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缺了父母的爱,成为了同性恋——也谈同性恋扭转治疗

小铁 北同文化 2020-08-18
人在一生当中,难免要花钱买教训,缴纳属于自己的智商税。我周围许多朋友会吐槽自己爸妈,不知道在哪里就购买了一听就不靠谱的保健产品,或者是来自淘宝,微信,拼夕夕上的一些三无产品。对于同志社群的伙伴们,我们除了担心以上这些问题,还要担心爸妈会不会被忽悠,购买价格昂贵却害人不浅的“性取向扭转治疗。



上周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传出广州一家叫“达明中心”的机构关于“转变性倾向”业务的宣传文案。该文案称“达明中心有着成功的方法和案例”,并且已经找到了同性恋或双性恋等问题的根源,“多与原生家庭及成长环境有关。”该中心找到的同性恋问题的根源为:1.对某一性别的特质,因缺乏而渴求。2.对父/母的恐惧阴影。3.进入了错误的家庭角色位置4.其他根源
达明中心宣称“性取向问题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根源,但基本上都由从小的成长环节及原生家庭因素所造成,而且是多个根源交错在一起形成。达明中心还列举了数个因为家庭关系不良导致同性恋的例子。当中,他们举出一个缺乏父爱的例子——“父母在我不懂事时就离婚了,我跟妈妈生活······但身体确实对男生才有性欲。同时,该中心分析道,“这是当事人的生活环境中,因父亲问题造成了他对男性特质的“缺”,内心中产生对男性特质的亲近与渴求的需要。这是造成其性取向问题的关键。最后,该中心得出结论:“要成功解决性取向的问题,改变同性恋,就需要到达明中心做个案。”达明中心的同性恋扭转治疗可不是一项慈善事业。该中心提供的性取向扭转治疗的费用很高,大陆人士需要16万,外籍人士需要16万美金,并且达明中心只有一位老师有这个技术、方法及经验来改变此类问题,老师的做个按时间需要排期,因为预约个案时间需要提前至少一个月。看来这个业务还是相当火爆的。

前几日,同性恋亲友会的负责人阿强致电该中心,询问了“转变性取向”业务的相关信息,对方感觉阿强来者不善,表明“不接受记者采访”,旋即挂断电话。而后一位河北的公益律师Tiger也向相关机构投诉了该机构。3月24日,笔者登录该中心的网站,发现已经找不到和“性取向扭转治疗”相关的内容了。


 

01

中国的同性恋需要被扭转吗?


虽然当代的科学研究仍然没有给出我们一个关于性倾向成因的确定答案。目前也没有全球统一的数据说明性少数人群的人口占比究竟有多少。美国著名的性学家金赛在1948年发表的著作《男性性行为》中写道:长期以来,人们从生理、心理甚至灵魂与智慧等方面,把“同性恋者”描绘成一种与“异性恋者”全然不同的人,为了科学的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总人口中,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和实施频率,也必须知道在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同性性行为与其他类型性行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之中。我们的调查表明,许多人的性行为并不是非此即彼。当然有绝对同性恋者和绝对异性恋者,但是人口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是两类性行为都有。有人这一类性行为多,有人那一类多,也有人两类相等。为了弄清问题,我们可以把从绝对异性恋者到绝对同性恋者的中间过渡状态化分成7个等级。”


根据金赛的调研,有10%的介于16-55岁的受访美国男性“或多或少在三年时间内至少完全是同性恋”(在评级5至6),7%的受访单身女性(介乎20至35岁)及4%曾经结婚的女性(介乎20至35岁)在这三年时间被评级为3)。2至6%介乎20至35岁的女性,或多或少是完全同性恋。1 -3% 介乎 20 至 35 岁的未婚女性是完全同性恋。金赛量表是一个用于定位某人的性倾向的量表,其把个人的性经验和心理反应皆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并以此把人分为0-6级:0代表绝对的异性恋,6则代表绝对的同性恋。其后金赛再额外加了一个X级,用于代表“对无论那一个性别都没有社会性反应或性活动的人”,后来学者以其代表无性恋。金赛等人最先于《男性性行为》中对外公布这个量表,在后来的《女性性行为》中也起了辅助作用。而根据2017年Gallup的调查显示,美国有4.5%的人口是LGBTIQ人群。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多元的性存在和性文化。从人们耳熟能详的“断袖”、“分桃”,到文学作品当中同性恋情相关的故事,如《聊斋志异》当中的狐仙封三娘与范十一娘相爱,《红楼梦》当中的冯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性少数相关的议题从来都不是西方舶来品。早在2005年,刘达临、鲁龙光的著作《中国同性恋研究》,当中就有2000多例关于同性恋的调查分析,2016年,北同中心和北大社会学系开展的调研当中,也有一万多样本来自中国的性少数群体,根据著名性学家李银河的推测,中国的同性恋数量在7000万左右。

同性恋群体,在古代从未被认为是有“精神疾病”。被病理化仅仅是近100年的事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的权威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已将同性恋去病理化。然而, 一个长期生活在灰色地带,如此庞大的群体,自然吸引了一些“剑走偏锋”的恐同投机分子。

02

为何同性恋扭转治疗在中国层出不穷?


