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人物丨赵彦革:众木支天下,厚土定乾坤——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引言
“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细心,还要有预测未来危险的能力;我们不仅要通过准确的计算分析获取构件内力,还应结合施工、材料等离散性情况来综合绘制最终用于指导施工的施工图。”
本期受访嘉宾:
赵彦革 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设计一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建筑检测与评估中心主任、建筑工业化中心副主任、绿色建筑中心副主任
1
懵懂少年,歪打正着
高中时的我,属于听话型学生。除了读书和体育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爱好。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也是听从父母安排。当时,父母期望我能到首都北京去上学,大学毕业能有个稳定的工作。查阅招生简章后,发现北京交通大学的分数线和自己的成绩比较匹配,于是就报考了。高考成绩出来后,比预想的好,由原来的前二十名考到了县里第一名,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被分到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拿到交大录取通知书是高兴的,但看到土木工程系这几个字时,父母却是迷惑的,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行业的,也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幸好,我的高中班主任夏晓元老师给出了相关解释并极力推荐,这才解开了父母的顾虑。从一开始误打误撞的进入交大土木系,到今天按部就班的职业规划,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土木人的责任与担当。
2
学海无涯,唯勤是岸
学业上,我还算一帆风顺,在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简称建研院)读了硕士。期间,星星点点难忘的事情,大体为:
(1)大学的纸上谈兵是今后身经百战的铺垫。本科4年期间,有两件事印象深刻。第一件是上“画法几何和建筑制图课”的过程。该课程制图方面要求学生们用铅笔和尺子等工具在木质画板的白图上进行绘制。通过时间的磨练,训练绘图方法、速度、准确性等等。一般绘制完一幅图,要用几天时间,需要不断的用橡皮涂改和修正。当时刚好是夏天,学生们手上多会出汗,稍不小心就会浸湿了图纸,如果再用橡皮涂改,图纸就会显得特别脏。所以,画图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汗渍浸到图纸上。女同学们小心翼翼,但男孩子则粗心大意。几天后,女同学们都交上了干净整洁的作品,男同学们则多是脏兮兮的图稿,并且每个的脸上都带着五彩的道子。现在回想大家的作品时,充分表达着学生时代的我们对土木行业太多的敬畏和未知感。
第二件事是在大二时参加了北京市组织的高校物理竞赛。在竞赛答题时,平时自以为细心的我却犯了低级错误。当时,我答完题后,一遍又一遍的检查卷子,自以为问题不大;但临近考试结束时间时,猛然发现卷子后面还有很多题,一时脸色煞白、顿感不妙,然而铃声响起,我就这样懊悔的交上卷子。虽然最终获得了“北京市高校物理竞赛三等奖”,但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马虎大意会导致的错误。所以,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细心,还要有预测未来危险的能力;我们不仅要通过准确的计算分析获取构件内力,还应结合施工、材料等离散性情况来综合绘制最终用于指导施工的施工图。这也让我想起配戴着交大百年校庆的土木徽章上的内容:“土实木华,明德笃行”。
▲ 大学时期留念
(2)从泛舟到划舟的硕士之路。交大毕业后,顺利考上建研院攻读硕士,第一年的基础课我们被安排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学习。这一年,我深深感受到哈工大严谨的教学作风,非常感谢哈工大各位老师的孜孜教诲。这一年,我更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除了正常上课外,坚持每天都去校图书馆或黑龙江省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和文献;这样一直坚持了1年时间,几乎借阅了当时馆内所有相关资料,为硕士毕业论文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同时也在专业知识上加深了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这一年,不仅与建研院本届的同学,还与哈建大的同届硕士生们(从1系到8系)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谊;直到今天,大家都还在共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道路上合作和切磋。
