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 | 深切缅怀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44年过去,人们依然深深怀念着这位用一生造福人民的伟大总理,南开人更是从未忘记这位伟大校友。周恩来总理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他永远激励着南开人爱国奋斗,砥砺前行。今天,我们推出这篇纪念推送,深切缅怀这位南开杰出校友。
1913年8月,素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入校时,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已深深地交织在周恩来的脑海里。他抱定立志救国、奋发读书的决心,对自己提出了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这5个“不虚度”的要求。他优良的人品和广博的才学深得严修和张伯苓的赏识,张伯苓曾多次说过:“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开学纪念
(后排左一为周恩来)
1917年6月,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同年9月东渡日本求学。1919年4月,得知南开学校即将创办大学部的消息,周恩来决定回国在南开继续深造。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正式开学(对内称南开学校大学部),首期招收学生96人,周恩来经严修、张伯苓批准免试入文科学习,学籍注册62号。至今,南开大学仍珍藏着当年周恩来的入校登记表和开学典礼合影。
深受爱国传统熏陶的周恩来,在学期间将主要精力投身于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之中,1919年7月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并任主编,9月组织创建革命团体觉悟社。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学生领袖领导学生数千人到北洋政府请愿,遭到逮捕。狱中,周恩来与难友坚持斗争,学习马克思主义,后经多方营救,反动当局被迫释放了周恩来等人。
周恩来出狱后,严修张伯苓商定设立“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另一名学生李福景前往欧洲留学。南开当时尚属私立学校,资金各方筹措实属不易,校方对周恩来的资助奖学金却从未中断。
在欧洲留学时期的周恩来(左二)
抗战爆发前后,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与张伯苓及南开校友有了更多联系。
1938年5月,南开校友在武汉集会,欢迎为南开募捐的老校长张伯苓。周恩来出席并讲话说:“南开除严格之训练与优良之校风外,有两点至可注意:一为抗日御侮之精神,一为注意科学训练。”
张伯苓应邀到武昌华中大学讲演时说:“我在北方,经常想到华中;想到华中,就想到中华。华中大学有恽代英,南开大学有周恩来,这都是杰出人才,是我们两校的光荣。”
周恩来在重庆工作期间,常到沙坪坝津南村看望南开师友,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激励大家团结抗日。
1949年,周恩来带口信给张伯苓“老同学飞飞不让校长动”,请张伯苓留在大陆。张伯苓知道“飞飞”是周恩来南开求学时期的笔名,坚定了不去台湾的决心。1951年张伯苓因病逝世后,周恩来亲赴张宅吊唁,敬献花圈,并慨然应允作张伯苓追悼会的发起人。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始终关心着母校南开大学的发展。1949年开国大典上,周恩来专门将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杨石先介绍给毛泽东主席。1956年,在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上,周恩来亲自将农药研制的任务交给了我国化学界领军人物杨石先。
周恩来曾在1951年、1957年、1959年三次返回母校南开大学视察,殷切希望“南开在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校风,有新的教学重点,要保证质量,真正能够很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视察南开大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多次接见杨石先、滕维藻等南开教师。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周恩来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天津代表团,对杨石先说:“向南开大学的同志们问好。将来有机会一定去看你们。”
没有想到,1976年1月8日,却传来了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噩耗。举国悲痛中,“四人帮”及其在津代理人却一再下令不准悼念,《南开大学学报》已印好的周恩来遗像、中央讣告、悼词和师生纪念文章竟被强令撤掉,并要追查到天津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的南开大学师生。南开大学校领导甘冒集体受处分的风险,毅然决定在学校大礼堂设置灵堂,并于1月15日隆重举行了全校追悼大会。
周恩来手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周恩来总理已离开我们44年,但对于全体南开人而言,他从未远离。每逢周总理逝世、诞辰、入学纪念日和清明时节,南开师生和校友都会自发凭吊致祭周恩来总理。纪念周恩来,研究周恩来,学习周恩来,已在南开大学蔚然成风,成为每个南开人的必修课!
师生校友及热心市民为周恩来总理塑像献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南开大学也步入了新百年,让我们学习周恩来总理“六个杰出楷模”的精神风范,以实际行动和卓荦作为,求卓越、做标杆、创一流,书写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南开“答卷”!
友情链接:
往期回顾: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整理:林翔宇 聂际慈新闻摄影:聂际慈编辑:高宇歌审校:马长虹 聂际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