到社区,构建完整的绿道体系

——以三亚绿道规划建设为例》 

丁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 高级工程师


报告指出,三亚绿道从市域、城市、社区三种不同尺度绿道体系的建设共同构成三亚绿道系统,探索了一系列在地性较强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建设技术措施。在市域层面构建山海相连的绿道骨架,加强生态空间与城市绿地联系的同时利用三亚山水文化资源带动经济的发展,形成“一带两线,一廊多环”的市域绿道网络结构。城市层面串联整合城市绿色生态资源打造生态绿廊,以绿色空间为网络打造生活走廊,通过示范样本绿道建设,打造活力环廊。社区层面,通过对城市腹地现状问题的分析,激活原有衰败的滨水空间,通过退建还绿、拆墙透绿、硬质软化等多种改造修复方式,强化市民与自然的联系。通过三亚绿道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城市品质的提升,成为三亚城市双修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报告最后对三亚绿道的规划建设进行总结,对城市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措施:城市更新中的绿道建设要以线带点的“针灸”式修补方式成为老旧城区的修复亮点,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更新;协调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新需求,完善绿道的综合服务功能;通过绿道的线性、廊状、环状空间协调城市各类资源建设,整合多部门多专业及各类规划的衔接等。


《高原湖泊治理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

——以大理洱海生态廊道项目为例》

吕旺

云南建投基投公司 副总经理


做好高原湖泊的系统性治理,不断提升高原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是践行党的二十大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报告以大理洱海生态廊道建设为例,基于对洱海现状的研究评述,结合高原湖泊的系统性治理措施,分享了对洱海进行保护系统性治理的历程。结合洱海自然特色促进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的理念,洱海系统性治理制定了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整治八大系统性措施,进行了生态搬迁工程、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管网完善工程、科研试验地五大建设工程的建设。制定基于自然的运营管理项目,包括生态+乡村振兴、生态+文旅、生态+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制定分级分类的管养维护措施,包含绿化分级养护、湿地分级运维、设施维护管理、保洁分级方案等,尊重自然做功。通过洱海生态廊道的智慧化建设,建立廊道智慧生态圈、洱海生态廊道建设科普馆等智慧化项目,充分践行和实现洱海生态廊道“绿色道、健康道、经济道、致富道”的目标,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论坛总结

王忠杰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市政绿化与景观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院院长

绿道已经成为老百姓身边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生态肌理,是体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最有效的生态抓手,是城市绿色转型、高品质生活的主要载体。绿道不仅仅是展现城市魅力风光的风景空间,更重要是的是为百姓服务,贴近生活的重要服务空间。通过六位专家的交流,绿道从省域、市域、城市再到百姓身边的生活中,绿道都与我们身边息息相关。希望未来以绿道为载体,一起共同探讨以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提升为目标的绿色空间、交通廊道等市政相关环境规划建设,以实现未来城市绿色空间的转型和城市更新的转变,提升百姓幸福生活。

供稿单位:中规院风景分院.

  绿道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