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十四五”规划蓝图《远航》
悠悠征途
传承文明历经沧桑
闽海汪洋
岁月沉浮驶过千层浪
涛涛擂鼓
击响勇闯的跌宕
繁星点点
黎明后是梦想的绽放
《远航》—集美大学“十四五”规划蓝图
“嘉庚学子”英才塑造工程
谧静的水面
集结湖广漂泊的帆舟
积蓄启航扬帆的力量
探索心之所向的远方
点击解锁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
以专业认证、评估为抓手,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搭好、搭实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以“金课” “一流本科课程”“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建设为契机,引导教师投身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变革,探索智慧教学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创新应用新模式;以“全域教育”理念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学院创业苗圃+学校创业孵化器+校外创业加速器”三级三创实践体系,拓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空间;以高水平科研活动、成果、条件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促进科教协同向科教融合升级;以学风建设和精准帮扶为载体,积极推进本科生考研、出国深造组织及服务工作,助力有深造意愿的本科毕业生顺利通过升学第二通道。
研究生教育提升计划
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分类制定博士、硕士学位培养标准,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促进高层次科研成果向优质课程资源转化,强化研究中心、实验室的人才培养功能;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推进研究生教育与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实施研究生创新论坛计划,为研究生提供创新思维交流和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通过引进海外优质教学资源,逐步建设英文授课的专业(学位点)和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导师业绩的重要指标。鼓励青年教师进入博导队伍。完善以科研任务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和动态调整机制,设立各学院基本指标、发展指标、调控指标和单列指标。完善招生体系,构建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招生机制,不断改善研究生生源质量。
“嘉庚名师学者”汇聚提升工程
扶摇直上的阶梯
迸发顶尖的智慧碰撞
荟集跨时代的思想宝藏
为青年梦插上理想的翅膀
点击解锁
“名师”计划
完善优秀教师评选、奖励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评价反响好、同行高度认可的教学名师队伍,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方法研究,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冲刺高层次教学成果奖。建立“名师+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制,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领头雁”计划
在重点建设学科建立“大师+团队”模式,以杰出人才领航队伍建设,优化老中青三代共同组成的金字塔式师资队伍结构,构筑塔尖,强固塔身,夯实塔基。
杰出青年学者
培育计划
为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储备学科发展后劲,加大资金资源投入,遴选培育一批品德优秀、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拔尖人才,以冲击 “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高端学术人才为目标,予以重点培养。
“以海强校、工海融合”工程
辽阔,是无垠的大海
深邃,是神秘的大海
诚毅,是包容的大海
倚靠着这片海
便有了一份使命
去了解 读懂 保护
保护最美的蓝色
直向海的另一方
水产育种计划
以水产养殖鱼、虾、蟹、贝和藻类等为对象,在解析重要水产养殖生物全基因组解析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基础上,注重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重点突破基因挖掘、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和基因组编辑等核心技术,依据水产养殖产业需求,培育满足不同养殖环境要求的高产、抗病、抗逆、优质鱼、虾、贝、藻等突破性重大新品种。智慧海洋计划
以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技术为核心,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洋环境、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洋管理、海洋文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海洋高新为支撑,汇聚工、海相关学科,推动大跨度、多学科力量集聚和交互探索,实现“工海”协作,打造服务海洋环境资源、海洋灾害预警、海洋事务管理、海洋工程建设、海洋交通、海洋港口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平台。通过智慧海洋计划的实施,加快实现学科交叉互动、深度融合、汇聚发展,实现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的会聚造峰,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经略海洋战略提供服务。海洋牧场装备研发计划
重点开展先进离岸深远海养殖装备的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建立网衣、主体结构、系泊系统等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体系,解决海洋污损生物附着与复杂海况条件下的养殖装备设计、先进制造工艺、拖航投放等技术难题,建立自动化与智能化养殖模式,探索海洋牧场与海上休闲娱乐产业综合实施方案。海上能源装备研发计划
