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季谦先生在文礼书院成立发布会上的致辞

2014-08-12 读经中心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来参加我们盛会的嘉宾

大家早上好!我们确实是选在一个很特别的年头,孔子纪元二千五百六十三年,也就是西元二零一二年,其实就是民国创建一百零一年。为什么选在这个年头?因为一九一二年是民国创建的第一年,我们这个二千多年,从孔子以来我们教育的一个传统,从基础教育开始,人生三岁五岁七岁八岁,或许十来岁,总之哪一年入学读书,哪一年就开始读经,这个传统一直到一九一二年,才被民国的教育部废除。那是在开国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九日,这是一个朝代开朝的第十九天,他下令全国所有读书人、读书的孩子。古时候是不能下令的,古时候的读书孩子都是在民间,但是到了清末民初,政府把所有天下的孩子收归到体制学校,所以他可以下令,下令之后所有的孩子都不要读经了。

这对于一个国家,在中国来讲就是一个朝代,开国开朝是一个非常不祥的征兆!在五月的时候又下令师范学校的学生也不读经了,让所有教孩子的老师断绝了读经的教学观念。同时下令各级学校,就是从小学到大学校园里面不准祭孔,因为在当时认为校园里面都该有孔子像,乃至于侍奉孔子的地方每年到了九月二十八日,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要祭孔的,但国民政府下令停止祭孔。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民国九年(一九二0年)胡适之先生建议国民政府把小学的语文课本一律改成白话文,从此以后不只没有读经的传统,也没有文言文的教育,也就是说经史子集是不需要再读了,因为如果从小只读白话文的结果长大以后当然不能读五千年的书,不能读五千年的书还没有关系,难道白话文的程度就好了吗,也不见得。所以民国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批所谓的白话文大师,那些大师哪里来的,那些大师都是从小没有读过白话文长大的孩子!(众鼓掌)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百年来,就是从民国元年开始的废除读经到今年是民国一百零一年,刚好是一百年。这一百年来,语文教育的失败,为什么失败?不是它违反了中华文化,更不是它违反了孔子,乃是违反了教育的理论。那么为什么会违反教育的理论?那是违反了人性。一个违反了人性的国家,一个违反人性的朝代,它能够长久吗?所以中华民族这一百年来我们不要怪罪哪一个民族欺负了我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的民族也欺负过,但是我们并没有倒下去,用顾炎武的话说“我们只有亡国,没有亡天下”!(众鼓掌)

当今你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自己反对了他的祖先,又要冠上祖先的传统。一个民族的子孙不能继承他祖先的传统,并不一定是罪过,但是在中华民族这个特殊的民族历史当中,我们要看看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到底是为了自己民族,来把他的自己内心的感受、感觉,一个主观的观念提出来,然后传给子孙吗?如果这样中华民族的子孙会二千多年都受他的控制吗?那假如不是,他必定有合乎中华民族一个民族的心性,是从这个民族的根本智慧发出来的教导,于是就可以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

那么他是只为中华民族而设立的智慧吗?只是中华民族才流传的传统吗?假如是这样,那么我们今天也不一定就要继承我们祖先的传统,所以这不只有民族的感情,他应该有人类总体的智慧,没有智慧是不能够讨论这个问题的。所以一百年来,多少人在讨论这个问题,请问从哪个观念讨论进来,这是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流著中华民族血液的每一个肖子贤孙,所应该思考的问题,乃至于我们作为一个世界人、国际人,也应该好好认识这个问题,要不然中华文化何去何从?!

