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东林变电站配套电力隧道年底贯通
一条为芝罘区南部电力保障充分赋能的“大动脉”,节后迅速复工,再度在地下与厚实的岩层“硬碰硬”。记者昨日从现场获悉,由烟台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建设的芝罘区110kv东林变电站配套电力隧道工程,正式开启港城西大街南段顶管作业,按照进度,隧道工程港城西大街南段将于下月初完成顶管作业,一个月后,顶管将实施至魁玉南路段,整个隧道工程年底前全面贯通。
1个月钻透100米“地下石头山”
深达7米的地下作业面,顶管机的大半个机身已经没入隧道,身后一节节粗壮的水泥管节,伴随着顶管机的推进,缓缓向隧道内移动。施工段地下,不时发出沉闷但坚实的回响,破碎的岩石随履带传出,而就在几分钟之前,它们还曾是坚不可摧的花岗岩。在这场“硬仗”中,148个密密匝匝的刀头,将密实的岩石层刀劈斧凿,硬生生打出了一条通路。
农历新年前,芝罘区110kv东林变电站配套电力隧道工程完成下穿港城西大街段顶管作业,102米风化岩层就此天堑变通途,但整个工程地形最复杂、综合施工难度最高的区段完成,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正月十六复工至今,掉转方向的顶管机“一路向南”,崭新的100米“硬骨头”,又摆在了项目部面前。
“港城西大街以南的隧道施工段,一点也不比下穿大街来得轻松。”足迹几乎遍布省内的曹继军,是顶管施工的现场负责人,双手和工作服上满是污泥油渍、两眼熬到血丝密布,是施工至今老曹的日常。动工之前,项目部未雨绸缪,预先选取了两个勘探点,对地下岩层的结构、强度进行了摸底。结果让不少“老工程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地下岩层的硬度高达70兆帕,相当于蓝宝石的硬度,有很高的抗刮擦和磨损能力,可以抵御大部分的物理冲击和磨损。
“说白了,我们要钻透的,是一座地下的石头山。”曹继军说。
和年前下穿港城西大街的100米不同,顶管作业的“敌人”除了岩石,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渗水。“港城西大街以南的作业段,地下水系普遍较为丰富,渗水就像‘不速之客’,随时可能从破碎的岩石缝隙中涌入隧道。”曹继军说。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水患”,项目部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作业工法,并在可能出现渗水的地段提前注浆成型,以确保整体结构强度。
悬臂式顶管机为兄弟城市“打样”
在地下挖出一条长100米、高3.1米,宽3米的电力大动脉,需要多少人?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建海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飞虎的回答令人惊讶:“顶管作业只需要12个人,24小时不间断顶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顶管机操作间,来自徐工集团的售后服务人员刘言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四个来自不同点位的摄像头,让作业关键区段一览无余;不时变化的压强、噪声、扬尘等数据,也全部在大屏幕上动态展示。“我们最关心的,就是作业面压强,正常作业时一般是20兆帕,遇到特别硬的岩层时会上升到25兆帕,这就意味着刀头磨损增加、温度升高,必须采取对应措施,才能保障施工安全。”
记者了解到,东林变电站配套电力隧道工程采用了诸多新设备、新工法,而全国首台结合矿山开挖技术与顶管技术的悬臂式顶管机,便是为工程“量身定制”。破土之前,项目部先后寻访了4家国内施工机械龙头企业,但在复杂的地质条件面前,3家企业最终知难而退。最终,徐工集团为项目定制了“专属利器”。
“我们正在使用的悬臂式顶管机,借鉴了钻削式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刀头比传统顶管机更长更多,硬度也更高。”刘言告诉记者,顶管机机头是148个密密匝匝的刀头,长度均为16厘米,比一般顶管机刀头长出6厘米;刀头的材质是布氏硬度接近500HB的锰钢,专门为地下冲击、挤压、磨损等恶劣施工条件量身打造。“传统的顶管工艺,切割和破碎能力有限,遇到这样复杂的岩层,必须预先对岩石层进行软化,才能进行破碎施工,与新工艺相比,无疑是‘窝了工’。”
如今,正昼夜不息的悬臂式顶管机,不但节约了工时和人力,也为主干道、城铁站、物流园等区段地下隧道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通过大数据归集,将作业时的主要数据以及对周边的影响逐一记录,形成在城市不同区片作业时的解决方案。”刘言表示,目前济南等地已经有类似的隧道工程慕名而来,希望将“烟台经验”成功复制。
中心区供电保障年内全面升级
作为芝罘区目前在建最长的地下管廊,110kv东林变电站配套电力隧道全长3170米,纵贯南北的同时,将实现地上铁塔、明线入地,为片区未来电力扩容预留充足的空间。项目年底竣工后,将打通芝罘区南部黄务新城的高压供电廊道,使得220kv黄务站与110kv东林站通过更为可靠的地下供电通道连接,也为远期规划110kv车门站接入预留了路径,进一步优化芝罘区南部电网网架结构,大大提升了南部新城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实现了电力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
而与东林变电站配套电力隧道遥相呼应,朝阳站胜利路、北马路段隧道工程同样“春节不打烊”,今年上半年,全长1.5公里的隧道工程将全面贯通。按照规划,项目可容纳12回10kv的电缆和4回110kv的电缆,与拟建烟台海上世界一期工程市政配套管线对接,将海上世界片区附近电线逐一入地,片区供电将更可靠。
两条电力“大动脉”投入使用后,还将与市区两级其它在建、建成管廊互联互通,线缆地下“收纳”,电线杆林立、高压线路当空穿行的情况将显著减少,中心区供电半径也将得以提升。远期线缆搬入“新家”后,既提升了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视觉上也更加美观。地下管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降低线路检修对城市道路和绿地的重复开挖,改善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居住环境。
热点新闻回顾
◆
◆
◆
◆
◆
来源丨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韩杰 王宁
责编丨常帅 校对丨杨云阁 监制丨侯召溪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