第二年,从哈工大回到建研院后,我便跟随导师何广乾先生开始研究工作。当时的何老已80岁,我很幸运的成为了他的收官弟子。何老虽年事已高,但总是第一位到办公室的打工人,一杯茶一份报便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忙碌的工作,总是工作到很晚才离开。无论刮风下雨,天天如此。何老的敬业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凡学百艺,莫不有师”,何老常与我们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否退休;要永不停歇的工作,直至不能工作为止。他认为工作使人年轻,工作使人睿智。与何老共同工作的10年里,我从何老身上看到了老土木人的工匠精神,也坚定了我从事土木行业的信心。
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四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问题十分地繁难,责任十分地重大。——梁思成老先生的这句话始终伴随了自己从青年走到中年。
▲ 与导师何广乾合影
3
前人栽树、后人传承
硕士毕业后,我便留在建研院建筑设计院工作至今。建筑设计院对刚毕业的学生有师傅帮带制度,一般为2年。但幸运的我,遇到了多位老总指导,并长达20年。
▲ 与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原设计院院长)合影
第一位指导我的老总是原结构所所长、现设计院院长孙建超先生。与孙院长一同完成的项目有北京画院、华润橡树湾和成都来福士广场等。我从孙院长身上学到:1)结构计算分析的假定与工程实际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会有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做工程遇到事应勇担责任、不推卸责任;3)建筑设计行业是个系统工程,要想做好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要能协调多专业、多部门和多领域。
▲ 与孙建超院长合影
▲ 与孙建超院长完成的成都来福士广场项目
第二位指导我的老总是原设计院副院长邱仓虎先生。与邱院长一同完成的项目有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国贸三期和盘古大观等项目的施工图审查等工作。我从邱院长身上学到:1)做结构分析应基于基本的受力原理出发,适当条件下敢于突破规范;2)充分相信年轻工程师的潜力和能力。
▲ 与邱仓虎副院长合影
▲ 与邱仓虎副院长完成的CCTV新台址施工图审查项目
第三位带我的老总是结构专业总工程师杨金明先生。与杨总一同完成的项目有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朝阳广场和成都航天科技大厦等。我从杨总身上学到:1)做结构设计应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2)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做落地性好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 与杨金明总工合影
▲ 与杨金明总工完成的四川航天科技大厦项目
第四位带我的是结构专业总工程师诸火生先生。与诸总一同完成的项目有总参住宅项目、峻峰华亭和丽来花园等。我从诸总身上学到:1)施工配合中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积极配合解决;2)结构设计及施工配合中的所有资料都应留存好,以便不时之需。
▲ 与诸火生总工合影
▲ 与诸火生总工完成的峻峰华亭项目
最近带我的是建研院副总经理肖从真大师。与肖大师一同完成的有西安地铁上盖超限咨询项目、成都SKP和杭州SKP结构顾问项目。肖大师是集技术、管理和运动于一身,是全面发展的领导。我从肖大师身上学到很多,包括:1)在工作上严谨认真的同时,在生活上也要做到是个爱运动的人;2)做咨询项目应基于项目本体出发,综合设计、力学、材料、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给出最优建议,以推进项目合理建设;3)遇到任何问题和挑战,都应该保持必胜的信念,要能够披荆斩棘、勇克难关。
▲ 与肖从真大师合影
▲ 与肖从真大师跑步后合影
▲ 与肖从真大师完成的杭州SKP项目
4
斜杠工程师
我一直在建筑设计院工作,做结构设计工作是分内之事。但因为是隶属于建研院的设计院,也为我从事其业务提供可能。除了做结构设计方面外,我还从事着结构咨询、绿色建筑研究、装配式建筑研究、绿色建材、建筑医生等方面工作。
(1)结构设计:我已从事结构设计20年,也正好赶上建设大浪潮,参与了各种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其中包括住宅、办公楼、博物馆、医院、疾控中心、实验楼、学校建筑、厂房等。同时,我基于结构设计特点,及不同工作年限的心理状态,将结构工程师的心理状态分为四个阶段:
(2)结构咨询:咨询和设计是不分家的,两类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做了一系列咨询项目,包括结构顾问工作和结构优化咨询工作。做结构顾问的体会是,这份工作相当于以前行军作战的军师,要做好这份工作必须做到“出好主意、能够被采纳和各方均赢”三原则。关于结构优化工作,因部分咨询单位的不当做法,现在被误解为是在省钢筋和混凝土。其实,优化的本义是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给出安全、适用和经济的最优解。我们做结构优化时,坚持四个原则:安全、合理、质量和经济性,这也得到了所有参建单位的认可和支持。
