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后远征浩瀚星辰!李孟阳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天津大学 2023-08-28


坚守天大品格 在变化中寻求不变

毕业生代表李孟阳在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理学院2020级博士生李孟阳,很荣幸作为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发言。


首先,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母校、老师们,向养育我们多年的父母家人们,向一路相伴的同窗好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祝福!


2018年我与北洋结缘,与在座的各位一样,带着对天津大学这所百廿学府的深深向往来到这里。历久弥新的天大品格始终指引着我的求学之路。


五年间,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一同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让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倍感振奋。五年间,我们也亲历了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综合布局,我所在的理学院获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拔尖基地、入选“强基计划”改革试点、新增了博士学位授权点、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回想五年天大生活,我努力在变化中寻求不变。


勇于奉献,环境在变,天大人的初心不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的学习、科研、生活提出挑战,作为学生党员,我自觉承担起志愿服务工作,同时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全力推进科研工作毫不放松,用持之以恒的平凡行动践行天大品格。这段在不确定性中坚守信念的历程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中蕴含的宝贵财富,更深刻地理解了新时代学思想、悟原理进而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天大人的家国情怀。


勇于创新,挑战在变,天大人的追求不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校歌中的“穷学理,振科工”也始终激励着我开展“从0到1”的基础研究。我师从理学院张兵教授,是课题组最早探索高附加值化学品规模化绿色合成新方法的学生。起初,实验室不具备研究条件,我就自己改造,改造不了就自己搭建。开辟新赛道往往需要更长的试错周期、坐更久的冷板凳。张兵老师鼓励我:“这次的胡萝卜有点大,拔起来格外费力气,要沉得住气”。寥寥数语,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动力!在上百次的尝试后,我们终于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和工业废气为原料,实现了大宗化学品氨基酸的规模化电合成,我个人也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篇,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引领传统制造业快速实现减碳、脱碳,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这五年中科研路上的每一步都满载着创新和奋斗的青春印记。


勇于担当,角色在变,天大人的使命不变。五载北洋时光,天大教会了我很多为学、为事、为人的道理。在毕业择业之际,始终指引我的当属“天大人要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于是,在众多的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中,我毅然将求职简历投向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作为自己毕生追求,践行总书记的嘱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了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作为青年,只有将人生理想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书写大我人生。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北洋光阴,难舍难忘。衷心祝愿母校蒸蒸日上、永铸辉煌;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桃李芬芳;祝愿2023届的所有毕业生逐梦远航、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内容来源 / 天津大学新闻网

编辑 / 余墨涵 邓永豪

审核 / 梁绍楠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

跟小天一起

“坚守天大品格”点1000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