开展海洋能发电装置的能量高效捕获、转换与发电,海洋能发电装备的设计、制造及控制,多种海洋能耦合发电与海水淡化等研究,在海岛开发利用、深海养殖、海洋观测、海洋工程施工和海上作业、海洋交通运输等提供能源配套系统。海丝文明计划
引进海内外学术力量,重点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侨情等领域的合作研究,发挥海丝历史文化的天然纽带作用,有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加强人文交流,开展各类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合作,发扬“丝路精神”,讲好丝路大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通过海丝文明计划的实施,整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力量,以系列丛书和“皮书”为载体,系统呈现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标志性成果,打造特色高端智库。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程
打破边界
与时代比肩
也无畏逆行
点击解锁
重大项目培育计划
依托学校现有基础,凝炼优势领域和重点方向,谋划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台、重点创新团队布局。整合现有实验室、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打造高水平平台,继续推进与政企、兄弟院校的平台共建工作。汇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若干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三个布局,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力争实现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量的突破。
重大科技成果
培育计划
重视国家、省部重点项目的实施,催生有重大创新的基础理论成果和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学技术成果。对省部以上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加强执行过程监控和管理,重点引导和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分析已经取得的各类科技成果,遴选出有重大创新的理论成果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对内容相关的成果进行整合和归并,提炼出新的集成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等进行重大专项资助,有计划地重点培育重大成果。加大成果宣传力度,扩大成果影响,拓宽报奖渠道,主动邀请和接受上级报奖部门的指导。经过培育和资助,冲刺国家科技成果奖励。
重大社会服务项目
构建计划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技创新落实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上。整合各方资源,主动寻找、构建重大社会服务项目,拓展社会服务的途径,与政府合作,与企业结盟,与工厂对接,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让科研成果向实践转化,形成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放办学工程
打开视野 从不设限
“一流伙伴”合作计划
多渠道全力谋划和推进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推进务实合作、深度合作。持续推进与大型央企、国企及其他优质机构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务实合作中不断拓展发展路径。“留学集大”品牌提升计划
加强国际生源基地建设,申请成为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加强留学生特色专班建设,提升留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打造多元、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嘉庚文化“强心”工程
铺就一条求知的路
一条历久弥新的路
一条五光十色的路
一条奋勇向前的路
路 就在脚下
风帆已然飘扬
点击解锁
红色基因传递计划
充分挖掘、系统整合集大的红色文化资源,精绣“本校红”,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基层党建、团建工作用好“红色引擎”,融入本校红色文化元素,引导师生强化红色记忆,传递红色基因,弘扬先辈波澜壮阔的革命精神、烽火岁月的奋斗精神,激励师生以使命责任担当续写集大新篇章。
嘉庚精神传颂计划
通过嘉庚讲堂、研究、文化节等项目,深入挖掘陈嘉庚及一代代集大人的感人事迹,汇集“嘉庚群贤”的价值情怀,进一步丰富校本题材、打造嘉庚题材经典文艺作品,展现各时代集大力量。通过讲好集大人的奋进故事,赓续嘉庚精神,激发师生爱国、爱校、荣校情感。
百年文脉传承计划
以百年校史为文化底色,对校园文化设施进行提格提质,激活校园文物建筑的历史记忆,贯通文化场馆的历史文脉,整体设计、系统集成校园文化空间,建设一系列集读书、售书、茶咖等为一体的“嘉庚书斋”“茶咖小屋”等休闲、交流场所,构建文化育人体系。
红色基因传递计划
充分挖掘、系统整合集大的红色文化资源,精绣“本校红”,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基层党建、团建工作用好“红色引擎”,融入本校红色文化元素,引导师生强化红色记忆,传递红色基因,弘扬先辈波澜壮阔的革命精神、烽火岁月的奋斗精神,激励师生以使命责任担当续写集大新篇章。嘉庚精神传颂计划
通过嘉庚讲堂、研究、文化节等项目,深入挖掘陈嘉庚及一代代集大人的感人事迹,汇集“嘉庚群贤”的价值情怀,进一步丰富校本题材、打造嘉庚题材经典文艺作品,展现各时代集大力量。通过讲好集大人的奋进故事,赓续嘉庚精神,激发师生爱国、爱校、荣校情感。百年文脉传承计划
以百年校史为文化底色,对校园文化设施进行提格提质,激活校园文物建筑的历史记忆,贯通文化场馆的历史文脉,整体设计、系统集成校园文化空间,建设一系列集读书、售书、茶咖等为一体的“嘉庚书斋”“茶咖小屋”等休闲、交流场所,构建文化育人体系。集美大学
以梦为舟
乘风远航
平台编辑、动图丨陈思睿
责任编辑丨侯媛培
审核丨沈哲琼
👉集园达人 “和他们在一起,是被治愈的感觉!”
👉集园光影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集园嘉话 “齐点头,爱国须用国货起!”
快来给我点100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