(3)绿色建筑:有句俗语“要想生活过得去,就得头上有点绿”,开个玩笑。我是2008年院里在做绿色建筑相关研究工作中发现缺少一名结构工程师而被幸运的选中,这一干就是15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卧龙大熊猫基地项目,不仅因为该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三星级、住建部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Construction21 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奖,还因为项目建设的特殊性。该项目是汶川地震后由香港援建的项目,施工现场难度很大。我们第一次去现场考察时,一行人是从成都下飞机后乘坐汽车前往项目选址点的。道路是临时的,由震后山上的石头组成,非常颠簸。司机师傅在开车时,不时地仰头关注山上是否有滚石落下。万幸的是我们没有赶上滚石,不幸的是我们的汽车轮胎爆了。到达现场发现眼前竟然是满布草木的山地,没有人类的迹象。在这里建造建筑,就地取材是非常重要的,也让我意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杂志社特邀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赵彦革副总工,针对建筑碳排放,从结构方案设计、材料低碳设计、结构适变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解读,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 卧龙大熊猫项目建造前实景
▲ 卧龙大熊猫基地项目
(4)装配式建筑:从事装配式建筑方面大概是在2013年开始的,至今有10年。从最早的参观学习,到后面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再到装配式建筑研发工作。2015年后,国家及地方陆续出台相关发展装配式建筑政策,装配式建筑迅猛发展,我也在其中不断汲取和成长。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去德国考察预制构件企业,看到预制构件工厂内整洁的工作环境、全自动化一条龙生产设备、高达90%的无人化生产管理后,感到非常震撼,也坚定了从事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信心。后来陆续承接了一些列装配式建筑相关设计、咨询、研发工作,如北七家住宅、养老、张家湾地铁上盖项目的专项咨询工作,主编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评价标准》《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等标准。
(5)绿色建材:接触绿色建材是个机缘巧合,在一次与院里原建材所所长赵霄龙先生交流时,了解到建材领域的现状以及绿色建材对绿色建筑乃至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时,萌发了想从事的想法。可能是结构专业的思维,一直认为材料对结构工程影响较大,而结构的绿色性能与建材的绿色属性密切相关。2014年,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吹响发展绿色建材的号角。建研院成为全国绿色建材三星级评定机构之一,我也成为院内可以从事相关业务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后期,参加了一些列相关咨询、科研工作,近期参与编制了《绿色建材评价标准—预制构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钢结构房屋用钢构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现代木结构用材》等标准。
(6)建筑医生:该方面源于参与既有建筑的改造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了解到使用方的各种痛点及需求,再联想到给病人诊断的医生,便将对既有建筑诊断评估业务起名为“建筑医生”。设立骨科,主要服务于基础专科、主体结构专科、附属结构专科等内容;设立外科,主要服务外墙修复专科、门窗及幕墙修复专科;设立皮肤科,主要服务于建筑外保温系统及防水系统的修复及诊断;设立内科,主要对机电系统及末端的诊断及评估;设立创伤科,主要服务于受到了外界不可抗力的作用后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危害,比如火灾、地震、爆炸等。同时,科室间相互沟通和协作,来诊治综合问题。现已处理了大量工程问题,并通过经验总结,反过来指引新建建筑的结构设计,为完善设计提供新思路。
▲ 融科置地B座施工图设计
▲ 中科院天津生物实验楼施工图设计
▲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绿色咨询项目
▲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绿色咨询项目
▲ 主编《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评价》第一次会议情况
▲ 主编《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第一次会议情况
▲ 荣获2019年“建筑结构行业杰出青年”
