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死没能咽下那口气!”保健品、纪念币拍卖、投资理财骗术“围猎”老人【揭露】中药饮片一边“吸金无数”一边屡登质量“黑榜”!

四川电台:消费全返是新传销还是新消费?云联惠涉嫌非法集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3568zhk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到死没能咽下那口气!”保健品、纪念币拍卖、投资理财骗术“围猎”老人

▲2月24日,廖永林(化名)展示自己购买的部分钱币和邮票。早在2010年,廖永林接到收藏品销售的电话,就此开始不断购买钱币、邮票、粮票、字画等收藏品,而购买时承诺的“回购”、拍卖从来没有成功过。据廖永林说,花在这上面的钱已经近百万了。 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58xjhwe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直到死的那天,66岁王权购买的大量钱币、收藏品也未能如愿拍卖。

“到死也没能咽下那口气。”王权女儿说。

王权生前至少在8家公司高价购买了收藏品或纪念币。销售员告诉他,一段时间后可以帮他将这些纪念币拍卖,获益巨大。

女儿有次听王权提过“想赚些钱留给孩子。”那是女儿生完二胎后的事儿。

六旬老人被骗百万元含恨离世

王权大量购买钱币、收藏品瞒着所有家人。

2014年底,女儿生了二胎,母亲前去照顾,王权独自居住在四惠附近。

女儿回忆,大概在2017年初,她曾听到疑似收藏品销售人员给父亲打电话,邀请父亲前去公司洽谈,他一口答应。当她询问时,父亲回答:“反正没事,去看看。”

王权从2012年查出胰腺癌,多次化疗、住院后,于2017年8月去世。女儿在房间收拾遗物时,才发现他至少在8家公司购买了收藏品或纪念币,花费180多万元。

在女儿印象里,王权是一个生活节俭的人,经常吃剩菜剩饭,有时还会捡别人丢弃的家居物件回家用。

为何花上百万元买收藏品或纪念币,妻子和女儿并不知情。

女儿有次听王权提过“想赚些钱留给孩子。”那时的王权还因患癌需定期化疗、住院,花费不少医药费。女儿猜想父亲为了减轻她的负担,也在想办法自己挣些钱。

但这些已入手的收藏品、纪念币再难以出手。

2017年6月份,王权脚都化疗麻木得没法走路了,还要去收藏公司,想把手中的藏品出手换钱,未果。

在王权的微信里,曾在去年7月联系一家公司的销售员,询问藏品什么时候能出手。但没有得到回复。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位销售员经常给王权发早安、心灵鸡汤、天气预报的信息。

那时的王权已是癌症晚期。1个月后,王权去世。

女儿在王权的手机里发现,有些电话号码没有备注,但几乎每天都会打来,而且有很长的通话时间。

女儿怀疑这些就是推销员。此后还有收藏、拍卖公司的电话打来,邀请前去购买藏品。

王权生前把所有购买收藏品、纪念币的明细记录在账本上,银行交易凭条也夹在其中。女儿根据这些信息找收藏公司退款,发现有2个公司跑路完全找不到了,还有3家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不退。

其中在百子湾的一家收藏品公司,王权购买纪念币花费近100万元。王权女儿拿着纪念币前去退款,对方称没有票据,不承认在此购买。王权女儿于是报警。

85岁的杨慧也陷入了拍卖公司的套路。她离异多年,为了做生意,她卖掉了房子,租房独居。

她从2016年春开始接触了20多家收藏品或拍卖公司。“什么也没卖掉,还四处交钱,欠了一些债。”她有点唏嘘,又隐约怀着希望,“这些公司都说我那两幅字可以卖到一二百万”。

但希望没能照进现实。

▲2月24日,八十多岁的杨慧(化名)购买收藏品的收据和凭证。这些收据和购买凭证上,公司名字要么没有,要么干脆就是一个姓,也没有公章。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老人执着买纪念币拿房抵押贷款

