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毫升造血干细胞,天大毕业生送去生命的希望
“你们看到的可能是偶然,
但是实际上我觉得也是某种必然。”
2020年8月26日,天津大学2020届毕业生周佳乐捐献出了22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凝液,为远在他乡的一名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佳乐说大二参加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自己就为这一天做好了心理准备。
2017年年底,彼时还是一名大二学生的周佳乐在学校活动中心处理事务,“偶遇”了天津市红十字会主办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他由此成为了一名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我捐献入库,虽然暂时没有机会帮助到别人,但是有一天,我肯定能够做出一些贡献。”正是因为怀有这样的初心,此次捐献才成为了周佳乐口中的“必然”。
当今年的8月5日周佳乐第一次接到征询意愿的电话时,他就爽快地同意了“我从登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默认了捐献这件事,用得到我,我自然会帮忙。”
“我最担心的,是身体不够资格,不能帮助到别人。”这是周佳乐同学在收到“粗配”成功的消息时首先考虑的事情。据悉,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做体格检测,捐献者的体重、血液指标等满足一定要求才可捐献。
而周佳乐曾经的龙舟队教练于楠老师告诉我们,周佳乐的体重偏轻,于老师对此也曾表示过担忧。此外,捐献者采集入库时的血样与患者首次进行的只是“粗配”,在征得捐献者同意后还要进行“高分辨采样”,真正能够高度匹配的概率是极低的。在与父母沟通后,虽然他第一时间做下了捐献的决定,但当时的他能不能满足捐献条件还是未知的。
采集时间确定后,他火速办理手续,从北京的家中赶往天津,等候医院方面的下一步安排。在准备采集的一周时间里,周佳乐用朋友圈记录下了他的所见所感,从他轻松愉悦的文字中,不难看出他在帮助患者过程中收获到的快乐。
在经历了此次捐献后,周佳乐最大的心得是“提‘增量’比保‘存量’要更有意义”,他说到,“如果能因为我这个事情,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渠道远比我单单帮助到一个人更让我感到开心。我入库了,这是‘存量’,其他人也能去入库,这是‘增量’。相比于我能帮到一个人,不如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大家帮助到大家才是最好的。”
今年的夏天,周佳乐如期从天津大学毕业,他说,他想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继续将自己的光与热奉献到社会中去。与他熟识的同学告诉我们:“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描述周佳乐同学,那么他就是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
来了来了!天大“20级新生军训”来了!
天大萌新们看过来啦!为你推荐宿舍好物
天津“水果”大学又发水果了?光盘免费换水果!
行笃学之路 铸卓越人生 ——校长金东寒在天津大学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高中同桌成为同专业校友!相遇天大好时光!
文字 / 谢建博 王鹏举 刘晓艳
底图制作 / 马梦圆
责任编辑 / 李文铭
审核 / 王鑫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