▲ 荣获2010年度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
5
斜杠人生
很多从业者认为结构工程师是呆板的,结构工作是单调的。我在刚开始时,也有这样的迷茫。而在深入开展工作一段时间后,逐步喜爱这项工作,并以自身的角度给以活力。同时,单位的企业文化也为员工的多样性提供土壤,并给以支持。由此,我在工作的同时,也开启了斜杠人生。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我从小就和小伙伴们在田地里、山坡上嬉戏和玩耍。工作后,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事们一同娱乐。我一直认为要劳逸结合,要做会工作也会娱乐的人。儿童散文家冰心说过,娱乐与工作有同等的价值,或者说娱乐是工作之一部分。如许多游戏需要团队协助,例如,扑克和打魔兽等游戏,自己和团队也在一些业余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则更喜欢外出旅游。按照蒂姆.贝特里的“自然金字塔”理念,带着家人一年去外地一次旅行,一个月去一次森林,一周去一次公园或者河边,每天都要接触阳光、绿植。精彩的娱乐会使人生润泽,事业进步。
(2)我运动我精彩
我很喜欢运动,并享受其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经常打乒乓球、羽毛球,偶尔也会去跑步、健身、游泳等。打乒乓球时,最喜欢与潘主任打球,其击剑式打法,很有特点,也很有娱乐性。刚工作前几年,着迷于适合老人的保龄球,每周末的一大早就和伙伴们去球馆玩一上午,逐步打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小有成就感。后来,又喜欢上滑雪;经过几次的滑行,学会了刹车和转弯后,成功进入中级道,在速度和惊险下体验了什么叫速度与激情。铁托说过:“运动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力的重压”。现在,每到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便穿上装备,出去酣畅淋漓的运动一下。回来后感觉满血复活,继续工作。
▲ 荣获设计院羽毛球团体冠军
▲ 设计一院第一届乒乓球比赛暨党团共建友谊赛
(3)成人善事,其功更倍
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比较喜欢公益活动。工作后,在党组织的号召下,组织开展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如关爱地震灾害的孤儿,定期陪伴、教他们学习、一同包饺子、一起表演节目等;为西藏等偏远地区捐献物资,定期邮递一些生活用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希望工程绘制部分图纸,并指导施工;为特殊儿童进行关爱,提供必要的支援;当然,也少不了扶起摔倒的老人,并深刻理解那时的老人几乎都是无意识状态的。近期,总喜欢指挥交通,每次开车到了拥堵的地方,都下去一顿指挥,当然效果有好有坏。有个关于“三种快乐源泉”的理论,其中,帮助他人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做好事的确让人体验到快乐,也使生活充满阳光、工作充满激情。
▲ 组织“孤儿之家”包饺子
▲ 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捐赠物品,获得锦旗
(4)抗震救灾,风雨同舟
之所以把这部分单独拿出来,是因为既与我的工作密切相关,又有着特殊的经历。众所周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我当时正在成都工地现场开会,2点28分,听到外面有强烈的“轰鸣声”,项目总工魏爱生先生赶紧带领大家往外跑,事后听他解释是担心基坑塌了(当时正施工地下2层,地下室总共是4层)。当我们跑到街道上时,就看到塔吊不停的上下晃动,路灯也上下点着头。很快明确是地震后,我们一同开会的4人驾车往郊区跑,但可想而知,一路堵车,干脆放弃。晚上,慑于不停的余震,就跑到天府广场上,夜里已下起雨,就在附近的地下通道口站着,艰难地熬了一夜。第二天,实在是又困又乏,舍命跑回租房,在沙发上迷迷糊糊睡一会后,又多次被震到地上。16日,接到公司命令,前往德阳抗震救灾,我随北京来的9个小伙伴一同踏上前来接应的大巴。当晚,在德阳就被地震又上了一课,从接待大厅的蚊帐中一跃到室外,深感自然灾害是不挑人、随机重选的。这次救灾,印象较深的是三件事,一是我们两人一组从什邡的旧建筑走出时,其轰然倒塌,脸色煞白,心理后怕不已;二是我们想购买一些生活需要品时,超市老板看着我们穿着救援志愿者的迷彩服死活不收我们钱;三是当我从成都返回北京时,所携带物品超过航空公司要求可以携带重量的50%以上,但得知我们是抗震救灾人员时,直接免收费用。因地震时在本地及后面的现场救灾,回到北京后,有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对振动非常敏感,也经常过度反应。不过,每到相似时刻,我都时刻等待组织的呼唤,使命必达。
▲ 参加汶川抗震救灾
6
风雨土木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亦得,始终难守”。如今,20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和变迁,周围很多同志都离开了设计这个岗位,去了甲方或者其他一些挣钱更快速的公司或企业,甚至有很多一起工作的“战友”也由于身体的原因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些过往的人和事,也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要做好强大的心理建设和身体建设,不仅要在图纸上做正确的精准计算,同时身体也要做到不延误、不拖拉,甚至是不停止。强健的体魄是任何事物的基础支撑,包括事业和家庭。