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在《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将同性恋从人格及行为障碍的名单中删除;2001年,我国的精神病分诊手册CCMD-3已经把同性恋从性心理障碍当中删除。然而中国仍旧存在针对同性恋的扭转治疗。扭转治疗是指:任意追求改变一个人性取向的实践。这包括改变行为和性别表达,或者消除或减少对同性的性/情感上的吸引及感觉。扭转治疗不包括如下心理治疗:(A)提供来访者接受、支持及理解,或使来访者更容易应对、获得社会支持、探索及发展自我同一性,包括无关性取向的,用于阻止或应对非法行为或者不安全的性行为的介入;(B)不去尝试改变性取向(Senate Bill No. 1172, California legislation information)。2014年,一名男同性恋者小振来到重庆“心语飘香”接受第一次的付费“同性恋矫正治疗”。“心语飘香”对小振进行了催眠和电击治疗,但这些过程并不能让他变成异性恋,反而让他时常精神紧张,更害怕自己被别人歧视和伤害。小振后来向北京法院起诉“心语飘香”和百度对他健康侵权、人格侵权,要求“心语飘香”和百度赔偿他的经济损失,并公开道歉。今年5月14号,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宣布立案受理。这是中国同性恋抵制同性恋扭转治疗第一案。然而,这次案件胜诉之后,更多的同性恋扭转治疗转到了暗处。2014年,北京同志中心的志愿者前往北京“国奥心理医院”接受扭转治疗,在前几次的会谈当中,国奥心理医院的心理医生号称能够“让同性恋者弯着进来,直着出去。”他们甚至有一个黑科技仪器,通过手握金属棒,测出你的染色体状况,从而判断你是“真性同性恋”还是“假性同性恋”。2015年,我再去该心理医院“接受扭转治疗”的时候,也许是我的演技太差,该医院的员工在电话当中声称可以进行扭转治疗,并有许多成功案例,面对看起来“特别有主见”的我,咨询师转口称“我们不提供扭转治疗。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们可以来帮助你。”然而,后续仍然有人向中心反应该医院存在扭转治疗。

性取向扭转治疗的可怕堪比小强,我们在明,它在暗,消灭了一窝,其他地方又可能冒出来。此外,性取向扭转治疗也如同小强般,有不同的品种,有的披着心理咨询的外衣;有的披着精神病治疗的外衣;像达明中心这种,兴许他们也听说了中国曾经有心理诊所因为开展扭转治疗被告上法庭,他们称自己提供的服务是“解决问题”,而非心理咨询;还有的扭转治疗则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在中国,我们也有披着跳大神外衣的扭转治疗存在。

2013年,中心的志愿者团队做出一份《同性恋扭转治疗调查报告》,针对4名参与过扭转治疗的同性恋者开展了质性研究;2014年,中心联合中科院心理所发布了《中国同志心理健康调研》,在1653份样本当中,有18人曾经接受过扭转治疗。有超过52%的人曾经听说过同性恋扭转治疗。根据以上两项研究的结果显示:1.迄今为止的扭转治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厌恶疗法,甚至还有利用药物、电击等具有身心伤害的治疗方式。2.样本当中没有受访者因为扭转治疗改变了其性倾向,许多人停止治疗是因为治疗太痛苦,让自己无法忍受。而过往来自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数据则显示了多个成功的扭转案例。3.绝大多数的扭转治疗亲历者,都是因为被父母所逼。其中有一位受访者称其母亲宁愿他是强奸犯,也不愿意他是同性恋。近些年,北同中心通过开展同志去病理化相关的工作,接触了心理学和精神医学行业内许多专业人士,我认为,中国存在扭转治疗的情况和西方大不相同。在西方,许多扭转治疗是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的,如前几年大热,后来创始人被曝是深柜男同的“走出埃及”。在中国,存在针对同性恋的扭转治疗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国仍然存在着针对性少数人群的广泛歧视。虽然近些年性少数人群在中国社会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性少数人群遭受的歧视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体现。在政治生活方面,性少数的婚姻权,相关的医疗权益仍然得不到保障;在经济生活方面,性少数的平等就业权难以得到保障,绝大多数性少数者生活在暗柜当中,许多性少数者曾经遭遇职场歧视;在文化生活方面,性少数相关的文化产品仍然受限于中国现存的文化审查制度,在主流媒体当中,尤其是电视媒体当中,仍然无法看到性少数相关的资讯。此外,在教育当中,多元性别教育仍然没有受到重视。绝大多数人对于性少数群体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性少数群体内部,都有很多人不具备多元性别相关的知识。对于性少数人群而言,许多人仍然怀着“恐同内化”,不敢出柜做真自我;对于性少数的家长而言,绝大多数的家长仍然无法接纳自己的孩子是性少数,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当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是性少数之后,通常会认为孩子是生病了,需要去治疗。
2.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当中缺乏多元性别相关的内容虽然2001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同性恋的去病理化。这部分内容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当中并没有得到足够多的体现和重视,在过去的二级咨询师培训上,仍然可以看到关于病理化同性恋的内容。心理学相关的教科书当中,也仍然存在病理化同性恋的内容。在这样的受训背景下,绝大多数的心理咨询师,在没有额外学习多元性别知识,学习针对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咨询的课程的情况下,是不具备胜任力的。即使咨询师怀着友善的态度对待性少数的来访者,也无法确保咨询师可以为性少数的来访者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肯定性的心理咨询服务。2014年,根据中心开展《心理医师和精神医学从业者对性少数态度调查显示》,有14%的心理或精神医学从业者支持同性恋扭转治疗,有50%的心理咨询师与精神医师不知道如何对待性少数的来访者。