我们今天大家来这里来办这个仪式,还要开个书院,还要成立一个基金,乃至于我们还想把我们继承二千多年的这种读书方法,还想要在这个时代,让它复兴,让它普及全民,这个全民不止是中国人,乃是全世界任何一个人,我们要把他普及出去,我们还要请他读《论语》!(众鼓掌)

这只是发思古之幽情吗?不是。它真的有永恒而普遍的价值,这个需要每个人自己的认定。我们没有谁可以规定,我今年当然没有来作任何的要求。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这不是讲古代的学者,不是讲孔子的前辈,“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个古之古之,今之今之,只不过是一个理想中的人,也就是一个君子之人,他为学是为己。不理想的为学的态度是为人,所以我们要找回这个为己之学,为己之学就是我首先来读书,我要跟我的心境相应,如果能相应就要信,如果不相应,一定要心中留个疑问,你千万不要立即接受“论语一百”就读《论语》,因为他是我们的圣人,当然你也不可以遇到苏格拉底、释迦牟尼佛一定要崇拜,完全要回归到自己,只有出于人性的这种教育,才能够真正合乎每一个人内在的心性的自觉,当你心性自觉的时候,没有圣人,没有贤人,没有古,没有今,你就是圣贤,你就是古今!(众鼓掌)

我们这些活动,来说文礼书院,它是一个名号,或许它也可以在一个地方,但是我们刚才说为什么取名“文礼”,“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一个人应当好学,这是博文。而所好的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人就已经发出这个疑问了,《论语》中常常说到这个“学”,请问学的什么?这个自己本身没有本领,是不容易把握到的,这个陆象山说的话。我们现在每个人也要面对这个问题,请问学个什么?找遍《论语》孔子只说他好学,乃至于到废寝忘食,但是孔子没有告诉我们。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我们真切了解我们孔圣人的心,我们能够从整个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想来了解学这个字,我们来探讨,原来凡是人类理性之所在,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之所在。(众鼓掌)所以我们的博学真的博学,但是有标准吗?你学到什么地步叫作“博”?

再回到刚才说说的“古之学者为己”每一个人都可以博他的博,尽其可能地博学,开放心胸,没有意、必、固、我,只有“尽情”这两个字,我们就接近了君子的风范、圣贤的人格,所以我只努力每个人尽情地好学,这叫作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请问文从哪里来?……(录音有中断)从心性中发出来,发的高明,所谓从最清净法界等流而出,他的每一句话,所记下的每一个字,不只是文字,不只是语言,文字就是般若,语言就是智慧,所以我们所读的这些书,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活生生的,做什么?它在唤醒所有的人,为什么能够唤醒所有的人?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圣人的心跟我们的心一样,他怎么能唤醒我们,如果他是天生的,他怎么能够作为我们的模范,所以我们读了这么多书,可能越博学以后越发现,所有的学问不过在讲一件事,我们的心性。而这个心性在现代的意义上来说,可能比古时候的人所认识的更加地宽广一点。所以道德从心性而发,我们是可以了解的,因为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主要讲这些事。

现在我们能不能想一想,请问逻辑、数学、科学、知识以及一切技能,从哪里发?从哪里来?依然要回归到心性,所以就有两重的心性,于是我们有两重的学问。这就刚才陈越光先生,他隐而不发,他用问题的方式问我们,我们现代的人还读这些古书,还只有得读这些古书吗?那么,纵使你说我也读现代的书,请问五四以来就是多年了,我们说要全盘西化,讲客气一点就是我们要吸收西方的文化,讲得啰嗦一点就是我们要学习科学与民主。请问西方文化的根源在哪里?科学与民主的根源在哪里?如果不从根源上来了解,你谈何吸收,更谈何消化?所以现代的读书人,好像跟古代的读书人不大一样,不过我越深沉地思考越发现,它完全一样,就是尊重所有的智慧,尊重所有的理性的生活,其实就是尊重所有的圣贤、豪杰之士,而尊重他们,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每一个人尊重他自己,不要浪费他自己,不要委屈他自己,不要他自己白过这一辈子。(众鼓掌)

这就是我们一二十年来推广读经的一个基本的心愿,也是我们现在要成立书院的一个原始的心愿,当然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动所有的中国人,乃至于世界上都来亲近圣贤的一个基本的心愿,从这一个心愿发出去,它可以无穷无尽,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所以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做的是每一个人自己之事,也是国家民族历史之事,也是整个人类,整个天地宇宙之事,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件事。(众鼓掌)