被骗的老人不止王权、杨慧。因执着买纪念币,68岁的张佩芳在家里引爆连番“冲突”。

9个月前,张佩芳在一家收藏品公司员工的介绍下,将自住的密云一套房子抵押贷款了100多万元,用于购买该公司的纪念币。家人及时发现后,保住了房子,但钱还得还。

为劝说张佩芳不再相信收藏品公司,家人甚至对她动用了武力——张佩芳的姐姐给了她两个耳光。

这让张佩芳感到毫无尊严。她认为,谁都不能理解她,“等(纪念币)升值了拍卖,到时候可以赚300多万。”

2017年5月开始,张佩芳在朝阳区SOHO现代城的北京燕文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听信业务员的“升值论”后分多次购买了钱币、纪念币。

这是一个曾被多次曝光的骗局——收藏品公司将低廉的纪念币甚至正在流通的货币,以高价卖给老人,鼓吹能大幅升值,同时许诺在一年或一年半以后帮助老人将购买的纪念币拍卖,获得更大收益。但拍卖只是幌子。

张佩芳买纪念币花了70余万,在业务员的建议下,她瞒着家人拿房去做抵押贷款。由此引发家庭“冲突”。

张佩芳和家人闹得最凶的一次,正是在这次“冲突”之后。

她为了还贷款公司的债,要卖掉女儿住的另一套房。女儿抄起凳子就要砸她,两人大吵一架后互相不再说话。

张佩芳的子女坦承,母亲被骗并不是第一次。

在张佩芳十多平的卧室里,床边的一排三层柜上,摆满了各种保健品的瓶瓶罐罐。这些瓶子上,白色、黄色、蓝色的标签标注着不同的功能,如保护心脏、调理血管、预防糖尿病等。其中一些保健品早已过期。

买保健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前。张佩芳在一次免费体检中发现血稠后,开始吃保健品调理。500多块钱一瓶,可以吃24天。

之后,她遇到过多位向她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听到该保健品的功效正对自己身体的症状,她就会购买。

没钱的她甚至会借钱买保健品。买得多了,她还得了好多特殊贡献奖。她还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理事,只因为花6000多买了该公司的产品。公司的人告诉她,等到公司上市,她就能持股,然后每年能分红。

所谓的“理事”其实就是核心会员,“公司上市”的承诺也是一年复一年,但张佩芳并不在意。倒是公司每年一次的免费旅游,她每次都去,一次去个几天,回家时又带回满满一袋保健品和小礼品。

家人说她买保健品已经“疯了”,她反驳说,现在身体没有大毛病,完全是吃保健品的功劳。

在她的保健品里,一些保健品查询不到产品批号,或是被夸大功效。

2017年,山东新亮律师事务所济南市民间老年人防诈骗维权中心的一份《老年人法律观念及维权意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受访者中32.6%的老年人曾遭遇过诈骗,其中,营养保健品诈骗和投资理财诈骗为主要诈骗形式。

有观点称老人容易被骗源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重案组37号探员自2017年以来采访了多名受骗的老人,其年龄在55到85岁之间,文化程度大多比较高,有退休干部、教师等。

从各案例看,骗子一般利用老年人接受社会信息少、防骗意识低,同时爱贪图小便宜的特点,实施诈骗。比如先免费赠送米、面等小物品,熟络之后再将老人骗到店内高价购买纪念币、保健品等。

对于老人频频落入保健品和投资理财骗局,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陈绍建说,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无用感,一旦感觉自己没用了,人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所以才会想着投资理财,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想通过“投资”帮子女赚钱。但老人对一些新兴的投资理财并不是太懂,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另外,步入老年后,身体各机能下降甚至出现问题,出于对死亡的恐惧,“生”的本能就会被激发。因此,当骗子以保健康为名向老人推销保健品时,老人会较轻易地相信。

▲2月24日,八十多岁的杨慧(化名),正在接保健品销售人员打来的电话。由于年龄大,健忘,杨慧甚至记不清在哪里买了什么,许多收据凭证更是找不到了。而购买的收藏品好些也找不到了。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推销员为打动老人直接叫“爸、妈”

在老人被骗的各个案例中,“闺女”“儿子”的身影频繁出镜。

但他们只是视老人为“猎物”,在取得老人信任后进而行骗。

“如何获得老人信任”“研究老人的心理”也成为一些公司业务员的上岗培训课程。

重案组37号探员此前在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暗访时,公司培训员工多次强调,要注意关爱老人。“到老人家里,提点水果,到了扫扫地,走的时候带上垃圾。等你要卖货的时候,他还好意思不买吗?”

