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性心理学家邸晓兰医生谈跨儿与家庭
上月,国内著名性心理学家,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邸晓兰医生应“跨儿家长群”邀请,围绕“家有跨儿如何应对”与“及易性症证明如何开具”开展了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是跨儿家长怎么处理与跨儿孩子的关系以及寻求心理与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邸晓兰医生从众多鲜活的案例出发,展现了跨儿家长的不易及跨儿个体的多样性。在邸医生接触过的案例中,约有20%的家长在经历错愕痛苦后释然,选择接受和爱孩子,主动学习、寻求帮助,陪孩子完成涅槃,包括进行性别重置手术、找工作、变更身份证性别等。
但更多的家长表现出无助、焦虑,对跨儿的特殊处境选择回避、不触碰。尤其是年轻跨儿的家长,往往把一切交给时间,“以后你自己想办法”,希望奇迹出现,虽然不会主动刺激孩子,但选择“逃”和“磨”。
还有20%的家长表现出极端的抵触情绪。但整体来说,跨儿家长群体趋向理性化,随着更多的接触,孩子的合理表达总是能感动家长。
精神科医生在当前跨性别咨询中扮演的角色具有历史原因:性别焦虑、性别认同问题在二三十年前被称为“易性症”,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对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进行判定,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性别重置手术。
当前新的疾病分类版本(ICD-11)已经把“易性症”从精神病中移除,认为是无法解释的特殊发育问题,唯一异于普通人的是该类人对自身生理性别的不认同。目前我国暂时还未完全采用新版本,因此,精神科医生不能直接为跨儿开激素或者主刀性别重置手术。有相关意向的跨儿和家长仍需要先去精神科做“易性症”证明,才能进行性别重置手术。
我国卫健委规定,接受性别重置手术需年满二十岁,且有坚定不移地改变性别的愿望五年以上并在此性别下试生活一年以上。此外,“易性症”证明的开具条件有:
1. 在精神科医生的一年观察期内来诊者精神状态稳定;
2. 在复印正反面身份证上的A4纸手写的父母知情同意书(含日期、签名);
3. 派出所开具的无犯罪证明;
4. 来诊者手写的希望做跨性别手术的申请;
5. 来诊者所在单位或学校或社区、居住地出具的证明。
一些生物学的检测,比如激素、染色体测定和记录等,不在证明开具条件内。
邸医生指出,对于部分因未治愈抑郁症及双相障碍而不能开具诊断证明,但依然有激素需求的跨儿,可以开具现状记录。这是对跨儿精神状态的描述性文字,是一个全套的心理检查,包括对人格和精神疾病的测定与脑血流图的功能检查、眼动检查等,作为辅助资料留在病案,可以由跨儿来诊者复印,用以寻求一些其他的医学帮助。
邸医生不建议跨儿青少年做性别重置手术,而是应等到自我认同稳定、人格健全、有一定社会阅历、足以承担个人选择时,再决定是否手术以及全部或部分手术。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有提到:在对瑞典人口登记簿收集到两千余生理与心理性别不一致的人群进行研究后发现,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还没有获得包括精神、内分泌、整形等医生的帮助。而根据北京同志中心的调研,中国跨性别者仅6%对激素使用表示满意,仅14.6%需要进行性别重置手术的人完成了手术。我国的跨性别群体与医疗资源之间呈现出高需求与低满意度的状态。
即使如此,邸医生仍表示服用激素需要具体咨询内分泌医生,因为这有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凝血异常,不过,年过六旬的邸晓兰老师同时也称,她目前只见过一例凝血异常的案例。激素对人的智力没有影响,从体力来看,一般服用雄性激素会增强体力,雌激素和抗雄会让肌肉力量下降,但日常生活并不受影响。
国外资料显示,使用期望性别的激素后的跨儿状态有很大改观,需要心理治疗的比例大幅下降。激素能满足跨儿部分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舒适感。家长坚决拒绝手术和激素是没有道理的。虽然远期数据有限,但近期的家庭的过度阻止会使跨儿的自杀风险上升到一般人群的六倍。
上帝给了我们身体的躯壳,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就像我们抵抗不住苍老,孩子总会长大,如果上帝给我们一个独特的孩子,我们应该保护和理解,不让孩子受双重罪。
对跨性别社群来说,能遇到一位跨儿友善的医生,是非常重要且有希望的。而精神科,整形科,内分泌科乃至耳鼻喉科等科室的医生,对于社群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邀请你,无论你是医生,社群本身,还是跨性别的亲友,无论你在哪里:如果你曾经作为医生客观且友善的接待过跨性别来访,或者曾经作为社群或亲友看到过某位医生的拳拳善意。我们邀请你填写以下表格。
我们希望收集跨性别友善医生的信息,组成全国跨性别友善医生网络。为未来给更广泛的跨性别社群带来更为高效友善的医疗服务添砖加瓦。
你今天的助力对未来创造一个更为跨性别友善包容的社会至关重要!
撰写:烤栗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