书院的名称,或许还留在我们国人的头脑里面,还写在书上,但是确实已经没落了,没落了百年。最近以来,有所谓“国学热”,书院在许多地方,默默地复兴起来,不过这个所谓的书院,有好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一些学堂,就是做基础国学教育,基础读经教育的地方,也可以号称“书院”,因为古时候的书院也是从藏书之所,藏书之处发展起来的,所以凡是有书的地方,凡是有人读书的地方,都可以叫作书院,只是越来越发展到书院是讲学论道,传授心法的一个很庄严的地方,所以一般人现在提到书院,往往都还会想象古时候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嵩阳书院,等等,这种讲学论道培育人才的地方,是的,私塾跟书院都是私人设置,不过确实读书的年龄不一样,读书的方法不一样。那么,这种以私塾为书院,我们祝福它,将来能够成为私塾,也变成正式的书院。

第二种书院的形态是古时候的书院,废弃多年了,现在把它整修出来,作为游览风光的胜地,里面有一些文化活动,举办几场不定期的文化讲座,这也对地方书香风气有很好的提倡作用。

第三类型是新设的书院,号称书院,里面办一些读经的班级,办一些国学才艺的学习,也对地方文化的风气倡导有一些帮助。

第四类我们现在所要说的书院,不过这种书院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有明师硕儒来主持,号称山长。第二个条件普天之下有许多学有所成,他或许要来印证,或许要来讨论乃至于辩论,有这样子的学者,这样才合起来成为书院,称作书院的活动,书院的教学模式。

在我看来很遗憾的是,当今我们的社会非常缺乏这种能够主持书院的明师硕儒,几乎没有一个人敢说我能够当一个山长,因为这是一个无道的时代。其次,我们也找不到这种好学之士,已经有相当学问的人,他想要去印证他的道府,所以按照现实一个情况,综合地来考量,当今是很难有书院,那我们现在要成立一个文礼书院,我首先在这里跟各位说明的是这个书院由我来发起,但是我不是山长,我不敢当山长,或许我们要找哪一个人可以来当山长,如果还没有找到,那我权且代理一下!(众鼓掌)

但是哪些人来讲学论道呢?或许有人可以来朋友切磋。不过,我有另外一个设计是我们重新培养读书种子,而这个读书种子刚才说了像我推广读经以来,有所谓的十年播种,就是到处去做读经理念的推广。有一次,我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济南,结束之后主办单位招待我们去上泰山,坐著大巴,在这个山中盘旋向上,这个导游小姐就说请大家往山下看去,一片的郁郁葱葱,一片的松树林长的真好。她说这以前是没有树木的,整个都是光秃秃的山,是因为建国以来(一九四九年以后)在东北采了许多的松子,用一布袋一布袋地装起来,大家知道松籽它的分量是很小的,虽然一个松籽可以长大很大,但松籽是很小,一个布袋的松籽不知道几千万粒,放在直升机上,直升机架在泰山的上空,把布袋打开,漫山遍野种子就撒落在泰山的所有的山里面,可能一万颗种子才能够长出一颗松树。但是毕竟种子撒的太多了,所以现在的泰山就整片的松林,整片的生机盎然,(众鼓掌)这叫作遍地撒种。前十年就是遍地撒种,只管往前走,毫不回头,我曾经引用过泰戈尔的诗句一句话说,“只管往前走吧,不必采拾路畔的花朵来保存,一路上花儿自会继续地开放。”(众鼓掌)

不过,这些孩子在什么地方他将开始读经了,哪一个社区有读经的班级了,孩子读的很好,老师跟家长都希望让他继续读,孩子也喜欢读。于是我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遍地撒种之后,从五十五岁开始,就是从十年前开始,就鼓励各地设立私塾。所谓私塾就是全天候读经,孩子上学的时间转为读经的时间,这样子大概十年了。十年来这些孩子他的经典的背诵量,已经接近古人的背诵量,也就是说他的中华文化的书籍,所谓经史子集,这一种的文体的体会已经渐渐地打下根基,也就是说读这种书的孩子将来打开五千年的书,就像读报纸一样。还有我们更让他读外文,外文也是用背诵的方式,中文读经二十万字,外文读经十万字,渐渐地有了这样的孩子,他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需要进一步地开发,于是我们就一定要成立这个书院,这个书院其实也不是今天才想到的,它是从一开始遍地撒种的时候就规划好了,不过到今天时机成熟了!(众鼓掌)