员工很注意维护与老人的关系,白天上班时,他们会站在菜市场门口发礼品领取单。见到熟悉的老人,会上去热情地打招呼。有时还会对老人撒娇,“去一下吧,给我捧捧场。”

一篇《骗子自述:我是怎么骗老人“心甘情愿”买保健品的》文章,则用大段篇幅讲述“如何获得老人信任”。

“我们一般不叫他们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文中这名曾经的保健品销售员说,为了研究顾客,每天晚上6点闭馆就会召开长达5个小时的会议,四五个人琢磨一个老人,专门针对他们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第二天的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话题,有时候会细致到,见面第一句话和老人说什么,老人作出不同情况的回应后,又该如何应答。

该保健品销售员说,当一个老人成为顾客的时候,我每天有8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买菜、帮老人做饭。老人在家很孤独,天天去看他,每天给他送些水果,陪他聊天。老人都把销售员当成了亲孙子。老人家里断水断电,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销售员。晚上老人病了,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也不是他的孩子,而是销售员。

这名销售员回到老家后,发现奶奶被同行拉去购买保健品。“我第一反应就是劝她不要买,可奶奶不听,我最终没有坚持,显然,那个销售员对她足够好。”

张佩芳至今仍觉得保健品销售员王岗对她很好。王岗也认了张佩芳做干妈。

重案组37号探员此前采访纪念币骗局时,65岁的受骗者孙林(化名)说,他是通过电话邀约去收藏品公司免费领纪念硬币,认识了公司销售员杜某。此后的一年间,他经常接到杜某的电话、短信,不仅是劝其再来公司领纪念币,还会嘘寒问暖,碰上他身体不适,更是会叮嘱“好好休息,注意身体”。

去年11月,重案组37号探员在朝阳SOHO现代城D座一家收藏品公司门口看到,一名女性销售员挽着一名老人的胳膊,举止亲密地不停劝说老人购买纪念币。老人笑着点点头。

除了获取老人的信任,销售人员还会刻意离间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一位老人的女儿也向重案组37号探员反映,母亲在燕文堂购买钱币后,她无意间在楼道中听到销售员对母亲说,千万不要告诉家人,你的女儿肯定不会同意,况且也不懂。

▲去年9月7日,SOHO现代城内一家收藏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向一位老人推荐纪念币套装,房间的墙上也贴满了各国的钱币样板。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独居空巢老人成骗子“优质客户”

在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上岗培训中,这类老人是他们潜在的“优质客户”。

张佩芳目前与老伴居住在密云的一套两居室,女儿住在附近另一套房。儿子住在城内,一两周回来一次,吃顿饭就回城,平时的交流都是些家常话。

张佩芳的老伴喜欢打乒乓球,有自己的爱好。而她没有,除了打扫卫生做饭,平时出门最多的就是去各种保健体验店坐坐。

她家附近有多个保健品体验店,常有免费领鸡蛋、面等小礼品的活动。张佩芳去得多了,和一些业务员也就熟了。

张佩芳儿子说,母亲看很多推销员都来自外地,“不让人挣点钱怎么行?”她非常心疼他们,甚至把自家被子送给一位关系好的推销员。

杨慧一般在过年时才会见到子女。女儿是全职太太,女婿很忙,她不愿去添麻烦。儿子家的房子较小,没有客厅,她也不愿意去。她租住在良乡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一个人住。

因为平时与子女沟通少,不少老人购买保健品或收藏品、理财产品时,家人并不知情。

有被骗老人的子女坦言,平时对老人缺乏关爱,也不是太清楚老人日常的动向。子女的缺位,导致骗子有机可乘,通过关心“取代”了子女在老人心中的位置。从而让老人一步步陷入骗局不可自拔。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陈绍建说,骗子是聪明的心理学家,从一些案例可以看到,骗子代替了父母在心里对子女的要求和需求。也正是因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才给骗子钻了空子。