3.精神医学和心理行业缺乏对行业内存在的同性恋扭转治疗问题的监管。

在国外,许多国家明令禁止扭转治疗。如巴西、马耳他、厄瓜多尔、德国、乌拉圭、瑞士等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针对同性恋的扭转治疗。而加拿大、美国等国则在部分州实现了对扭转治疗的禁止。在美国、英国,虽然没有法律在全国层面禁止扭转治疗,该国的行业协会都针对扭转治疗进行了发声,并且制定了针对性少数来访者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规范。

在中国,目前只有在心理咨询师注册系统的伦理守则当中提出了禁止针对来访者的性倾向的歧视,并没有一份具有全行业约束力的文件提及禁止同性恋扭转治疗。

自2014年中国的几例与反对同性恋扭转治疗的诉讼,依据的都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非与精神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



03

如何在中国消除同性恋扭转治疗


同性恋扭转治疗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性问题,要将其连根拔起,需要从不同层面各个击破。接下来我将引用《2013扭转治疗报告》当中的内容说明如何消除扭转治疗。(如需获取全文请在后台留言)


1.对政府主管部门的建议

2013年5月我国正式实施了《精神卫生法》,这部法律的实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规范设立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相关机构的准入门槛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从事本应该由专业医疗机构才可以进行的心理治疗的机构。他们往往通过网络等媒体宣称自己可以治疗包括“同性恋扭转治疗”在内的一些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在进行的同性恋扭转治疗中所采用的方式也包括药物治疗、物理行为矫治等一些有损患者(来访者)身心健康的方式,这些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访者)承受了很多身体、心理伤害和经济损失,最终没有得到症状的改善。国家相关卫生监督部门应该对这些非法机构加强监查力度,受理群众举报,对不符合医疗从业资格的有关人员予以严惩。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媒体和出版物的监督检查力度,杜绝涉及非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机构刊登广告,进行虚假宣传,造成不良后果。切实保证同性恋群体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卫生行政机构和工商注册机构应联合起来加强从事精神治疗和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门槛,严格审核相关设立资料,必要时应建立准入制度和强制认证制度。根据《精神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心理健康促进、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建立投诉解决机制,给予已经受到伤害的患者(来访者)必要的救济渠道,对于确属超范围经营的咨询机构和个人严格查处,违反相关法律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专业精神医疗机构中存在的治疗不规范现象,卫生行政主管机构要予以制止和指导,规范其治疗行为。

1.2完善《精神卫生法实施细则》,严禁对18岁以下青少年进行扭转治疗

主管部门应参考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完善《精神卫生法实施细则》,任何机构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禁止对18岁以下的“患者”进行同性恋扭转治疗,制定对违规实施治疗的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1.3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多元性别化理论培训

同性恋早在2001年我国实施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删除,但时至今日,在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和医学生的《精神病学》等教材中仍有将同性恋归为精神疾病或变态行为的表述,造成很多专业人员学习和咨询(治疗)中的困惑。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相应专家学者对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同性恋现象进行科学的调查,真实了解这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科学地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对一些明显过时的内容予以删除,加强精神、心理相关人员的科学培训。