在闲暇之余,我经常会琢磨所谓的土木精神,是什么?在合适的场合我也总是和同行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土和木在一起就是土木人的性格特征。土木人的“土”真是土到了极致,头戴安全帽,手拿图纸下工地,在没有成型的废墟上建造一墙一柱,一砖一瓦,我认为是钢筋混凝土的坚韧、岩石基坑的沉稳,让同行们一如既往地坚持在这个岗位上,其实,与我们土木人相处久了,会发现其实我们不仅接地气且充满活力,还团结友爱、热心互助,在业界我们是同事同行,更是良师益友,土木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君子”品质引来太多“志同道合”者的相聚。归根结底,土木文化需要代代传承,土木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因为我们每个土木人深信——土生金,木生火,土木人在一起一定是个个是金子,前景一片光明。
现在,我正在读清华大学2021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是学历的终点,也是职业的新起点。风劲帆满正当时,乘风破浪再起航。
▲ 与导师冯鹏教授和联合指导导师肖从真大师合影
7
个人简介
赵彦革,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设计一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建筑检测与评估中心主任、建筑工业化中心副主任、绿色建筑中心副主任。为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青年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地基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工程诊治与运维分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理事、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绿色建筑建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住房保障技术支持组专家;国家及北京市绿色建筑评审专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专家库特邀专家。擅长领域为复杂结构设计和研究、装配式建筑设计和研究、绿色建筑设计和研究等;先后参加结构设计及咨询项目100多项;绿色建筑方面的国家十二五课题、装配式建筑方面的国家十三五课题,主编或参编了20本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规范,负责了100多项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设计、咨询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30多项。
延伸阅读
“结构有约”第4期丨中国建研院赵彦革:谈谈新人薪酬体系和培养模式
图片来源丨除特殊注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丨高洪涛
原创转载请注意:原创文章48小时之后才能转载,且不能在文前和文中插入任何宣传性内容。在开头处应注明“本文来源:建筑结构(ID:buildingstructure)”。
推荐阅读
建筑结构·专访丨带穿层柱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及建议建筑结构·低碳专题八丨赵彦革:装配式混凝土墙板体系碳排放研究建筑结构丨金强国际赛事中心体育馆结构方案选型建筑结构丨购物中心超长结构设计的新技术
建筑结构·人物丨广东省院林景华:无结构不建筑——我的结构工程求索之旅
@所有人|《建筑结构》2022年大事记!感恩相伴,共赴未来…重要通知
【报名通知】4月12-14日 西安:第六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与城市更新技术交流会【报名通知】4月14-16日 西安:第十一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报名通知】4月19-21日 成都:第四届木竹结构设计论坛【报名通知】5月11-13日 杭州:第八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
【报名开启】5月12-14日 南宁:第三届土木工程计算与仿真技术学术会议
【论文通知】 10月18-21日 苏州:第九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期刊订阅】《建筑结构》2023年期刊征订正式开启!
参编邀请
钢结构钢材选用与检验技术规程
回弹法检测、激光扫描法检测
建筑消能减震装置认证标准
混凝土模块化建筑、装配整体式钢骨架混凝土结构
聚碳酸酯板屋面、建筑幕墙更新改造
钢结构性能化设计、高强钢混组合结构、大跨空腹夹层板
诚邀加入
"阅读原文"免费注册结构云学堂
点赞
在看
"阅读原文"免费注册结构云学堂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