他建议,当发现老人被骗后,子女不要埋怨父母被骗,而是应该多去看看父母,想出一些事情让父母做,让父母有价值感,让他们感觉能够被人需要。

▲2月24日,昌平天通苑北某公寓内,廖永林(化名)正在整理自己购买的收藏品。 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5家被曝光收藏品公司被查

老人频频被骗也引发社会关注。

2015年,天津中医大学几名学生对全国四个地区400位老年人发放《孤独感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2%的老年人处于高度孤独水平。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丧偶等都成为老年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同年,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对1万名老年人开展的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成为老年人被骗的重灾区。

该中心负责人卢明生律师说,对于被骗的老年人来说,大多数人的家庭关怀不够,家庭关系相对较淡,很容易被骗子给引诱过去。一旦老人投入第一笔钱,就意味着被骗的钱会越来越多。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苏怀东律师认为,应通过新闻媒体、社区街道、司法机关,多方联动,加强法律宣传,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及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理财风险识别意识;加强对中老年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从实际出发,规范、简化执法机关报案、立案、受案流程,方便老年人报警。

卢明生也认为,老年人被骗已不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工商、公安等部门还应加大打击力度。

在张佩芳、杨慧等老人所在的社区,尽管时常进行防骗宣传,但居委会表示无法实时监控到老人动态,或者因为老人过于固执,很难让他们意识到被骗。

北京市房山区西潞大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穆女士介绍,为防止老人受骗,社区张贴不少宣传画,介绍各种骗局。此外,每月举办两次讲座,邀请银行职员、社区片警讲解,告诉老人如何防骗、受骗后应该怎么做。对于一些常见的骗局,社区广播也会进行提醒。

“但居委会人力有限,不能跟踪到每个居民家里。”穆女士说,一些购买收藏品、保健品的老人,不到发现自己受骗不会告诉其他人,居委会确实也无法实时监控到老人的动态。

北京市北京市密云区檀城东区社区居委会张主任表示,听说过张佩芳收藏被骗的事,居委会还去进行了劝说。“一直在做宣传,也组织了社区活动进行防骗安全教育,下发宣传资料,也有张贴宣传画。”

张主任说,“有些打着环保旗号卖产品的,我们都不接待,对于保健品店也提醒老人不要参与。”社区居委会做了这么多工作,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有些老人过于固执,很难让他们意识到被骗。

一位保安说,去年底这几家收藏品公司被曝光后,警方曾来查处,带走了一些工作人员。目前这些公司所在的办公区处于待出租状态。

在重案组37号探员采访的过程中,现代城其他的收藏拍卖公司仍不断有老人进出。

(文中王权、张佩芳、杨慧、廖永林、王岗为化名)

▲2月24日,廖永林(化名)向记者展示自己购买的部分粮票。 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新京报记者赵朋乐 实习生 田为 严依依



【揭露】中药饮片一边“吸金无数”一边屡登质量“黑榜”!

摘要

       随着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中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药饮片却频频登上质量“黑榜”。记者在多省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国中药特别是中药饮片产业虽然整体质量有很大改观,但是不合格药品的曝光频次依然不少。

  屡上“黑榜”是否意味着中药饮片安全性问题凸显?中药饮片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 一边“吸金无数”一边屡登质量“黑榜”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中药产业正在迎来其最黄金的发展期,市场对中药饮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1-9月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中,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加工,增速为17.20%。

  然而与此同时,中药饮片不合格问题却屡屡被曝光。2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称,标示为江西樟树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61家企业生产的65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而就在不到半个月前,食药监总局通报的《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公告》中,有17批次不合格药品被曝光,全部都是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体现着我国中医学的智慧。随着中药饮片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已成为中医学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记者梳理发现,中药饮片问题主要涉及农药残留量、性状、含量测定等检测项目不合格,其中不乏知名药企生产的常用药材,包括砂仁、党参、白矾、板蓝根等多个中药饮片种类。