在精神科医师培养计划中有针对性的加入性少数人群心理咨询的内容,在执业医师考试中加入必要内容。对于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考试应提高报名条件,在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中加入性少数人群主要心理问题咨询的案例和知识内容,在资格考试中设置相应的题目进行考核。


2.对精神(心理)卫生从业者的建议

2.1 参加多元性别理论培训,避免心理服务中的性取向歧视

有志于从事同性恋人群的心理咨询人员和精神卫生从业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性少数人群方面的了解和知识,接受必要的性/性别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从业人员,应主动参与到弱势群体权力维护的队伍中来,加强自律管理,坚决不参与有损同志人群身心健康的治疗(咨询)实践,用科学的态度接待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性少数群体。

2.2了解同志群体心理治疗与服务内容,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

本次调查发现,在希望获得的心理治疗与服务内容方面,访谈对象首要的需求是,是如何应对同志生存的现实困境,包括如何同性婚姻、同性伴侣之间的财产问题、领养子女和养老问题等等;其次是对同性性传播疾病,比如艾滋病的担忧,甚至是极度恐惧;以及,在向父母出柜后,如何处理来自于父母的压力,和与父母的关系。


3.对同性恋人群的建议

同性恋人群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认同等的压力,有些人选择进行扭转性倾向的治疗。同时,同性恋人群也有情绪、情感、生涯发展等正常的心理咨询需求,也可以通过接受咨询进行疏导,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同志人群特有的问题,是所有普通人都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而针对于同性恋人群选择针对扭转自己性倾向的治疗我们有一下一些建议:

3.1、同性恋并不是疾病,也不是异常的社会现象。同性恋人群完全不用因此认为自己是该类人群而认为有异于常人,任何人都可以接受(选择)自己的性倾向。社会上公开宣传进行同性恋扭转治疗的机构或个人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治疗活动均是违背科学的。同性恋人群确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可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3.2、同性恋人群在选择咨询(医疗)机构或个人时,可以注意该机构是否具有主管机构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业执照),还可以在卫生主管部门网站上查询该医疗机构是否注册备案,从业医师是否具备执业资格。任何开展医学治疗的机构均应取得医疗机构经营许可证,从事心理治疗的医师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对于开展非医学治疗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个人,均应取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员应具备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二级及以上)。同性恋人群如需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在咨询前,详细了解咨询机构和咨询师的相关资格,判断是否具备相关资格。

3.3、任何机构(含医疗机构)和个人在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中,均不会以同性恋为原因对同性恋人群进行治疗或咨询,更不会采取诸如电击厌恶疗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对人体有伤害的治疗方式。同性恋人群在接受咨询(“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机构或个人进项有伤害的治疗方式,可向相关卫生主管部门或工商部门进行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04

  后   记 


我个人最初亲身接触扭转治疗的案件,是在2012年的9月底,那时我刚来中心工作一个月。一位来自东北的女同性恋者,在微博、博客等互联网平台发布了救助信息,描述了她和伴侣如何被伴侣的父母暴力对待,最后其伴侣被父母亲手送到了当地的精神病医院,被强迫接受治疗。彼时中国尚无反家暴法,我找到了同语的负责人闲,她也听说了这个案子,希望可以救助当事人,在她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一位家暴相关的公益律师志愿者,前往长春和当事人及其父母沟通,无果。之后“被精神病”的女同性恋者因为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父母才将其从精神病院接了出来。最后她和伴侣逃离了长春市,几年后父母回心转意,她们才回到故乡。

之后,我开始在北同中心建立起心理健康部门,带领团队一起开展全国友善咨询师培训,并开始策划和扭转治疗相关的学术调研。2012年-2015年期间,我也带领中心的团队开展了很多跟反对扭转治疗有关的公众倡导工作,当时也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很多关注。

目前中心从关注针对同性恋的去病理化工作,开始延伸到关注针对跨性别的去病理化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志社群的心理服务需求,更好的影响心理行业消除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目前我也在专业平台上学习系统性的心理学课程。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发布最新版的ICD-11,届时跨性别也将从诊断手册当中删除,从此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将全部实现去病理化。

愿未来中国不再有同性恋扭转治疗。








【文章精选】Be Together小组 | 酷拉组线上活动报名——聊聊亲密关系里的冲突时刻
酷语职场第一期回顾 & 酷问酷答问题征集第一弹“与疫情相遇——不相见也有支持”网络支持小组活动回顾
北京同志中心|执行主任助理实习生招募
失恋,可以是件小事|「拉拉扯扯」聊失恋328活动回顾
你介意女朋友是光头嘛?

跨性别者核桃:我为什么现身

现身日特别推出|《Ta们是跨性别兄弟》

给月捐人的感谢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