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李振华
通讯作者:张铁锐
DOI:10.1007/s12274-021-3436-6
本文亮点在本工作中我们利用相对廉价的NiAl-LDH前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还原,NiAl-LDH经过拓扑转变获得Ni基负载型催化剂。随着还原温度逐渐升高,逐步形成了单质Ni负载到无定型Al2O3上的负载型纳米催化剂。其中,600 ℃条件下还原(Ni-600)处理得到的催化剂在流动相装置中光照条件下实现了CO2到CH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高效转化,CO2的转化率为78.4%,CH4选择性接近100%,生成速率为278.8 mmol·g-1·h-1,并且在100 h内催化剂的活性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该工作为CO2还原开辟了一条新的绿色转化途径,特别是在流动装置中的性能测试,对进一步实现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参考。2021年4月,Nano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理化所张铁锐研究员团队在CO2还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报道了一种廉价的Ni基催化剂在流动相条件下光还原CO2高活性、高选择性制备CH4。论文第一作者为:李振华,论文通讯作者为:张铁锐教授。
太阳光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清洁廉价的能源,是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之一。CO2是一种丰富且廉价的C1原料,也是一类主要的温室气体。将CO2转化为燃料和其他化学品(如CH4,CH3OH,C2H5OH,或HCOOH等),既缓减了全球能源的危机同时也解决了温室效应的问题,是一种可行的能源转化路径。在众多的目标产物中,CH4作为一种燃料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合成其他化学品的中间物种。通过将CO2转化为CH4对减少CO2的排放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光催化CO2还原作为一种新型的CO2转化路径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受到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Honda等人利用半导体TiO2成功地将CO2在紫外光条件下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在此之后,人们对这一反应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工作。然而,光催化CO2还原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即在反应的过程中缓慢的e−/h+转移过程以及较差的太阳光谱利用能力。这些催化剂在光催化CO2还原中通常转化率较低,目标产物的产率较低,在1 h内的产量一般在微摩水平。光热催化相比于光催化,在温和条件下,其往往表现出较高的CO2转化率和C1产物的生成速率(例如CO和CH4)。由于纳米金属具有将可见光乃至近红外光转化为热能的能力,这便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来大幅提高光驱动CO2的转化效率。最近,Ozin等人通过将贵金属Ru负载到黑色的硅纳米线上展示了高效的光热CO2甲烷化性能。其他的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同样也具有很好的光热CO2甲烷化性能,例如Rh/Al2O3,Ru/NaTaO2和Pd@Nb2O5。然而,这些贵金属催化剂由于成本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进一步推广。这就迫切的需要我们开发一种廉价的高效的光热CO2甲烷化催化剂。值得注意的是García等人开发了一种廉价的Ni基型催化剂(金属Ni和NiO共存的复合型催化剂)在密闭反应装置中,光催化实现了CO2的甲烷化转化。然而,产物的产率较低很难满足在实际应用中流动装置中的产量要求。LDH是一种易制备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由于其组分多样,形貌可控,因此为开发具有精确的结构、组分和性能的新型催化剂(通过H2还原或在空气中煅烧)提供了丰富的平台。特别是在H2氛围中还原的过程中,LDH会发生拓扑转变形成氧化物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基于此我们设想利用Ni基LDH在高温条件下还原得到金属Ni负载型催化剂来实现光热CO2甲烷化反应。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表征手段对合成的Ni基催化剂的物相进行表征可得,由Figure1a可得,随着还原温度的逐渐升高,Ni的物相逐渐由氧化物向金属Ni单质转变,并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还原得到的Ni基型催化剂的吸光性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光吸收特性逐渐增强(Figure 1b)。同时我们进一步通过XAFS对其结构表征,进一步确定了Ni的物相是由NiO向金属Ni单质转变。(Figure1c,d)随后我们考察不同条件下得到的Ni基型催化剂的CO2加氢性能,由a图可得,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应的CO2加氢转化率有很大的差异,Ni-600对应的CO2转化率最高,同时Ni-600展示了较高的CH4选择性。其对应CH4的生成速率最高可达278.8mmol/g/h。我们通过TEM对Ni-600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由图可得在600 ℃条件下还原得到的金属Ni单质是以颗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无定型的Al2O3纳米片上,并且Ni颗粒的尺寸在15 nm左右。我们对Ni-600的CO2加氢稳定性进行考察,在流动相条件下该催化剂可以连续反应100 h仍能保持很好的催化性能,进一步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工作利用更加廉价的NiAl-LDH为前驱体,在不同温度(300-600 ℃)条件下还原,得到不同物相的Ni基型催化剂,在流动相光照条件下实现了CO2加氢到CH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高选择性制备。其中在高温的条件下得到的Ni/Al2O3纳米负载型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对应的CO2转化率为78.4%,CH4选择性几乎为100%,生成速率为278.8 mmol ·g-1·h-1,并且在100 h内催化剂的活性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该工作为CO2还原在光驱动领域内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
张铁锐,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化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化学学士(1994–1998),吉林大学有机化学博士(1998–2003)。之后,在德国(2003–2004)、加拿大(2004–2005)和美国(2005–2009)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底回国受聘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能量转换纳米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在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JACS,Chem. Soc. Rev.等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200余篇,被引用超过18000次,H指数72,并入选2018、2019、2020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已授权33项),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40余次。2017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获得:皇家学会高级牛顿学者、德国“洪堡”学者基金、国家基金委“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资助、以及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领域优秀青年奖等奖项。兼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以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ChemPhysChem、SolarRRL、Carbon Energy、Innovation、SmartMat等期刊编委。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课题组链接:http://zhanglab.ipc.ac.cn/文献信息:Zhenhua Li, Run Shi, Jiaqi Zhao, and Tierui Zhang. Ni-based catalysts derived from layered-double-hydroxide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photothermal CO2 reduction under flow-type system.Nano Research 2021.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1-3436-6
PLS-SXE300D/DUV 氙灯光源是一款加强型光源,采用专业进口电源,纹波更低、更加稳定可靠,有效延长光源使用寿命;非金属灯箱,最大程度避免实验室电气使用安全风险;光源结构紧凑,体积小,对实验空间的需求减小;同时专利轴向吸风式散热结构,保证灯箱的有效散热。
PLR-PTSR II 光热催化反应仪从光催化角度,考虑气固相光热耦合反应,参数可达600 ℃/1.6 MPa,可用于气固相的光催化/热催化/光热催化反应的研究,可添加液样(初始室温下)或加湿用于反应。
PLR-PTSR II 光热催化反应仪以流动微分式反应为主、兼顾密闭积分式反应需求,旨在提供一个流量及压力可控、光/热耦合的反应测试平台,可配合本公司氙灯光源使用。适用众多光热催化反应的体系,例如光热CO2还原反应、光/热合成氨、光/热催化氧化等。
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光催化科研仪器的创领者,致力于多场景、跨领域的仪器应用、开发。公司近年来在深耕光催化研究领域的同时,在多场催化、多种复合能量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公司近期推出的多功能光化学反应仪、光化学工作站、光热催化反应系统等设备,进一步拓宽产品在光、电、热、压等多种复合能量场方面的应用。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