  2017年5月15日,甘肃省临夏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联合公安机关一举捣毁一处无证生产中药饮片窝点,当场查扣中药饮片225种、2808.41千克,中药材10.23吨,货值金额共计25.2万元。经查明,当事人何某无证生产中药饮片的窝点前身为临夏市茂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因其未通过GMP认证,私刻“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仙鹤中药饮片加工厂”“甘肃康盛堂药业有限公司”印章、检验专用章,伪造打码器、账本等非法生产中药饮片,并进行销售。

  “食药监总局通报的问题并非个例,反映了目前中药饮片领域确实存在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问题。”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总队副总队长景锋说。


✚ 标准落后、流通环节长等问题凸显  

  记者调查了解到,标准落后、流通环节长、“小作坊”遍地等,或成让中药饮片屡屡登上质量“黑榜”的原因。

  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邱智东认为,目前关于中药材的有些标准比较落后,比如吉林省的中药饮片炮制标准是1986年制定的,已经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标准落后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产业的推进。

  “比如赤芍,在标准里没有写具体的参数,如烧制的温度、时间、性状等,导致生产企业没有参考的依据和标准。”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于鹏说。

  现行中药饮片监管手段也不够精准。“目前主要还是依据西药理论,检测中药饮片中的各种化学成分。”邱智东说,中药饮片采用的是传统的中药理论和炮制办法,西药的理论和检测办法并不完全适用。

  中药材天地网智库专家刘红卫说,中药饮片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参与者众多,环节复杂。这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监管,也屡禁不止,“按起葫芦浮起瓢”。而且,打着产地初加工名号,实则进行中药饮片加工的“小作坊”也并不少见。而在广大中药材产区,这种初加工现象更为普遍,它们以低成本和便捷的优势,支撑着不少中药饮片的生产供给。

  “有的中药饮片在出厂时抽检合格,但是由于流通环节过长,控制不严格,在下游企业抽检中也出现了灰度、湿度等指标不合格。”景锋说。


✚ 链条有待“整体提升”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提升中药饮片质量不是某一个环节的事,亟待行业全产业链的提升。目前,中药饮片的源头管控亟待加强,如何确保药材种植、流通的源头安全,是保证中药饮片安全有效的重点。

  “中药饮片源头质量控制薄弱,流通中间环节过多。如果上游种植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乱打农药,中游生产加工炮制方法不对,下游流通受到污染等,都会造成质量问题。因而,必须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的管控上破局。”刘红卫说。

  中药饮片生产相关企业也需要加强自律。“例如可以通过改进中药饮片包装袋设计等,避免流通过程中被污染导致的质量问题。”景锋说,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改变传统采购中药材的方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强对原产地供应渠道或者基地的建设管理,严格把控质量风险。

  “品质和口碑对中药行业是否能长久生存十分重要,我们必须严把质量关。”吉林省北药药材加工有限公司制药厂厂长夏秀杰建议,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把住入口关,发现假冒伪劣当场焚烧,不让其流入市场。

  我国中药产业正在迎来其最黄金的发展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同时,中药产业自身转型升级成为应时之需。邱智东认为,需要抓住当前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机,逐步完善标准,扶持规范的企业,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在完善监管的同时,也要改善不合理的标准,一抓一放,让中药饮片行业既有安全保障,又有发展空间。”邱智东说。

  有专家也建议,探索建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加强中药材溯源体系的建立,尤其是依托中药材的产地源头,建立一批集生产基地、初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为一体的中药饮片保障体系,变分散加工、分散储存为集中加工与仓储,全方位助推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

有问必答:

预警丨云支付一年交易额20亿元,云付通“经营异常”消费返利模式引争议

央视揭秘“消费全返”一个月吸金10亿,实为新型传销!云付通“云返汽车”消费全返究竟如何赚钱?

“正宇公司”“乾易通”

【曝光】投资69800,就能挣1040万?

MBI(张誉发)的本来面目

【权威】耒阳金融办提醒,MBI、MFC传销骗局 别再上当了!

揭秘 | “硕利科技”变身“核控科技”,冒充国企大肆行骗被打脸!

【聚焦】诱以高额比特币传销吸金逾半亿

【投稿✔曝光✔咨询✔小编联系电话微信18679505701邮箱466508989@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