我们感谢各界的支持,我们也默默地在台湾、大陆做了不少推广工作,促进书院的成立,尤其是在上个月底,这个月初,我们很荣幸地得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陈越光秘书长的协助,他很乐意为我们在这个国家级的非常有信誉的基金会下面设一个专项基金,这个专项基金就称为“文礼文教基金”。这不只是为推动书院来做准备;其实它还要做许多的对于边远地区,也就是说对于农村儿童的教育,对于农工子弟所谓的流浪儿童、留守儿童,我们也要加以关注;乃至于我们要培养许多的读经的老师,我们开办了读经的师范班,像这些将来都要落实,由这个基金来作为赞助支持的主体。在这里也呼吁我们各位朋友,请你也支持文礼文教基金,当然我非常感谢陈越光先生的促成,谢谢!(众鼓掌)

第三个活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广读经到现在的愿望,向全民读经论语一百,就是我们设一个网路的平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登记,登记一个网页,他自己登记,他愿意读“论语一百”。怎么读?就是只读《论语》的原文,什么时候能够读一百遍,他自己立下一个计划,他愿意两个月之内把《论语》读完一百遍,还是五个月,一年也没有关系,然后他去找两个见证人说我在读《论语》,为什么要找两个见证人呢?是希望他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说不定这两个人听了他的介绍,他也要读,于是这两个人再找另外两个人,这样子来读《论语》,然后他来登记,过一段时间来回覆他已经读了几遍了,等到他读完《论语》一百之后,我们通常这样期待这个人必定有一种感觉叫作——脱胎换骨!(众鼓掌)

通过这样的感受,我们希望支持这个活动,怎么支持?很简单,他再去介绍给别人让别人来读;还有另外一件非常实质的支持,就是希望他捐给我们这个活动,捐给我们这个基金一百块钱人民币。(众鼓掌)我不知道我们这个设计到底会不会成功,虽然我们不必求成功,但是我们也希望它成功。我就在这个场合测试一下,假如有这样的一个活动,你愿不愿意参加读经,读“论语一百”,愿意的请举手。(台下嘉宾全部举手)了不起,好,请放下。既然成立了基金,这个基金是公天下的财富,所以天下的财富天下人用,所以我也不必脸皮再薄了,读完“论语一百”你肯会捐出一百块人民币的请举手,(台下嘉宾全部举手)了不起,张肇麟先生我是成功的。(众笑,众鼓掌)总之,谢谢各位,谢谢各位一路上关怀我们的人,谢谢各位将来继续关怀我们的人,既是关怀我们,既是我们关怀大家。

我们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望月团圆的时候,我常常借用苏东坡的词说“人有离合悲欢,月有圆缺阴晴,此事惊天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读经。”谢谢!(众热烈鼓掌)

==================================

“十年播种、十年育苗”,自1994年正式宣传推广儿童读经教育,王财贵教授孜孜廿载,读经种子遍地开花。如今,胸罗中文经典二十万字、外文经典十万字的儿童,一年一年地成长了,他们要将心中深厚的根基,酝酿发用为经世济民之学,于是,他们便走进文礼书院。
文礼书院已于2013年10月15日正式开学,暂寄在北京推广中心,预计十年之内,将有三千学员,古来讲学、养士传统,可复见于今世。为找寻书院永续发展之灵地,王财贵教授跋山涉水、遍访全国各地,如今选定温州泰顺,即将开始第一步──成立专项基金会──的程序(首期注册基本金需200万)。
文礼书院,读经界期盼已久的“千年书院”,是读经教育进一步“十年养才”的根据地;这里的一纸一墨、一砖一瓦,不能少了您的一分力量。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文礼书院基金会成立募款公告》

==================================

1、分享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订阅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3、查看历史消息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

4、关于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中心官网:www.idujing.com

客服电话:010-82759708

中心微博:@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新浪)

季谦先生个人微博:@王財貴_季謙(新浪)

读经推广qq群:263428285

网络义工qq群:273740483

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西路领秀新硅谷C区18号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