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南开的故事 | 南开,你伴了我14年,我爱了你14年
编者按
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写出你的南开故事,让它成为南开的历史。
南开,你伴了我14年,我爱了你14年
张颖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的开头,是我求学生涯中永远忘不了的内容。它传达着中国人民对一位伟人的哀思,更是激励我一路走来不懈奋斗的源泉。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江苏淮安人,籍贯浙江绍兴,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我初识南开就是因为他。他是谁?经历过什么?又做过什么?为什么倍受众人尊崇?可以说,我了解周总理,了解南开是从好奇开始的,只是没想到,这个好奇会让我此后无法自拔。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吧。
“丫头,长大了想干嘛?”“去南开上学。”“嗯?”“因为周总理在那儿上过学,我也要去。”“好呀,那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南开。”“嗯,我要向周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和爷爷关于“长大了想干嘛”的一段对话。记得那时候《十里长街送总理》是篇必背课文,我常常背着背着就哭了,家长就会问我为什么哭,我说,我不想他走,甚至傻傻地问“他还会回来吗?”每当这时,爸爸就会告诉我,“人这一走就没办法回来了,如果你觉得他好,就要向他学习,这样他就永远在你心里。”那时我还小,不明白爸爸的意思。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爸爸是希望我成为像周总理那样的人,成为一个能为国家多做贡献的人。
我是家中的独女,可以说从小到大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家人对我的期望很高,我也因为将来要去南开上学的心愿,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小学,当同龄人还什么都不想的时候,我却在想,南开在哪?离家远不远?后来知道了,它在天津,是所历史名校,建于纷乱的年代,此后虽历经战火,但仍屹立不倒。初中,历史课上,我总是认真听讲的那个,因为它讲到了周总理生活的年代,讲到了南开,我想知道他那让无数人铭记的一生。儿时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他的远大抱负,在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年仅12岁的他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1913年春,他到天津求学,8月,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17年6月毕业,9月赴日本留学。1919年回国,建立觉悟社,参加五四运动,加入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从此,他的荣辱、他的一生都与中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让我慌乱过,但很快,我适应了。三年,短暂的时光容不得我有丝毫的慌乱和懈怠,我高考的目标院校就是南开大学。三年,每天天蒙蒙亮,我就已经走在了去教室的路上,每天晚上我都是最后熄灯、离开教室的那个。三年,我无数次地想,我在南开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然而,天不遂人愿,我高考失利,无缘南开。
2014年的夏天对我来说,一切都是灰暗的。我彷徨无助,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我想逃避,可结果摆在那儿,现实而又残酷。“还记得你的初心吗?”终于,爸爸打开了我的房门,也打开了我的心门。“革命哪有一次就成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呀,我还有机会,大学不能生活在南开,但我可以在那里度过我的研究生生活。
于是,我收拾心情,重新出发。大学,当我踏入大学校门的那天,我就告诉自己:这一次,一定要圆了自己的心愿。大学生活不同以往,你可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可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取决于你的选择。四年,我的生活很简单,在宿舍休息,去食堂吃饭,到教室上课,呆在图书馆自习。在舍友眼里,我像个“永动机”、“拼命十三妹”,她们总是不禁问我,这么拼干嘛呀?而我只是笑笑,从不作回答。她们不知道,这是我与自己、与南开的约定。我不想让自己的人生中留有这个缺憾。
“苦心人天不负”,四年的耕耘,终于让我收获了果实。2018年9月,我依约来到南开,来到了这个让我心心念念的学校。迈进校园的那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觉得从前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的人生此时此刻圆满了。
如今,漫步在校园中,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南开人。我们这一代既是南开沧桑百年的见证者,也是南开未来百年的开创者。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必将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巍巍我南开精神,永担时代重任,砥砺前行。值此南开百年校庆,我想说,“南开,你伴了我14年,我爱了你14年”。
作者:张颖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研究生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
编辑:蒋佳倩
审校:聂际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