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导读】氛围的营造——《建筑技艺》2023年3期
AT 2023 年 3 月刊
氛围的营造
建筑的创作,往往是建筑师面对种种复杂因素,根据自身经验,依赖直觉或体悟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在模糊、不确定中逐渐寻找内在秩序的过程。于建筑师而言,从无法言说的直觉到理性的考量,氛围的营造贯穿始终。本期“AT建筑”推出亘建筑的“丁蜀成校”,试图从不同视角剖析建筑师对空间氛围从设想到营造的过程。
与通常的全日制校园不同,丁蜀成校是以陶艺工场为核心的建筑群,是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的工艺学校,亦是向周边乡村社区开放的公共场所。大工场被置于校园中心,与小工场、展陈楼、综合楼围合榉树广场成为校园的核心与主轴;入口大香樟广场、服务楼及四方庭院、鱼骨状的教学楼布局则成为分居主轴两侧的次轴;主轴尽端的行政楼及榔榆庭院作为收尾,自成一体。由感觉出发,经逻辑调适的多轴线的聚落式组织,构筑起氛围营造的底层秩序。当不同功能的建筑被散落布置,穿行于每个庭院,既是片段的,也是整体的。手工业与工业化体系之间的精确调适,既暗合着紫砂手工技艺的温润感,又渗透着随植物、光线变化的岁月感。
这一氛围营造过程,也就是推荐人柳亦春所说的“起于感觉,落于类型,精于调适,归于温暖”。亘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范蓓蕾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在项目前期花了很大精力去寻找建筑内部的秩序和逻辑,看龙窑,拜访制壶人……培养一种感觉,更完整地理解陶文化。正是将身体投入到场地中,才创造出建筑内外、空间开合之间的愉悦氛围,唤起一种如制陶工艺般的沉浸感。
吴春花
AT建筑
从类型到氛围
——丁蜀成校
/ 范蓓蕾 薛喆 孔锐
调适的技艺
——品谈丁蜀成校
AT作品
交通物资仓库改造
——骨架与填充
/ 亘建筑事务所
一庭亭
——竹林边的会客厅
/ 亘建筑事务所
城事
敏感场地上的显隐与轻重
——东方明珠游船码头候船厅设计札记
/ 张斌
建筑师说技艺
在风景中自然地生长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游客中心设计建造散记
/ 康凯 朱巍
在地营造
——蒙京津冀青少年生态基地科普馆设计
/ 王丹 张鹏举
“亦传亦奇”的纪念性
——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设计
/ 邢野 高凡
AT 建筑
》从类型到氛围——丁蜀成校
范蓓蕾 薛喆 孔锐
亘建筑事务所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项目位于宜兴市丁蜀镇,是以紫砂手工艺培训为中心的成人技术学校。亘建筑希望赋予校园以符合其功能的整体氛围,并用类型化的方法,为每种功能赋予独特的空间。不同类型的建筑单体与丰富的植物配置,也塑造出丰富的校园环境。
》调适的技艺——品谈丁蜀成校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有别于惯常的轴线对称、布局严整的学校,丁蜀成校以松散的聚落式布局,营造了围绕“制陶工场”的低密度漫游式校园。大工场、小工场、综合楼和展陈楼,这4个最重要的单体被放置在校园中心,不同类型、尺度的建筑相对独立,与精心挑选的植物搭配形成了丰富又安静的室外空间。从制陶文化到陶艺工场,从类型到氛围,从工业体系到工业与手工业体系的结合,从结构到建造,建筑师以多样的巧妙调适创造了如陶艺般质朴、温暖的校园,也使其成为开展公众教育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AT作品
》交通物资仓库改造——骨架与填充
亘建筑事务所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项目位于上海市区,亘建筑事务所将原来的两栋多层仓库改造为办公空间。改造内容包括整体结构加固、增加层数、重新整理立面以及设备的整合。在功能的巨大转变中,设计希望保留建筑原有的结构特征,并让它们在新的背景中呈现出来。
》一庭亭——竹林边的会客厅
亘建筑事务所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项目位于浙江桐庐,作为一个乡村酒店的独立会客厅和餐厅使用。亘建筑事务所用两种不同的氛围塑造了客厅和餐厅空间。在建筑的一层,通过弱化建筑元素、家具和植物之间的层级,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在二层通过对风景的裁切,让外部环境变得抽象。
城事
》敏感场地上的显隐与轻重
——东方明珠游船码头候船厅设计札记
张斌
致正建筑工作室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东方明珠游船码头候船厅项目因地处小陆家嘴滨江前景环境的敏感场地,环境关联与空间感知中显与隐、轻与重的关系成为核心问题。设计以多方案比较推动选址落位、任务规模、空间形式、结构体系、构造方式、材料色彩等多项话题的共识与聚焦,最终达到了抽象的、非日常的视觉消隐效果。
建筑说技艺
》在风景中自然地生长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游客中心设计建造散记
康凯 朱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阐述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游客中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项目以应对地域气候的绿色建筑策略和因地制宜的低成本建造策略,展现了其以融入风景为核心的设计理念,营造了独具特色的室内科普展陈空间。
》在地营造
——蒙京津冀青少年生态基地科普馆设计
王丹¹ 张鹏举²
1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2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根据项目的场地、地形、气候等在地条件,设计综合考虑布局、建造、形态和空间的关系。梳理严寒地区科普馆的在地营造设计过程,并通过创造内部丰富的参观体验,引发参观者对绿色低碳理念的关注和思考。
》“亦传亦奇”的纪念性
——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设计
邢野 高凡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设计的核心任务在于梳理场地既有空间脉络和营造室内外纪念性空间,同时建构纪念主题所蕴含的传奇性,从借势、赋形、立意、建造四个方面阐述设计的思考过程。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 全媒体展示平台
AT建筑+
幕墙云讲堂
项目征集
推荐阅读
官方网址 | www.atd.com.cn
杂志订阅 | https://www.ytsjk.cn/store/s-2007
010-88375434(订阅)/57368807(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